倍可親

「淮國舊」里「領市面」

作者:8288  於 2018-3-12 02: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4評論


 2016-04-25 畸筆叟 畸筆叟

三四十年前,在上海西區長大的男孩子們為了炫耀自己的神通廣大,常常用這樣一個問題詰難身邊的小夥伴:「儂曉得長樂路西起華山路,但是東面到哪裡為止?」

很多小夥伴確實會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重慶路」。

儘管正確答案是「淡水路」,我還是十分同情答錯了的小夥伴們。



漫說現在造了高架,長樂路確實到重慶路就被掐斷了,即便是以前,長樂路最東面的那段,就是重慶路到淡水路那段,也基本上更像一條弄堂。

兩邊上街沿堆滿了各色舊傢具和木器擺件,天天熙熙攘攘,騎腳踏車穿過必須不斷打鈴。

這種經久不斷的廟會般的熱鬧只是因為有兩扇大門開在這段長樂路上,它就是著名的「淮國舊」的後門。

「淮國舊」的正門當然開在淮海路上,它的全稱就是「國營淮海舊貨商店」。



舊貨調劑,本來是城市人民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你這裡不需要了,他那裡還需要,物盡所用,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因此上,上海灘一向有許多舊貨店和舊貨攤,舉目皆是。我們家樓下原來就是小有名氣的「金門舊貨商店」,而對面華亭路幾十年來一直是舊貨攤,一直到1972年尼克松訪華,怕有礙觀瞻才被拆除,據說還是周恩來親自下的命令。



舊貨店和舊貨攤與上海人生活一直密切相關,以至於「舊貨攤」成了一句調侃人的上海俗語。

黃梅天弄堂里「曬霉」,鄰舍隔壁經過,會開玩笑說,「今朝倷屋裡擺舊貨攤了嘛。」

寄宿學堂的舍監老太太檢查男生寢室,必然會皺著眉頭說,「倷自家看看叫,像啥樣子,簡直就像舊貨攤。」

辦公室里理理抽屜,也很可能被同事嘲笑,「又在擺舊貨攤啦。」



當然,上海灘最有名的舊貨店還得數「淮國舊」,黃浦區的「協群」名氣顯然搭不夠。

說來也奇,「淮國舊」的人氣足,不是因為到這裡來賣舊貨和淘舊貨的人多。恰恰相反,正因為到這裡來的大多數人,不是來賣舊貨和淘舊貨的,所以「淮國舊」才名震海上。

更多的上海人是到這裡來「領市面」的。

因為大家都曉得,不「領市面」是要變「阿木林」或者「洋盤」的。



這個「領市面」的需求,到1970年代和1980年代,就顯得尤為緊迫。

因為在民國「黃金十年」(1928-1937),上海是遠東第一都市。在巴黎新上市的時裝和香水,一個禮拜以後就會出現在淮海路上,當年的上海人即便「領」國際大「市面」也易如反掌。

進入1950年代,所有商品進口戛然而止,西風不再東漸,而且這一停就是30年。

老早上海人根本沒有什麼「外銷商品」和「外轉內銷」的概念,普通的就叫「進口貨」,懂經一點的叫「來路貨」,連「舶來品」也只是書面語。

再想要見識當年的「來路貨」,只好到「淮國舊」去「領市面」了。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跟著「爺叔」們開始兜「淮國舊」乃至「孵」「淮國舊」的,不管那「爺叔」是「家」的還是「野」的。所以,上海人喊聲「老爺叔」還是有敬意的。

口袋裡當然沒有半毛錢,手腕上也還戴不起國產半鋼手錶,但是人就一直趴在櫃檯上看「西洋鏡」。


在「淮國舊」,我知道了瑞士手錶要分幾類幾等。比如ENICAR(英納格)只是四類表,一般開價180元;CIMA(西瑪)是三類,一般開價225元;ROMA(羅馬)是兩類,要300朝外,而ROLEX(羅萊克斯),才是一類一等表,最高級的。

順便說兩句,「勞力士」是粵語音譯,上海人向來叫「羅萊克斯」的。另外,當時的女人手上有隻英納格已經風頭十足,尋男朋友也好挑挑揀揀了。



這邊廂還在如痴如醉地欣賞著玻璃櫃里的琳琅滿目,那邊廂來了客人,還得豎起耳朵聽他和營業員的對話。

只見那營業員「爺叔」(也是「老爺叔」)接過手錶,四個指頭迅速穿過彈簧錶帶,用拇指輕輕一推,試試錶帶彈性,以評估使用年份;然後高高舉起,對著燈光推拉搖移一番,口中還念念有詞:

「唔,保養得不錯,表面好的,沒有划痕。」

「我幾何當心啦。」那是客人的附和。

「哦喲,是三針嘛(有秒針的),迭只牌子三針蠻稀奇的。好的,八成新是有的。」

「八成好像不止的吧?我平常不大戴的呀,還是擺了大櫥里的辰光多。」

「覅急,讓我看看里廂。」說著坐到工作台前,輕輕打開后蓋,「哦喲,后蓋不是今朝第一次開嘛。」

他戴上那個「獨眼」,湊了上去:「你這個是19鑽,不是21鑽噢,你自己看,這兩點沒有光頭,不是鑽。哎,要當面講清爽,否則就講不清爽了。」

「這個不會的,是19鑽么總歸是19鑽。」

「儂只表修過的,是不是發條斷忒過?儂看,發條顏色比其他地方亮。不是原配,價錢開不大上去的。」

這樣的現場演示,每次去都能聽到五六回,半年下來,自己也已是大半個老師傅了。



「淮國舊」的營業員「爺叔」都是人精中之人精,個個都有一兩手絕活。

再看那收購皮貨的。

有人拿來一條毛領頭,放在櫃檯上。

只見他用兩隻手指輕輕捏住一端,用力提起,順勢一甩,然後「啪」的一聲重新平放在櫃檯上。右手攤平,手掌向上,與皮領呈30度夾角,用小指外側輕輕擼過去。帶回來時,還彎下腰去,口中吹氣,看皮毛是否挺括。這才開啟金口:

「儂迭條確實是貂,吃價鈿的。」

呆在一邊有看懸疑片的享受。



營業員「爺叔」不但功夫過硬,人也堂堂正氣,因為他們的收入並不與業績以及經手的商品掛鉤。

舊貨商店,老早又叫「寄賣商店」。以寄賣為主,賣斷為輔。所謂賣斷,即店家開價,貨主同意后,立刻付現金,店家再另開一個價出售,中間差價悉歸店家,俗稱「兩經銷」。所謂寄賣,就是貨主自行定價,店家毫不干涉,寄放在店堂里賣唄。而且,你不請益,他連不建議。

比如你一隻英納格手錶硬要開價250元,那就寄著,數月無人問津,你自會找店家來調整價格,比如跌個30元,還是不動,還是你自己再來降價。只有當你說,你急著使錢,問店家怎麼才能最快脫手,「老爺叔」才會告訴你,一般英納格開價180元,你掛出172元,保證你明朝一開門就出送。



「淮國舊」既然是國營的,它的利潤率是事先定死,幾十年不變的。那就是買家賣家各抽7%的頭,少一分不行,多一分也不要。

計劃經濟年代,不光舊貨店如此,其他商業亦然。比如,當年香煙的批零差價就是9%,飯店的利潤率最高,是37%,也就是說,你出一塊錢,在飯店裡只吃得到價值63分的菜。

也正因為如此,「淮國舊」門口很早就出現了「黃牛」,1970年代還比較低調,到1980年代就「明當明」的來了。



很多舊貨交易,東西看中了,價錢也基本合適,但是當買家賣家把7%的「抽頭」算進去后,就會產生猶豫,覺得突然不合算了,於是,眼看要成的生意就黃了。

遊盪在各櫃檯的「黃牛」早就看到了這一切,等到買家或賣家離開櫃檯往外走時,他就出現了,「櫻桃」亂翻,口吐蓮花,把兩家分別拉到隔壁小弄堂里去撮合,賣家無需抽頭,便可降價三五元,買家不被抽頭,也願意多出三五元,於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黃牛」從中討個三五元車馬費,兩家也不難接受。

但是沒有發票。若是贓物,買家要全部吃進的。

當然也有買家賣家直接交易,就像現在甩開中介租房子一樣。



一時間,黃牛越來越多,「淮國舊」門口那段上街沿也人滿為患,禮拜天更是穿也穿不過去。不知內情的人還以為店堂間著火了,大家都逃到外面來了呢。

同時,「小弄堂里談斤頭」也成了一句新的上海俗語。

廠里有女工從深圳沙頭角或者廈門石獅帶回來幾條牛仔褲,小姐妹淘里都一哄而上地想要。那「跑單幫」的自然有點慌:

「覅哇啦哇啦呀,下仔班么,先到隔壁小弄堂里去,談好斤頭,明朝幫倷帶得來。」



「淮國舊」的前門成了交易所,「淮國舊」的後門也沒閑著,成了「舊貨論壇」。

如前所說,長樂路的上街沿擺滿傢具,下街沿則擠滿了各色人等,大家都在交流各種「淘舊貨」的心得,高手雲集,免費培訓,儼然MBA級別的中歐工商學院,就像後來在西藏路廣東路「黃萬國」門口的「股票論壇」一樣,只是「淮國舊」的「舊貨論壇」出現得更早。



上海人就是這樣,可以買不起,不能看不懂。若要到時候不被人家「洋盤」捉進,只有自己利用業餘時間自覺而又刻苦地去「領市面」。

所以,若干年後,我做滬上首檔時尚資訊電視節目的製片人,請一位北京朋友做包裝,他在千里之外用簡訊問,「你能用一句話說清楚你的節目宗旨,並成為節目的口號么?」

不到一分鐘,我就回了過去:

「能。那就是:時尚,你可以有所不為,絕不可有所不知。」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病枕軛 2018-3-12 02:52
有意思
回復 tea2011 2018-3-12 03:13
我是鄭老師的粉絲。
回復 徐福男兒 2018-3-13 02:48
文化大革命,抄家之後生活無著,把抄家抄剩下來的東西拿到淮國舊去賣,三錢不值兩錢。
回復 8288 2018-3-13 08:42
徐福男兒: 文化大革命,抄家之後生活無著,把抄家抄剩下來的東西拿到淮國舊去賣,三錢不值兩錢。
我家是被抄乾淨沒東西可賣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08: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