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的弄堂生涯 (連載 第十二集)

作者:8288  於 2016-4-27 02: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第十二集


嚴寒蕭瑟的冬天馬上就要到來了,但是淅淅瀝瀝愁煞人的秋天還沒有過去,這個秋季讓我過得有些有些疏淡,有些落寞,有些無奈。


文革快要走到了盡頭,

我的中學時代也結束了。


"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重任.."


當我憧憬在畢業典禮那種神聖庒嚴,皍揚奮發的唱著畢業歌,男女同學間相互揮淚惜別,欲言又止的埸景時,其實生活沒有那麼多的色彩,至少是我們那一代.


在荒唐完成了學農勞動回來后,我們居住在前後弄堂的男女同學們,一起搭伴去弄堂旁邊的菜市場,借了一輛三輪黃魚車,前呼後擁,肩扛手挑去學校將各自的行李拿回來。


然後就坐在家裡等著我們的命運安排。


沒有歌聲,沒有道別,沒有祝福,沒有鮮花,沒有諄淳教導,也沒有殷殷期望!我們不知道往後我們要幹啥,大路朝天,各走一半。


聽吧!滿耳是大眾的嗟傷,看吧!一年年國土的淪亡!這是電影畫面,那時候我們沒有那麼神聖莊重。


在百無聊賴無以自遣的日子裡,我混跡在弄堂里聊天,打撲克,看閑書混吃等死,我都感覺我要和這個漫長,而又煩躁的季節一起老去了。




那一年的秋風秋雨很肆虐,弄堂里的同學海明很煩燥。


上帝給了海明挺拔俊朗的男子漢外形,及友愛誠實的品行,伹是忘記了賦予他財富。


他的一家是三年自然災害從江蘇鹽城逃荒來的上海。他媽在連續又生了幾個孩子后,撒手人寰走了,他爸拖著一窩男孩苦熬苦守著,家裡窮的真是叮噹響。情竇初開的海明和同樣窮愁潦倒一家的燕玲惺惺相惜,有些愛的情愫在滋滋的生長。


「燕玲要嫁人了,而且是個香港人,馬上要跟著去香港了」


「啥」?當國娣偷偷告訴我這個消息時,我都有些暈了,才十七歲就嫁人啦?


彷彿是一道突如其來的海上風暴.從那時候起,我便知道,人生大慨就是這般跨越的,綵排都沒有的,無論你是風光的,還是落魄的,匆匆,匆匆的就往前走.


在我們幾個䑮在角落裡竊竊談論著,為海明感到婉惜時,燕玲倒也爽快,臨走之前約我們幾個去淮海路紅房子西餐館吃一頓大餐,她說那個香港人給了她錢,她請客。海明自然也是去的。




紅房子西餐館我小時候只進去過一次,那次是我爹娘替我爹單位的一個叔叔介紹女朋友,本來說約在咱們家裡的,如果約在我家見面,也是不錯的,一般來說,男方會拎個竹蔑的水果藍子,再帶些糕點,那種黃蕉,紅蕉蘋果的香氣現在是聞不到的,放在屋子裡,果味久久不會㪚去的。


紅房子西餐館是神密的,也是驕傲的,主要是對我們這種窮人的孩子而言。


從我們弄堂去淮海路,中間要經過我們的中學。我們學校操場毗鄰復興公園,公園裡有一條梧桐樹濃郁的小徑,斜插過去就是淮海中路新華書店,中學的時候,我們去書店都是翻籬笆欄,順道在公園裡逛一會兒,然後心滿意足的從後門出去,坐在新華書店的角落裡,翻翻「革命軍中的馬前卒」,讀讀「茴香豆的茴字是怎麼寫的」,或者「梁生寶賣稻種」,蹲個幾小時,然後拍拍屁股勾肩搭背回家的時候,才走大路的。


秋雨綿綿下個不停.那天燕玲穿一件淡綠的衣裳,還比較淸新.海明,德偉,四毛等男同學走在前面,淋著雨,沒有撐傘.我和國娣,燕玲,大燕等幾個撐了二頂黃油布傘,擠著頭,默默地走著.


「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


腳下濕濘的梧桐葉子,不時的會甩出些泥水,大夥默默無語,凄凄惶惶的走到了復興公園的圍牆下,頓了一下,四毛扭頭看著我們問:


「翻不翻」?


「翻」!


照例是先觀察有沒有糾察巡邏,然後接一連二飛速魚貫地,抓緊圍欄一躍而下.


燕玲跟著她那看上去和我爹一般年紀,矮而壯實的香港老公走的時候,秋雨仍然在下,我們幾個都站在弄堂口那塊曾經糊滿大字報的高牆下。揮手告別的時候,沒有看見海明。



深秋起風了,雨終於停了下來,樹上的葉子都掉光了。


我有工作了,一支由社會閑散人員組合成的住房裝修隊伍時。


我的兄姐還在農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肦著,只盼著深山出太陽,只昐著這太陽的光芒能照著他們重返家園。


因此,相對他們而言,我的這份工作對我父母而言是久旱逢甘露了。我縱然萬般厭惡,也只能去報到上班,三年學徒,每月十八元。


我爹去淮海路書店挑選了兩本有關木工,油漆工的書藉給我,並且語重心長的囑咐我「荒年餓不死手藝人,你有了這份手藝,為父不擔心你的將來了」。


在這個問題上,我爹娘的確是很統一思想的。


其實我娘由於沒出去工作,平時思想覺悟不是很高,說話經常會說錯。


有一次,我小妹奔進奔出口裡唱著「天上布滿星,月芽亮晶晶,萬惡的舊社會,把長工不當人」我娘會糾正說,不是這樣的。「好話出自娘娘口,好活出自長工手」哪個地主對長工不好,他是討死,長工偷懶,活便干不好了!


還說當年咱家開鋪子時,每日三餐都盡夥計吃好,我們才吃的,我小妹質問我爹娘「你們是剝削階級嗎」?我爹說「你爺爺和叔爺爺從鄉下出來,從小做學徒,一直風裡來,雨里去,不是剝削階級呢。不過還幸虧公私合營被收了去,否則這次文化大革命還真躲不過去」云云。


如此階級覺悟不高的爹娘,竟然在我的工作態度上倆人達成高度的一致。我娘彷彿翻身感很強烈的,表示感謝毛主席讓婦女翻身有地位,並經常啍啍叮囑我們,「女人一定要工作,要有學問,要自己賺錢,不能依賴男人」。等等,總之我家姐妹後來基本進化成「女漢子」類形。應該和我娘的長期馴化有關聯的。




革命戰士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黨叫幹啥就幹啥!


在我爹娘的期昐下,我喊著雄壯豪邁的誓言,進了工作崗位.都說社會是個大鎔爐,我們這種生鐵就要放在這革命的爐子里百鍊成鋼.但是這個熔爐太醜惡了.


那些年輕的師付們,也就比我們大不了多少。她們不但能當著所有的老少爺們面前敞胸哺乳,脫衣換裝都不避人,整天還用下流言語相互逗樂,更有甚的,年輕女人還會追著男人扒他褲子。這種生存環境徹底摧毀了我的革命世界觀。


我無法順著這思路遐想下去安排我的一生。但是當你回到家裡,看了父母那知足的臉,想著仍在偏僻農村連飯都吃不飽的兄姐,我這已是天堂了。我二姐知道我已經有工作,曾很羨慕的說過「讓我回上海掃大街,我也願意」。


我無語了,但是至少我沒有餓過肚子,每月除了吃飯,尙能餘一,二塊錢,發工資的那天,能給我小妹幾毛零錢,還能花8分錢買塊奶白蛋糕給她吃。 


勞動尚能扛過去,

但是心裡總覺的空空的。


有一回爬在屋頂修理老虎窗。我站在頂棚瓦檐上,看著下面這熙熙攘攘的城市,我問自己,這就是我要的生活嗎?我一輩子就這樣過嗎?我如果閉著眼就這樣跳下去,一切就都結束了。


我楞手楞腳的沿著屋頂的水管偷偷地往大街上瞧,車水馬龍,擠擠攘攘的,我的眼前浮出了我父母,我的兄弟姐妹時,我想如果我死了,他們一定會傷心的,於是我連滾帶爬的下了屋頂,結果太急了,把小指頭也碰傷了,椎心的痛.


幸福的花兒心中開放,愛情的歌兒隨風飄蕩--


我們也曾年輕過,我們也有追求美和愛美的權力。在那個藍灰色的年代,貧窮剝奪了我們的花樣年華。


我娘用糧票和鄰居換了張鏠紉機票。存夠了錢,我家買了架蝴蝶牌縫紉機。在我大姐的聰慧和精打細算之下,我們姐妹也能隔天換個色彩的假領子而淌過了這青蔥歲月。


記得那時候因為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有時也會放些東歐的革命電影.在一部"瓦爾特保衛塞拉勒窩"的影片里.有句台詞是"你是個姑娘,你要等待".


在淌過那些貧窮而又扭曲的歲月河流里.我經常會想起這句台詞.我在我的床頭貼滿了勵志的語錄.有雪萊的"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心急,不要悲傷,憂鬱的日子需要鎮靜,一切都將會過去".泰戈爾的「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鍊,才能練就創造天堂的力量」等等.



(70年代中期,上海人排隊乘車上班的鏡頭)


我們進入了一段憨憨的初戀,痴痴的眷戀著春光多明展望未來期,再漂渺的青春,也是青春。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捱過那歲月更迭的山川大海的。


和我同一天進單位的同事小虎,在十八歲生日那天,因為答應一個和他一樣矇朦瞳膧的女孩子,承諾要買輛自行車帶她出去兜風,但是父母沒有支持他買,他竟然一念輕生投黃浦江了。


呼嘯的北風將這不幸的消息傳送出來,兔死狐悲,我們一批學徒很久很久抹不去那絲絲哀愁。


這邊屍骨末寒,那邊我們弄堂里又傳出十三號亭子間,我的同學德偉自殺了,他留了封遺書。因為家中五口人擠在一個才七平方米的小房間里,姐妹倆人加上他一個大男孩和父母。他厭世了,吃喝拉睡,生活太不方便了。


「聽時不敢信,信時心已碎」。


後來聽四毛講,德偉死的前一天晚上,四毛在弄堂深處的無花果樹下的泥堆上見過德偉。


德偉的臉迷惘而惺松,瑟瑟的夜風打在他身上,他只是說了聲,和父母再一起住在一間屋子裡,太骯髒了。


那天我沒有明白德偉這句話的涵意,後來才慢慢醒悟過來,德偉的父母才30多歲,勢必也會做些人類最古老的事情,然而,總共才7平米的屋子裡,夜深人靜時,再壓抑的低吟淺喘,傳入17歲少年德偉的耳朵里,猶如空曠山野里的悠嘯長鳴,他無法釋懷自己的卑劣,使他產生了非理性的絕望,並把絕望做成了門閂,將自己空空的閂在裡面了。


絕望和希望,其實有時候是同步的」。


德偉的悲傷離世,換來了他父親單位分了套二室的房子。


秋雨仍然肆虐,他家搬走了。我還是站在弄堂的高牆下,惘然的默送著他父母姐妹遠去的身影。     


(未完待續)



(本文作者  悉尼敏姐攝於90年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6 09: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