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的弄堂生涯--(連載第一集)

作者:8288  於 2016-4-14 14: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7評論

關鍵詞:連載


 第一集 


弄堂,也叫巷子。上海灘的弄堂代表了上海的市井文化。石庫門弄堂更是上海弄堂中最具有氣勢的海派風情象徵。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我出身在一個石庫門弄堂的廂房裡。 一般來說上海的弄堂素有大家閨秀,名門望族,小家碧玉之分的。 比如復興西路的藍尼弄堂。它不但是以寂寥幽靜及原有的玫瑰別墅而遐名主要是它源於孫中山兒子孫科的媳婦藍尼而聞名。因此它便算作名門望族。

 


還有延安中路的四明村,陸小曼,徐志摩居住過的。重慶南路尚宜坊韜奮居所,三陰路的魯迅,巴金等文人居所,新閘路郁達夫,王映霞居所等等都算大家閨秀型的。小家碧玉型的有步高里,豐裕里,梅蘭坊,等等。我居住的弄堂跟它們相比,彷彿有些難拿捏。主弄堂是由十幾幢西式有台階的洋石庫門組成,然後左面是成排沿街店面,它的後門與洋石庫門後門形成逼仄狹㹟小的側弄堂。右邊則是傳統銅環黑漆大門。淺天井,客堂間,落地長窗門,左右廂房及屋高二層是上海灘最正宗最普通的石庫門。從主弄縱深到底又出現類似馬廄式的平房,平房的周遭又被土房和一些空地籬笆圍著。然後沿著整排無花果樹的泥地逶迤又可通到另一個叫什麼恆昌里的四通八達的城市貧民弄堂。

 

由於我們弄堂結構有些不三不四。房屋質地也不同。居住人口更是魚龍混雜。比如洋石庫都住些舊上海沒逃走的市政廳官僚及法商,英商電燈,自來水公司的職員。因為有煤氣衛生設備,基本上走出來的人都頭上塗些髮蠟,衣裳光鮮體面,偶而還拿根司帝克敲敲地面。我那時還小,聽不懂他們說話,估計都能說幾句洋文的。因為我爹我娘住在側旁的老式石庫門裡居然有時也會崩出幾個英文單詞,更不說我家二樓廂房的葉家爸爸是當時滬江大學畢業的。他經常站在樓梯口嘴裡嘰嘰咕咕說上幾句洋文的。洋石庫門裡面有時也會飄出的一些優雅的鋼琴旋曲,不時還夾著洋唱機里那蒼涼的皮黃聲,都充分顯示了不同的房屋結構。發出的氣息也有些不同的。甚至每天清晨那送牛奶工人清脆銳耳的自行車鈴聲也只在那片區域迥盪。左邊弄堂是沿街門麵店輔。居住人員結構更雜些,有裁縫鋪,小煙紙店,醬菜坊,泡水的老虎灶,瞎子算命店,豆腐作坊,腳踏本行,生煎饅頭店,規範的說,只要有上海風情的鋪面,應該這裡是應有盡有的。




右邊石庫門因為解放后取諦了大房東,二房東的權利。房客擠滿沒法趕走。基本上就陷入了七十二家房客的混雜局面。有時一到黃昏,那半導體收音機里播放的節目,你根本就沒法分清,客堂間在聽越劇梁祝化蝶,前廂房聽評彈寶玉夜探,后廂房放單田芳的隋唐秦叔寶,曬台搭間是滬劇阿必大,亭子間嫂嫂的京劇貴妃醉酒,灶披間再來些美酒加咖啡,甚至樓梯過道都可以傳出來夜幕下的哈爾濱。大家的工作也是七十二行,行行都有。至於他們的階級要怎樣劃分。那詞句應該在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以後,我才懵懵憧憧的遂漸搞明白的。所以我居住的弄堂直到現在我經常查閱地方志,野史,正史翻遍也沒人將它歸檔。因此也沒有名氣。其實,當我和小時候在弄堂里一起長大的同學閑聊起我們弄堂的無名無份時,大家都很鬱悶,普遍認為很不公平。"你們想,泰康路的田子坊。以前論地盤,論房屋各方面都沒我們弄堂上檔次吧,現在由於陳逸飛在那開過個工作室,建了個畫廊,最主要是居然陳逸飛英年早逝。




現在只要名人一故世,比活著還吃香。都成了故居了。搞的文青們言必稱田子坊" 在浦東的燕歸來茶室聚會時,曾在這弄堂里長大的小學同學三毛最生氣。 "是的.是的",我也踴躍發言。"上次我兒子回國時,去了趟新天地,回來把新天地誇的成上海地標性建築了。也不是就幾套石庫門唄,你媽我從小就在石庫門長大的,生氣的是我兒子有些將信將疑,他知道我出生在石庫門。他認為你自己說你小時候境況蠻艱難的,怎麼一會兒又標榜自己生活成長在環境這麼優越的石庫門裡"。 "和他們說不清楚,新天地有啥優越的,以前這裡叫太平橋。也就是小吃點心鋪多些,我隔三岔五的就要拿個飯鍋,來這買生煎鍋貼,小餛飩雞鴨血等等"。從前家裡開裁縫鋪的大燕也有些不賣帳。"是呀,我們就是吃這些夜宵點心長大的"。豆腐店的阿二頭更得意了。"你們都有錢,我家可沒這條件",住弄堂底平房裡的菊華笑著說,日子是磚是瓦,生命是樑是柱。就是這個弄堂里的三更燈火.晨暮奔波,柴米油鹽,嬉笑怒罵,倦鳥知歸,無關貴賤,無關貧富的大夥共同搭建了一個最普通的弄堂城牆。在那僅夠溫飽的日子裡,這弄堂城牆對每個晃蕩在外的浪子來說,有如在夜深人靜時敲著一更又一更的鐘聲,催你回來。弄堂最刻骨銘心的回憶對我來說是從一九六六年開始的。

 


剛才沒介紹我們弄堂進了大門有堵很髙很大的牆。(當然現在沒有門了,但聽我娘說以前是有鐵門的,大練鋼鐵時拿去融化后造飛機了)春雷一聲天地震。一九六六年五月的一天.突然弄堂口那堵很髙很大的牆上貼滿了白紙墨字紅圈的大字報,密密層層。弄堂的小孩都奔來跑去,竄流不息,說是再不用去學校了。外面馬路上到處都是紅紅綠綠的紙片,我拚命撿都撿不完。我哥才進中學的人便老練的拿了塊紅布回家,讓我娘幫著用洋機踩踩說要戴手上。我爹神色嚴竣的趕回家和我娘密語著,然後只見我娘的玫瑰紅雞皮高跟鞋就扔火里了,那鋼精臉盤裡的火邊燒,我爹還不斷地往裡扔東西。

 


拚命扔的最多的是照片.按道理我家也沒啥背景的,怎麼會有見不得人的照片呢?有一張照片我親眼見的是我爺爺坐在一條小船上,青布衫,挎了個布包。有些像"上海灘"電視劇里許文強剛來上海那回,怯生生的一個毛頭小伙。在我爹娘糾結要不要燒毀時,我也看見了,原來那小船尾部有面青天白日旗幟,最後我娘拿把剪子將這國民黨旗帖剪去了,這張照片應該是保存下來了。



(本文作者-悉尼敏姐)


(未完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1

難過

拍磚

支持
1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4-14 23:12
現在都只剩回憶了,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不過還是蠻好格。
回復 jc0473 2016-4-14 23:14
謝謝分享,喜歡懷舊圖文
回復 甜蓮子 2016-4-15 01:17
聽老人講,以前弄堂口的大門上面還有一扇小門,大門早早關了,小門要到夜裡才關,所以從來沒有進來閑雜人員的。儂看看,老辰光的保安做得多少好!
回復 8288 2016-4-15 01:22
甜蓮子: 聽老人講,以前弄堂口的大門上面還有一扇小門,大門早早關了,小門要到夜裡才關,所以從來沒有進來閑雜人員的。儂看看,老辰光的保安做得多少好!
從前賊骨頭沒有現在多阿...
回復 前兆 2016-4-18 09:53
~~~以前是有鐵門的,大練鋼鐵時拿去融化后造飛機了~~~
那這一架飛機得有多重呀?
回復 ryu 2016-4-19 21:15
重慶南路尚宜坊韜奮居所,重慶南路上的韜奮故居不是尚宜坊,而是 萬 宜坊。
回復 富翁遇到殺人狂 2016-4-25 21:26
感謝作者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6: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