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網路維穩之「群聊管控」

作者:8288  於 2015-4-5 14: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數碼科技|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評論

關鍵詞:群聊, 網路

Sylar 在 星期二, 03/10/2015 - 08:41 提交
網路維穩之「群聊管控」
文/
Sylar

網路言論管制又被稱為「網路維穩」,虛擬空間社交平台上的群聊功能被當局視作與線下的「群聚」同等敏感,比如線下群體事件中將參與者事先形成群聊,便於行動中的溝通呼應,平日里群聊也是傳播時訊的好途徑,群成員足夠多或不同群中群友有重合的情況下對突發事件的擴散能起到很大程度上的助益。據媒體報道,中國當局曾經在敏感時段加強社交網路群聊管控,一次性關閉大量牆內應用上的群聊。

微信較大型群聊強制實名

微信做為新生熱門社交應用在群聊管控方面明顯預設了自我審查。近日,有微信用戶透露,微信群聊如達到100人上限繼續加入者必須綁定銀行卡以完成身份驗證,否則無法加入。經本網測試屬實:邀請一位完全沒經過任何實名驗證的賬號加入一個已有一百八十餘人的群聊,對方收到邀請提示後會跳出對話框:「你需要實名驗證后才可以接受邀請」。

隨即再將同一賬號拉入一個只有二十多人的群聊中,很順利完成,且不需要通過「邀請」手續。在早前,開通百人群只需要群主一人做身份驗證,對群員沒有驗證要求。

微信6.1.1版本「幫助與反饋」中顯示:微信群最多為500人,100人以上的微信群主要針對已通過實名驗證的微信用戶:超過40人,你的邀請需要對方同意;超過100人,對方需要通過實名驗證才能接受邀請,可通過綁定銀行卡進行驗證。

據一位推特網友透露,有朋友邀請他加入一個已經有百人以上的群聊,微信通知要求其必須先綁定手機號才可以加入。該網友表示,他的手機語言、地區、時間都是設置成台灣的。看來和設置地區有關,總之都是實名,對大陸用戶來說就必須綁定銀行卡了。

2013年6月,自由亞洲報道,六四敏感時段當局對QQ聊天群採取嚴厲的手段,如在群內發布被認為是敏感信息的,整個聊天群都會被關閉。一位QQ網民對自由亞洲表示:「騰訊在6月2日到3日、4日幾天關群,關了太多了,我聽說關了兩萬多個,我估計遠遠不止」。

微信出現后,QQ的使用率相對下降很多,一部分原先的QQ群搬到微信來了。對QQ群人數的限定相對微信寬鬆很多,200人的群所有QQ用戶均可創建5個,對於QQ會員來說還有更多優勢,可以將上限提高至1000甚至2000人。想必和QQ群聊曾經出現敏感內容而被關閉較多有關,微信對群聊的控制明顯加強。

只能選擇微信的用戶如何繞避實名實現大型群聊

實名制的全面貫徹更便於當局監控定位,從紅包功能的「誘惑式實名」到群聊限制的強制實名,依然有用戶不希望被實名。如果放棄紅包提現且沒有綁定自己的手機卡的用戶希望加入百人以上的群聊,目前看起來似乎無法直接操作,利用以下幾種方法暫時能形成基本等效的溝通:

1、按計劃拉人。群主預先詢問以下,將那些沒有綁定身份驗證的朋友先拉成群,超過百人時再拉入已綁定的用戶。這個方法有一點局限,就是一個群只能拉入最多一百位未做實名認證的用戶。

2、建立系列群。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上述方法的缺憾。比如,一個群體事件有五百人參與,如果全都是沒有經過實名認證的用戶,可以建立至少六個群(越少越便捷),通過編號來區別,固定幾位負責溝通的群友分佈在所有群中,聯通各個群之間的通訊。事後迅速解散,如果群中有「敏感人士」,不通過實名認證加上不使用個人身份證購買的網卡,被定位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3、先綁后解。這種方法看起來比較簡單,先綁定一個不是自己名字的空的銀行卡,實現實名,拉入群中后解綁。但需要該銀行卡對應的手機號接收驗證。如果只能使用自己名字的銀行卡,目前還無法證實解綁是否就代表徹底解除實名,如果有後台自動保存綁定記錄的話,就是一次綁定「終身」實名。

當然,以上都是基於目前狀況的觀察分析得出的應對措施,隨著管制加劇還需要適時調整甚至廢棄。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群聊拉人前儘可能事先了解對方身份,尤其是有可能出現較多敏感話題的群聊,如果隨意拉入陌生人,容易危及到群的整體安全。僅表面上看,群聊在設置部分有一個「舉報」按鈕,如果有群成員舉報,該群聊便有被封查的可能。

本網曾有報道,去年4月2號,中國民主黨浙江委員會數位成員被杭州市公安局國保傳喚。警方的詢問中包含譚凱先生設立的名為「民主大同思想研討」的微信群中的聊天內容。如假設,沒有群成員走漏消息,那麼群聊的私密性就是不存在的;如假設當局及微信後台沒有能力將所有微信群全盤監控,那麼監控定位重點則很可能是針對「高等級敏感人士」的存在,比如上述消息中的浙江民主黨人士。還有可能「定點」是通過群名稱關鍵字搜索實現的,假設為真,那麼組群的時候需要迴避有可能被敏感定位的關鍵字,使用「脫敏」的群名,只要群成員能識別即可。當然,上述分析都存在一個前提:假設當局目前還沒有能力全盤監控(或以傳統的過濾關鍵字形式進行審查),否則有必要徹底放棄牆內應用。

然早前就有反饋顯示,一些比較長的文字內容里若含有系統禁止的敏感詞,在微信群發布時會被攔截,而發布者並不知情(僅自己可見)。甚至在一些敏感時段,這種審查可能引起微信群直接被關閉。據技術人士推測,前者觸發了微信基於關鍵詞的審查機制,而後者甚至有可能是人工審查的結果,這個結果或許會被上報到相關部門,以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處理。還有一些敏感程度相對較高的內容,比如關於一些歷史、現實、行動、群體性事件的內容,儘管能夠完成發布,但就以往的經驗,這些內容將被直接上報到有關部門,已導致不止一個發布者因此遭遇麻煩的案例。

基於安全考慮更推薦使用Telegram

對比使用量數據,微信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最熱門的一種牆內即時通訊工具了,如基於信息安全考慮,使用微信就遠不如使用暫時還比較小眾的Telegram,具有強加密、自刪除,注重隱私等特點。使用端到端加密——密鑰只存在於自己和對方的設備上,除非攻破手機否則信息不會被竊取。安全聊天的內容和日誌均不在雲端保存。選擇Telegram的私密群聊,人數上限200。雖然不是很多,但整體安全保障遠比微信等牆內應用要高,所有訊息包括文字及圖片等都會經過高度加密(256位元AES及RSA 2048等技術),防止黑客竊聽。解決群成員人數上限問題,可以參照上述方法2,設立多個群聊,固定幾位群成員負責在各個群之間溝通重要消息及探討得出的方案等。

Telegram可以實現跨平台,iOS、Android、WP、Web、Win、Mac、Linux 均可使用,另有 Chrome 插件和Linux 命令行版本。但使用國行機是不安全的,這與Telegram本身的安全性沒有關係。如果直接修改系統framework層的textview控制項(APP要顯示文字必須使用的控制項),就可以輕鬆拿到內容,甚至還可以修改密碼輸入框,想想都可怕,所以拒絕國行機很有必要。

此外,Telegram用戶可以在不同設備上登入同一賬號,閱讀及整理訊息收發都會比較輕鬆,但這裡有一個問題:Telegram是需要手機簡訊驗證的,對於敏感人士來說被當局全面監控的可能性較大,手機簡訊驗證登錄有潛在的風險,也就是說很容易在其他設備上登錄某「監控對象」的賬號。不過這樣一來本主可以從自己賬號綁定的手機上看到其他號碼,但如果當時使用的是電腦登錄則不容易看出。建議使用前,先在「設置--隱私和安全--安全菜單」中選擇「註銷所有其它設備上的會話」。如果基於這點疏漏考慮,選擇非綁定手機號認證的加密通信軟體如chatsecure 等則更為安全。

去年10月,在知名通信軟體Viber被牆時就有網友推測稱「whatsapp和telegram或許也撐不了多久了」。當然,被牆意味著大陸當局的監察管制對其沒有辦法,可以認為更安全,對翻牆技術的要求是一貫強調的,儘可能對大陸網友普及使用牆外社交平台的重要性。比如Hangouts,它的環聊人數上限相對較低,只有15人,另外推特私信也已開通了群聊功能,人數上限20人,雖然目前只能在電腦上使用,但安全性被認為是可靠的,它們都適合小範圍的敏感議題專用。

儘管telegram、Gmail等已經採取了各種措施提升安全性,但是由於監控的全面和深化,尤其是針對用戶設備的監控,比如國產/國行機隱蔽預裝的間諜軟體等,都有可能造成泄密或者安全漏洞,甚至直接的安全問題,和應用軟體自身安全性無關。這是用戶需要明確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Lawler 2015-4-5 20:24
維穩,可真下了功夫!
在國內,國外電話公司服務的電話,牆內微信掃描台式機上登陸,不能;牆外微信掃描台式機上登陸,也不成[em:8: ]微信,已成了政府的御用工具。。。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30 21: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