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記者為何不受歡迎?

作者:8288  於 2011-9-2 00:5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雜談|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8月30日,《中國新聞出版報》做了一個專題,「編者按」稱:「近來,各地接連發生多起記者正常採訪遭遇阻撓、記者被毆打圍攻等暴力事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記者正常採訪緣何屢遭阻撓?《中國新聞出版報》輿論監督維權熱線結合熱線電話維權情況,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了專題採訪,探尋問題根源,尋求解決之道。」從總體傾向說,這個專題還算比較公允,但我還想做點補充。
    記者不受歡迎或遭遇阻礙,總體狀況不必一一描述,關鍵在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該報道首先強調的原因是:社會矛盾尖銳,以及一些企業事業單位和部分政府工作人員,還不習慣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我認為,這個結論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把視角只放在中國,它可能的確如此。當社會矛盾較多,記者要去報道,總有人不願意,因此,記者往往會遭到冷遇甚至一些威脅。但我對這個結論有一定的保留。在我看來,記者不受歡迎並不是中國的獨特現象。事實上,在世界很多地方,記者都越來越不受歡迎,否則也不會出現「狗仔隊」這樣的稱呼。新聞集團竊聽事件發生后,當大家發現記者從事的很多是默多克手下那種竊聽行為時,誰還會對記者有好印象?雖說記者的情況千差萬別,但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人們反感記者已日益成為常態,在中國老百姓那裡,通俗地說就是,「防火防盜防記者」,在國外,就是對狗仔隊的不屑。
    那麼,國外出現的對記者狗仔隊的不屑,是否也是社會矛盾尖銳的產物?這也是部分事實。因為西方民主簡單說就是分贓的一種方式,它的背後是各種利益的博弈、爭奪、較量。比較而言,當今中國不過是表面化一些而已,所謂民主成熟的地方,無非是利益衝突和社會矛盾藏得更深一點。所以,記者不受歡迎,總體來說是西方民主體制的必然。其中一個深層原因在於,人們總是認為記者和媒體應該是客觀公正的,但是,當西方民主制度導致媒體私營化,在追逐利益上無所不用其極的時候,它就難以保持客觀公正,人們對於記者的排斥,幾乎是必然的。中國社會對於記者的排斥,與「不習慣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的關係就算有也不很大。西方社會也許更習慣「輿論監督」,但是,常常虛以委蛇,拿一些虛頭八腦的話對付一下,或者說一點對自己有利的話。換句話說,如果中國社會向西方學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徹底,記者只能越來越不受歡迎。看看《太陽報》之類就知道了。
    《中國新聞出版報》這個專題還用較大的篇幅針對記者本身展開了討論,明確指出要「提高記者媒體素質」。其中指出,有些記者業務能力差,擺不正記者在採訪中的位置;有些記者報道失實,影響媒體信譽;有些記者唯利是圖,涉嫌敲詐;還有假冒記者招搖撞騙;還有記者胡編亂造等。我覺得,在記者為何不受歡迎這個問題上,從記者自身找原因也有道理。上述現象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真實存在。今天是8月31日,14年前的今天,英國黛安娜王妃死於車禍。據報道,車禍慘劇的發生與記者狗仔隊也有關。甚至黛安娜死後,有狗仔嚎啕大哭,他並非悼念,而是因為黛安娜死了,斷了狗仔的財源。這位狗仔偷拍黛安娜10年,賣出的照片賺了14輛跑車和3棟別墅。
    所以,在西方民主制度下,記者的素質的確值得擔憂。然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中國新聞出版報》的這個專題並沒有抓住根本。在這個專題的最後,編輯指出:支持記者採訪就是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這只是一個說法,把它放到黛安娜身上,我們就會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黛安娜身前就對記者有反感,避之唯恐不及。當人人崇拜黛安娜,人們也像黛安娜一樣不歡迎記者就很正常。這與「保護公民基本權利」即使有關,其負面作用,也使正面作用抵消了。
    要解決,根本還在於媒體及社會。前面說的那個靠偷拍黛安娜而發財外國狗仔,他之所以歷經千辛萬苦,大搞偷拍樂此不疲,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能將偷拍的照片賣出去。如果沒有媒體願意花大錢買他的偷拍照片,這個狗仔也不會如此煩人和無良。所以,媒體也是有很大責任的,光怪記者,記者也挺冤枉。然而,媒體可能也會覺得很冤。如果不是那麼多讀者瘋狂地關注黛安娜的緋聞,媒體又怎麼會出大價錢買那些照片?因此,說到底,在西方民主制度下,記者討人厭,根本原因還在於讀者的低級趣味催生了記者的無聊和低級趣味。在這個問題上,媒體不過是因為要藉助低級趣味來賺錢,與大眾的低級趣味互相發生推動作用而已。
    要改變記者不受歡迎的局面,加強被監督意識、提高記者素質、公民藉助記者保護自己之類,只是冠冕堂皇的場面話,作用不大。解決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對媒體的認識。媒體在社會中究竟應該處於怎樣的地位?發揮怎樣的作用?如何生存?如何與社會建立關係?尤其是媒體的所有制及其與市場經濟的關係。這些根本問題不解決,照著西方的方式,想改善記者與民眾的關係恐怕很難。
    換一個角度說,當個人權益也要受保護、受尊重時,每一個公民都有拒絕記者的權利。當然,作為政府部門,不能像普通民眾那樣對待記者,但是,向美國學來的新聞發言人制度,等於是幫政府合法地封了口。既然有了發言人,其他人就沒必要再接待記者了,由發言人統一口徑即可。總之,中國如果真正要改變記者與社會的矛盾,讓記者發揮真正有益的作用,還需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找出中國自己的辦法。沿用西方那一套,記者必將日益不受歡迎
作者:劉仰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0 00: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