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人為何酷愛發簡訊? [zt]

作者:8288  於 2011-2-12 15: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3評論

用手機發送祝福簡訊拜年是中國人祝賀新年的一種獨特方式,2011年,中國人在祝賀兔年新年的幾天里,發送的簡訊又創造了歷史記錄。據來自幾大電信運營商的統計數據顯示,除夕當天,北京的手機用戶共發送了近10億條簡訊息,人均發送46條,其中北京移動手機用戶簡訊發送量近7.7億條,比去年增加12.86%。在上海,單是中國移動的用戶就發送了9.2億條簡訊,比去年增長近20%。

北京、上海的簡訊發送情況是中國各地的一個縮影。中國目前擁有行動電話用戶8.59億,去年春節期間,中國國內各類簡訊發送量累計達230億條,人均發送簡訊30多條,按此估算,2011年春節期間中國人發送的簡訊有可能會逼近300億條。

在中國國內,目前發送一條文字簡訊收費人民幣0.1元,而彩信(MMS,多媒體信息服務)則要收取0.3元人民幣,算下來,中國人在短短几天內發送的300億條新年祝福簡訊將帶給運營商數以十億計人民幣的收入。從世界範圍內看,大概沒有任何一個國度對發送手機簡訊有如此瘋狂的嗜好。

要弄清春節300億條祝福簡訊背後的驅動力,需要從兩方面理解:一是中國春節時有傳統的互相祝福的習俗;二是除了春節這個特殊時段之外,中國社會還有一種獨特的簡訊文化。

所謂中國春節的傳統習俗就是拜年,這是中國老百姓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每到春節時段,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口頭都離不了「拜年」兩個字。在早年間,中國人拜年的方式是互相作揖磕頭,現在在不少農村還流行這一習俗,比如今年回老家過年,一些孩子(偶爾還包括輩分小的成年人)就給我磕頭拜年,我則還之以包著人民幣的紅包;再後來,新中國政府成立,則將起源於清朝的「團拜」發揚光大,以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為主體,大家集體拜年,喝茶吃糖,建成風俗;再後來流行寄送送賀年卡,有了電話以後,則流行電話拜年;有了手機簡訊--尤其是手機有了簡訊群發功能之後,每個春節鋪天蓋地的簡訊潮就再也無法遏制。

但這僅僅是事情的一個方面,春節簡訊潮的背後,除了拜年,還有中國人普遍對簡訊的超常嗜好。有不止一項調查顯示,與其他手機大國的民眾相比,中國人更喜愛收發簡訊。據幾年前Ipsos MediaCT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美國,82%的用戶從來不使用簡訊服務,3%的用戶每月使用一次,甚至更少(這個調查結果現在看有點誇張,雖然比不上中國人這麼酷愛,但美國人現在發簡訊也挺多的);日本和韓國的用戶也不願意使用簡訊服務。一則不能完全確定真實性的消息說,比爾·蓋茨曾經很困惑地問中國下屬(據說是唐駿):中國人為何酷愛簡訊?回答是:這是一種中國式含蓄的交流方式。其實我本人也曾經遭遇過外國友人的類似疑問,幾年前超女很火時,在米蘭,一位義大利美女就對成千上萬的中國人熱衷於簡訊投票--而且是收費的--表示強烈不解,我很奇怪她會關注這類遠在幾千公里之外的異國小事,她告訴我說,當地媒體天真地把這解讀為拇指上的民主,認為是中國的一種進步。

關於中國人愛發簡訊還有一種是基於進化論的無厘頭解釋:由於幾千年來使用筷子的鍛煉,中國人手指普遍比外國人靈活,因此,中國人更適合進化為簡訊動物。

中國人對簡訊的酷愛大概有民族性方面的原因,比如中國人更內向、含蓄,相對於直接「對他說」,手機簡訊在小圈子內實現了間接的、含蓄的溝通,更適合中國人的心理,用網路新詞說,這叫「悶騷」。大量的與性或政治有關的所謂「段子」通過手機簡訊在中國人之間廣泛流傳,這既是文化現象,也是政治現象。因為中國不像國外,可以在大眾傳媒上放肆地談論性話題,或者通過脫口秀、人物漫畫等拿政治人物、社會名流尋開心,更隱蔽的手機簡訊則彌補這一空白地帶。

事實上,中國人對手機簡訊的酷愛,除了有文化、傳統方面獨特的背景之外,還有很大原因可能是出自電信運營商的「商業陰謀」:在中國剛剛推出簡訊服務之初,正是全國民眾要求高昂的手機資費下調呼聲最強烈的時候。手機簡訊成為壟斷電信運營商們的另外一個潛在收入增長點。因為它比起手機通話費、漫遊費來說更便宜,所以對老百姓更有吸引力。運營商們推出各種簡訊套餐,大力培養「簡訊寫手」,搞「簡訊大賽」,在央視春晚上推廣簡訊拜年,不知不覺間中國消費者的簡訊發送習慣就養成了。

在後來的幾年中,手機簡訊一度成為運營商和不法電信增值服務提供商瘋狂斂財的工具,在信用支付手段匱乏的中國,手機簡訊被用來支付花樣繁多的電信增值服務--從音樂下載到准色情電影,其中又夾雜著複雜的消費陷阱。在激起消費者的普遍憤怒后,簡訊服務的範圍才受到嚴格限制。

客觀說,簡訊拜年的形式既「綠色」又便宜,不能說不是一種進步。而且追溯歷史淵源,簡訊拜年還符合國際習慣。1992年12月3日,英國人尼爾帕普沃思給朋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條手機簡訊,其內容就是:「聖誕快樂」。但像中國短短几天有300億條簡訊在空中飛來飛去,就已經很有點「過猶不及」的意思了。消費者集中給電信運營商送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過於泛濫的簡訊,已經逐漸把早先還存在的那點溫情消解掉,反而成為人們的一種負擔。

現在,對很多人來說,每年春節都要收到幾十甚至幾百條簡訊,祝福內容已經不重要,「收發」才是重中之重,往往自己的一次群發解決不了問題,因為還得注意回復別人發來的簡訊,在中國這個關係社會裡,唯恐失了禮數。人們在收到別人簡訊祝福的時候也不會高興,因為內容大都一樣,也知道這是人家的群發,不過走個形式而已。簡訊拜年,儼然已成中國春節期間最大的一個民間面子工程。
習慣一旦養成,要改變則非一朝一夕之功,據說今年流行微博拜年,但微博是一種基於WEB頁面的交流工具,其到達率肯定不如手機簡訊這種點對點的傳播強制和有效,而其用戶更與手機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寄望微博拜年這種更環保的形式代替簡訊拜年就非常之不靠譜。

事實上,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手機簡訊這種昂貴的按條收費的通信方式早晚會被淘汰,從這個角度講,所謂簡訊拜年也終將成為一個歷史陳跡。但問題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類似簡訊這種幾十個字的信息傳播其代價將幾乎接近免費--比如現在發送「飛信」就不收錢,在免費情況下,中國人會不會更瘋狂地愛上簡訊之外新的手機拜年形式呢?

   信海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Giada 2011-2-13 13:51
我也愛發簡訊。
回復 8288 2011-2-13 16:45
Giada: 我也愛發簡訊。
美國手機包月費任發與國內不同
回復 Giada 2011-2-14 12:16
8288: 美國手機包月費任發與國內不同
是地,是不同。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8 22: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