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島周圍 [2007/11]
- 8/24不喜歡SOHU [2007/08]
-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星期五 07年09月14日 [2007/09]
- 捂緊銀包不要瞎說--轉自天天楊言081024 [2008/11]
- 西紅柿打滷麵 2008/8/11 [2007/08]
-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星期五 07年09月07日 [2007/09]
- 8/7 [2007/08]
- 2007/8/8 [2007/08]
- 8/10 [2007/08]
- 8/9 [2007/08]
胡錦濤會見布希時表示:必須給台灣當局更嚴厲警告
【悉尼消息】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六日在悉尼會見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美國總統布希時說,今明兩年是台海局勢高危期。台灣當局無視各方警告,肆無忌憚地推動「入聯公投」、「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等「台獨」分裂活動。我們必須對台灣當局提出更加嚴厲的警告,搞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都是絕對不能得逞的。
布希強調,美國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遵守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行為。美方充分理解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關切。關於「入聯公投」問題,布希表示,內格羅蓬特副國務卿已代表美國迅速、明確地表明了反對台灣當局推動「入聯公投」的立場。美方將關注這一問題,願同中方保持密切溝通。
【時事點評】就表面上看,或者說在媒體的眼中,此次胡布會的重點是台灣問題,但是,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為這次胡布會提前準備,且一心想拿台灣問題當重點話題的,不過是布希而已。
●再談華盛頓與陳、馬之流「一唱一和」的真實目的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說過,在陳水扁與馬英九之流合力抬著「為大選撈選票」這張「擋箭牌」、合力地推動「台灣入聯,入聯公投」「法理台獨」進程的背後,是華盛頓的「統一謀划」,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人力推「法理台獨」在「先」,又高調「反對台灣入聯」在後,特別是、還由其「第一」副國務聊親自出面,明確地將「台灣入聯公投」貼上「單方面改變兩岸現狀」的標籤、從而將「台灣入聯公投」與中國「反分裂國家法」中的「重大台獨事變」直接劃上一個「等號」,其意圖有三:
其一,是「公開脫去」美國與台獨、特別是「台獨重大事變」的干係;
其二,通過將「入聯公投」與「台獨重大事變」划等號的手法,企圖將北京置於一種「屆時想不即時啟動」「反分裂國家法」都不可以的地步,特別是在華盛頓需要北京「按美國時間表」啟動的時候。
其三,是想用看似極其逼真、卻又「空口白牙」的「反獨」,一邊想從北京手中套取點兒中東利益,為中東戰略冒險爭取時間.
●胡錦濤的兩句話,其態度可謂是非常直白:「假設」美國真心反獨、就有必要將話說得更明白一點
非常清楚,對於「入聯公投」問題,面對布希在那在里大談什麼「內格羅蓬特副國務卿已代表美國迅速、明確地表明了反對台灣當局推動『入聯公投』的立場」,胡錦濤主席那句所謂「....必須對台灣當局提出更加嚴厲的警告.....」,其態度可謂是非常直白,那就是:北京「假設」華盛頓是在「真心反獨」,那麼,既然美國政府根據自己定義的所謂「台海現狀」,主動將「入聯公投」貼上「陳水扁在單方面改變兩岸現狀」的標籤,並直接套用《反分裂國家法》的核心法律條文,將「入聯公投」直接推上了「台獨重大事變」的層次,那麼,美國人就有必要將話說得更明白一點,即:一旦「台獨」不顧美國的「強烈反對」也要「單方面改變美國人定義的所謂『台海現狀』」、從而也「必定會發生」北京所定義的「台獨重大事變」,那麼,一旦中國大陸「即時」啟動《反分裂國家法》,並依法「即時」對台獨勢力展開「非和平手段」,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是準備協防颱灣、還是不準備協防颱灣?美國對那部「模糊萬千」的《與台灣關係法》又當如何進行解讀?
●華盛頓玩這套小把戲的「精髓」之所在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陳水扁公開揚言「真正有一天會宣布『台灣獨立』,不要退縮,即使面對中國的武力,也絕對不要怕」的「鋪墊」下,華盛頓一方面想「用足」《反分裂國家法》的「剛性」,另一方面,卻全力想保留《與台灣關係法》的「彈性」,這才是華盛頓玩這套小把戲的「精髓」之所在。
事實上,在觀看了公開的電視畫面之後,時事評論員們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在這場「舉世矚目」的「胡布會」中,就台海問題,兩國元首顯然談到了「重大話題」,在我們看來,儘管雙方在面對電視鏡頭時沒有透露更多的信息,但是,胡錦濤主席的兩句話,即:「今明兩年是台海局勢高危期」,以及「我們必須對台灣當局提出更加嚴厲的警告......」,實際上已經讓「方方面面」非常清楚地感受到,北京可能在會談中、以「合適的辦法」「策略地」點破了華盛頓玩的這套小把戲。
●所謂「今明兩年是台海局勢高危期」,實際上可以視為一份時間表
顯然,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充分解讀出北京的「戰略取向、戰略決心」,與遂行這份取向與決心的「時間表」:
第一,所謂「今明兩年是台海局勢高危期」,實際上可以視為一份時間表。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北京「公開」拿出這份時間表的意思非常清楚,即:北京有在「時間表」內「隨時處理」台獨重大事變的心理準備;更重要的是,北京還準備「隨時處理」,至於到底是什麼時候?這可沒個準兒!
●北京分明是在「建議」華盛頓不妨將《反分裂國家法》的「鋼性」用得更足一點兒
第二,所謂「我們必須對台灣當局提出更加嚴厲的警告......」,意思更是直接:北京這分明是在「嘲笑」華盛頓那種「入聯公投」是「台灣宣布台獨的一步」的「威脅」沒有勁兒,將「入聯公投」僅僅貼上「單方面改變台灣現狀」的「標籤」也不夠勁兒,顯然,北京這分明是在「建議」華盛頓不妨將《反分裂國家法》的「鋼性」用得更足一點兒,比如說,為「那種威脅」、「那份標籤」再附加上「一份明明白白的嚴重後果」。
至於是什麼樣的嚴重後果?在我們看來,如果華盛頓「真心喜歡」那份《反分裂國家法》的話,那麼,華盛頓的謀士們「根本就不必為找不到合適的詞兒」而費心,顯然,不論是「入聯公投」將直接導致北京動用」非和平方式」、更或是「入聯公投」將直接導致台海戰爭之類的警告詞,在《反分裂國家法》的字裡行間都可謂是「隨處可得」,也絕對都算得上是一種足以令北京滿意的「更加嚴厲的警告」!
●「兩句話」的意圖在於「公開地」要布希就台海、就中東、也是就世界安全與和平問題「公開表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們注意到,「胡布」在「胡布會」中花了大量的時間討論伊核、朝核、特別是經濟問題,我們也知道,華盛頓玩的這套小把戲,其意圖在於策應中東,為其即定的全球戰略「拓路」。
與此同時,北京的戰略目光,不僅早已超越了台海、甚至早已超越了東亞。特別是,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北京已經通過一系列個人言論(比如「核打擊美國」、「拋售美國國債」言論);通過一系列太空試驗(比如成功進行了「導彈打衛星」試驗、成功發射並部署了足以覆蓋東亞、南亞、中亞、西亞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公開」、「系列」地宣示了中國不僅有超越台海、超越東亞範疇的戰略決心,也有相應的綜合能力之後,北京所展示的這份「時間表」、以及相應的「處理能力」,也就不僅超越了台海、東亞,還隨著「北斗導航系統」的定位信號輻射到了其所覆蓋的地理範圍,甚至已經伴隨著「核打擊美國」、「拋售美國國債」的「個人言論」橫跨了太平洋。
大家應該還記得,早在2005年APEC峰會上,胡錦濤主席在「胡布會」時就曾「語重心長」地奉勸過布希:「...的...要充分認識到台獨的嚴重性,.....(台獨)必將嚴重衝擊東亞、乃至整個亞太的和平、繁榮與穩定」,不難看出, 這份針對台問題海的「時間表」,不僅可以視為一份針對東亞問題的時間表,也可以視作一份針對整個亞太的時間表,而「中美俄」恰恰是亞太的三個核大國,也是角力於中亞、南亞、中東的三個政治大國,還是參與全球經濟運轉的三個經濟大國,因此,這份可視為針對整個亞太的「時間表」,自然也可視為一份針對中東、中亞、南亞問題的時間表,也就是說,「今明兩年」即是台海和平的高危期,也是整個亞太、包括中東、南亞、中亞等區域安全問題、經濟問題的高危期。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胡錦濤主席此次公開端出這份「時間表」,其意圖顯然在於「公開」逼迫布希就「世界的和平、繁榮與穩定」問題「公開」給一個說法。
●面對胡錦濤主席「強硬」的「時間表」與「更加嚴格的要求」,挑事的美國人似乎「準備得並不充分」
大家不要忽視了這幾個「公開」,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場較量的「訣竅」就在「公開」這個詞語裡面。
也正因如此,我們注意到,在「胡布會」后的「公開」部分,面對電視鏡頭,針對台獨,在胡錦濤「公開」講出了「那兩句話」之後,在第一時間裡,布希並沒有「公開」直接回應,只是「公開」重彈了一遍「美國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遵守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行為」的「老調」。
根據觀察,我們認為,面對胡錦濤主席「強硬」的「時間表」與「更加嚴格的要求」,挑起事端的布希最終只能以「老調重彈」來加以回應,這似乎只能如此解釋,那就是:有心挑事的美國人似乎「準備得並不充分」。
●從外交策略的層面來看,一個最為穩妥的選擇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這種評估就是事實的話,那麼,從外交策略的層面來看,在「胡布會」之後的第一時間裡,「華盛頓的謀士們」提供給布希的建議,即:重彈那套經過「反覆提煉」的「即有立場」,先應付一下,以免各方(特別是美國的盟友)從「布希倉促應對中」接收到「華盛頓並不想傳遞的信息」從而引起「誤判」,也不失為一個最為穩妥的選擇。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就來看看「事後」、也就是在「胡布會」一天之後,經過「深思熟慮」的布希團隊是如何「正式表態」的。
布希:美國對台灣有防衛責任
【悉尼消息】美國總統布希星期五早上在亞太經合組織商業峰會上發表演說,布希在說到與亞洲的防衛關係時,再次表明美國對台灣有防衛責任。
另外,布希在講話中承諾,美國會在推動世貿多哈回合談判上採取靈活態度,但布希同時不點名指責少數國家不願意在談判中作出讓步,令多哈談判停滯。在應對全球變暖的問題上,布希同樣認為世界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大國要一同努力,共同設立長遠減排目標。布希強調,美國和亞洲盟友一定要團結一致,應對恐怖主義威脅。他特別呼籲各國不要離棄伊拉克,美國深信這場戰爭必會勝利。不過,布希沒有在演說中提及朝鮮核問題。
【時事點評】非常清楚,一天之後,布希在公開演說中再次表明的「美國對台灣有防衛責任」,也就是華盛頓決策團隊「認真考慮」后的「正式反應」了。
顯然,面對北京「公開」展示的「時間表」、以及在「時間表」內「隨時處理」台獨重大事變的心理準備,在陳水扁仍然叫囂著「入聯公投」,並「將中國視為敵國」、繼續推動「入聯公投」進程的情況下,美國在「是否準備協防颱灣」的問題上,再次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直到目前為止,「方方面面」從中美「此次鬥法」中接收的信息,仍然無法令華盛頓滿意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 經過一個晚上的「精心研究」,在這種雙方「拼意志、拼能力」的關鍵時刻,為了防止「方方面面」接收到錯誤信息,布希團隊終於還是決定撕下了那些「反台獨、反公投」的偽裝。
一句「美國對台灣有防衛責任」,不僅再次露出了其推動「入聯公投」、並為「法理台獨」進行保駕護航的真面目,也充分證明了這麼一點,那就是:直到目前為止,「方方面面」從中美「此次鬥法」中接收的信息,仍然無法令華盛頓滿意。
●最近一段時間來,圍繞中東問題,圍繞台灣問題,包括中美在內,「方方面面」的反應、互動果然是層出不窮
就中美「此番鬥法」的性質,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羅列了這麼兩個觀點,即:
第一,華盛頓之所以要將《反分裂國家法》的「剛性」用足,其意圖在於拋出一個「竟猜題」,即:一旦發生台獨重大事變,對於「中國」到時將會如何選擇,不論是伊朗、朝鮮,還是敘利亞、巴基斯坦,更或是俄羅斯、歐盟,阿盟,東盟,日本,印度,甚至澳大利亞,恐怕現在就得在心中盤算「是否賭上一把?」至於賭什麼?就賭中國將來面對「台獨重大事變」時,是否敢於選擇一種「對他們最為有利的選擇項」。
第二,我們認為,華盛頓近來圍繞台灣問題、朝核問題、阿富汗問題、伊拉克問題,也包括經濟問題而做的諸多文章,本質上是想將美國人自己都想不清楚,也不敢想、或者自己根本就處理不好的中東、中亞、東亞、甚至是經濟難題,全部拋給伊朗、敘利亞、也拋給歐盟、阿盟,俄羅斯、日本、韓國,也包括中國,企圖在這些國家、區域組織的反應、猜疑與互動中、去尋找新的合縱連橫機會,對目前被動、企圖一夜翻盤的美國人而言,如果能找到一個、或者兩個機會那當然好,就算是找不到,也可以藉機積攢急需的「中東時間」、並安排好「台獨窗口」。
事實證明,最近一段時間來,圍繞中東問題,圍繞台灣問題,包括中美在內,「方方面面」的反應、互動果然是層出不窮。
下面,我們就通過幾則消息,請大家一起品味、看看相關國家、區域組織之間、究竟是「如何互動」的。
美國拋出「閃電戰計劃」 巴拉迪警告美國:將點燃地區動亂之火
【綜合消息】月2日的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稱,美國一名安全專家披露,美國防部已經擬訂了針對伊朗的「三天閃電作戰計劃」。此消息一經披露,國際輿論尤其是媒體隨即掀起又一輪有關美國對伊朗動武的議論。
伊朗最高領袖的高級軍事顧問、前革命衛隊司令薩法維4日警告說,如果美國攻擊伊朗,美國將難以預料伊朗因此會在中東地區對美國駐軍所發動的反擊規模。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警告美國不要襲擊伊朗核設施,軍事行動可能會摧毀伊朗大部分核設施,但是,將點燃地區動亂之火。
伊朗稱已與俄達成核電站建設協議,俄羅斯否認
【綜合消息】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拉里賈尼6日表示,伊朗已經與俄羅斯就完成布希爾核電站建設問題達成協議。
拉里賈尼是在出席當天於伊朗中北部城市庫姆舉行的應用科學研討會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說,伊朗與俄羅斯已經就完成布希爾核電站的建設和俄方為該核電站提供燃料的時間表達成一致。
但是俄羅斯對此予以否認。俄方一位官員說,目前雙方的會談尚未取得任何結果。
根據伊俄此前達成的協議,原定於2007年9月投入使用的布希爾核電站的輕水反應堆將由俄方建造。今年3月,俄羅斯以伊朗拖欠建設費用為由,決定推遲核電站建設和核燃料供給。
意法就中東問題達成「深刻一致」,欲結為"歐洲多邊主義"軸心與美平起平座
【綜合消息】據報道,法國總理德維爾潘和義大利總理普羅迪日前在羅馬舉行會談,就中東問題達成「深刻一致」。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德維爾潘說:意法兩國是兄弟國家,最近幾個月里兩國關係大大加強,雙方對在黎巴嫩問題上的合作感到十分滿意,義大利與法國是「貼心的」。普羅迪總理表示,作為歐洲大國,兩國還將肩並肩地解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問題,雙方承諾今後將採取更加協調一致的行動。他還說,這對雙方是一個「巨大挑戰」。
意法兩國間的緊密合作何以會成為「挑戰」?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挑戰」?正在芬蘭參加歐盟外長會議的義大利外長達萊馬的一番話對此作了詮釋。他說:目前,中東問題對歐洲是一大考驗,其核心問題是要證明多邊主義比單邊主義和預防性戰爭更為有效。這番話表明,德維爾潘和普羅迪在羅馬發出的重要信息是:法、意兩國正在結成「歐洲多邊主義」的軸心。
目前,在意法推動下,歐盟在對中東問題的基本態度和解決危機的總體思路上,正在逐步形成與美國立場相異的共識。但是,歐盟也清醒地認識到,當今任何撇開美國而單獨解決中東危機的想法都是天真的。義大利國防部長帕里西說,歐盟不是要與美國分道揚鑣,而是要與美國平起平坐,成為合作夥伴和西方的兩大獨立支柱。這也正是「歐洲多邊主義」的內涵。
駐伊英軍無預警撤出巴斯拉 向機場集中
【綜合消息】駐伊拉克第二大城巴斯拉的最後一批五百五十名英軍二日突然撤離市內最後一處基地,轉進巴斯拉郊區的一處空軍基地,英軍向機場移動顯示,駐伊英軍隨時可能悉數撤出。
英國國防部表示,正式移交的儀式預定今秋舉行,而英方事前也曾知會美國官員。英國新首相布朗上任后,英國與美國的雙邊關係開始降溫,英軍撤離必然無助於緩解兩國之間的緊張。
英國國防部強調,英軍將暫時駐紮巴斯拉郊區航空站旁的空軍基地,繼續負責維安,訓練並支援伊拉克安全部隊,直到正式移交控制權為止。英軍撤離原駐的基地后,駐伊英軍將縮編至約五千人,全數集中於巴斯拉郊區的這處空軍基地。這是英軍在伊拉克南部的最後一處基地,也是美軍四年前入侵伊拉克並扳倒海珊政權以來,巴斯拉首次無英軍駐紮。
武大偉晤朝鮮副外相 六方會談時間表尚未確定
【綜合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今天舉行例行記者會,就賈慶林主席訪日、六方會談、達爾富爾、美印民用核合作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姜瑜透露,今天上午,武大偉副部長會見了朝鮮副外相金桂冠先生。金桂冠向武大偉通報了朝美工作組會議情況。雙方還圍繞六方會談下一階段的工作方向交換了意見。
她說,朝方日前就全面申報核計劃及核設施去功能化提出了一些具體設想,有關各方會就此進行磋商。在下一次會議上各方還會圍繞有關問題展開進一步的討論。我們會繼續積極與各方協調、配合,共同做好下一階段的工作,穩步推進和談進程。
她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正在同其他各方積極協調召開第六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的時間。確定以後,我們會告訴大家。
原定6日的美日外長會談因美方取消
【綜合消息】共同社報道,據日本外務省透露,原定於6日上午在悉尼舉行的日本外相町村信孝與美國國務卿賴斯的會談,因美方的關係而被取消。
報道指,雖然雙方仍在重新安排會談,但能否實現尚不知曉。
此前預計,日美兩國外長在會談時將針對11月1日即將到期的《反恐特別措施法》延長之事確認反恐合作,同時討論如何在朝鮮的核問題及綁架日本人問題上加強協作。
從伊拉克撤軍的英國,還將重新審視阿富汗政策
【綜合消息】據報道,布朗政府中有人指出,美國自認為他們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中取得了勝利,由此就覺得萬事大吉了,現在他們只關注伊拉克的局勢,而忽視了阿富汗問題。實際上,阿富汗目前的局勢令人擔憂,而單憑武力無法解決目前的問題。
據悉,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已經向英國政府提議,要求政府重新審視現在的對阿政策。儘管英國政府不會做出正式「評估」,但是米利德班的做法已經引起美國政府的警覺。
米利班德擔任外交大臣后,曾將喀布爾作為其出國訪問的第一站。在訪問期間,他敦促阿富汗政府儘快制定一個時間表,並希望幫助阿富汗儘快重建國內政治、經濟秩序。
一些美國官員認為,布朗正在試圖放棄伊拉克這個「燙手山芋」,而將注意力集中在阿富汗問題上。9月3日,550名英國士兵撤離了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宮,轉移到巴士拉城外的英國空軍基地。駐伊英軍一位發言人表示,英軍撤出巴士拉宮是英國向伊拉克安全部隊移交權力進程的一部分。
雖然布希政府沒有公開批評美國,但是據媒體透露,布希對英國的撤軍行動「極為惱火」,其他美國官員私下裡也感到「憤怒」,認為英國的做法是對美國的「背叛」。
阿富汗政府強烈否認中國向塔利班提供武器的傳言
【綜合消息】阿富汗外交部發表聲明,強烈否認一些媒體有關中國政府向阿境內塔利班武裝提供武器的報道,認為這些報道毫無根據。
聲明說,阿富汗與中國在歷史上沒有發生過任何矛盾,在塔利班政權倒台後的5年多來,隨著雙方領導人的多次會晤,兩國的友誼和合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阿政府堅信,阿富汗的安全與穩定以及阿中友好關係的加強,對兩國人民以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都有好處。
最近,一些西方媒體稱,中國製造的肩扛式防空導彈、炸彈等流入阿境內塔利班武裝手中,對駐阿外國軍隊構成嚴重威脅。
以戰機被指侵入敘利亞 伊朗稱願為敘提供幫助
【綜合消息】據以色列媒體7日報道,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阿克塔里6日對「以色列軍機侵犯敘利亞領空事件」表示譴責。伊朗官方報道稱,阿克塔里打電話給敘利亞官員,稱這一事件是「企圖製造地區緊張局面,是不可容忍的」。他稱,以色列應對地區緊張局勢升級負責,它必須有理智地行動,以避免導致另一場戰爭。
敘利亞聲稱以空軍飛機「打破了音障,並在野外投下了彈藥」。敘利亞軍方稱,其防空部隊對以機開火。以色列方面則拒絕發表評論。
伊朗官方媒體早些時候報道稱,阿克塔里對敘利亞安全官員稱:「在目前的情況下,伊朗準備向敘利亞方面提供任何所需要的援助。」他還呼籲世界各國要求以色列方面就它的行動作出解釋,防止以色列在地區製造新的衝突。他說:「有責任感的國家應對以色列的行為進行譴責,警告以色列不要再製造這樣的事件。」
敘利亞副總統法魯克·沙雷6日稱,以色列的這種軍事挑釁行為證實以色列沒有按它所說的那樣是在營造能導致和平的氣氛,而是在地區製造緊張局面。他在會見義大利外長時稱,各種以色列聲明證實了這些企圖。
另有報道稱,俄羅斯外交部稱它希望以色列在進入敘利亞空域方面保持克制以防止地區安全形勢遭到破壞。
【時事點評】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麼兩點:
其一,上面所有列舉的新聞片段,都發生在布希突然率領其「戰爭班子」突訪伊拉克之後。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伊拉克已經越來越象個「試驗室」了,對這個所謂的「中東試驗室」,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有過專門論述(詳細內容見《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07年08月24日)。為了更好地展開討論,我們在此援引一部分內容如下。
........................................
真實的情況就是:半年多以來,這份備忘錄的核心內容、也就是我們稱之為「下策」、被拉姆斯菲爾德「明確定性」為「最低綱領」部分,一直在由「中情局出身的繼任者」以「另一種手段」忠實地執行著,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主要表現在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以進一步打擊伊拉克反美武裝、穩定伊拉克局勢為由,向伊拉克(實際上是向中東)大規模增兵的計劃已經接近完成。
然而,東方軍事評論員就認為,值得警惕的是,這種增兵是全方面的、多兵種的、立體式的增兵,就規模而言,美國的增兵計劃應該包括陸、海、空三個層面。有必要指出的是,在計算美國增兵規模的時候,除了需計算美國增加的幾萬陸軍之外,還應該計算美國向波斯灣、地中海、關島等地輪流調遣的航空母艦,再就是,有確切的消息證明,美國的戰略轟炸機也已「增兵」到了伊拉克。
非常清楚,如果僅僅是為了對付「以路邊炸彈、狙擊步槍為主要武器的」伊拉克反美武裝,這一類的轟炸機是犯不著飛往伊拉克的。
●「拉氏備忘錄」最核心的內容,真可謂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拉氏備忘錄」最核心的內容,真可謂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一切都在不言中。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試圖歸納出幾條來,並形成文字,以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們的感覺就是:拉老先生在「拉氏備忘錄」里堆砌了那麼多文字,玩弄了那麼多名詞,又是「重點推薦欄目」、又是「最低綱領」的,還有意無意地將「上策」與「下策」顛倒順序,無非就是想傳遞這麼一層信息,既:不要將美國逼進角落裡,否則,美國就要用一切手段,將伊拉克、乃至整個中東、甚至「大中東」(包括中東、中亞、南亞)打造成一個「巨大的試驗基地」;
●臨走之前,拉氏頭腦中顯然在盤算著這樣一種局面
其次,透過拉氏備忘錄,我們還感覺到,拉氏頭腦中顯然在盤算著這樣一種局面,既:通過向伊拉克、甚至是伊拉克周邊增兵、增派武器裝備的方式,將「駐伊美軍」慢慢增強至一部足以發動一場「烈度戰爭」的「戰爭機器」,準備在上述「試驗基地」做「各種試驗」的「戰爭機器」。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有一點似乎非常重要,那就是,通過「不斷增兵」的整個過程,不斷去渲染「最低綱領」的可怕後果。如果有強大軍力的「中俄」在整個過程中對這部「戰爭機器」始終持「超然態度」的話,那麼,華盛頓至少得想辦法讓「只具軟實力的」歐盟感覺緊張;如果連歐盟憑藉伊核問題,也覺得沒有什麼的話,那麼,「最低綱領」的「最低底線」就是必須想辦法讓伊拉克周邊的國家、特別是伊朗、敘利亞、土耳其感覺「緊張」。
●拉氏備忘錄「非常重視」製造一種「貼近真實的戰爭氣氛」
再次,根據「拉氏備忘錄」,華盛頓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向駐伊拉克美軍這部「戰爭機器」全面配備「可能用到的」任何「試驗器材」。我們的感覺是,拉氏備忘錄「非常重視」製造一種「貼近真實的戰爭氣氛」,好讓「方方面面」、特別是伊拉克周邊國家確信:一旦美國準備妥當,為了取得伊拉克戰爭的勝利,那部「戰爭機器」就將隨時去做「一切可能的試驗」。
●值得強調是,英軍所撤出的巴士拉,是駐伊美軍後勤補給的「核心通道」
通過對這部分討論紀要的回顧,以及布朗一點兒也不給布希面子,「準時」、「乾淨」撤出巴士拉的情況來看,依據拉氏備忘錄打造的「試驗室」突然間又缺了一塊兒。
對此,東方軍事評論員就指出,值得強調是,英軍所撤出的巴士拉,是駐伊美軍後勤補給的「核心通道」。
●布希,及其「戰爭班子」已經擺出了一副「隨時準備開工試驗」的架式
從英軍向一處機場進行集結(隨時可以飛走),而美軍又沒有來得及完全填補這一空缺的情況來看,我們認為,布希率領其「戰爭班子」「高調訪問」伊拉克想傳遞的信息就是:華盛頓決策團隊「非常團結」,因此才集體為「仍在建造中」的「中東試驗室」進行「提前剪綵」。
不僅如此,所謂布希的「戰爭班子」,更象是一群「前去熱身」的「試驗人員」,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伴隨美國拋出針對伊朗的「閃電計劃」、特別是以色列軍機再次侵犯敘利亞領空,布希,及其「戰爭班子」已經擺出了一副「隨時準備開工試驗」的架式,儘管這個「中東實驗室」還沒有最後完工,儘管這個「中東實驗室」還因英軍的撤離而突然出現了一個「暫時無法彌補」的「大窟窿」、儘管華盛頓威脅的主要對象--伊朗、敘利亞也絲毫未表現出害怕。
●近來圍繞著「各個熱點」、方方面面所爆出的重大消息
然而,我們想指出的是,儘管布希團隊擺出了一副「隨時準備開工」的架式,但是,其它勢力也在「圖畫」自己的藍圖。因此,細心的讀者也不難看到下面的「第二點」:
其二,近來,在這一大串新聞中,特別是,在布希率領其「戰爭班子」突訪伊拉克之後,從「各個熱點」爆出的重大消息來看,「美國拋出『閃電戰計劃』 巴拉迪警告美國將點燃地區動亂之火」顯然有如一則「開場白」,而「伊朗宣布自己已經是核國家」,「以戰機被指侵入敘利亞 伊朗稱願為敘提供幫助」顯然是這一系列互動的「情節」,而意法欲結為"歐洲多邊主義"軸心、義大利國防部長公開宣稱「歐盟要與美平起平座」,英國準時自巴士拉撤軍,「美日印新澳」針對中國舉行海上軍事演習,「和平使命-2007」之後,中俄內衛部隊在俄羅斯境內立刻展開「聯合-2007」,同時,中國針對台灣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俄羅斯還「及時」劃出俄羅斯的「外交紅線」,並「放風」可能在中國境內「再辦」聯合演習。
●扔下駐伊美軍後勤補給重鎮不管的英國、又開始「放風」要重新審視「阿富汗政策」了
其三,最為精彩的是,參與「美日印新澳」海上演習的澳大利亞,一邊與中國商談建立「中澳定期安全對話機制」的問題,一邊還與俄羅斯敲定了向俄羅斯提供戰略物資--鈾礦的協議;
沒有參加演習,卻在阿富汗與美軍「並肩作戰」的英國,一邊撤出巴士拉,扔下駐伊美軍後勤補給重鎮不管,一邊又開始「放風」要重新審視「阿富汗政策」,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對「拉姆斯菲爾德備忘錄」的「最低綱領」絕對是個重大打擊。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說過,在華盛頓因阿富汗局勢難以控制,而被迫同意塔利班「參與阿富汗政治進程」之後,「阿富汗多邊會談」似乎呼之欲出,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儘管現在就說這個框架問題還言之過早,但是,英國的「這個放風」,特別是英國「敦促阿富汗政府儘快制定一個時間表,並希望幫助阿富汗儘快重建國內政治、經濟秩序」的心思,至少讓這個仍不見「框架」的「阿富汗多邊會談」也有點兒消息了。
●「憤怒的」盧武鉉在APEC峰會上,再次上演了一出對布希進行「逼宮」的「老戲」
而另一個參與「美日印新澳」海上演習,卻在「參與阿富汗戰爭」的問題上仍然不肯鬆口的日本,更是在朝鮮高調「放風」「美國同意將朝鮮從支持恐怖勢力的黑名單中刪除」的挑動下,「見機」對華盛頓表示「不可置信」,並再次對「美國國會通過慰安婦決議案」一事進行攻擊,並迫使華盛頓「公開否認」了朝鮮的說法。
讓全世界都看到的是,剛剛因人質問題,承諾從阿富汗撤軍的韓國,再一次為美國無視韓國利益而憤怒了,於是乎,「憤怒的」韓國總統盧武鉉在APEC峰會上,再次上演了一出類似於「和平使命-2005」之後,「919共同聲明」之前,對布希進行「逼宮」的「老戲」,在會談中,盧武鉉當面要求布希儘快宣布與朝鮮結束戰爭狀態,但為布希所回絕。據說,雙方各不相讓,以至於兩個人面色非常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