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星期五 07年09月14日

作者:四月天  於 2007-9-17 10: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事|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美國官員稱敘利亞秘密安裝核設施

 

【綜合消息】據媒體報道,美國國防部的一位官員12日稱,以色列情報機構日前偵察到敘利亞正在秘密安裝核設施,這些核設施很可能得到了伊朗方面的幫助。以色列媒體也報道說,以色列上周曾出動軍機對敘利亞的這些疑似核設施進行了轟炸。美國國防部的官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以色列的偵察衛星偵察到敘利亞正在秘密安裝核設施,這些核設施得到了來自伊朗和其它國家的幫助。這位官員還向記者表示,以色列軍方上周確實對敘利亞境內的目標進行了空襲,意在警告敘政府不要向黎巴嫩真主黨提供武器援助。美國媒體也在報道中稱,來自美國政府和軍方的消息證實,以色列軍隊上周曾出動飛機空襲敘利亞,目標可能是由伊朗經敘利亞運交給黎巴嫩真主黨的武器。報道說,空襲發生在當地時間5日夜至6日凌晨,以軍地面部隊也可能參與,負責為飛機指引目標,空襲在敘利亞「沙漠中留下一個巨大彈坑」,但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道認為以色列通過此舉向敘利亞和伊朗傳遞了信息,即以軍可以在必要時進出兩國領空實施打擊。西方的情報官員認為,敘利亞方面目前正在與伊朗進行秘密磋商,計劃將伊拉克戰爭開始前逃往該國的12名伊拉克核科學家轉移至伊朗。敘利亞擔心如果這些伊拉克核科學家藏身敘利亞,會促使美國以該國為目標展開反恐戰爭,因此有必要將他們轉移。敘利亞總統此前在訪問伊朗時曾向伊朗方面提及此事,但是據估計伊朗方面還沒有做出正式回應。薩達姆政權倒台前,伊拉克特別安全組織與敘利亞軍事安全機構聯合行動,將12名伊核技術人員及其家人轉移至大馬士革。他們身上攜有伊拉克核項目研究資料光碟,並在敘利亞獲得了新的身份,出生證明、教育和健康證明也全部更換。敘利亞政府將12名改頭換面的伊拉克核科學家安置在一處秘密軍事設施內,幫助該國進行軍事研究。美國情報部門也擔心敘利亞正在秘密發展各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項目。他們發現有證據顯示,敘利亞已經獲得了一定數量的氣體離心機,這種儀器可以用來提取濃縮鈾發展核彈。一位資深西方情報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敘利亞人正在玩一個非常危險的遊戲。美國人早已將他們納入了視線,因為他們基本沒有作任何努力阻止外國武裝分子進入伊拉克。如果華盛頓找到敘利亞正在從事非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項目的具體證據,他們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成了反恐戰爭的目標。另外,敘利亞也極有可能正在發展生物武器。」但敘利亞官方卻表示,美國知道敘利亞已經加入1969年防止核擴散條約和1984年國際保障協議以及國際原子能機構幾個代表團關於敘利亞核計劃是用於和平目的的報告,敘利亞一直呼籲在聯合國的監督下使中東地區成為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與核武器的地區。敘利亞11日就以色列飛機侵犯其領空一事正式向聯合國提交一封抗議信,並呼籲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行為予以關注。敘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賈法里在分別寫給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裡佩爾的信中說,以色列戰機6日入侵敘利亞領空並投下炸彈。敘利亞政府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以色列「無視國際法」、「公然侵犯」敘利亞領空和「侵略」敘利亞領土的行為。如果國際社會繼續漠視以色列的上述行為,將有可能給本地區乃至國際和平與安全帶來難以控制的嚴重後果。但賈法里的信沒有要求聯合國方面就此採取具體行動。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美國國防部的一位官員12日稱,以色列情報機構日前偵察到敘利亞正在秘密安裝核設施,這些核設施很可能得到了伊朗方面的幫助。以色列媒體也報道說,以色列上周曾出動軍機對敘利亞的這些疑似核設施進行了轟炸。

 

     我們針對悉尼「胡布會」給出的幾個觀察結論

 

在具體點評這段文字之前,我們想先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針對悉尼「胡布會」給出的幾個觀察結論: 第一,我們認為,「胡布會」是在中國、俄羅斯、歐盟、阿盟、日本、印度等大國或區域組織,以及敘利亞、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等中、小國家,基於各自的戰略取向,彼此間進行一系列相互試探、相互反應、相互猜忌、或者相互策應的「大背景」下進行的。

 第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事實上,圍繞「兩核問題」、「兩伊問題」、阿富汗問題、中東和平進程問題,台海局勢,以及歐亞大陸能源通道問題,「上述勢力」之間所謂的相互「試探、反應、猜忌、或者策應」,因各自身核心利益的「取向」、特別是各自綜合實力的強弱水平、一直在符合邏輯地進行著。

 (注,所謂歐亞大陸能源通道問題,在我們的討論中,大致包括這些個層面: 其一,俄羅斯能源是經東歐、還是繞開東歐直接通往西歐? 其二,俄羅斯遠東石油通往中國的管線建設進度如何? 其三,中亞裏海能源是經亞塞拜然、格魯及亞、土耳其通向歐洲,還是經俄羅斯轉運歐洲? 其四,中亞裏海能源是通向中國,還是繞過中國,通過阿富汗、巴基斯坦通道通往印度,或者在印度洋裝船? 其五,伊朗、或者海灣地區的能源是否經巴基斯坦通往中國、或者經巴基斯坦、印度通往中國?)

 第三,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胡布會」之後,華盛頓繼續「高調」批扁,甚至做出一副美國自覺已不能阻止陳水扁「入聯公投」,將能否阻止的希望「寄望於台灣人民」的樣子;而國台辦則對陳水扁台獨政權發出了嚴厲警告,並正式定性「入聯公投」是赤裸裸的「台獨」分裂行徑,本質上都是悉尼「胡布會」「公開較量」的繼續。

 

     華盛頓意在將「球」踢給北京、北京正式定性「入聯公投」是「台獨」意味「正式接球」

 

  首席評論員就曾經指出,藉助亞太峰會那個「公開」場合,中美雙方在經過「台前幕後」的一番「你來我往」后,實際上已經將對方的「台海底牌」徹底掀了出來:

  在我們看來,完全可以這樣講:在華盛頓通過操縱「台灣入聯公投」,再將其徹底貼上「台獨重大事變」之標籤、並以此為手段將《反分裂國家法》的「剛性」用足,從而在《反分裂國家法》的問題上「不給」北京以任何解讀餘地的背後,意在將「球」踢給北京,也踢給「方方面面」;而北京正式定性「入聯公投」是赤裸裸的「台獨」分裂行徑則意味著「正式接球」。

 

     華盛頓拋「球」是想向包括北京在內的「方方面面」拋出這麼一個「竟猜題」

 

 至於這個「球」里塞了什麼內容,其實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進行過充分地討論,那就是:在目前這種中東局勢一觸即發的時刻,華盛頓在台海方向組織陳水扁、馬英九一起玩這套小把戲,就是想向「方方面面」拋出這麼一個「竟猜題」,即:在島內台獨勢力「已經不聽美國人招呼」的「事實」下;在華盛頓對韓國總統盧武鉉視為韓國核心利益的「朝鮮半島共同體」也「暫不加以公開反對」的「事實」下(直到目前為止,華盛頓對朝鮮南北第二次峰會沒有公開地表現出任何抵觸情緒);在中國非常看重的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問題上,華盛頓甚至也表現出一種「不再去刻意破壞」的「事實」下(直到目前為止,華盛頓已經開始放風願意實現美朝關係正常化、甚至舉行美朝峰會),北京顯然面臨著這樣的一種選擇,那就是:如果有朝一日,當北京可能突然面臨一場「台獨重大事變」、從而不得不「認真考慮」是否啟動「反分裂國家的法」的時候,那麼,北京是寧願選擇在台海用兵、暫時打亂中國的經濟建設進程,暫時中止東北亞經濟一體進程、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還是寧願選擇在中東問題上與美國進行「有條件的」配合、從而進行某種戰略妥協,尋求「有能力5分鐘推翻陳水扁」、卻偏偏裝出一副「只能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華盛頓的幫助,以在「最後關頭」制止陳水扁的「入聯公投」?

 

     北京「正式接球」則意味著北京正式給出了答案

 

顯然,北京「正式接球」則意味著北京正式給出了答案,意思就是,「竟猜題」已經失效,竟猜活動到此為止。接下來,「方方面面」(包括美國)需要做的就是根據這一「正式答案」,既:不論是伊朗、還是敘利亞、巴基斯坦,還是俄羅斯、歐盟,阿盟,東盟,韓國,更或者是美國、以色列、日本,特別是台獨勢力,現在心中必須明白,將來面對「台獨重大事變」時,中國大陸敢於選擇一種「對他們最為有利、或者最為不利的選擇項」。它們有必要在「上述選擇項」的基礎上進行互動,並制定自己的相應政策。

  下面,我們就通過幾則消息,看看「方方面面」又進行了何種的互動與反應。

 

  美韓開始討論與朝鮮達成和平條約

【綜合消息】美國駐韓國大使亞歷山大·弗什博13日說,韓國和美國已經開始討論關於與朝鮮達成和平條約的問題,以正式結束朝鮮戰爭。朝鮮戰爭發生於1950年至1953年之間,雖然戰事根據停戰協議已經結束,但韓國方面沒有簽字,而且也沒有達成永久和平條約,所以從技術上講,這場戰爭依然沒有結束。弗什博在韓國首都首爾的一個論壇上說,韓美已經展開磋商,研究談判方法。他說,談成一個「全方位的和平協議」將花費一些時日,因為這種協議不僅是簡單宣布戰爭結束,還應涉及各種條款,其中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措施在內。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上星期告訴韓國總統盧武鉉,在任何和平條約達成之前,朝鮮必須確實消除核武器。不過,韓國聯合通訊社援引弗什博的話說,關於和平條約的初步談判可能在朝鮮去核化結束前舉行。他還說,朝鮮和韓國將作為談判的主要參與者。盧武鉉說,關於正式結束戰爭狀態的討論,將成為下月他在平壤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日會談的重要內容。

 

美國國防部宣布向台灣出售反潛機與防空導彈

 

【華盛頓消息】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署十三日宣布,將出售台灣十二架PC反潛機,以及一四四枚標準二型導彈,二項軍售總價共達廿二億三千萬美元(約台幣七三五億元)。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執行美國對台軍售作業的國防安全合作署日前已將此案送交美國國會審查,國會同意后即可執行。 十二架PC反潛機雖屬於二○○一年布希總統同意對台灣大規模軍售的主要項目之一,但程序上仍必須在台灣編列預算確定購買后,再向美國國防部提出。

這十二架美國已封存一段時間的反潛機,在雙方都同意后將啟封整修,並配置新的T-56渦輪引擎,電腦終端設備以及行動操作指揮中心,並協助台灣整合情報監控系統。十二架反潛機要價約十九億六千萬美元。

 此外,國防安全合作署也另外宣布,將出售一四四枚標準二型導彈。這型導彈將配置在台灣四艘紀德艦上。

台灣原先向美索購、而美方於二○○一年同意售台的,是十二架PC。後來台灣嫌貴,而決定改買PB系列。台灣海軍也曾於二○○二年,前往美國存放F十六等戰機的亞利桑納州「飛機墳場」─「航天維修及翻新中心」,選看封存的PB

巧的是美國在二○○三年進攻伊拉克行動結束后,基於戰爭形態改變,美軍可多使用無人飛機偵查,同時發展新型的多任務海上飛機,因而決定汰換大批PC。美國並同意將原批准售台的十二架PB,改為PC,並且價格較原先報價為低。而台灣海軍再度前往「航天維修及翻新中心」挑選了十二架PC

 PC反潛機主要有反潛、反水雷、情偵等功能。PCPB重,是美軍現役,因此裝備很新,飛行時效更長。PC的電腦系統及感測器較為先進,且內部的結構和配置也與PB不同。PC可掛載多型飛彈,機腹有專門投擲聲納浮標的裝置,能夠投擲聲標,增加追蹤潛水艇的能力,是與PB很大的不同。

 

【時事點評】韓國和美國已經開始討論關於與朝鮮達成和平條約的問題,以正式結束朝鮮戰爭是美國與韓國、日本之間的互動,而美國國防部宣布向台灣出售反潛機與防空導彈則是美國與台獨勢力間的互動。

 我們知道,在剛剛結束的apec峰會上,盧武鉉與布希為了「與朝鮮達成和平條約、正式結束朝鮮戰爭」的問題而大動肝火,怒目相向,僅僅才過去幾天的功夫,面對同樣一個問題,在態度上,布希卻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

 

     華盛頓這是趁著日本政局混亂的大好時機、公開吃日本的「豆腐」

值得注意的是,布希在結束朝鮮戰爭的問題上態度的「突變」、顯然與安倍晉三突然辭職,日本在重大外交政策上「不可能迅速反應」的尷尬有關.

我們知道,APEC峰會前後,安倍以「供油」問題為賭注,賭上自己的首相寶座,來向正在「四處招募」阿富汗戰爭盟友的華盛頓展示日本的價值,因此,在日本對「美國同意提前將朝鮮從黑名單除名」表示出「不可置信」的「強烈反彈」下,華盛頓在「提前同意將朝鮮從黑名單中除去」的問題上「出爾反而」,致使韓國再一次為美國無視自己的核心利益而憤怒了。就如我們之前所描述的:於是乎,「憤怒的」韓國總統盧武鉉在APEC峰會上,再次上演了一出類似於「和平使命-2005」之後,「919共同聲明」之前,對布希進行「逼宮」的「老戲」。

 

●在朝鮮半島方向,華盛頓在營造這樣一種氣氛

 

非常清楚,華盛頓這是趁著日本政局混亂的大好時機、在朝鮮問題上、或者在東北亞安全問題上,公開吃日本的「豆腐」。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著眼於中東局勢,為了穩住韓國、為了「封裝朝核問題」、為了最大限度壓縮「中俄」通過朝鮮的核武器打日本牌的空間,最大限度增加增大北京「新形勢下」打朝鮮牌的負作用,華盛頓目前所做的就是咬咬牙、「再讓一步」,並在營造這樣一種氣氛,既:在朝鮮半島方向,美國時刻準備著再讓幾步、只要「最在意」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的韓國高興就行、只要「得到最大實惠的」朝鮮高興就行,只要「最在意」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北京、能感受到華盛頓「的確不再阻擾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的誠意就行。

 

     柯慶生那份「處處斟酌的報告」始終沒有涉及一個「核心問題」

與此相反的是,在台灣問題上,一再向北京展示「不再阻擾東北亞經濟一體化誠意」的華盛頓,卻在對北京步步進逼。

就在美國高官柯慶生代表美國政府、拿著一份事先寫好的報告、在那裡裝腔作勢、曆數陳水扁推動「入聯公投」之「不是」,對陳水扁政權「極其不滿」也「極度失望」、且華盛頓也「極其無奈」的同時,東方評論員注意到,這份「處處斟酌的報告」始終沒有涉及胡錦濤在「胡布會」上通過「那兩話」要求布希當面回答的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一旦陳水扁將「入聯公投」做成事實,也就是說,一旦美國親手貼上「改變兩岸現狀」的「入聯公投」、因陳水扁的單方面挑釁行為而成為現實,一旦中國就此啟動「反分裂國家法」、並啟用「非和平手段」,美國是否還要協防颱灣?

 

●「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用意何在?為「入聯公投」開了綠燈

顯然,站在北京的立場上,因刻意迴避這一核心問題,那份報告可謂是通篇的廢話,假話,是一文不值。特別是那層「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意思,台獨勢力從中可以撿出的信息就是:美國既「無意」、也「無力」就應北京的警告去阻止「入聯公投」,因此,美國寄希望台灣人民在「入聯公投」中去表達所謂的「明智」立場。非常清楚,華盛頓通過這份嚴厲批扁的報告,已經為「入聯公投」開了綠燈。

 

●通過「批扁」遊戲,華盛頓想向「方方面面」傳遞的真實信息

事實上,美國國防部隨後公布了向台灣出售反潛機與防空導彈的決定,再次將「這場遊戲」推到了白熱化。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反潛機還是防空導彈,都將是台獨勢力有朝一日公然違反「反分裂國家法」、武力對抗中國大陸「非和平手段」的有力武器。顯然,這才是華盛頓對陳水扁推動「入聯公投」的真正態度,這才是華盛頓想向「方方面面」傳遞的真實信息。我們認為,華盛頓在朝核問題、台灣問題上的動向,其意圖非常清楚,就是面向「各個熱點」的角力者,全面營造這樣一種景象,既:中國事實上已經陷入「對台不動武不行,動武又不利」的兩難境地,華盛頓還在一系列「打擊陳水扁」的遊戲中,強化了這樣一種想像,既:北京要想擺脫這種兩難,除非中國「拿什麼東西」與美國進行戰略交換、換取「5分鐘就可以搞掂陳水扁」的美國人幫助。

顯然,目前,誰都知道,美國想要的東西都在「兩伊問題」、特別伊朗核反應堆里堆著。

在台海局勢發展到這一步之後,在「中美」各自對出現「台獨重大事變」給出最新態度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方方面面」的進一步互動與試探。

                         

伊朗外長訪俄:聲稱俄總統普京下月訪問德黑蘭

 

  【綜合消息】伊朗外長穆塔基12日率領一支伊朗政府經濟政治高級代表團抵達莫斯科,與俄羅斯官員舉行會談。據伊朗媒體報道,穆塔基說,他將與兩國經濟聯合委員會俄羅斯主席謝爾蓋·克林庫就經濟合作展開會談,他強調,伊朗與俄羅斯經濟與貿易額不符合雙方所具有的潛能,雙方為擴展在所有領域的合作具有良好的空間。穆塔基指出,雙方在今天舉行的聯合會議中就各種話題展開討論。他說:我們在此次會議中還就裡海問題展開對話。他還透露,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於下月訪問伊朗。穆塔基說,伊朗總統內賈德與普京在德黑蘭舉行會晤,將為擴展最終合作創造新的空間。

據悉,俄羅斯總統普京為參加今年10月舉行的裏海周邊國家首腦會議將前往德黑蘭展開訪問。穆塔基說,除了裏海問題外,俄伊雙邊合作及會談也是普京訪問德黑蘭的重要安排。伊朗特使訪北京,聲稱北京不會同意嚴厲制裁,六大國將聚首華盛頓討論伊朗問題

 

【綜合消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將在華盛頓聚會,討論安理會新決議案,其中包括針對伊朗核方案的制裁。   

據報道,伊朗當局認為,中國出於能源需要不會支援從嚴制裁伊朗,儘管美國敦促嚴厲制裁。專家認為,中國的動機還包括保持中東穩定並抵制美國的強勢懾服方針, 而安理會的新制裁措施可能不會達到美國期待的強度。   

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中國、法國和俄羅斯、再加德國,921號將在華盛頓開會討論有關伊朗核問題的安理會新決議案。   

商討制裁伊朗新決議案

伊朗一再堅持本國只是尋求和平利用核能提供電力。伊朗821號同意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行動計劃」,即在今後幾個月內,伊朗當局必須答覆關於其核活動的長期存在的問題,但是這個行動計劃沒有觸及伊朗不斷發展的濃縮鈾項目。

美國及其歐洲盟友已表示,有關協議轉移了安理會的目標,即要求伊朗停止濃縮鈾活動,同時更大程度地向檢查機構開放,以打消外界對其核活動的目的所抱的懷疑。

伊朗稱北京不會同意嚴厲制裁

不過,新華社援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的話說,中方歡迎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達成的「行動計劃」,這有助於恢復國際社會對伊核計劃和平性質的信心,有助於伊核問題的妥善解決。  

作為特使訪問北京商討伊朗核問題的伊朗內政部長普爾穆罕默迪說,伊朗確信北京不會支援由於伊朗的核項目而從嚴制裁伊朗,因為伊朗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伊朗外長訪問俄羅斯的「事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伊朗的「傳聞」,伊朗石油部長「希望在中國儲備戰略石油」的「希望」與伊朗特使訪問北京的「事實」,真可謂是「交相輝印」。

 

     美國下「英雄貼」華盛頓議事,其實只有一個話題、一個目的

 

   我們認為,要想正確理解這些新聞的「背後」,就有必要注意新聞中的一段原文:......他還透露,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於下月訪問伊朗。穆塔基說,伊朗總統內賈德與普京在德黑蘭舉行會晤,將為擴展最終合作創造新的空間。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準備下「英雄貼」,邀請「伊核六方成員」在華盛頓商議伊核問題,其實只有一個話題、一個目的:

  所謂「話題」,是更加嚴厲制裁伊朗的「經濟制裁話題」;所謂「目的」,就是要讓「伊核六方」明確確認這麼一層危險,既:如果「制裁方案」達不到華盛頓的要求,那麼,作為報復,美國給敘利亞找麻煩,或軍事打擊敘利亞,給伊朗找麻煩、或者直接打擊伊朗,都是可選項。

 

     「朝鮮與敘利亞合作 在敘境內合建核設施」的傳言來得「恰到好處」

 

 在這種背景下,出現「朝鮮與敘利亞合作 在敘境內合建核設施」的傳言,特別是有關媒體隆重推出「上周以色列戰機侵入敘利亞,可能與敘利亞核計劃」的猜測,也可謂是「恰到好處」了。

 

     拉氏備忘錄強調製造「戰爭氣氛」的目的有二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多次強調這麼幾個觀點:

 第一,建議布希在中東「大做不負責任試驗」的拉姆斯菲爾德備忘錄,在字裡行間「非常注重」製造一種「戰爭氣氛」;在我們看來,製造這種「戰爭氣氛」的目的有二:

 一方面,它的確是一種戰爭準備,我們必須正視、並警惕這一點;

 

     拉姆斯菲爾德備忘錄的「另一層妙用」

 

另一方面,它「最現實的目的」在於敢大限度地打擊伊朗經濟、將伊拉克戰爭之前,美國用在伊拉克身上的那一套,在伊朗身上進行拷貝。

顯然,人們一旦確信「戰爭不可避免」,那麼,隨著伊朗(也包括敘利亞)商業機會的流失,伊朗(敘利亞)經濟將會受到重創,值得強調的是,這一時間持續得越長,伊朗(敘利亞)經濟受損程度就越嚴重,伊朗(敘利亞)國內矛盾就會越嚴重,伊朗的戰爭意志、潛力就會削弱。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些損失」積累到一定程度,也就相關於美國將聯合國之前通過的、被「中歐俄」修改得面目全非的「制裁案」加以「變相放大」,直至「等同於」拿到了一份針對伊朗的「嚴厲制裁方案」。

 

     手中握有大把籌碼的,洞悉華盛頓真實意圖的北京,不可能拿「中國的伊核原則」做交換

 

顯然,在明白了拉姆斯菲爾德備忘錄的「另一層妙用」之後,我們再來品味「伊朗總統內賈德與普京在德黑蘭舉行會晤,將為擴展最終合作創造新的空間」、以及伊朗石油部長「希望在中國儲備戰略石油」的新聞,也就不難明白,「中俄」包括伊朗決策層對拉氏備忘錄的「這層妙用」都「洞若觀火」。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專家認為,中國的動機還包括保持中東穩定並抵制美國的強勢懾服方針, 而安理會的新制裁措施可能不會達到美國期待的強度。

對此,東方評論員深以為然,我們認為,既使北京面對「台獨勢力在美國的慫恿下、準備製造台獨重大事變」的要挾,也不可能同意「真正意義上的」「更加嚴厲的制裁」,因此,事實上,手中握有大把籌碼的,洞悉華盛頓真實意圖的北京,也不可能「提著」美國所期望的東西去與美國一手製造出來的「入常公投」做交換,顯然,只要伊核問題沒有如華盛頓所願的解決,那麼,只要有第一回,類似的要求將會永無止境。

更重要的是,美國想從中國這裡擠出的東西,既是「中國的伊核原則」、也是「中歐俄」共同的伊核原則。

 

     既然「台海終有一戰」,為什麼不能對華盛頓的「希望之心」當頭一棒

 

在我們看來,既然「台海終有一戰」,那麼,在華盛頓全力推行拉氏備忘錄、並指望可以帶來豐磧成果的關鍵時刻,為什麼不能對華盛頓的「希望之心」當頭一棒,要麼「催促」華盛頓不顧一切風險提前動手、要麼就讓華盛頓徹底死心?

 顯然,我們認為,最能體現這「當頭一棒」的,就是這麼一段文字,原文是:據伊朗媒體報道,穆塔基說,他將與兩國經濟聯合委員會俄羅斯主席謝爾蓋·克林庫就經濟合作展開會談,他強調,伊朗與俄羅斯經濟與貿易額不符合雙方所具有的潛能,雙方為擴展在所有領域的合作具有良好的空間。穆塔基指出,雙方在今天舉行的聯合會議中就各種話題展開討論。他說:我們在此次會議中還就裡海問題展開對話。

     「中俄歐」與美國之間,針對「更加嚴厲制裁伊朗」的話題,已經提前攤牌

 

不難看出,針對拉氏備忘錄的「另一層妙用」,伊朗外長訪俄、普京準備訪問德黑蘭,以及伊朗特使訪華,伊朗石油部長「希望參與中國石油儲備進程」,都可謂是「針鋒相對」,可以想像的是,「中俄」與美國之間,針對「更加嚴厲制裁伊朗」的話題,已經提前攤牌,這就是說,美國人在華盛頓伊核六方座談會上,面對的將是一個「中俄」有確保伊朗經濟「繼續撐下去」的決心與能力,而不是美國所期望的「商量如何嚴厲制裁伊朗的興趣」。

 

事實上,在這個問題上,與「中俄」見解一致的,還是代表歐盟首倡建立伊核六方會談的德國。

 

德國倒戈,美國外交努力宣告失敗

 

   【綜合消息】據報道,德國官員最近決定不支持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這促使華盛頓的各界官員開始為可能對這個伊斯蘭政權實施的軍事打擊行動擬定方案。

德國上周向它的盟友表示,默克爾政府拒絕支持聯合國安理會可能對伊朗實施的進一步制裁。

   德國方面是在柏林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宣布這一決定的。德國官員和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負責伊朗事務的官員參加了那次會議。本社記者採訪了幾名布希政府官員和外國政府人士,其中一人透露,德國官員的這番話令房間里的所有人都感到震驚,布希政府的大多數高官由此斷定製裁措施失效。    

 德國官員對進一步制裁伊朗可能給德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表示擔心。據其他國家的外交官稱,德國官員的話讓人明顯感覺到,他們將私下支持同時公開反對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轟炸行動。

德國將退出針對伊朗的聯合外交攻勢,這是包括國務院、國家安全委員會、總統辦公室、副總統辦公室等美國相關機構和部門達成的最新共識。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尼古拉斯·伯恩斯是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堅決擁護者。他已經得到過機會,但卻一無所獲。

兩種方案空中打擊議論頗多    

如今,美國國務院的政治和軍事官員以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專家向國務卿賴斯建議,伯恩斯支持的外交途徑已經失敗,美國政府必須為某種形式的軍事干預做好積極的準備。建議賴斯採取這種路線的人包括負責國際安全和不擴散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約翰·魯德以及詹姆斯·傑弗里等一些中東問題專家。    

因此,布希政府的高層消息人士說,「每個人」都在討論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的代價與好處。人們猜測美國很可能在未來810個月內對伊朗動手,會等到總統大選初選落幕之後、在明年11月的大選之前開展軍事行動。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德國的倒戈,絲毫不令人意外。顯然,儘管華盛頓將台海煽得「風高浪急」,繼德國總理在北京公開表示反對台挑釁的立場之後,「中歐俄」在赴會之前,在美國挑起的事端面前,再次保持了一致,並提前拿出了自己的「伊核態度」。

 

●在這段時間裡,兩伊邊境、特別是「伊敘」邊境,以色列方向的「軍事異動」將異常頻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四月天 2007-9-17 10:17
這樣一來,所謂「目的」就將成為華盛頓伊核六方會談的「中心話題」,如果我們評估得不錯的話,在這段時間裡,兩伊邊境、特別是「伊敘」邊境,以色列方向的「軍事異動」將異常頻繁,在我們看來,作為報復,更為了讓其它大國、阿盟國家確認「如果華盛頓的要求得不到滿足,那麼,新的中東戰爭不可避免」,最大的可能是:美國一定要給敘利亞找麻煩,或軍事打擊敘利亞。 ●在對敘嘗試軍事打擊之前,直接軍事打擊伊朗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美在兩伊邊境製造小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至於美國是否同時給伊朗找麻煩,我們認為,這是可能的。但是,我們也認為,在對敘利亞嘗試軍事打擊之前,直接軍事打擊伊朗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美國在兩伊邊境製造小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 如果華盛頓現在就軍事打擊伊朗,就得冒幾個風險: 道理很簡單,如果華盛頓現在就軍事打擊伊朗,還得冒幾個風險:第一,由於伊朗具有遠程報復能力,而美國的中東盟國以色列又「國小人少」,因此,在美國的「炸彈之母」突然遭遇俄羅斯「炸彈之父」的「調戲」之餘,在中國的北斗、俄羅斯的格瑞那達衛星導航系統都能有效覆蓋中東、中亞的情況下,華盛頓得冒以色列「臨陣膽怯」的風險。 第二,我們之前多次強調,「中歐俄」「幫助」美國阻止伊朗跨入核門檻是有底線的,那就是不得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顯然,如果華盛頓現在就展開對伊朗的軍事打擊,就得冒「伊核問題徹底朝核化」的風險。 顯然,既然朝鮮的核技術「如此了得」,擴散起來顯得是「無遠弗界」,那麼,美國人在敘利亞都能發現「有朝鮮因素的核計劃」的情況下,人們在伊朗發現「有朝鮮因素的核武器」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兒。 第三,也是美國人最怵的,既,現在就軍事打擊伊朗,主動權將牢牢地操在「中歐俄」的手中。 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不論「中俄」將外交解決伊核問題、外交解決中東問題的「和平口號」喊得多麼地嘹亮,「中俄」已經、且計劃做出的「種種動作」,無一不在向華盛頓「濃墨重彩地」展示:「中俄」現在、以及將來的伊核政策「絕對是」建立在「中俄」各自軍事實力基礎上的; ● 「中俄」沒有興趣為伊朗打一場「朝鮮戰爭」,卻絕對有興趣為伊朗「重演」一場「越南戰爭」、也有興趣在阿富汗重演一場「阿富汗戰爭」    不僅如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中俄」近期與伊朗外交往來頻繁,顯然有著「嚴重警告」美國的意圖,那就是:不論是在伊核危機的「現在進程」、還是「未來進程」中,儘管「沒有誰相信」中俄懷有為伊朗公開出兵、進行一場「抗美援朝」式「伊戰」的「興趣」,但是,「誰都不應該懷疑」在伊朗這塊關乎「中俄」戰略生存空間的「戰略制高點」上,「中俄」絕對懷有「極大興趣」準備「重演」一場「越戰」式的「伊戰」。     在這裡,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不要忘記了,在冷戰期間,美國及美國領導的北約之所以一度被蘇聯及蘇聯主導的華約壓得喘不過氣來,就在於當時關係「並不好」的「中蘇」一起在越南找到、並共同實踐了一場令美國走下坡路的「代理人戰爭」。 同樣,美國及美國領導的北約之所以一夜之間,就將被蘇聯及蘇聯主導的華約壓得喘不過氣來、就在於「中美」在阿富汗找到、並共同實踐了一場令蘇聯最終崩潰的「代理人戰爭」。 在我們的評估中,今後,伊核六方會談可能還是會通過一個「貼有更加嚴厲字樣」的所謂「嚴厲制裁案」,至於它是否會滿足華盛頓「可以嚴重傷害伊朗經濟」的要求,我們的看法是,想都別想!因為布希需要墨克爾的「回心轉意」,也需要一份「貼有更加嚴厲字樣」的、卻「內容不實」的「制裁案」來維持「歐美」在伊核問題上的合作,歐盟也需要這種「有限合作」來維持自己協調人的角色。對這一點,「中俄」、甚至伊朗應該不會太認真! 因此,在一番折騰之後,在軍事打擊伊朗仍然不是時候的無奈下,在軍事威脅敘利亞不起作用之後,在談判桌上,賴斯可能會對她的「幾位同行」、特別是德國同行說上一句:你說,你到底要怎麼樣?到底要我怎麼修改才行?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