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都是自己人捧場 去美元恐遭美抽銀根

京港台:2023-6-7 05:23| 來源:中時電子報 | 評論( 12 )  | 我來說幾句

人民幣國際化都是自己人捧場 去美元恐遭美抽銀根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大國夢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有人著眼於這對中國全球戰略布局意義重大,有人看中的是「鑄幣稅」的特權。烏俄戰爭以來,美國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讓人民幣國際化的聲浪增加不少,但實質效果則有待後續觀察。

  近幾年,中國用盡一切手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例如藉由其龐大的外貿購買力,儘可能爭取以人民幣定價及清算。再如透過一帶一路進行人民幣的資本輸出,希望帶動沿線國家以人民幣作為跨境支付貨幣。這些努力的成效如何?根據中國銀行的「離岸人民幣指數」(ORI),在2014年美元、歐元、英鎊、日圓與人民幣等5種貨幣的離岸指數分別是48.8%、25.9%、5.8%、5.6%與1.2%。截至2022年第3季,人民幣的離岸指數只小幅成長至1.84%。

  另一項指標是中國銀行的「跨境人民幣指數」(CRI),在2022年第4季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在跨境貨物貿易結算與跨境證券投資中的使用比例繼續提升,但在全球支付清算中的使用份額回落。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近年來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快速成長,在2021年已達到36.61兆元人民幣。但若細看其交易對手可發現,有高達48.6%的交易,是由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交易產生。第2名到第4名的交易對手分別是新加坡、英國、澳門。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排序與中國對外貿易夥伴的排序有重大落差。根據統計,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依序為美國、日本、韓國、越南與德國。這應該是中國特別運用一些措施,來沖高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的量而造成之奇異現象。當然把與香港的貿易也納入計算,也將使得整個統計數據墊高不少。

  2022年初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西方國家將俄羅斯剔除於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外,迫使許多貿易轉向中國。雙方同意使用人民幣交易,因為中國認為可藉此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俄羅斯則認為還可藉助人民幣這一管道,免於被全面封鎖。剛開始雙方不斷宣稱,美元的武器化將降低美元的普及率,造成美元霸權的崩潰,並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但這一年多來卻出現新的問題,由於中國以人民幣向俄羅斯購買大批石油等物資,使得俄羅斯累積了可觀的人民幣。但俄羅斯急需將這些人民幣換成美金與歐元,以供其他用途,甚至俄羅斯成為全球第四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當國際上越多人拋售人民幣,中國必須有更多的美元儲備,來維持人民幣在離岸市場的匯率穩定。因此2023年4月5日,俄羅斯央行第一副總裁Dmitry Tuli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中國是俄羅斯的最大貿易夥伴,並且以人民幣交易,但是中國央行不希望人民幣在海外流通。

  同時,俄羅斯央行發表金融審查報告中表示,使用人民幣的風險在於它國際上的流通性不足,常遇到不可兌換或僅能有限兌換。同時,願意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國家之金融衍生性商品市場通常不發達,難以使用對沖工具來規避風險。再加上這些願意使用人民幣的國家,其雙邊貿易往往不平衡,讓貨幣結算過度複雜化。且俄羅斯拋售人民幣以換取美元或歐元的過程中,添加交易的複雜性與成本,也增加交易過程中的支付風險。因此,俄羅斯央行鼓勵出口商使用原來與西方國家的貿易合同,並使用西方國家貨幣結算。(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永續金融召集人)

  人民幣國際化搭配能源交易的去美元操作,會讓中國成為美國的眼中釘,甚至對中國進行全方位壓制,對中國抽銀根。人民幣在自身條件還未具備之際,就拋出「去美元化」聲浪,引來美國警惕與反擊,未必是好事。

  美中關係的緊張與對抗,並不只集中表現在地緣政治衝突而已,而是背後還有美元霸權的興衰問題。這當然是因為背後還有人民幣國際化與去美元化現象。

  圍繞著這個現象的解讀,其實有很多迷思,值得進一步探討。原來我們已經不能單純談國際金融,或者單純談地緣政治,而是必須同時面對這兩者的互為表裡。

  去美元化的背後,主要就是使用人民幣來做貿易的結算與支付。最近這個現象表現成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因為美國對俄羅斯與伊朗有經濟制裁,限制他們在能源貿易上使用美元結算系統,這就逼他們只好使用其他方式來替代,給人民幣提供了機會。這種情況下的去美元化,其實是不得已的。

  第二個是俄羅斯與伊朗之外的其他國家,包括一家中國企業與一家法國企業的交易用人民幣結算,中國與巴西之間的一些貿易增加人民幣的使用,沙烏地阿拉伯要加入上海合作組織,以及東南亞國家要增加本國貨幣在貿易結算的使用。短期內爆發這些情況,使得去美元化有可能形成風潮,於是這個話題最近開始熱門起來。

  這裡出現一個迷思,原來國際貨幣有兩大面向,第一是交易需求,進行貿易的結算與支付;第二是資產需求,包括各國中央銀行的儲備資產,以及民間投資人、投資機構與銀行的安全資產,成為價值儲藏的工具。觀察一個貨幣的國際化程度,已經不能只是局限在交易需求而已。事實上,在這兩大面向當中,資產需求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交易需求,成為國際貨幣最重要的特質。

  在貿易的結算與支付方面,人民幣的市場份額從原本的不到1%,上升到約2.7%,顯示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有在上升。美元的市場份額則從原本的超過60%,下降到目前約40%。在儲備資產方面,人民幣的市場份額從原本的不到1%,上升到約2.8%,與此同時,美元的市場份額從原本的超過90%,下降到目前約60%。

  可以看得出來,美元的分量雖然在下降,但是仍然是國際貨幣當中的老大哥,人民幣的分量雖然在上升,但是還有英鎊與日圓要追趕,之後才是挑戰歐元,目前直接說要挑戰與取代美元,確實言之過早。人民幣國際化是有取得一些進展,但是要以此來宣稱去美元化,還不成熟。這裡的重點是,在資產需求方面,美元根本沒有對手,而人民幣在國際化方面是有取得進展,不過主要是在貿易結算與支付方面。

  國際貨幣的較量主要在資產需求,而不是交易需求,這是因為當其他國家取得人民幣的時候,他們要考慮的是,短期內能用人民幣轉換成什麼樣的投資工具。

  對照一下,美元投資人在取得美元現金之後,可以轉去買美國公債。大家都知道,美國公債是一個很龐大的市場,流動性高,安全性高,於是任何美元資金都可以先到美國債券市場去停靠。想像一下,如果巴西、伊朗、沙烏地阿拉伯或俄國拿到了人民幣,那他們有一個現代化的人民幣債券市場,來停靠他們的人民幣現金嗎?人民幣計價在債券市場有可信的評等機構來服務嗎?債券市場的交易價格有自由化嗎?

  中國的經濟規模與貿易規模夠大,使用人民幣確實有成長空間,但是人民幣不能只有外匯市場的現代化與自由化,而是在債券市場也要配套才是。(作者為總體經濟學家)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3-6-8 06: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