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和拜登合影的華裔女孩 背後的家族不簡單

京港台:2023-5-26 04:45| 來源:最華人 | 我來說幾句

這個和拜登合影的華裔女孩 背後的家族不簡單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作者:令狐空

  前幾天,偶然看到一張照片:一名華裔女孩和拜登合影,兩人的笑容都十分燦爛。

  對於這個女孩來說,和美國政商界的名流聚會,如同家常便飯。

  

  因為她的爺爺,是「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被譽為華人之光的貝聿銘。

  哪怕你對建築毫無了解,也很可能聽說過貝聿銘的大名。巴黎盧浮宮金字塔,便是他的得意之作。

  

  ● 法國盧浮宮金字塔

  不知不覺間,貝聿銘已經逝世三年。無數媒體講述著他的傳奇,更津津樂道於他的家族:「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更「恐怖」的是,這個評價還是尚未更新的老版本。

  都說富不過三代,哪怕君子之澤,也不過五世而斬。但現在的貝氏家族,已經興盛了17代,而且完全沒有衰落的苗頭。

  究竟是什麼秘訣,竟然支撐一個家族興旺了17代,昌盛了近500年呢?從他們的家訓和言行舉止中,或許可以窺見答案。

  

  貝氏家族源起於浙江蘭溪,興盛於江蘇蘇州。

  大明嘉靖初年,貝氏始祖貝蘭堂始遷江蘇,以行醫賣葯成功在當地立足。等到第二三代時,他們已經建立了中藥葯號,憑藉著誠信勤勉的經營贏得了廣泛讚譽。

  在數代人的努力下,貝家的中藥葯號開遍了江浙,在清朝中期便成為吳中豪門,七世孫貝慕庭躋身「蘇州四富」。當時的蘇州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蘇州的頂級富豪,能夠引領整個中國。

  

  ● 貝氏全家福(左一是貝聿銘)

  到了近代,這個家族更是迸發出萬丈光芒,成為叱吒中國的金融世家和商業大亨。

  貝聿銘的叔祖貝潤生是著名的「顏料大王」,曾耗資80萬銀元購買了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的獅子林。這座如今蘇州必游的名園,就是貝家後人捐獻的。

  讓人敬佩的是,叔祖並沒有獨佔春色,而是讓家族共享。他還建立了貝氏承訓義莊,用以贍養和救濟孤寡窮困的族人。他心繫教育事業,捐資創辦了中國第一所新式幼兒園。

  

  ● 貝潤生

  祖父貝理泰,則是中國最早的金融大師,創建了上海銀行,連任蘇州總商會會長7年。他同樣樂善好施,募資開闢了從閶門到虎丘的馬路。

  父親貝祖詒,則在金融領域更上層樓,一度做到了中央銀行總裁。在貪腐橫行的民國時期,他的原則性極強,未曾召用一個同族到銀行工作。人到中年時,他的故事更加精彩而悲壯。

  

  ● 貝聿銘父親貝祖詒和夫人蔣士雲

  除此之外,還有科學家貝聿渠、教育家貝季瑤、畫家貝聿玿、藏書家貝墉、詩人貝青喬等等,貝氏家族已經璀璨到了耀眼的程度。

  如此豪橫的資產,貝家對於族人卻相當苛刻,要求「男丁必須做事」。這條規定,直接抹殺了培育浪蕩公子的土壤,每個人都必須務實。

  由於家族勢力縱橫全國,貝聿銘於1917年出生於廣州,隨後在多地生活遊歷。年少時在蘇州住過幾個夏天,怪石嶙峋,水池縈迴的獅子林,無聲地滋潤了他幼小的心田。

  

  ● 少年貝聿銘在蘇州獅子林

  不過他正式確立建築師的願望,是因為抵達了上海。

  

  1927年,由於父親貝祖詒擔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主管,10歲的貝聿銘來到上海讀書。摩登的上海號稱「魔都」,似移下一天星斗,繁華得令人心醉。

  初到上海的貝聿銘,被一棟正在建造的高樓吸引。聽說要建20多層,還是個老外設計師。當時的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貝聿銘經常跑去觀看。

  最終,這棟樓建了24層,高達83.8米,不僅是中國第一高樓,也是全亞洲的最高建築。它的名字叫:上海國際飯店。

  

  ● 上海國際飯店

  這座引領未來的摩天大廈,把貝聿銘震得心潮澎湃。他小心翼翼地確立了夢想,要成為一名偉大的建築師,不惜為此放棄了自家的祖業。

  高中畢業后,父親本想讓他到英國學習金融。他卻執著於夢想,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攻讀建築系。

  從1935年開始,他輾轉了3所美國大學,最終在哈佛大學深造。由於成績突出,還沒畢業就被這所頂級學府聘為建築系助教。

  

  ● 年輕時的貝聿銘

  1948年,31歲的貝聿銘走出象牙塔,決定到社會上實戰。但那時建築師普遍是白人,貝聿銘的東方面孔格格不入,而且彼時的中國非常落後。

  這麼窮的一個國家,怎麼可能有優秀的現代建築師呢?根本沒有公司願意聘用。好在關鍵時刻,一個紐約的開發商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不經意間打破了美國的慣例,讓一個東方人邁入了美國建築界。

  而在一年之後,大洋彼岸的中國正上演最後的戰鬥。由於國民政府大勢已去,各級官員瘋狂斂財,為跑路做準備。

  父親貝祖詒身居財政要職,不拿一分公款,堅持清白做人,完美踐行了祖訓。

  「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遺子孫。」

  在貝家人看來,德遠比錢更重要。雖然父親不再執掌大權,貝聿銘依然是一身的貴族氣質,哪怕是在最失落的時候。

  

  雖然貝聿銘非常用功,但整整15年過去了,美國的主流建築師仍然不肯接納這個東方人。偏見就像一座大山,壓得人無法喘息。

  貝聿銘都已經46歲,馬上就要半百。但一個意外事故的發生,讓他走出了僵局。

  1963年10月,美國總統肯迪尼蒞臨母校哈佛大學,為總統圖書館親選場地。結果一個月後,肯迪尼遇刺身亡,這座剛剛規劃的圖書館成為了他的遺願,由妻子傑奎琳挑選設計師。

  無數建築師摩拳擦掌,希望贏得這個機會,但傑奎琳卻選擇了年輕名淺的貝聿銘。一時間業內嘩然,貝聿銘名聲大震。

  

  ● 1964年,貝聿銘和傑奎琳出席新聞發布會

  原來,貝聿銘不僅見解獨到,還很用心地把事務所裝飾成了傑奎琳喜愛的風格。更巧的是,他和肯尼迪同一年出生,這不就是冥冥中的緣分嗎?

  在種種波折之下,肯尼迪圖書館歷時15年才大功告成,選址還改成了一片垃圾場。結果建成之後,垃圾場變成了風景名勝區。

  這座由幾何圖形組合起來的建築,倚海臨風,氣度雍容,就像大熊貓一樣黑白分明,也像大熊貓一樣受到了狂熱的推崇。

  

  ● 肯尼迪圖書館

  1979年,貝聿銘斬獲了美國建築學院金質獎章,這一年甚至被稱為「貝聿銘年」。肯尼迪圖書館不僅僅是波士頓市的地標,乃至整個美國的地標。

  傑奎琳也對這棟建築極其滿意,甚至成為貝聿銘的粉絲,向外界稱讚:「貝聿銘的唯美世界,無人可比。」

  得到主流推崇的貝聿銘,像旋風一樣橫掃世界,將光線、空間和幾何圖形完美融合,成為了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

  

  ● 香港中銀大廈

  法國盧浮宮的金字塔、美國埃弗森藝術館、日本美秀美術館、香港中銀大廈、北京香山飯店,以及他晚年回饋家鄉,傾注無數心血,視為掌上明珠的蘇州博物館。

  

  ● 北京香山飯店

  他平生設計了超百項大型建築,斬獲了50多個獎項。最重的一個榮譽,是1983年的普利茲克建築獎,該獎項被視為建築界的諾貝爾。

  評委會的評價是:「他創造了本世紀最美麗的內部空間和外部造型。」

  更讓人欽佩的是,有些人雖然事業有成,但在教子方面一敗塗地。貝聿銘則在締造偉業的同時,兒女也全都成材,連孫輩都在續寫輝煌。

  

  貝家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在挑選配偶時格外慎重。同父親一樣,貝聿銘迎娶了名門之後盧愛玲。這位女子低調、美麗又大方,畢業於韋爾斯利學院,與冰心、宋美齡是校友。

  二人婚後生下了三兒一女,由於對故國的眷戀,分別將三個兒子取名為:定中、建中、禮中,女兒則名為貝蓮。

  

  ● 貝聿銘與盧愛玲婚禮

  他們對於兒女,與其說是教育,不如說是期許。既有西式的放任,也有中式的關愛。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從不干涉他們的選擇,並且雷打不動地周末聚餐。

  媽媽盧愛玲非常知性優雅,給予了丈夫極大的信心。待丈夫揚名之後,她從不接受任何採訪,以煽情炒作的方式博名利。

  爸爸貝聿銘,則是像高山一樣的存在。他的名氣太大了,經常登上各種報紙頭條,同學們都知道他們的爸爸。

  

  ● 貝聿銘全家福

  小兒子貝禮中回憶,一開始覺得父親的威名是種很大的負擔。後來轉變思路,每次都拼盡全力做事,不讓自己淪為負面的例子。

  「我哥哥是這樣,妹妹也是這樣。我們暗自都卯足了勁,盡全力實現父母的期許。但壓力不是來自於他們,而是來自於我們自己。」

  在這種互相較勁的比拼之下,三個兒子全都考入了哈佛大學。長子貝定中成為了城市規劃師(后因病離世),二子貝建中、三子貝禮中,成為了知名的建築師。

  

  ● 貝聿銘(右一)與兒子貝建中(左一)、貝禮中

  女兒貝蓮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從事法律相關工作,同樣非常出色。兩個孫女,更是成為了歐美圈的名媛。

  貝建中的女兒Olivia Pei也畢業於哈佛大學,2007年時參加世界頂級的巴黎名媛舞會,渾身上下洋溢著自信。

  

  ● 2007年,Olivia Pei受邀參加了巴黎成人禮舞會

  那個與拜登合影的女孩,是貝禮中的女兒Anna Pei,出生於1997年,臉上常駐微笑,更加俏皮可愛。由於媽媽是多國混血,她是典型的混血長相。

  從2歲開始,她就跟隨家人週遊世界,出席過許多博物館的落成儀式。尚在懵懂的年紀,就已經認識了許多世界名人。與拜登合影后,她又表示:「下周會跟希拉里碰面。」

  

  ● Anna Pei與爺爺貝聿銘

  小小年紀哄起人來更是了不得,為爺爺過生日時說:「我只喜歡99歲的男人。」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Anna也成長為一名學霸,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專業。年紀輕輕便創立了兒童藝術史教育項目,未來準備從事感興趣的電影製作設計。

  

  ● Anna在爺爺設計的盧浮宮金字塔前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風,既看得見,也摸得著,它的名字叫「家風」。家風的核心,就是言傳身教。

  可嘆的是,有些家長對孩子千般要求,恨不能每時每刻學習讀書。自己卻極為鬆懈,天天抱著手機不丟。

  雖然家風不能掀起千尺巨浪,但能夠吹開家中的花蕾。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給身邊人帶來芬芳。

  當父母自強、無私、講原則,能夠經營好人生的時候,他們教出的孩子會差嗎?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3-5-26 04: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