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央企總部!北京雙一流大學,也開始外遷了

京港台:2023-3-31 13:14| 來源:國民經略 | 評論( 19 )  | 我來說幾句

不只是央企總部!北京雙一流大學,也開始外遷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一流大學的分佈格局,開始鬆動。

  01

  央企外遷之後,雙一流大學也動了。

  據河北新聞聯播、長城網等報道,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四所在京高校將疏解到河北省雄安新區,預計2025年秋季對外招生,2035年全部搬遷完畢

  

  這意味著,雄安新區即將迎來第一批雙一流大學,河北也將告別沒有雙一流大學本部的歷史

  此前,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中國礦產資源集團4家央企總部先後落戶雄安新區,讓河北成了僅次於京滬粵之外的第四大央企總部所在地

  這一次的部屬高校外遷,與央企總部搬離一樣,不是在形式上建個分部/分校那麼簡單,而是以整體搬遷為目標,最終從北京紮根到雄安新區。

  

  與前些年流行的跨省異地辦學不同,這一次是實實在在的外遷;不是市場驅動的高校自主行為,而是基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頂層設計

  更關鍵的是,無論央企總部還是部屬高校外遷,都非一次性行動,而是剛剛拉開大幕。

  此前,官方表示,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分期分批向雄安疏解。

  北京十四五規劃也提出,支持部分中央在京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高等學校等向雄安新區有序轉移。

  

  這意味著,未來還將有更多央企總部、大學、醫院乃至行政部門,以及眾多的央企二三級子公司落戶。

  雄安新區,有望成為河北乃至北方又一新的增長極。

  02

  高校外遷,受益的或將是整個河北。

  作為首批外遷的在京高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不只是部屬高校,還都是雙一流大學

  根據最新發布的軟科2023中國大學排行榜,4所部屬高校全國躋身TOP100,北科大、北交大更是進入TOP50。

  與之對比,位列河北高校第一梯隊的燕山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排名分別是94位、106位。

  

  如果這些高校最終全部搬遷到雄安新區,那麼河北不僅將正式告別沒有「雙一流大學」本部的歷史,而且還有望成為雙一流高校最多的省份之一。

  畢竟,作為「山河四省」的一員,河北經濟實力並不弱、人口規模也不小,但高等教育卻是一直是「心頭痛」。

  根據教育部數據,河北共有124所普通高校,其中包括60所本科高校、64所專科院校,本科高校數量位居全國第7。

  雖然總量眾多,但河北高校普遍實力位於中下游,不僅缺乏頂尖高校,而且唯一的1所雙一流大學——河北工業大學,還坐落在隔壁的天津市。

  

  這背後,是天津與河北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糾葛。河北省會曾經歷經11次變遷,天津曾經多次作為河北省會而存在。

  當1960年代天津恢復為直轄市,河北省會從天津遷往保定再轉往石家莊之際,這些高校並未隨之遷移,而是留在了天津。

  所以,如今河北工業大學雖然地處天津,但卻由河北、天津和教育部共建;同時,超過70%的招生名額都向河北傾斜。

  同時,這幾年,河北工業大學與石家莊來往密切,在省會建了多個研究院,一度被認為回歸河北的重要信號。

  然而,直到今天,河北工業大學無論本部還是主要學院仍舊設在天津,而華北電力大學、東北大學等雙一流大學在河北也建有分校,但都不是本部。

  所以,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高校的遷移,或將真正改變這一局面。

  無論招生指標會否向河北傾斜,數十萬大學生的到來,勢必為河北的高質量發展,積蓄更大能量。

  03

  全國高校的區域格局,已經有很多年沒有調整了。

  在中國高校的城市矩陣中,北京、上海、南京作為第一梯隊;

  武漢、廣州、成都、西安作為第二梯隊;

  天津、長沙、杭州、哈爾濱、合肥等齊頭並進的格局,可謂存在已久。

  這與雙一流高校的分佈相互對照:

  北京(34所)、上海(15所)、南京(13所)、廣州(7所)、武漢(7所)、成都(7所)、西安(7所)、天津(5所)、長沙(4所)、哈爾濱(4所)、合肥(3所)。

  

  這一局面的形成,是歷史上幾次高校大調整帶來的結果。

  第一次是1950年代的院系大調整,部分大學院系被撤併,一眾新的工科院校誕生,傳統大區中心成了最大受益者。

  第二次是三線建設時期,基於備戰和均衡發展的需求,大量高校、科研單位、工廠向中西部地區遷移,這一時期,成都、重慶、西安等西部中心城市成了受益者。

  第三次是京校外遷。1969-1970年,基於當時特殊形勢,包括中科大在內的13所在京高校外遷到安徽、陝西、河北、湖北、河南等地。

  改革開放之後,這些高校中,中國農業大學等5所高校回到北京原址辦學;

  中國礦大、地大、石油大學、華北電力等選擇兩地辦學,如中國地質大學分列北京、武漢兩校,中國礦業大學分列北京、徐州兩校。

  還有4所高校留在了地方,包括紮根合肥的中科大、武漢的武漢理工、西安的西安理工、鄭州的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經過這三輪大的調整,我國一流大學的區域格局基本固定,雖然後來不乏新的高校成立,但都未能真正形成改變的力量。

  04

  如今,一些新的變化正在發生。

  近年來,隨著城市經濟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東部經濟強市,開始拚命建大學,或從零起步,或引進知名大學的分校,試圖改變這一格局。

  深圳、蘇州是其中的佼佼者。藉助強大的財政實力和產業競爭力,兩地吸引了一大批985高校跨省辦學,哈工大深圳校區的錄取分數,甚至超過了位於黑龍江的本部。

  

  然而,隨著「禁止跨省異地辦學」的禁令下達,這條路子也逐漸走不通了。

  之所以從嚴,原因是高校跨省開辦分校,最大受益者往往都是沿海發達城市,中西部地區面臨人才流失的困境,更不利於教育均衡。

  不過,雖然跨省異地辦學被叫停,但仍留了兩個出口。

  一個是基於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考慮,鼓勵港澳高校在珠三角開設分校。

  港澳高校綜合實力穩居世界前列。根據QS2023大學排名,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6所高校躋身世界前100。

  

  這些高校,都不乏在珠三角建設分校的考慮。

  目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正式開始招生,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的內地分校也在有序推進中。

  另一個是在京部屬高校向雄安遷移。

  北京科技大學等4所部屬高校選址的塵埃落定,標誌著新一輪京校外遷的開局。

  與幾十年前的13所京校外遷落到各地不同的是,這一次主要布局在於雄安新區,但遷移來的資源,無論是央企總部、高校還是其他機構,最終必然惠及整個河北省。

  這是河北的機遇,也是京津冀新的機遇。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3-4-1 10: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