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接連上演好戲 習近平宣告韜光養晦成廢紙

京港台:2023-3-24 02:28| 來源:華爾街日報網 | 評論( 28 )  | 我來說幾句

北京接連上演好戲 習近平宣告韜光養晦成廢紙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中國現在以世界大國自居,並已開始扮演這一角色。

  長期以來,對於遠離本國領土的衝突,中國一直不願介入,但隨著習近平開始第三個國家主席任期,北京方面正在展現一種新的魄力,以吸引志同道合的國家站在自己一邊,並在全球事務中擁有更大發言權為目標定位中國。

  中國走出三年「動態清零」防疫政策

  造成的與世隔絕局面,遭遇西方世界對其更不友好的態度。中國發出信號,認為自身已具備軍事和經濟實力,可以開始塑造一個更符合其利益的世界。本月早些時候,在中國的斡旋下,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令世界震驚,這是中國介入中東動蕩衝突的一次大膽嘗試。

  現在,習近平表示,他希望在結束俄烏戰爭的努力中發揮作用。他剛剛在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進行了數天氣氛融洽的會晤,並計劃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進行俄烏戰爭開始以來的首次對話。

  這些舉措可能不會帶來持久的外交突破,而且正如本周在莫斯科再次凸顯的那樣,中國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被認為傾向於俄羅斯,這削弱了在基輔支持者看來習近平作為一個中立調解人的可信度。周三早間,當習近平準備離開莫斯科時,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動了新一波導彈和武裝無人機攻勢,基輔地區的一所學校宿舍里有四人喪生。

  但是,中國以如此高調的方式介入這些衝突的意願標誌著,中國對自身及其全球角色的看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傳遞出了一個信息:中國及其友邦不再非得順從美國領導的全球秩序,這也對華盛頓構成一個挑戰,美國正試圖塑造其認為分化為民主國家和獨裁國家的世界格局。

  中國長期以來奉行韜光養晦的策略,同時逐漸增強自身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

  隨著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擴展到全球,在拉丁美洲、非洲和東南亞開展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基礎設施項目,這一策略開始發生轉變。中國必須保護在全球各地數以千億美元計的投資和人數持續增加的僑民,此外,中國對海外的戰略資源也有強烈的需求。

  除了介入俄烏衝突以及沙特與伊朗的紛爭,過去幾周,習近平還提出了拓展其對世界的願景的三項新倡議,分別是全球發展倡議(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全球安全倡議(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和全球文明倡議(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這三項倡議雖然缺乏具體內容,但其廣泛的理念尋求將中國定位為這樣一個國家:那些警惕於美國霸權的國家和地區可以與中國做生意,可以向中國尋求安全保證,可以從中國這裡獲得尊重。

  習近平本月發表講話並提出全球文明倡議時表示,中國式現代化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發展的人間正道。他警告一些國家,不要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於人,但未點出這些國家的名字 。

  另外,在本月的年度全國人大會議上,習近平就美國牽頭的打壓遏制中國的行動發出嚴厲警告。他在此次會議上第三次當選為中國國家主席。

  

  2023年習近平出席兩會,這是他的第三個任期。圖片來源:新華社

  習近平的犀利言辭反映出一種信念,即中國可以與西方及其關於民主與專制較量的框架相抗衡。習近平希望世界各國,尤其是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把中國視為一個理性的聲音、一種經濟模式、一個勇於挑戰美國領導的西方秩序的溫良大國,而不是將其視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口中的威權主義國家。中國認為美國領導的西方秩序代表著威嚇和欺凌。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中國問題專家韓磊(Paul Haenle)說,新冠疫情之後,有人試圖從不同角度看待中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對比中國和美國所扮演的角色;他們真誠地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有著不同的方式,在國際上發揮著影響力,他們認為美國過於強調安全,過於頻繁地使用武力。

  韓磊曾代表美國參加中國政府牽頭的旨在解決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這是中國政府在21世紀頭10年中期試探性登上國際外交舞台,但會談最終破裂。如今,他看到中國在採取截然不同的做法,尤其是願意在國際舞台上冒險。

  他說,習近平對風險的容忍度遠遠超過大家的預期;與中國過去相比,他所採取的行動也更為大膽,無論是伊朗-沙特問題還是烏克蘭問題,都是如此。

  儘管受到西方譴責,但習近平成功維護了北京方面在香港、新疆和南中國海(中國稱:南海)的權威,這讓他有了更大的底氣。在其中一些案例中,中國政府稱美國是虛偽的、自私的,只想阻止中國的崛起,這種表述得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大力支持。

  在中國偏遠的西部地區新疆,中國強有力的外交舉措致使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幾乎保持沉默,其中包括沙特和伊朗。本月,中國安排沙特和伊朗在北京秘密會晤,促成了這兩個敵對國家的和解。美國及其盟友指責習近平在新疆對穆斯林少數民族實施種族滅絕。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弗里曼·斯伯格里國際問題研究所(Freeman Spogl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研究員Oriana Skylar Mastro稱,雖然中國的一些言論在西方國家沒有什麼效果,但有許多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尤其認同這些觀點,比如,美國動輒軍事干預,中國是和平締造者。

  習近平的新外交策略也有一些防禦的成分。習近平主張的嚴格動態清零政策實際上將中國與外部世界隔絕了三年,期間拜登努力召集一個由富裕的西方國家組成的全球聯盟,在許多方面給中國製造了一個更為艱巨的國際環境。

  對中國動機的懷疑與日俱增,取代了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已習慣的那種大體上的歡迎姿態,這種轉變是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的末期開始的。

  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基本上是獨自採取了更加對抗的對華態度。但后疫情時代的中國現在環顧四周後會發現,包括韓國、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和印度在內的一眾國家對中國的意圖更加疑心重重,並且更傾向於與美國結盟,習近平將這一局面歸因於拜登對中國實施「遏制、圍堵和打壓」,美國政府否認這一指控。

  在更遠的地方,中國被認為與俄羅斯結盟,削弱了中國政府對西歐各國政府,甚至是對中國更友好的東歐國家曾具有的影響力;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這些東歐國家似乎更靠近中國的圈子。

  對於國際社會給予台灣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同情,習近平也感到擔憂。台灣是一個自治島嶼,中國稱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台灣的領導人已經喚醒民眾,號召他們認識到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並迅速採取行動提高自身軍事能力,同時提升了台灣在西方大國中的形象,並成為反抗習近平的象徵。

  在全球舞台上取得外交勝利,有助於證明華盛頓方面孤立或挑戰中國的努力行不通。

  在中國國內,習近平發出的美國正進行圍堵以阻止中國崛起的信息引發群情激奮,助長了民族主義情緒。這種敘事建立在中共長期以來對現代歷史的解讀上,即西方列強國家在19世紀末中國國力衰弱時出於私利剝削中國並阻止中國發展。

  在俄羅斯-烏克蘭以及沙特-伊朗外交問題上出手的同時,中國最近在其他一些方面也積極行動,贏得了台灣為數不多的盟友之一宏都拉斯的外交承認,並促使華盛頓方面加緊重開長期關閉的駐索羅門群島大使館。北京方面在索羅門群島的外交進展已引起美國對於中國在太平洋島嶼影響力上升的擔憂。

  中國還小心翼翼地進入了阿富汗,美國在2021年8月倉促撤離為中國提供了在阿富汗擴大影響力的機會。在緬甸,叛軍本月呼籲北京方面干預該國內戰,這也反映出中國的地位在不斷提高。去年,中國將自己定位為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的中立調解人。

  習近平的努力是否能讓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發揮與美國類似的作用還有待觀察。與美國一樣,中國發現不斷增長的海外足跡,特別是在巴基斯坦等國,可能令其陷入安全擔憂的泥淖,而且還會被抱怨行為方式像一個帝國主義大國,而這正是北京方面對美國提出的指控。

  在海外衝突中泥足深陷可能降低中國的活力,如果在中國斡旋下達成的和平協議破裂,就會讓中國看起來稚嫩或無能,中國的目標也就會因此受挫,同時讓那些中國試圖爭取的國家對中國的信心降低。

  沙特和伊朗之間的不信任根深蒂固,要取得更多進展可能相當困難。在俄烏問題上,即使是北京方面的支持者也承認,12點和平計劃迴避了造成莫斯科和基輔方面分歧的一些最棘手問題。

  斯坦福大學的Mastro表示,即便如此,北京方面要推進自己的利益,未必需要實現世界和平。中國只是想在一個由華盛頓和美國軍事力量主導的世界中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樂善好施的大國。

  Mastro稱,中國想表達的是,他們在沙特-伊朗問題上的成果足以讓美國感到非常尷尬,中國還試圖向世界表明,中國不是威脅,美國才是。Mastro也是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非常駐研究員。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3-3-25 05: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