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深陷抑鬱的青少年,長大后怎麼樣了?

京港台:2023-3-21 13:13|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我來說幾句

那些曾深陷抑鬱的青少年,長大后怎麼樣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兩周之前,我們刊登了一篇特殊來稿,《一個抑鬱的「尖子生」決定去讀大專》。文章的作者兜兜曾是一名傳統應試教育體系中的尖子生,初三那年,高壓的學習環境和對 「好成績」的不斷追逐最終壓垮了她,兜兜被診斷為重度抑鬱症。幸運的是,從原來的學校環境脫離出來后,憑藉著高中時期對計算機的興趣,兜兜最終選擇考入了一所大專院校的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在這個基礎之上,她慢慢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也逐漸擺脫了情緒困擾。

  兜兜的故事讓我們產生了好奇,那些青少年時期得抑鬱症的患者,長大之後怎麼樣了?他們是否會遇到新的機遇,獲得新生?還是被困在一個延續的問題中,但因為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問題也因此不同?於是,我們找到了三位曾確診抑鬱症的年輕人,他們都在十幾歲的年紀遭遇過家庭、學業和情感的困擾,隨後開始了多年的療愈之路。以下是他們的講述:

  胖虎:「這場疾病,

  也成為我父母關係改善的開始。」

  我得抑鬱症已經五年了。

  2017年,我16歲,讀高二,有一天下午,我在學校和同學打籃球,那天我一直輸,打到尾聲時,我的心臟突然特別疼。我去醫院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但在之後的近一年時間裡,不止一次疼。我父母帶我去了合肥、北京、上海等各大醫院檢查。始終沒有檢查出任何問題,但那段時間,每一次的「一切正常」都給我莫大的心理壓力,我悲觀地想,我一定是得了什麼不為人知的絕症。

  

  《深海》劇照

  這個過程中,有醫生提醒我父母注意一下我的情緒,說可能是神經官能症,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軀體化障礙,但我們都沒把醫生的話放在心上,直到我的一個同學建議我去做一個抑鬱症相關的量表。我的同學在一兩年以前也確診了抑鬱症,所以對這個疾病有一些概念。他說那段時間,看我不像以前那麼愛說話和表現自己,也不和同學過多的交往,整天趴在桌子上,甚至偷偷哭泣。半夜,他還看到我在QQ空間里傳比較傷感的文字。

  量表顯示我確實存在情緒問題,但我仍不認為我已經到了抑鬱症的程度。我想,只要把心臟疼的問題治好,我就沒事了。4、5個月以後,我的癥狀開始加重,出現幻覺,情感淡漠,甚至有了自殺的想法。

  2018年7月,我在醫院確診中重度的焦慮抑鬱。一年後,我參加了高考。成績只比一本線高三分。我曾經是尖子生,在我們當地最好的高中排到前50名。除此以外,我在各類比賽中幾乎沒有輸過,比如,我是安徽省的省運會游泳100米蛙泳冠軍,安徽省中學生籃球錦標賽4強的主力隊員,還進了安徽省的生物競賽隊。

  至少從外界眼光看,生病之前,我的生活順風順水,如果真要找點「不完美」之處,大概是我的家庭。在我生病之前,我們家裡,我媽說了算,她在地產公司做運營經理,算個女強人,我父親在鐵路上工作,平常不怎麼回家,一回家就出去玩。他們幾乎不說話,我感受不到他們之間有愛,好像只是在搭夥過日子。

  因為父母的不交流,導致我也不想把過多的情緒外泄給他們。所以我慢慢形成了封閉的性格。他們冷漠的關係也讓我非常缺乏安全感,所以我會拚命讓自己在各方面都表現良好,以此來讓父母看見我,覺得我是一個好孩子,我以為這樣會推動他們的關係好轉。

  

  《陪讀媽媽》劇照

  中考時,我父母想讓我考合肥的學校,但是我沒有認真準備,沒考上。父母雖然表面上說沒考上算了,但我能聽出來,他們的語氣透露著對我的失望。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我擔心自己沒考好,會讓父母關係進一步惡化。事實上那個時候,他們的關係已經沒有可以惡化的餘地了,下一步就是分居、離婚。但我覺得只要我做的更好,他們或許會為了我再堅持一下。

  生病後,我的狀況時好時壞。但幸運的是,我媽媽因此看到的問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媽媽一開始是去學習如何讓孩子變好,後來她逐漸認識到,是她和我爸的情感問題給我造成了困擾。在她的推動下,這場疾病,也成為我父母關係改善的開始。他們也去看了心理諮詢師。兩個人的交流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一個細小的例子是,以前他們幾乎沒有情感交流,現在,他們回家進門時都會說一句,「老公/老婆我回來了」。他們遇到矛盾也會去反思和溝通了。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我把它戲稱為豆腐腦事件。那天下午,我媽跟我爸說想喝豆腐腦,我爸說他鍛煉完后,回家的路上給我媽買。結果從下午3點一直等到晚上7點,爸爸才回來,還沒買豆腐腦。媽媽很生氣。幾天之後,他們的心理諮詢師讓他們互相清理一下內心的垃圾。當時,我們一家三口分居在三地,我媽專門拉了個線上視頻會議復盤此事。我在旁邊看著他們以從來沒有過的溫柔語氣和對方說話,反思和檢討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讓我非常感動。

  他們的轉變,讓我的壓力陡然變小。我不再需要把心思放在調和他們兩個的關係上。我的動力也開始提升,比如我曾經非常胖,但沒有力氣減肥,從去年開始,我有興趣減肥了,一年下來,瘦了40斤。

  我也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自己事事做到完美。舉個例子,今年我大四,正常情況下應該已經考完研,但是去年因為身體沒有調整好,我最後放棄了。對於以前的我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事情。就像那年參加高考一樣,無論準備得再少,我一定會上考場。但現在,我不再勉強自己。放棄上考場前,我也和父母坦白了這件事,他們表示理解。

  

  《十二個想死的孩子》劇照

  當我發現,自己無論怎樣都會被父母愛護時,我開始逐漸接受自己的普通。我曾連續六個月做過一個情節連貫的夢。夢的主角是一個小男孩,他被告知自己所在的世界將要毀滅,只有擁有超越生與死的覺悟之後,才能活下來。於是這個男孩開始尋找「覺悟」,直到有一天,他走到一個分岔路口,面前有兩條路,一條路通往萬家燈火的世界,一條路通往有著無數高樓大廈但機械冰冷的世界,最後他選擇了前者。最終,他發現自己找到了那個「覺悟」,那就是,他接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設定,最後,小男孩獲救了。

  我將這個夢告訴我的醫生和心理諮詢師,他們都說這是我獨特的心理成長機制。我能夠這麼快走出來,也和自己強大的自救能力有關。現在,我仍然在吃西藥。我的情況整體在螺旋式上升,未來也可能會再度惡化,但我和父母會不斷學習,我也會不斷去攻克自己的心魔。

  小達:「養貓的過程讓我

  真正體會到對一個生命負責的感覺」

  我是高三時因為抑鬱症而休學的,但回想起來,癥狀在更早之前就出現了,比如,初中時,我會幻想拿刀把自己的小拇指剁了,因為這樣我媽就能知道我有多恨她。

  

  《如果聲音不記得》劇照

  我的抑鬱症和家庭有很大關係。我們一家四口人,我有個龍鳳胎妹妹,我的爸爸是建築設計師,媽媽是老師。他們兩個都是學霸,我爸爸當年的高考分數是過了清華北大錄取線的。因為他們自身優秀,所以對我的要求也高,我們家有一個超大的書櫃,其中的數百本書都是關於怎麼教育孩子的,包括哈佛女孩之類的虎媽貓爸的書,你可以想象,我媽就是在這種心態下教育我的。

  我媽是個高焦慮的人,生我時,因為產後大出血,我媽媽的身體特別不好,再加上我爸天天出去工作,她一個人帶我們,就患了產後焦慮症,一直持續到我初中,她的情緒都特別不穩定。舉一個例子,初中,我媽媽帶著我和妹妹還有我表妹,一塊在她的學校上學,每天午休時,她要求我們不能發出一點聲音,儘管我踮著腳上廁所,一旦被她聽到,她會從卧室跑出來向我發火,一吵兩小時,最後她哭著走了,我也哭著去上學。在我們家,那段時期,類似的場景幾乎天天發生。

  當然,家庭氛圍的形成,從來不只是某一個人的「功勞」,實際上導致媽媽發火的因素,很多時候還和爸爸有關。我爸的工作特別忙,每天早出晚歸,每當我媽媽提出要他多參與家庭事務時,他就開始以工作為借口逃避,包括我和我媽吵架,無論誰對誰錯,求助到他那裡時,他總是用被子把頭一蒙,假裝睡覺,什麼都不管。最後,他們的夫妻關係就變成了我媽不斷索取,我爸不斷迴避。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我和我妹自然成了我媽宣洩情緒的出口,我妹妹的性格隨我爸,能忍,被我媽嘮叨后就開始回房間睡覺,但我更隨我媽,我會奮起反抗,這就導致我和我媽經常吵的驚天地泣鬼神,連窗戶都能砸爛。

  

  《隱秘的角落》劇照

  好在從小學到初中,因為我學習好,老師整天表揚我,同學們也都很尊重我。所以,我在家庭之外,是有學校這個情感支柱的。直到高中,之前那些能支撐我的東西突然沒有了,我心裡那根長久以來緊繃的弦就斷了。

  高中時,我原本在濰坊最好的一個學校讀書,到高二時,成績已經從剛進學校的班裡40多名考到了前兩三名。等到高三,為了降低高考競爭,我媽將我和妹妹的學籍轉到了天津的一所學校,那所學校實行封閉式集中管理,學生每天早上5:00左右就要起床,晚上12:30睡覺,一天只能睡4個小時,至少要做四五十張卷子,根本寫不完。再加上當時我媽在校外租了個房子陪讀, 即使每天的相處時間只有1個小時,我們依舊不停地爆發衝突。到高三下學期,各種問題交織下,我徹底崩潰了,不願再上學。

  從小,我就受父母那套唯學習論的道理影響,比如,我爸有一幫兄弟,都是當年成績很好、現在在我們市裡混的不錯的人。每年,他們會專門聚會聊孩子的學習。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我,潛意識裡也覺得如果不去上學,人生就毀了,但另一方面,我又無法面對高壓的學習環境,所以就變成了我既不接納自己去上學,又不接納自己不去上學。在兩難的境地里,我只能不斷地進行自我攻擊。

  我的情緒問題不斷加重,我媽帶我在濰坊的醫院看心理醫生,對方是個年紀很大的老專家,但一上來就說,「你給我幾個月時間,我可以幫你孩子復學。」這讓我覺得他是和我爸媽站在一邊的。當時,我媽對我的要求還是復學,她在濰坊又給我找了個高中,但我又沒能讀完,後來,她又讓我去北京上國際學校,最終入讀澳洲的悉尼大學,但因為語言不通和沒有被解決的情緒問題,我無法融入當地社會,大三那年,我再次退學回國。

  

  《困在心緒里的兒子》劇照

  我生病之後,最接受不了的就是我媽。因為我們家的幾個孩子都比較優秀,包括我曾經也算是優秀,所以我媽對她那套教育理念是很認可甚至驕傲的。所以,當我因為抑鬱症不去上學之後,她一下子崩塌了。

  慶幸的是,我媽是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2015年剛退學那會兒,我媽每天晚上八九點鐘出門,一直在街上走到凌晨兩三點,一邊走一邊在網上查如何治療抑鬱症孩子,然後挨個打網頁上的電話。2019年我從澳洲回來時,她已經自學了不少心理學知識,還加入各種心理社群,花錢去各個地方聽專家講課。或許是學習的結果,我發現我媽變得更願意站在孩子的角度而非一個焦慮母親的角度去共情我了。

  我媽開始有意識地帶領全家去營造一個好的家庭關係。我們以前的家庭關係之所以畸形,原因就在於我爸既不給我媽提供情感支持,也不接受情感反饋,所以我媽就找不到一個合適的途徑去宣洩。在認識到問題后,媽媽開始嘗試尋找向家庭外部宣洩負能量。有時候她會去找朋友喝茶;在我向她抱怨,她受不了時,也會找心理老師引導傾訴,或者在心理互助社群里和其餘媽媽們互相安慰。她還開始往家裡輸送積極能量,這種良性方式感染了我和我爸,他變得越來越願意參與家庭事務,我的情緒也開始向好發展。

  與此同時,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事業。2019年,我剛從澳洲回來時,已經23歲,沒有學歷,如果再去念大學,等到27歲畢業,比別人晚了太多。想到這些,我就情緒低落。因為不願意回家,我媽在外面幫我租了個房子,為了讓我有個陪伴,她在路邊花90塊錢給我買了一隻小貓。剛買回來時,貓咪很瘦小,身上還有一股味,但它特別粘我,整天躺在我胸膛上,我在胸口上放個碗,它在上面吃東西。小貓給了當時的我很多溫暖。

  

  《貓咪後院之家》劇照

  有了第一隻貓后,我又養了第二隻、第三隻,然後萌生了開一個貓舍的想法。我開始一個人跑上海、杭州、深圳、北京,了解各地的貓舍是怎麼做的,我還在一家江蘇的貓舍打了幾個月工,學習如何給貓絕育、接生,如何給新生貓餵奶等等。2020年,我在濰坊的貓舍開張,一共300平,專賣布偶貓。

  貓舍起步時,我媽陪我去裝修城買傢具,因為想省錢,每一塊磚每一盞燈,都是我自己精挑細選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我接觸了一些人,比如給別人扛東西的搬運工,白手起家的瓷磚店老闆等等。我發現,原來只要你願意付出,可以通過很多方式賺錢,並不只有學習這一條路。

  養貓的過程也讓我真正體會到對一個生命負責的感覺。比如,有些小貓因為剛生下來就進氣少,基本上已經不行了,我就用嘴把它鼻子里的髒東西吸出來,掛上氧氣機,24小時守著,每兩小時去喂一次奶,直到把它從死神手裡搶回來。也有些小貓沒有救活,去世了,我會找人給它們超度。

  但最有成就感的事情,還是我發現我可以賺錢養活自己了。好的時候,一年能賺個十幾、二十萬。第一次賺錢之後,我給爸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共買了兩萬塊錢的禮物。去年行情不太好,只能做到不虧不賺,雖然這時我也有懷疑,是不是又要回到原點了,但我也慢慢理解了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探索自我的過程。

  我現在還在做貓舍,未來,如果我的貓都能找到好的歸宿,我也可能去嘗試其他行業,反正我才26歲,也不算晚。

  

  《貓侍》劇照

  句句:「群友們說

  我的社會支持系統簡直無懈可擊」

  我是大一確診的抑鬱症,那年19歲,現在我25歲。但在我很小的時候,抑鬱的種子就已經埋下。

  我三歲時,因為爸媽要外出工作,我在親戚家裡寄養了半年,性情因此大變,有一個事很能反映我當時的處境,親戚的家裡有一兒一女,和我差不多大。有一次,我在幼兒園因為上課認真,被老師獎勵了一個很漂亮的筆筒。結果當我高興地把筆筒帶回去后,就被親戚的女兒直接拿走,放到她的桌子上了。我當時很傷心,但是不知道怎麼表達,因為我覺得爸爸媽媽不在,沒有人為我撐腰。

  這段寄人籬下的生活,讓我從一個活潑的小孩變得安靜內向、不愛講話。我還養成了討好型性格,比如,在學校,同學說句我喜歡天藍色,我會說我也喜歡天藍色,因為我很害怕跟他們不一樣。

  但整體來說,小學、初中、高中還算順利。直到大一,因為一個導火索,徹底爆了。當時,我和班裡的一個男生戀愛、分手,招來了一些風言風語。有一次,我一回到宿舍,幾個舍友故意當著我的面念我和那個男生的聊天記錄,一邊念一邊笑,我才知道,在此之前,男生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和我交流,就把我們的聊天記錄發給其他人看,想讓他們支招,其實是個很正常的操作,但不知道怎麼就傳到了我的舍友手裡。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的所有心思和隱私被暴露在眾人面前。

  

  《悲傷逆流成河》劇照

  也是從那時開始,我變得不正常。比如,比如,走在路上時,我老是覺得,別人在笑話我。我的思維變得很遲鈍,別人說一句你吃飯了嗎?我都要想好久才能反應過來。我讀的是會計專業,上課時,我發現腦子好像掛了鉛一樣難以運轉。我也有軀體化癥狀,比如背會很僵硬、很痛。大一暑假,我確診為重度抑鬱。

  當年的11月底,我休學了。這時候就要感謝醫生給我的建議,他讓我盡量繼續留在學校,否則,一旦脫離,我會很難再融入那樣的環境。所以,休學的那一年,我仍泡在學校,這對我後來的康復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雖然不上學,但學校很包容我,除了進不去圖書館,一切資源仍對我開放。我在外面租了個房子,繼續每天去學校通勤。沒有了學業壓力和人際困擾,我的生活反而開始豐富起來,大一時,我參加了學校的國學社,聽說我休學后,他們也不問我原因,只問我是否可以一起參加十佳社團的比賽。

  這個社團比較核心的成員有差不多十幾個,從大一到大四的都有。我們一周有一次聚在一起的時間,隔兩周還會舉辦文化集市,擺攤兒展示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小玩意,比如泥塑、紙鳶、等等。其他時間裡,我們就一起吃吃喝喝、開party,唱歌,郊遊,正常大學生的一切業餘活動,他們都帶著我。

  

  《寬鬆世代又如何》劇照

  我又在學校的表白牆莫名其妙認識了一些人,比如,有一個女生在學校的告白牆發通告,想搞一個民樂團,當時我正好在學古箏,就去加她,手機上一聊才發現,她正坐在我前面,是我的學妹。當時她剛遇到宿舍矛盾,也是狀態最糟糕的時候,我們倆就坐在小花園裡聊了很久,緣分很奇妙,後來,我打算復學,她要換宿舍,我們倆又變成了舍友。

  這些新認識的朋友就扮演了傾聽者的角色。那段時間,我幾乎跟認識的每個人都講過我和那位男同學的情愛瓜葛,大學生是很愛聽這種故事的,當然生病的部分被我隱藏了。我發現,講著講著,好像也沒有那麼難受了。

  

  《四重奏》劇照

  當大家對我的病情多少有點了解后,變得更關心我,有時看我把頭像換成黑色,就會有一堆人來問今天是不是心情不好。發展到後面,每天都會有人問我,今天要不要出來喝個茶,吃個飯,我們把廈門玩了個遍,學校附近的小吃街基本上也被我們吃過一遍。他們點亮了我的生活。

  可能因為我們都是95后一代,對抑鬱症的認識比較充分,更沒有羞恥感。最離譜的是,當我跟他們講我的病情,他們也會把自己之前經歷的創傷告訴我,還有朋友直接問我,「我這樣子算抑鬱情緒還是算抑鬱症?要不要去醫院?」最後變成了互相療愈。

  後來我想,我能康復,是多個因素疊加在一起的效果,一是朋友的陪伴,二是我堅持吃藥,看醫生,我也願意相信醫學,三是父母的支持,四是學校對我挺包容。我在學校有一個心理諮詢師,他陪伴了我兩三年。後來我加入心理疾病患者互助康復社區渡過,群友們也很羨慕,說我的社會支持系統簡直無懈可擊。

  2021年,渡過創立了一個專門針對青少年患者的青春號,我毛遂自薦,當了青少年群的群主,一直玩到現在,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小孩還是想學習的,如果有人陪伴,效果可能更好。去年10月,我就在群里開了線上的自習室。自習在每周一三五下午,大家自由進群。可以開攝像頭,也可以不開。學習內容由自己安排,可以做卷子,做手工,讀書等等。甚至可以開著攝像頭睡覺。每學習45分鐘,嘮嗑15分鐘。整個教室,多的時候可能有八九個孩子,少的時候就兩三個。

  

  《大考》劇照

  你會發現他們其實也是一群挺活潑的孩子,但也很需要陪伴。有個孩子,每次一到自習時間就下線,但一到中間的15分鐘休息時間就上線跟我們聊天。這個孩子會在自習室給我們講很多有趣的事情,常常把大家逗笑。兩三個月之後的一天,這個孩子突然在自習室說,我們的笑聲也療愈了當時處於低潮狀態的他,陪他度過了最痛苦的時候,現在他已經成功轉學,準備開啟新生活了,特意過來跟我們說一下。

  這個孩子的反饋讓我想起,一開始我會變好,也是因為我去為別人付出。那時候朋友們要過聖誕節,我被拉去做手工禮物。他們拿到禮物后的燦爛笑容讓我感受到原來我也是有價值的,而非一無是處。當我改變了看問題的視角,我發現這個世界還挺美好。這讓我開始真正踏上療愈之路。

  另一個人生的大轉折,是我終於放下了對那張大學畢業證的執念,復學后,讀到大四,我又退學了。但我也不後悔,因為除了沒拿到畢業證,該去嘗試的所有事情我都嘗試過了。比如雖然沒談正式的戀愛,但失敗的經歷已經有了。我交到了很多朋友,參加了各種各樣的社團,打破了自己的社交障礙。以前我是個乖乖女,我媽說學習比較重要,我就覺得確實比較重要,但生病之後,我發現活著和體驗比較重要。

  沒有學歷后,找工作可能會更難。但現在,我在渡過當陪伴者,每月有工資,雖然還不能完全養活自己,但我向父母要的錢在逐漸變少。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也比較喜歡心理學,未來,我可能會繼續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小達為化名)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3-3-21 13: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