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在烏華人:烏克蘭人很頑強,沒有失去生活盼頭

京港台:2023-2-1 19:47| 來源:鳳凰衛視 | 評論( 10 )  | 我來說幾句

對話在烏華人:烏克蘭人很頑強,沒有失去生活盼頭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根據聯合國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在俄烏長達近一年的戰爭期間,有1600萬烏克蘭人以及居住在這裡的外國人曾經離開了烏克蘭。目前有780萬烏克蘭難民遍布整個歐洲,已經有近600萬人越境返回烏克蘭,烏克蘭華人路暮參就是其中之一。

  

  本期《鳳凰聚焦》,我們跟隨路暮參等幾位華人的腳步,看一看在烏克蘭生活著的普通人的故事——

  Part1

  路暮參在烏克蘭多年,以寫作和教中文為職業。戰爭爆發后,直飛烏克蘭的民航停飛,幾次轉車,路暮參到達了波蘭邊境。當初,這裡擠滿了離開烏克蘭的人;如今,這裡又擠滿了要回到烏克蘭的人。

  

  烏克蘭華人 路暮參:

  「要回烏克蘭的人都是老人、婦女和小孩。她們的丈夫、父親、兒子,所有男性的家庭成員都在烏克蘭。剛好從六月份開始,烏克蘭的局勢在反攻。所以我覺得對回來的難民來說,只要他們不去特別危險的地方,應該問題不大。」

  

  6月1日,兒童節,這是路暮參回到基輔的第一天,廢棄的武器提醒著人們,首都的安定是如何來之不易。走進社區,會看到人們把本社區犧牲軍人的遺像掛在樓外,以表達敬意和緬懷。

  

  烏克蘭華人 路暮參:

  「大家都把他們當做英雄來對待,特別是年輕人,很多都是志願參軍的,很多都是大學生,都是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的人。基輔有一個米迦勒修道院,犧牲的人都會在那裡舉行安葬前的儀式,我至今沒有去看過一次,我覺得挺悲傷的,還是不想直接去看。有時候我坐公共交通,路過一些市政,就會看到很多新墳,上面插了很多國旗鮮花之類的,肯定就是最近才陣亡的士兵。」

  

  7月,路暮參來到基輔附近的切爾尼戈夫,殘存的建築昭示著當初這裡發生的慘烈戰事。路暮參發現這個村子80%的建築都遭到了襲擊。一個廢墟中的家庭引起了他的注意。

  

  烏克蘭華人 路暮參:

  「這是一個炮彈坑,現在被當作垃圾場,我去到村裡,看見大爺和大媽試圖從廢墟裡面掏出一些鍋碗瓢盆、廢鐵、磚塊,以及一些還能用的東西。她養了一群小鴨子,已經在想未來怎麼重建生活。有5隻鴨子在廢墟中活了下來,大爺也在修理房屋。我是真心為他們感到高興,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他們都沒有放棄生活。」

  

  Part2

  三個星期以後,路暮參帶著烏克蘭朋友再次來到廢墟女主人安拉家。

  烏克蘭華人 路暮參:

  「今天我和夥伴米娜一起過來的,主要目的就是聽老奶奶講一下,她們對重建家園有什麼具體的想法,在哪方面需要幫助,然後我們一起探討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案。我很驚訝地發現,他們已經從廢墟裡面清理出一些東西,還挖了一口井。我第一次去的時候,他們養了5隻鴨子,我再去的時候已經養了27隻之多,還能使用的磚石瓦塊都分類擺得整整齊齊。我當時就很感動,在我看來他們沒有那種喋喋不休地抱怨或者仇恨,當然他們也會悲傷哭泣,但是我覺得更多的還是慢慢在重新開始生活。」

  

  通過朋友的翻譯,路暮參了解到,這個家庭現在居住在附近的難民安置點,他們最大的希望是能儘快重建房屋。路暮參和當地烏克蘭朋友商量好方案,他們在網上為安拉一家發起了捐款,他的眾多朋友紛紛響應。

  

  捐款行動雖然得到了中國、其他國家朋友以及素不相識的捐款者共30多人的響應,但還沒有達到最終的目標。他委託學生給安拉送去華人朋友的心意,雪地里,安拉一家已經開始重新計劃自己的未來。

  切爾尼戈夫居民 安拉:

  「當我們試圖在一堵牆上打洞時,每個人都擔心牆隨時會塌。因為我經常從那裡走進地窖,每個人都提醒我:『要是牆倒了,會砸到你!』我說:『什麼都不會倒,一切都會好的。』最重要的事是我們要取得勝利,對這些入侵者的勝利。他們知道我們沒有被凍住,也沒有挨餓,在地窖里我們有足夠的儲備,甚至足以應付2到3個冬天。」

  令人悲傷的是,安拉養的鴨子大部分都凍死了,只剩下3隻。安拉轉而養了一群雞。

  

  烏克蘭華人 路暮參:

  「我覺得她可能就是一定要養點什麼東西,會讓自己的生活充實一點,儘可能去做一些副業,帶來一點生氣。所以人很頑強,把生活過下去的這種盼頭還在。」

  離安拉家不遠的一戶村民已經開始重建房屋,安拉也去幫忙,她相信自己也可以很快重新擁有新的房子。

  

  切爾尼戈夫居民 安拉:

  「我們現在有不錯的爐子,這個冬天我只想住在這裡。我已經對不得不四處漂泊感到非常疲憊。我們想住在家裡,這兒很舒服,家人們都喜歡。」

  烏克蘭華人 路暮參:

  「安拉一家人已經開始在重建了,他們在原來的廢墟上清理出來一個火爐,他們先建一個暖房,之後會建廚房、卧室,然後其他的房間一步一步建起來。周圍的鄰居都來幫忙,主要是提供人力上的幫忙,我也給他們聯繫了一些財力上的支持,所以他們現在在用新木頭建房子。我就想把這些普通人的故事展現給大家,我相信在未來的世界,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應該是越來越近,不管是哪個民族還是國家,這樣有可能會避免下一場更具災難性戰爭的爆發。」

  Part3

  9月初以來,烏軍在烏克蘭南部和東部發動反攻,已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回歸烏克蘭控制,局勢對烏克蘭較為有利。另一方面,歐洲雖然對逃離烏克蘭的難民多有照顧,但長時間的難民生活並不舒適,更多人開始返回烏克蘭。此時,在荷蘭的烏克蘭留學生柯義也決定回到烏克蘭,了解到難民營的情況,他也在朋友圈發起了一場募捐。

  

  烏克蘭留學生 柯義:

  「因為烏克蘭這裡的冬季特別長,尤其是打仗以後,對一些老百姓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做好供暖,或者保暖,我認為把舊衣服拿出來給那些需要的人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

  柯義在利沃夫的房東是當地難民安置點的負責人,柯義在5月份離開烏克蘭之前一直在這個難民安置點幫忙。他們用此前收到的華人捐款買了一輛二手麵包車,運送希望去往歐洲的難民以及各種物資。柯義計劃,在下次麵包車運送難民的時候,返程就能拉回大家捐贈的衣服。

  

  因為捐贈的消息通過朋友圈發送,所以捐衣服的大多是華人。讓柯義沒想到的是,在約定的時間裡,大家捐贈的物資遠遠超過了一輛麵包車的載重。

  10月2日,柯義帶著第一批物資回到了烏克蘭。此時,俄羅斯開始持續性空襲烏克蘭的民用基礎設施,烏克蘭高達40%的火力發電設施都受到了破壞,100多萬居民家庭斷電。沒過多久,匈牙利的華人主動聯繫柯義要捐贈服裝,大家捐贈的熱情遠遠出乎柯義的預料。

  

  烏克蘭留學生 柯義:

  「有一個老闆捐了105塊新的充電寶,因為現在是特殊時期,停電斷網特別頻繁,充電寶的價格在烏克蘭翻了兩倍,所以真的是非常感謝有這樣一個愛心人士。」

  一批又一批的物資承載著大家對於烏克蘭難民的關愛,被送往柯義房東的難民安置點,此時雖然有大批難民返回,依然有失去家園的難民逃往歐洲。從東部逃難來此中轉的人們可以直接挑選適合他們的服裝,更多的時候,這些剩餘的服裝還將被送往基輔周邊其他難民安置點。

  Part4

  從哈爾科夫出逃的留學生王旭,也從德國返回了利沃夫柯義房東那個難民安置點。他離開烏克蘭之前,曾經在這裡暫住。王旭原本在哈爾科夫國立經濟大學學習國際經濟關係,戰爭打碎了一切,他不得不在利沃夫重新申請了一個老師的博士生課程,但開學還遙遙無期。他希望能在這裡幫助別人,以感謝幫助過他的烏克蘭人。這個難民安置點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因為靠近邊境,是很多出入烏克蘭的難民中轉地,很多國外捐贈的物資也需要在這裡中轉。

  

  烏克蘭留學生 王旭:

  「因為這邊很多男人都要去前線服兵役,尤其像難民營這種地方,男人勞動力不是那麼的充足,我們來到這個地方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跟他們一起度過這一場危機。」

  烏克蘭留學生 柯義:

  「昨天荷蘭朋友捐的這些物資,我們都要送到伊爾平。因為那邊是主戰場,無論供電、供暖、供氣、供水,還有吃穿物資,那邊條件都要差多了。」

  基輔郊區的伊爾平是最靠前的陣地,俄烏開戰第二天,俄軍裝甲部隊就突襲了伊爾平,他們曾試圖通過這裡奪取首都。烏克蘭軍隊在此殊死反擊,激戰之後,大約一半的城市建築都遭到損毀。

  

  烏克蘭留學生 王旭:

  「當我們真正把這些東西放在難民手上的時候,他們也很感動,說中國人真好,這是對我們的一種肯定,他們會告訴身邊的烏克蘭人,說中國人在幫助他們。」

  柯義和王旭繼續在難民安置點幫忙,更多的時候,他們會和來來往往暫住在此的難民聊天,默默陪伴或者提供幫助。戰爭還在持續,一些因為戰爭失去生活來源的人也耗盡了所有的儲蓄,去往歐洲獲得難民援助是他們全部的希望。有一家來自敖德薩農村的六口人,在國際組織的幫助下,他們得以帶著全部家當來到利沃夫,可是再沒有餘錢繼續去往歐洲。

  

  烏克蘭留學生 柯義:

  「他們家有11個小孩,家裡被炸,我知道他們家沒有錢,因為這個戰爭持續時間太久了,如果家裡面沒有勞動力或者經濟支柱的話,是很難有收入的。所以我當天就給了他們300美金,放在一個信封裡面。她當時就跪了下來,我心裡一瞬間真的特別心碎,我覺得可能對我來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對他們一家人來說,相當於是救命的錢。」

  兩個星期以後,這個家庭終於如願去往德國。聖誕節即將來臨,中國一所大學的老師找到柯義,希望他能協助捐助赫爾松的難民。在柯義的參與下,50多名華人加入到這次捐贈中,總共為赫爾松的孤寡老人和孩子募集了近4萬人民幣,並同時請當地烏克蘭志願者為他們購買物資送上門。

  

  目前仍看不到和平的曙光,而俄羅斯的全境重點設施轟炸戰略讓留在烏克蘭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平民們用堅韌、樂觀重建幾乎被摧毀的生活,可每有一點點進展,卻又可能遭遇新一輪的打擊。佇立在冬天,我們呼喚春天和和平,企盼在烏克蘭的日子變得安穩、有奔頭,無論是烏克蘭人、俄羅斯族,還是華人。

        更多華人社區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3-2-2 23: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