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烏克蘭,有些中國人的表現令我非常驚訝

京港台:2023-1-28 23:49| 來源:觀察者 | 評論( 50 )  | 我來說幾句

我在烏克蘭,有些中國人的表現令我非常驚訝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2023年的春節,我們和往年一樣,邀請身處世界各地的作者朋友們聊一聊在海外過春節的獨特經歷。今年我們特別邀請了身處烏克蘭的旅烏華人李博,請他介紹在戰火紛飛的烏克蘭如何過春節。受戰爭影響,烏克蘭目前的電力系統極其脆弱,我們和他的聯繫幾次因停電中斷,也讓我們再次體會到了戰爭帶給普通人的影響,而李博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特別的觀察。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博】

  臨近春節,還留在烏克蘭的華人本就不多了,加之身處戰爭,不確定還有沒有往年的聯誼活動。過去,中國駐烏大使館會組織一些在烏留學生和華人舉行聚會,觀看錶演等等,但今年還沒有看到類似消息,估計不會有什麼活動了。雖說不是自己國家經歷大災之年,但當著人家面狂炫鯉魚焙面,實在有點說不過去了。

  正好我也借這個時間空檔,回顧下自己在烏克蘭這一年,畢竟對於烏克蘭來說,過去的2022年,生活發生了太多的改變。

  ·在樂觀與悲觀間切換的烏克蘭人

  俄烏開戰馬上滿一年了,回顧這一年我在烏克蘭親身經歷的一切,會有種非常奇怪的感覺,曾經熟悉的生活、人、事、物,都在某一無法察覺的瞬間發生巨大變化,但慣性思維總是讓我對這些變化存在抵制的態度。

  以前經常見面的朋友突然失去了聯繫,以前經常光顧的餐廳酒吧也不復存在,整個世界好像變得越來越不真實。當我回憶那些曾經印象深刻的瞬間時,情緒總是在不經意間篡改我的記憶,讓我對過去越來越不確定,只有每天會響起的防空警報和偶爾劃過天空發出轟鳴的飛行物,提醒著我身處的空間和時間。

  

  2022年12月31日,烏克蘭全國境內響起空襲警報,基輔市中心傳出至少10次爆炸聲。圖自共同社

  自2022年10月刻赤大橋被炸后,烏克蘭的能源設備遭到極其嚴重的報復性打擊。基輔的電力供應,一度從每天間隔3小時供電3小時惡化到間隔4小時供電2小時,並且不規律地快速拉閘,因為超過電力負載后剩餘的電網就無法正常工作。根據烏克蘭能源部門的要求,整個烏克蘭的電力也被限制在最低負荷,大量工廠和公司倒閉,人們失去工作,很多青年人尤其是男性就成了兵源,有些人為了躲避兵役逃到鄉下或是通過其他手段躲到國外。

  雖然沒有到「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那種情況,但大街上仍然可以見到三五成群的徵兵隊在向適齡男子發送傳單。他們大多出現在商場、集市以及大型居民區附近,如果有年輕人在街頭遊盪或者在酒吧門口抽煙,多半會遭到盤問。通常情況下,如果家中有較多未成年子女或者需要單獨贍養老人的年輕人不會被徵兆,但實際情況是有些人仍然接到了傳單。在一些城市的聊天群中,人們經常會分享徵兵隊最新的出沒位置,以避免被他們發現。

  動員兵力在烏克蘭變得越來越難,開戰初期,參軍的年輕人抱有極高的愛國熱情和民族主義情緒,但隨著兵力消耗,這些人也在不斷減少;中期,隨著赫爾松和紅利曼等地相繼收復,利好烏克蘭的消息實際上還是起到了不少積極作用,包括歐美不斷的軍援以及「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的支持,這些正面消息伴隨著所謂普京腦血栓或摔下樓梯的假新聞給烏克蘭人不斷帶來希望,國民士氣也有了很大增長。特別是新年期間,甚至有2天全天都沒有停電,而且每天都能看到烏克蘭國防部發布的擊落俄軍導彈的數據,百分之六七十的攔截率讓本就捉襟見肘的俄軍導彈庫存再次雪上加霜。

  雖然今年的跨年沒有往年熱鬧,宵禁也沒有取消,但宵禁之後仍然有一些人在街頭行走,甚至在自家小區樓下放煙花,讓樓上住戶苦不堪言,最終開窗大罵。人們被壓抑的太久了,這一年烏克蘭人承受的苦難和悲痛太多了,好不容易到了新年終於可以釋放一下。這意味著,此時的烏克蘭人還是樂觀的,他們認為戰爭繼續下去自己一定會勝利,援助會越來越多,而侵略者的庫存已經見底了。

  但隨著巴赫穆特和蘇勒達爾地區「絞肉戰」形勢發展,樂觀情緒又再一次被焦慮和悲觀取代。為了不讓負面消息蔓延,任何傳播不利於勝利以及有傾向敵方的視頻和圖片的行為,都會被視為違法,包括點贊、保存、轉發。

  戰爭中,這當然是有必要的。近來,不斷有新聞報道有些烏克蘭人因為在社交軟體上發布不當言論而被拘留和起訴,甚至在手機中保留一張Z字的照片也會被視為犯罪。同時,烏當局鼓勵人們互相檢舉揭發,抓捕那些潛在的通俄者。

  

  烏克蘭人迎接2023年新年 圖自路透社

  ·請問你們代表了哪個中國人?

  至於我,一個中國人,一個在烏克蘭的中國人,我對烏克蘭有著很深的感情,我也能理解烏克蘭人的憤怒和悲傷。烏克蘭人民認為他們在為獨立和自由而戰,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這似乎也不難理解。

  但讓我不理解的是,在烏克蘭有一些中國人,無論在當地成家亦或在烏做生意的,他們以批判自己的祖國來迎合烏克蘭人。他們在烏克蘭人面前表現出自己對中國的痛恨,對中國的不作為表達怨憤,亦或將俄烏戰爭比作抗日戰爭,他們認為只要你的軍隊到了別的國家領土作戰就是侵略行為,任何侵略者都是可以划等號的。

  我不知道他們是迫於無奈、逢場作戲,還是出於皈依者狂熱又或是真的相信西方那一套,總之對自己國家表現出的那種痛恨,著實令我非常驚訝。他們經常說沙俄佔中國領土,中國應當幫烏克蘭合擊俄羅斯,這是正當的,但問題是當時的烏克蘭也是沙俄的一部分;他們說攻克柏林的是烏克蘭方面軍,但烏克蘭方面軍也不是只有烏克蘭人,還有白俄羅斯人、俄羅斯人和其他各民族的人。諸如此類的觀點,其背後的邏輯簡直不堪一擊。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批人中有的是留學中介,有的是婚介,還有的是搞貿易的,當然其中不乏有人賺著灰色地帶的收入,但顯然都因為戰爭斷了財路。這個群體來源也比較複雜,有不少人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或2000年初期就來到烏克蘭,彼時的中國遠沒有現在富強;但如今有人為了證明自己混得好、證明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就必須詆毀當下的中國,甚至還聲稱自己的行為和言論代表了中國人。請問你們代表了哪個中國人?我們不反對海外華人實現自己的理想——無論是財富積累還是階級躍升,但諸如此類的卑鄙行徑令人感到噁心。當然,相信這類人在海外也只是少數。

  在烏克蘭的華人基本都有各自的交往圈子,根據不同的行業或學校各自組織,大體面子上都過得去,儘管偶爾會在微信群出現「掛人」曬聊天記錄等行為,例如換匯的騙了學費跑路,做生意的騙了預付款不發貨等等,但這類事情多半過兩三天隨著群里廣告就被衝散了。

  在我的印象中,大多數在烏華人都相對平和,不願得罪人,也沒人希望被得罪,因為追責難度太高。烏克蘭的警察根本靠不住,雖然不像前幾年那樣明目張胆地勒索,但看到中國人時還是想著怎樣從我們身上撈好處,可能是一頓飯,也可能是一點油錢。

  有權力的人在烏克蘭從不缺錢,哪怕是那些擁有極小權力的人,都在想方設法利用自己的權力讓利益最大化。我曾經為了拿回一批貨物跟烏克蘭海關的人交涉,貨物價值大約十幾萬,事先申報以及填表等一系列手續都全部辦妥了,但海關就是以某些理由將貨物扣在倉庫;溝通大約一周后,實在沒辦法只能託人聯繫到相關領域的律師,在他的幫助下我們繳納了一些「滯納金」,最後終於可以把貨從倉庫提走。說實話,他的行為,著實令我意外「感動」——明明可以搶的,但還是把貨給了我們。前兩年,在敖德薩還出現過中國商販的市場被查封、貨物被沒收的情況,相比之下基輔的警察還是更「溫柔」一些,「餵飽」了之後,所有事情都好商量。

  ·2023,給正常生活留點念想

  我自己對這場戰爭的結束並不抱有樂觀心態,現在一切動向都表明戰爭將長期化。烏克蘭持續動員,俄軍預計擴軍到150萬,這都預示著雙方會擴大戰爭的規模和烈度。而歐美則樂見烏克蘭為了他們而戰鬥到最後一個人,隔三岔五投送一些低配武器和金錢給烏克蘭續命,並利用媒體來為其營造一種即將勝利的氛圍,不用親自下場、花費一點小錢,就足以拖住俄羅斯,還能以捍衛烏克蘭民主自由為名來污名化其他「不站隊不站邊」的國家。

  

  美國承諾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 圖自半島電視台

  而與此同時,讓我感到焦慮的是,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國內各類關於俄烏戰爭的假消息泛濫,奇葩言論和視頻比比皆是,社交媒體上充斥著沒有數據的推測、沒有證實的消息,甚至用捏造的視頻和圖片就能編出一則「驚人」新聞。

  如此低成本的污染信息、攪亂輿論,遠比發動戰爭值太多了。而這又能成為某些歐美滲透勢力趁機利用的抓手,無論是發起顏色革命,還是挑撥地緣政治關係。

  比如中烏關係,其實中國和烏克蘭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合作,在軍工、農業領域都有深入交集,理論上中烏還曾同處一個陣營,兩國人民的友誼存在堅實基礎。但輿論被歐美把持的後果,就是在烏克蘭一些污名化中國的消息遭廣泛傳播,「武漢病毒」「奴隸工廠」以及港台問題被反覆歪曲事實,導致很多烏克蘭人對中國的好感度急劇降低,說實話這給在烏中國人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

  這也就是為什麼前文提到一小部分中國人為了生活便利也好或是出於自身利益也罷,不斷詆毀中國、要和中國做切割的原因所在。反之,倘若中國做了一些利好烏克蘭的事情,這些人又會立刻化身「龍的傳人」,開始PUA烏克蘭人,自豪與榮耀瞬間寫滿一臉。

  我無法預知未來烏克蘭的發展將呈現何等景象,雖然曾經我篤信中烏合作會越來越深入和頻繁,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會前往烏克蘭學習經商,兩國政府之間也會有更多交往,但一場戰爭改變了所有,從前的計劃已不再適用,甚至現在連每天的停電時間表都無法準確預測。

  我曾經想過暫時離開烏克蘭回到國內發展,但這十年以來斷斷續續在烏克蘭的生活已經讓我無法適應國內節奏。我只能寄希望於戰爭儘早結束,烏克蘭人早日重建家園,人民的生活能回到正軌,中烏兩國的交流也能重新啟動——至少放下偏見和誤解,給2023年多一點好消息。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3-1-30 02: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