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徹夜排隊7小時 醫生呼籲:非必要別來醫院!

京港台:2022-12-10 01:25| 來源:丁香園 | 評論( 10 )  | 我來說幾句

門診徹夜排隊7小時 醫生呼籲:非必要別來醫院!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本文作者:黃桃魚子醬

  

  圖源:魯鳴提供

  這是一家三甲醫院發熱門診門口的排隊隊伍。

  作為支援急診的一員,魯鳴已經在醫院和賓館之間兩點一線多日:「昨天半夜離開醫院,看到發熱門診依舊大排長隊,從門口排到了另一個街區,恍惚間覺得很像之前做核酸的隊伍。只不過,與核酸檢測不同,這些患者都是因為有癥狀來發熱門診就診的。」

  就在幾天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調整隔離方式。

  同期出現變化的,是醫療機構的人員就診情況。因為就診人數變多,多家醫院、規培基地對臨床醫學研究生、住培生進行了「召回」的動作,併發放了發熱門診支援表格。

  另一家三甲醫院去支援急診的醫生王陽表示,因為陽性患者太多,急診消殺來不及,很多患者滯留在急診預診區域,或是在外面排著長隊。他所在醫院的發熱門診暫時閉環處理,因為醫護陸續檢測出核酸陽性,因此人力有限,目前發熱門診半數以上都是醫學生,「護工跑了,學生得端屎端尿以及喂飯。但沒辦法,人手實在是太緊張了。」

  醫院陣痛:大三甲排隊 7 小時,社區多為短期合同工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公眾號華山感染近日發布《新冠居家康復手冊》,提出應對新冠的方案多條,核心回答了一個問題:生病了,要去醫院嗎?

  《手冊》認為,99.5% 的人可能不需要去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醫院發熱門診的醫生,通過電話、網路或者是當面問診就能解決大多數新冠感染者的新冠問題。

  儘管呼籲如此,根據一些醫護人員和患者反應,目前發熱門診依舊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大排長龍的患者,很多都檢測出新冠陽性,普通門診和病房也陸續出現陽性患者。

  姚琳回憶,自己是幾天前開始咳嗽、咽痛的(當時核酸結果是陰性),當晚咳嗽突然加重且出現了一些其他癥狀,出於擔憂去發熱門診看病。但當戴著 N95 和普通口罩的她到達以後,卻被烏壓壓的人群嚇得兩眼一黑:「之前做核酸都沒有這麼多的人。」

  

  圖源:姚琳提供

  在發熱門診,姚琳被告知如果想去呼吸科需要持 48 小時核酸檢測記錄,如果沒有需要先排隊做抗原。但晚上呼吸科並不開診,醫院又規定抗原不能自己買試劑盒做,所以她只好加入排隊的隊列。

  只是抗原檢測這一項,就花了她 3 個小時,整個就診過程更是從下午 9 點持續到凌晨 4 點,「北方的室外很冷,自己這麼走一遭,就算沒感冒發燒也凍發燒了,也可能真的陽性了。」

  和姚琳一牆之隔的三甲醫院急診科醫生孫祥,也因為最近幾天的調整手忙腳亂。這段時間,孫祥覺得似乎比前幾個月疫情嚴重的時候更加疲憊,「我所在的醫院是黃碼醫院,以前黃碼的急診患者也有很多,但因為有社區醫院和社區工作人員的甄別與轉送,哪怕人多一些,我們也能將將安排過來。」

  孫祥表示,平時就算沒有新冠患者急診就已經很忙,流轉壓力很大,留觀也經常壓著床,但現在面臨的情況是陽性患者太多,急診消殺來不及,很多患者滯留在急診預診區域,「留觀的患者現在下腳的地方都快沒有了,可憐我們急診科主任,本來沒幾根的頭髮現在更稀疏了。」

  2022 年 3 月,國家衛健委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群眾正常看病就醫需求,明確要求各個醫院要在搶救室、手術室、病房設立緩衝區,在核酸檢測結果不明的情況下收治急需接受治療的患者。

  北京朝陽區某三甲醫院工作的醫生陸洋表示,緩衝區的設立在很長時間內都很有效,但這往往是建立在黃碼人員重症醫療需求較少、減少或關閉門診之後達到的效果。他們面臨的問題在於,目前核酸檢測不再作為全員選項而作為重點區域選項后,緩衝區的定位和作用開始變得曖昧不清:「首先緩衝區肯定收治不了那麼多新冠陽性的病人,但是收治患者這個環節不能進行更改,所以現在醫院的很多病房、手術室、搶救室都在按照緩衝區進行處理。」

  陸洋無奈表示,昨天科室通知以後面對新冠患者要按照三級防護的標準進行手術等治療,對核酸陰性的患者則採用普通防護標準。但他們實際操作上則有些捉襟見肘,「按照目前的分診能力,我們很難按標準處理好每一個患者。目前的處境就是,很多新冠陽性患者的手術被迫取消或者延後。」

  

  圖源:丁香園策劃提供(1 年前拍攝)

  除了大三甲,負責首診和分診的基層醫療機構們目前也處於轉型的陣痛期。

  在東北某市負責社區醫院建設的衛健委工作人員馮子振表示,疫情三年期間,很多社區醫院的醫療服務已經暫停大半,首要任務都是安排核酸檢測、疫苗接種和流行病調查等輔助工作。

  「一些社區醫院面臨的問題是,很多簽約醫生流動性很大、年輕醫生佔比過高、上班期間全負責的是疫情防控工作,幾乎都沒有上手過醫療診斷服務,驟然讓這些醫生負擔一線的首診和分診工作,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同樣在黑龍江省某社區醫院工作的全科醫生劉詠核實了這一點,目前她所在社區醫院很多有經驗的老醫生在去年或今年早些時候都轉行去核酸檢測機構從事相關高薪工作:「現在社區醫院的主力軍,往往是借調過來的事業編人員或是短期合同員工。按照目前的新形勢看,我們醫院後續很可能面臨人力短缺和首診分診能力不足的問題。」

  連軸轉的醫護:居家隔離按缺勤處理,學生脫崗不允許參加住培考試

  12 月 6 日下午,應清華大學邀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國家新冠病毒肺炎聯防聯控機制專家組成員馮子健,在線上作了一場題為《如何理性面對奧密克戎》的專題報告。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馮子健主任表示:「根據數學模型測算,當第一波大規模衝擊達到最高峰時,我們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達到 60% 左右,隨後會逐步回落到一個平穩期,最終我們可能 80~90% 的人都會經歷感染。」

  數據背後,首先受到波及的是一線醫護。據全國各地不同醫院的醫生反應,目前很多醫院醫務人員或是自己或是身邊的同行先後新冠陽性,工作量幾乎達到峰值。這一點在急診上尤為凸顯。

  北方某三甲醫院消化內科醫生張欣說,該醫院急診現在都是內科同行在支援,同一批人已經連軸轉了很多天,「急診留觀好幾個確診陽性的患者之後,暫時停診了,但也不是完全停擺。發熱門診則是接診陽性患者后,停診消殺,再開放。」據張欣所知,病房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最少的時候只剩下 4 個患者,因為混陽減員(一線被隔離了),只能三線當一線,有醫生四天值了兩個二線班和一個一線班。

  「最近的新通知是,職工不再每日檢測核酸,患者在院期間也不測核酸,醫院全面放開,對職工不再發放抗原自測盒,醫護可能迎來更大挑戰。」

  

  圖源:張欣提供

  浙江某急診科輪轉醫生王源源表示,現在該醫院對醫護人員的防護套餐為「N95+面屏+藍色隔離衣(非大白)+手套」,在實際工作中的體驗感受見仁見智:「那樣子其實很累的,因為你要一直說話、溝通,本身不說話帶 N95 就已經很難受了。」而因為高強度工作和壓力,王源源經常被判定為密接,所以一直都是一天一檢,「我現在就是很迷茫,不知道什麼意思。」

  其他地區的規培生收到了更直接的要求。林一寧是北部某三甲醫院心內科的一位規培生,核酸結果剛轉陰不久,前兩天自願報名了後續支援發熱門診,但就在報名的次日,他同校在另一家附屬醫院規培的同學收到了一份通知:「近一段時間如果研究生和住培生在此期間脫離臨床崗位,不允許參考住培醫師結業考試。」

  當主動變成強制,學生的心態也會發生變化。林一寧自己所在規培基地則提出另外的要求:無特殊情況規培生如召而不回,則延遲畢業半年。「已經有人提出建議,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回復。」

  當目光轉向地方小醫院,醫生資源捉襟見肘的情況同樣並不罕見。來自河北一個小城市的鄧楠表示,她們縣裡只有該單位一家水平較高的綜合醫院。雖然目前政策變動巨大,但是該縣人民去往外地就醫仍有一些難度,「你們可能無法理解,但基層醫院的真實環境真的很差。」

  鄧楠醫生說包括她在內的很多醫護已經抗原陽性,並出現了發燒、咳嗽、乏力等情況,但依然還得繼續上班。直到發熱 3 天後核酸陽性,醫院才允許鄧楠居家隔離,居家 4 天核酸陰性結果出來后,鄧楠在兩個小時后就接到了科里通知的信息要求繼續上班。

  「雖然仍然感覺力氣不同以往,但是作為一名縣城裡不多醫生,在困難時期沖在一線我沒任何怨言。」無法讓鄧楠接受的,是前天科里通知其居家隔離期間將按照無故缺勤進行處理,取消全勤獎金和當期績效,理由是鄧楠沒有社區提供的管控書面證明。

  「我曾打電話給社區問能不能補辦,但社區的回答是:同志,現在已經沒有疫情管控這種說法了,我們也開不出證明。」

  作為更「前端」的人員,東北某市衛健委工作人員馮子振提出自己的擔憂:「現在還無法預估後續的工作量,目前新冠病毒尚未降級管理,這要求社區醫院的醫務們既要精準封控,還要排查管控風險人員,隨著感染基數的增大,工作量的增幅可能也是指數倍增長。」

  避免醫療擠兌,首先要保護醫療資源

  香港大學醫學院的金冬雁教授在三月發表的論文中提到,雖然香港醫療體系在上半年疫情當中承載了巨大的壓力,但並沒有出現醫療崩潰的現象,可能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對醫療資源的保護。

  文章中講到,在中國香港第五波疫情期間曾有過關於保護醫療資源的爭論。一些人呼籲我們應該保護醫療體系以免崩潰,但也有人認為對醫療體系的保護應該建立在保護人民的基礎上。但研究者認為醫療體系只有在沒有崩潰的情況下才能保護人民。

  香港在短時間收錄大量輕症新冠患者入院后,曾出現短暫的醫療擠兌。此後為了保護醫療資源,香港決定對於 Ct 值的判定進行一定程度的下調。此後更是表示 Ct 值將僅用作參考,如果認為釋放對患者、與患者接觸的人和社區有益,主治醫師可自行決定是否完全釋放患者。

  

  除收治病人這一點,某知名院校公共衛生研究員穆欣認為,保持醫療資源,不僅要靠醫院,還要靠更加基層的診所以及高水平的公共衛生在線網路。 「中國目前擁有強大的公共衛生監測經驗(比如健康碼和場所碼的使用),這些經驗完全可以轉換為分級診療中線上問診、治療分群的基石,極大緩解醫療壓力。」

  12 月 8 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對不同人員分類提出自我管理要求,設定了「轉診治療」的觀測指標,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互聯網等多種方式加強對轄區居家康復人員的巡查指導和健康監測,二、三級醫院要通過遠程醫療的方式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會診指導。

  

  圖源:醫療應急司截圖

  今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出強化優化就醫流程,要加強發熱門診設置,鼓勵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線上諮詢診療;開展好健康監測,對重點人群實施分級分類管理

  三甲醫院醫生周波則對大家呼籲:「發熱門診門口大排長隊,如果只是輕微不適就不要給自己增大感染風險。衷心希望大家非必要不來醫院,減少發熱門診的壓力,既是保護醫務人員,也是保護自己!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2-12-11 17: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