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中美」修昔底德陷阱"? 哈佛教授提中國這條約

京港台:2022-12-4 01:52| 來源:鳳凰大參考 | 評論( 10 )  | 我來說幾句

避免中美」修昔底德陷阱"? 哈佛教授提中國這條約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1. 艾利森教授認為,如果修昔底德現在來觀察,會發現中美關係正按照經典的「崛起大國-守成大國」腳本進行,尤其是中美在科技領域的衝突,也體現出典型的「修昔底德陷阱」的特徵。但他認為不應該回到冷戰。他表示現在是高度整合的全球化世界,重啟經濟鐵幕,即使美國人都會非常失望。

  2. 艾利森教授提到,一方面,中國會挑戰美國作為戰後亞洲體系建造者和守護者的角色,雙方會成為強勁對手。但另一方面,雙方一旦爆發戰爭,會導致雙方都被摧毀,而且兩國同處於封閉的生物圈,兩國有足夠的理由去協調合作行動,這對於兩國生存有好處。中美領導人就要處理這兩個相互抵觸的緊要任務。

  3. 艾利森教授表示,希望通過識別或模擬中美關係,以求提供一些戰略線索。比如從冷戰中學到的經驗教訓。他提及也從中國智慧中學到很多,比如1005年宋遼「澶淵之盟」,就是一種對抗的夥伴關係,他們同意在一些領域裡激烈敵對,但在另外一些領域內結為夥伴。未來中美領導人的智慧能夠為兩國找到一條新路——雙方競爭又同時合作,管理競爭同時又能夠合作共存。

  

  2022年北京香山論壇專家視頻會現場

  「我覺得不應重翻老的冷戰手冊,如果今天任何人說要創造新的經濟鐵幕,強迫其他人選擇到底站在哪一邊的話,我相信美國人也會非常失望和驚訝。

  12月2日上午,在2022年北京香山論壇專家視頻會上,哈佛大學道格拉斯·狄龍政治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如此表示。此外,他還就當前的中美兩國是否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如何看待G20中美元首峰會成果、如何借鑒歷史經驗走出競爭性共存之路等主題進行了闡釋。

  以下為論壇相關部分實錄:

  主持人於鐵軍:按照議程的順序,有請第一位發言嘉賓格雷厄姆·艾利森,他是美國哈佛大學道格拉斯·狄龍政治學教授,哈佛大學約翰·肯尼迪政治學院首任院長,同時在學院已經任職50年。

  實際上之前也寫了一本著作《決策的本質》解釋古巴導彈危機,很多國家學生都讀過他的著作。另外一個代表作是《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這是五年前出版的一本書,在美國也引起了巨大的關注,在全球市場都是最暢銷著作,有請。

  

  艾利森最負盛名的著作《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美國總統拜登在推薦中表示,自己當議員和副總統時,經常找艾利森諮詢外交政策。圖自網路

  格雷厄姆·艾利森:非常感謝於鐵軍教授的介紹,我非常的榮幸能夠參加今天這個重要的論壇。我看到了出席本次論壇的都是重磅級的嘉賓,我也很期待今天的對話,我今天的發言時間只有6分鐘,我會言簡意賅的跟大家說三點框架性的思想。

  第一點,我們想要去定位現在我們所觀察到的大國之間的關係。

  比如說中國快速崛起和美國的統治(ruling)地位,看一下全球歷史的圖景當中,我們覺得有可能會導向戰爭,儘管戰爭對於雙方都是災難性的。

  (2400多年前,古希臘曾爆發伯羅奔尼撒戰爭。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雅典的日益強大引起了斯巴達的恐懼,斯巴達必須回應這種威脅,因此引發了這場戰爭。這種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之間必有一戰的邏輯,被稱為「修昔底德陷阱」。不過,不少國際關係學者認為,「修昔底德陷阱」並不必然存在。——編者注)

  第二點,這種策略聽起來有點奇怪,但是在我哈佛大學授課時,很長時間我會想象出一個火星分析師的形象。

  這是一個火星人,不是中國人、美國人、俄羅斯人,也不是其他國家的人,而是在星際距離上看地球的火星人,可以儘可能客觀地觀察這個世界的幾十億人。

  

  該場分論壇參會嘉賓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圖自北京香山論壇

  這和我作為一個美國人,或者安德烈作為俄羅斯人,或者於教授從中國人的角度去觀察不同。所以在我自己的教學期間,我經常會講到這位火星人所觀察到的內容是什麼,他觀察到世界發展如何?今天有這樣的一個機會看看火星分析師的視角,我們的問題是,看看21世紀真實的世界,哪些因素是更有力的?是那些可能讓中國和美國變成激烈鬥爭敵手的?還是那些會讓中美成為合作夥伴的?

  第三點,我們作為學者或者作為分析人員,是否能夠去識別或者是模擬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以圖提供一些戰略概念的線索,這對雙方管理大國關係、承擔全球責任都是足夠好的一個選擇。

  那麼我再把這三點簡明展開一下:

  第一,首先回顧歷史的進程,中國是在不斷崛起的一個大國(meteoric rising power),那麼現在挑戰美國作為守成大國(colossal ruling power)的角色。

  歷史上,當快速崛起的大國遇上守成大國,最有可能的結果可能就是戰爭。

  之前的很多的著作當中都有提到,修昔底德在他的書里寫了在希臘,快速崛起的雅典挑戰既有強權斯巴達。20世紀初,快速崛起的德國碰上守成的英國,當時英國主導國際秩序已有百年。如果我們再看21世紀,在過去一代人的時間裡,中國快速崛起,嚴重威脅美國的百年來的主導地位。

  (對於這一觀點,中國領導人明確指出,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編者注)

  所以在我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那本書里,我回顧了過去了500年的情況,在16次類似的情況下,有12次爆發了戰爭。

  但好消息是還有4組沒有爆發戰爭。學習這4組案例中的經驗,汲取12個爆發戰爭案例的教訓,這對於我們來講都是有建構意義的。

  

  16個崛起國和守成國的案例。圖自https://www.belfercenter.org/thucydides-trap/resources/case-file-graphic

  第二,剛才我們講到一個火星分析師,我們要問他,今天對北京和華盛頓理智而深思熟慮的領導人來說,最有吸引力的選擇是什麼?是一些讓兩個國家成為激烈鬥爭敵手的因素嗎?還是說,現實會促成兩國變成必要合作夥伴,以保證生存?我們當然可以去羅列每一個領域之下的分析因素。

  李光耀在他的《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當中就提到了這一點,我問他,你認為中國領導人是認真考慮要在東亞取代美國的主導地位嗎?他用一種「你怎麼這麼單純」的眼神看著我,說,「當然,為什麼不是這樣呢?誰能想到還有其他可能?為什麼中國在可見的未來不能夠成為亞洲第一?至於再往後一個世紀,誰知道呢?」

  所以一方面,一個快速崛起的中國,會挑戰美國作為戰後亞洲體系建造者和守護者的角色。所以雙方會變成非常強勁的對手。稍後我會給出更多的理由。

  但另外一方面,我覺得也是同等重要的,有的時候也會被大家所忽視的一點,就是美國和中國只是這個小小星球上想要生存下去的兩個國家,那麼大家都有核武庫,這是如此的巨大,以至於他們一旦爆發戰爭,兩個國家都會被摧毀,這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巨大的災變。

  

  氣候合作是中美能夠達成合作的重要領域,圖為中美雙方的氣候特使解振華和約翰·克里。圖自CNN

  兩個國家都在同一個封閉的生物圈,在本世紀,每一方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使得生物圈對另一方變得並不宜居。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度整合的全球化世界,要不然我們很難想象金融危機的爆發,很難想象病毒的傳播,很難想象沒有各地協作的科學進步。

  所以對於中國和美國來講,有足夠有吸引力的理由去協調合作行動,這對於兩國的生存都有好處,對於國際安全也有好處,那麼這樣才能夠維持國際秩序而且共同生存下來。另一方面(如果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話),兩國可能會成為非常強勁的敵手。

  第三點,我們來看看學者從美蘇冷戰以來的分析,即使對於美蘇這對激烈的對手來說,也不會冒著摧毀自身社會的風險去使用核武器。

  所以羅納德·里根有一句非常著名的總結,「沒有辦法贏得一場核戰」(nuclear war cannot be won),因為各方會被摧毀,所以根本不應該開打(must never be fought)。因此,我們最終要構建一種新的關係,這種關係不會觸發戰爭,因為一旦觸發,社會就會毀滅,它背後的理念是要維持社會。

  進一步講,氣候上的相互確保摧毀(MAD,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是一個相似的現象。這都是全球化帶來的好處,這不可抗拒。

  

  公元1005年,宋遼在澶州訂立和平條約。圖自中國古代歷史地圖集

  我認為我們可以從冷戰中學到很多經驗教訓。我也從中國智慧中學到很多經驗教訓,比如1005年宋遼條約(即澶淵之盟,包括結為兄弟關係、交割歲幣、規定疆界、互不增加邊防為主要內容。此後116年間,宋、遼兩國未發生大規模戰事——編者注),宋朝和遼國提出,我們不能夠打敗對方,但我們可以商討一個條約,也就是中國很多歷史學家所說的——對抗的夥伴關係。在這樣的關係里,他們同意在一些領域裡激烈敵對,但在另外一些領域內結為夥伴,我認為應該認真梳理歷史上的這些智慧。

  今天現實我們看到很多的聲明,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縮影,我們要想逃脫歷史問題的必然結局,一定要從歷史上面學習經驗。謝謝!

  主持人於鐵軍:感謝艾利森博士。現在每一個這個領域的人都知道您書裡面所提出的概念,包括《註定一戰》《決策的本質》。我也從您的著作中學到諸多知識,包括16個具體的案例,我們現在還有4個案例可以去學習,艾利森提到中國、美國戰略的亞太對抗,雙方都是大國,所以這是生死攸關的問題。應該向歷史汲取教訓,包括冷戰這種國際的歷史,也包括中國自身的歷史,一定要找到一種替代性的選擇、第三條道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感謝艾利森博士。

  提問:想問艾利森教授一個問題,在G20的峰會上,習主席與拜登會晤在會議當中提到一些關鍵點,比如習主席說中美不應該捲入到零和遊戲當中,拜登也說美國不想跟中國冷戰,您對此的評論是什麼?

  還有一個跟進的問題,如何看待未來兩國關係發展?因為有些人認為中美之間的關係已經開啟了新的冷戰。您認為是否如此?如果是新冷戰開始,對全球有什麼影響,特別是新冷戰對全球帶來的破壞作用,我想問這兩個國家是不是可能共同發展、健康競爭,怎樣實現呢?

  

  2022香山論壇視頻會,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線上發言。

  格雷厄姆·艾利森:這恐怕這是一個太大的問題,時間有限我提幾點:

  第一,在巴厘島G20的會議是非常積極有成效的,拜登總統和習主席開誠布公的交換了想法,同時也解釋了彼此之間的差別,同時也有必要達成一致,所以在7個具體的領域也開啟了一個工作組的努力,中美之間的合作對每個國家的福祉和全球安全都非常關鍵。

  第二,對於中美兩國領導人和所管理的政府來說,挑戰和難點是,他們所面對的兩個相互抵觸的緊要任務(imperatives)。

  首先,中國與美國註定要成為勁敵,因為其中之一會在未來10-30年成為東亞的主導性力量,而且中美都深信成功的會是他們。

  其次,就像我們剛才講的,中美之間不得不以各種方式開展合作,才能夠滿足其必要需求,他們不能爆發戰爭,他們不能有不受控制的溫室氣體排放,他們也不能事實上脫鉤、特別在經濟方面深度脫鉤。

  所以到底如何管理兩個非常矛盾的任務?這是非常有難度的挑戰,但是我相信有智慧的國家領導人包括習主席和拜登總統是有辦法能夠找到一條道路,這非常複雜——競爭共存(competitive-coexistence),同時競爭又同時合作,管理競爭同時又能夠合作共存。

  當然這很難也很痛苦,但可以實現。我覺得不應重翻老的冷戰手冊,如果今天任何人說要創造一個新的經濟鐵幕,強迫其他人來選擇到底站在哪一邊的話,我相信美國人也會非常失望和驚訝。

  提問:第一個問題,在《註定一戰》這本書里,中國和美國是否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你覺得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衝突到底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

  第二個問題,在當今國際政治中,很多的話題都被「安全化」,在很多地方都是貼上國家安全的標籤,比如說中美之間貿易摩擦或者技術競爭,所以您認為這樣的趨勢是不是在美國對華感知所驅動的?在中國的崛起中會發現這樣一種趨勢是不是會越來越明顯,甚至引發兩國之間可能存在的衝突?

  格雷厄姆·艾利森:非常感謝您精彩的提問,當然這可能是一個非常長的解釋,我簡單回答一下。今年達沃斯會議上我也遇到了這個問題,五年過去了,修昔底德陷阱現在到底怎麼樣?

  我之前也講到,如果修昔底德觀察的話會發現,中國與美國都是按照劇本進行,甚至中美在爭相詮釋經典的崛起大國和守成大國的角色。這樣回答,當然並不令人那麼樂觀。

  第二點,我們關注到現在雙方對立越來越強,尤其是在經濟和科技維度,這種衝突強度在升級,一方要掌握另一方的未來,這也是人們在傳統的修昔底德陷阱所注重的特徵,也就是現行的領導者,可能會在科技上壓制新興的大國,所以有很多人有非常負面的期待。

  所以我在2017年的《註定一戰?》提到的其實就是——在事情變得更糟之前,做好心理準備(expect things to get worse before they get worse)。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2-12-5 00: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