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韓逼上絕路 「半導體教父」75歲投奔中國

京港台:2022-10-18 04:43| 來源:最華人 | 評論( 61 )  | 我來說幾句

被美韓逼上絕路 「半導體教父」75歲投奔中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 坂本幸雄

   最近,深圳國資成立了一家半導體公司——昇維旭技術有限公司,將日本「半導體教父」坂本幸雄招入麾下。

  消息曝光后,引發了業內極大的關注。

  作為日本半導體產業的關鍵人物,坂本幸雄曾佔據著該領域的半壁江山,但因動了美國的利益,而被美韓聯手搞垮,十數年的心血化為烏有。

  坂本幸雄曾在採訪中直言:「不想作為一個失敗者結束人生,想自己做個了結。」

  而今,在中美「高科技冷戰」的背景下,坂本幸雄高調加入中國企業,自然招來了諸多猜測,他的行為,被人們認為是「坂本幸雄的復仇和孤注一擲」。

  那麼,坂本幸雄和美韓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深仇大恨」?他的加入,又能給中國半導體行業帶來怎樣的助力?

  「職場小白」的崛起

  1947年,坂本幸雄出生於日本的一個富裕家庭。

  因為父母做家電生意,坂本幸雄「近水樓台先得月」,接觸到了很多五花八門的電器。

  他從小活潑好動,偷偷拆開一台舊電視,以為能從裡邊拆出一堆小人來,沒想到,拆出來的卻是線路板和電器元件。

  這讓他感到非常奇怪:一堆亂七八糟的零件,怎麼就能變出聲音和圖像呢?

  

  也是從那時開始,他對電子產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沒有同齡孩子們的積木和玩偶,有的只是父親店裡淘汰下來的廢舊電器,他拆了裝、裝了拆,整天鼓搗著這些電器元件,對高科技產品有著遠超同齡人的見識和認知。

  大學畢業后,坂本幸雄進入德州儀器日本分公司工作。

  德州儀器是美國一家半導體跨國公司,以開發、製造、銷售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聞名世界。

  坂本幸雄從最底層的一名銷售干起,因表現出色,轉崗后開始從事晶元研發。

  他對晶元工作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除了勤勤懇懇做好本職工作以外,幾乎將全部的業餘時間都投入到相關知識的學習中。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在一次接待國外重要客戶的應酬中,坂本幸雄展現出了極強的專業性,以一口流利的外語,消除了雙方的溝通障礙,得到了客戶極高的讚譽。

  而這一次的出色表現,也讓坂本幸雄脫穎而出,受到了公司領導層的關注和提拔。

  他既懂研發,又懂銷售,更有著一股肯吃苦、不怕累的幹勁兒,事業一路高歌猛進,短短几年,便晉陞為德州儀器日本分公司的副總。

  在他的帶領下,分公司業績逐年攀升,他成了業內赫赫有名的人物,同時也積累下了雄厚的資源和人脈。

  之後,坂本幸雄又先後擔任神戶制鋼電子信息科半導體部門總監理、聯日半導體社長兼代表董事,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然而,就在日本半導體行業一片欣欣向榮的時候,一場針對它們的聯合絞殺已悄然而至。

  沒有硝煙的「半導體之戰」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半導體行業迅速崛起,將昔日的「老大哥」美國踩在腳下,一度佔據了全球DRAM(一種常用的存儲晶元)90%的份額。

  到了1990年,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有6家都來自日本,剩餘4家也多多少少有日企的參股。

  日本半導體不僅在產量上戰勝美國,在技術上也讓美國毫無招架之力。

  按當時媒體的報道——當美國50多家企業聯合起來研發一種新型存儲晶元時,日本實力強勁的公司已將這種晶元量產並大規模推向市場了。

  這還怎麼玩?簡直是碾壓。

  技術上比不過、市場上打不過、產量上拼不過,這種被「小弟」全方位吊打的局面,讓美國感受到了巨大的恥辱和威脅。

  於是,美國政府拿出了它慣用的伎倆:用經濟手段制裁!

  美國政府先是逼迫日本簽訂了著名的《廣場協議》,打壓日本整體經濟。

  

  ● 協議簽訂現場

  隨後,又以反傾銷為由,強行追加《美日半導體協議》,這份強盜般的協議,直接限制了日本半導體對美國及第三世界的出口份額,並且,美國可以隨時以反傾銷的名義,無條件對日本進行報復性徵稅。

  此外,美國大力扶持韓國三星集團,用來與日本企業抗衡。

  在美國的打壓與韓國的衝擊下,日本半導體企業節節敗退,從巔峰時期的90%市場份額,銳減至不足20%。

  日本富士通、東芝不堪重負,先後從DRAM領域退出,NEC(日本電氣)也將連年赤字的半導體部門剝離了出去。

  盛極一時的日本半導體產業,就這樣在美國霸權主義的一套組合拳下,瀕臨崩潰。

  不過,面對美韓的咄咄緊逼,日本政府也沒閑著。為了拯救該產業,日本政府集結了全國優質資源,將日立、NEC、三菱等巨頭公司的半導體業務剝離合併,最終成立了一家新的半導體公司——爾必達。

  

  ● 日本爾必達

  可以說,爾必達肩負著復興日本半導體產業的重任,從成立之初就帶有政府意志。

  當時的日本媒體如此形容這個集萬千恩寵於一身半導體「新貴」——擁有強大新技術研發能力的日立與擁有強大生產技術能力的NEC合二為一,將會誕生出世界上最強大的存儲型晶元製造商。

  而該公司的社長,就是坂本幸雄。

  這一年,坂本幸雄55歲,他被寄予厚望,成了帶領日本半導體突出重圍的領軍人,被譽為「日本半導體教父」。

  令人絕望的「爾必達戰役」

  在半導體領域摸爬滾打了半輩子,坂本幸雄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極高的遠見,敏銳地嗅到了晶元發展的下一個風口。

  他斷定,攜帶型移動電子設備將會取代電腦,於是,將公司發展的重心逐步轉移到手機的DRAM上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事實證明,坂本幸雄的決策是正確的。

  隨著手機行業的高速發展,爾必達市場佔有率和產能均獲得大幅提升,短短几年便在坂本幸雄及其團隊的率領下成功上市,躋身DRAM領域全球前三。

  如此快的發展速度,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坂本幸雄作為掌權人,成了業內口口相頌的傳奇。

  眼看著日本捲土重來,搶佔了大量市場份額,美國又一次坐不住了,韓國三星也虎視眈眈,將爾必達視作眼中釘、肉中刺。

  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契機,準備著給爾必達致命一擊。

  這個機會沒有讓他們等太久。

  2008年,一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

  在全球晶元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以三星為首的韓國企業率先使出殺手鐧——反周期投資,憑藉強大的資本扶持,不斷壓低DRAM價格,DRAM價格一路飛流直下,到2008年底,更是跌破了材料成本。

  爾必達公司遠沒有三星強大的財政支撐,在這場資源與財力的比拼中慘敗,資金鏈斷裂,坂本幸雄不得不向外界求助。

  然而,令他絕望的是,在美韓的控制下,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敢向其進行投資或借貸。

  當時,日本政府為了拯救爾必達,注資3.7億美元試圖讓爾必達渡過難關,但在燒錢的晶元領域,這筆巨款卻是杯水車薪,最終,爾必達在苦苦支撐了3年之後,於2012年2月宣告破產。

  當天,坂本幸雄說了一句話:「這是我人生當中最糟糕的一天。」

  

  ● 坂本幸雄承認爾必達破產

  同年7月,美國晶元巨頭美光公司以25億美元的極低價格,收購了爾必達。

  坂本幸雄親眼看著自己的心血付之東流,他十分痛苦地說道,爾必達公司的被收購是日本晶元產業的恥辱。

  中國芯,要中國造

  被美韓聯手搞垮,坂本幸雄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在面對日本共同社採訪時,他直言:「不想作為一個失敗者結束人生,想自己作個了結。」

  雖未指名道姓,但言語中的復仇意味已經非常明顯——他不會就這樣委曲退出,他在努力尋求東山再起,為自己出一口惡氣。

  

  ● 紫光集團

  2019年底,坂本幸雄加入中國紫光集團,出任高級副總裁兼日本分公司CEO,運用其豐富的經驗及人脈,組建DRAM研發團隊,並計劃於重慶建廠生產DRAM晶元。

  不過,由於去年紫光集團爆發債務危機,最終導致計劃被擱置。

  而今,坂本幸雄加入昇維旭公司,這是他在半導體征程中的最後一站。

  「這是我一生最後一個工作,我將全力以赴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昇維旭實現其戰略目標。」

  昇維旭雖然在業內籍籍無名,是一家成立僅半年的公司,但它的來頭卻不小。

  由深圳國資委100%控股,意味著官方直接下場,匯聚了半導體全鏈條人才,致力於DRAM晶元的研發生產。

  這也正是坂本幸雄最擅長的領域。

  目前,全球DRAM被美韓廠商主導,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佔據了全球DRAM市場94.1%的份額,呈現高度集中的態勢。

  而據相關媒體數據,處於中國大陸DRAM領域頂尖水平的長鑫存儲,技術上仍比三星落後4代左右。

  這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一塊「芯病」。

  2021年中國晶元進口額高達2.8萬億元,高度依賴進口,讓我們隨時面臨著「卡脖子」的風險。

  晶元自研、自產,是中國晶元產業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們完全不能迴避的一條道路。

  

  面對美國的晶元制裁和半導體巨頭之間博弈,我們只能迎難而上。

  因為我們很清楚地知道,一旦對美國妥協,我們將徹底錯過行業發展的黃金期,步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後塵。

  放棄幻想,準備鬥爭,在這場抵禦制裁、突破封鎖的「晶元戰爭」中,我們別無退路,亦與坂本幸雄有著共同的敵人和利益。

  江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

  為作而合,這是我們與坂本幸雄的雙贏。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2-10-20 18: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