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趟網紅景區,差點命都沒了

京港台:2022-8-8 23:15| 來源:網易公開課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去趟網紅景區,差點命都沒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 快報警,喊救生員來!"

  趴在空中棧道上的男孩陷入昏迷,救生衣掛在脖子上,身體已經搖搖欲墜。

  正當救生員試圖救援時,男孩的身體直接脫離了救生衣,就這樣掉下了萬丈深淵。

  這不是恐怖片的開頭,而是最近發生在湖北恩施網紅 " 步步驚心橋 " 上的真實場景。

  

  圖源:大象新聞

  緊接著,就在這起事故發生的第二天,同樣的悲劇在天津發生。

  一名遊客在九山頂景區的 " 步步驚心橋 " 上暈倒,被救援時直接高空墜落,不幸喪命。

  

  墜落前,遊客身上的安全衣形同虛設,在如此危險的娛樂項目中,似乎未起到一點保護作用。

  一連兩起步步驚心橋的遊客墜落事件,難免讓人後怕。

  類似的高空驚險項目,都是近幾年的網紅爆款——

  步步驚心橋、空中棧道、懸崖鞦韆 …… 從什麼時候開始,去旅遊景點打卡成了要人命的事情?

  

  空中項目,嚇死人不償命

  步步驚心橋,其實是近年來景區頻繁引進的高空驚險項目的統稱,包括玻璃橋、懸空橋、搖擺橋等。

  網紅橋們以 " 獵奇 "" 驚險 " 和 " 刺激 " 製造話題、吸引客流,走上去的感受的確是 " 步步驚心 "。

  它成為了不少網紅景點的流量密碼,也在網路上火得一塌糊塗,被認為是 " 膽大 "、" 腿長 " 的最佳證明。

  

  謝娜在玻璃棧道上劈叉 /《妻子的浪漫旅行》

  高空項目能讓人盡情地 " 放飛自我 ",在腎上腺素的刺激下,人們似乎把所有煩惱都甩到九霄雲外。

  面對循規蹈矩、壓力山大的生活,在旅遊期間 " 挑戰出格、尋求驚險、釋放自我 ",似乎成為了不少人的選擇。

  

  遊客們對於刺激與釋放的需求,被這樣被網紅景點們狠狠拿捏了。

  越來越多的景區和項目瞄準其中紅利,嘗試利用 " 驚險刺激 + 網紅營銷 " 吸引遊客。

  

  很多遊客都是從網路上了解到高空項目的存在

  漸漸地,旅遊景點彷彿都變成了 " 空中訓練大舞台,有膽你就來 " 的極限挑戰。

  不僅是 " 步步驚心 " 橋,空氣城堡、高空自行車、懸崖鞦韆、通天梯等高空項目,都成了吸引遊客的流量密碼。

  

  官方提醒人們旅遊熱門項目大多高、懸、險 / 新浪微博 @四川觀察

  以玻璃棧橋為例,2016 年,張家界建起了全國第一個玻璃棧道,並成功吸引眾多遊客。

  此後的 3 年裡,引進玻璃橋的山地景區多達數百家,空中項目成了山地景區的標配。

  最新的網紅玻璃棧道,甚至引入了先進科技,故意模擬玻璃開裂、崩塌的效果。

  

  不少遊客被 " 玻璃破碎 " 的效果嚇到

  " 懸崖鞦韆 " 也同樣讓人膽戰心驚,遊客僅靠一條細繩來固定身體,在上千米的高空之中,晃出將近 180° 的幅度。

  

  懸崖鞦韆是當之無愧的景區網紅

  除了山區景觀設置高空項目,遊樂場也不甘示弱。

  從 " 古早網紅 " 過山車、海盜船,到 " 新晉頂流 " 雷神之錘、太陽神車,刺激的項目一個接著一個。

  看著在空中心跳加速、結束後頭暈目眩的遊客,不禁讓人感慨:

  " 我來的到底是遊樂場,還是雜技團?"

  

  

  沒有倖存可言

  如果說陸地上的遊玩項目,出了意外還能爭取搶救時間,那麼高空項目一旦出了事故,就幾乎沒有倖存的可能——

  暈倒,踩空,滑落,遊客們在踏上 " 高空之旅 " 后,就要隨時面對意外發生的可能。

  在危險係數極高的情況下,空中項目本該有更加完善的安全保障。

  但事實上,網紅項目的安全措施,在景區眼裡卻成了 " 影響體驗效果 " 的累贅。

  過橋類的步步驚心,主要依靠橋上方的安全索道,和連接索道的安全衣,來保護遊客安全。

  按照常規的安全標準,橋下方本應再增加一道護欄,但各景區為保證其 " 驚心 " 效果,基本上都沒有安裝。

  

  圖源:央視新聞

  空中自行車也是如此。自行車本就需要平衡,在空中騎自行車的難度與安全挑戰自然更高:

  沿著一根細細的繩索保持絕對的平衡,期間只有上方的三角架幫忙平穩車頭。

  

  圖源:小紅書 @肥源吃玩記

  修建在懸崖峭壁上的長空棧道,勉強稱得上 " 安全措施 " 的,就只有釘在崖壁上的鐵鏈。

  

  圖源:微博 @陝西文化與旅遊廳

  最恐怖的是,一旦踏上這條窄道,就要承擔 " 開弓沒有回頭箭 " 的壓力——

  無論你發生任何意外,救援人員都很難迅速到達現場,進行救援。

  玻璃隧道和玻璃棧道,更是沒有任何安全衣和安全鎖鏈保護,讓遊客們直接通行。

  不完善的安全措施,本就看著心驚,頻繁發生的高空項目安全事故,更是令人後怕。

  早在這次的 " 步步驚心 " 橋被捲入輿論風暴前,類似的事件就已層出不窮:

  2016-2017 年,重慶奧陶紀景區,藉助山峰打造 " 懸崖景區 " 的概念公園迅速躥紅,設置了多項高空驚險項目。

  然而這家網紅 " 懸崖景區 " 的安全保障卻令人乍舌。

  2018 年,一遊客在奧陶紀完成步步驚心項目后,才發現安全繩脫落。

  2019 年末,公園內的懸崖鞦韆電磁閥上的電纜鋼絲在上升時脫落,使該鞦韆在擺動過程中發生了不規則的顛簸,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經歷了兩次有驚無險,2020 年,該景區還是釀成了人命。一女子從奧陶紀公園的高空索道上墜落,不幸身亡。

  

  圖源:圖蟲創意

  玻璃棧道和水景的結合,更是把遊玩的危險係數又提升了一個等級。

  2019 年,青島水準零點景區整修中的玻璃棧道因缺少兩塊玻璃,兩名兒童險些跌落海中。

  除此以外,還有部分景區不顧汛期來臨,放任遊客去水中礁石玩耍,致使被困水中。

  

  圖源:人民日報

  新聞頻繁爆出遊樂場過山車空中懸停事件,也讓人們開始質疑陸上遊樂場的安全性。

  2020 年,無錫融創樂園過山車發生懸停事故,20 名乘客被倒掛空中將近一小時。

  

  圖源:人民日報

  除了身體上的痛,高空項目還很容易由於過分刺激,把人嚇到當場暈厥。

  

  圖源:湖北電視台

  毋庸置疑,有高空驚險項目的地方就一定會伴隨著安全的話題。

  適度的驚險與刺激確實可以讓人們獲得身心愉悅,然而沒有人願意為了一時的興奮,失去健康甚至是性命。

  當遊客選擇了體驗驚險,其實也是選擇了對項目安全的信任。

  但頻繁發生的安全事故,卻讓本來對旅行充滿憧憬的遊客打起了退堂鼓:

  " 能不能給我們設置一些遊樂項目,玩了還能活命的那種?"

  

  年輕人旅行,越來越沒意思了

  當驚險刺激成了旅行的流量密碼,我們很容易忽略自己想要的,其實只是日常生活之外的暫時休息。

  明明是為了欣賞名山大川,放鬆心情,然而景區里的項目們一個比一個卷——

  出發前期待的是悠閑度假,最後卻在空中玩了三小時雜技。

  想要換個景點獲得全新體驗,卻發現高空項目成了標配,都是自己玩過的 " 高空網紅三件套 ":

  步步驚心、懸崖鞦韆加空中自行車。

  再加上幾個高空專設拍照景點,需要挑戰高難度極限攀爬,最後拍上一張網紅遊客照。

  

  圖源:四川觀察

  商家們不再花心思規劃景區項目,只要抓住流量密碼,外加瘋狂營銷,似乎就能吸引到足夠的客流。

  遊客越來越喪失了主動的選擇權,無論去哪裡旅行,都宛如鬼打牆一般," 站在陌生的地點,望著熟悉的風景 "。

  " 旅遊 7 天,走了 4 趟不同景點的玻璃棧道,不是喜歡,而是沒得選。"

  當人們習慣了旅遊之前先上網搜攻略,習慣了跟著網紅攻略完成打卡,分享打卡記錄收穫點贊 …… 一切旅遊的心情和意義,似乎都變得網紅化。

  " 獵奇 "" 驚險 "" 刺激 " 的流量密碼捆綁著只想賺錢的景區商家,也捆綁著我們每個人想旅遊的心。

  曾經的旅行講述的是在路上,看沿途的風景;

  如今的旅行變成了套在安全衣里,挑戰心跳的刺激。

  同時,網紅毀掉的不只是旅遊景點,還有城市。

  

  網紅城市旅行標籤 / 新浪微博

  麗江這座美麗淳樸的雲南城市,不知何時被營銷出了 " 艷遇之都 " 的標籤;

  

  蘊含悠久歷史的上海,似乎也被短短几百米的武康路,濃縮成了包裹著花香和咖啡香的 " 精緻 " 打卡處;

  

  年輕人失去深入了解自然景觀和城市的機會,被各種驚險的高危項目裹挾在半空中,尋找所謂的 " 快樂 " 與 " 刺激 "。

  只是打卡點層出不窮,刺激項目不斷翻新,我們忽略了旅遊的心情,也忽略了 " 高空雜技 " 的安全隱患。

  冒著生命危險,站上玻璃棧道和懸崖鞦韆,就算能夠安全完成項目,結束后是 " 心有餘悸 " 還是 " 愉悅解壓 ",也還是未知數。

  況且,即使有無數次 " 有驚無險 " 的幸運,也不能消除一次事故帶給我們的傷害。

  踏上旅途的遊客們,期待的或許從來不是腎上腺素的飆升,和心跳加速的刺激。

  而旅遊的美妙,也絕不僅僅存在於懸崖之巔,而是存在於每位遊客的心裡。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2-8-9 17: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