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網摘:健身的樁功

作者:sujie_alex  於 2009-10-26 04: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學而|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評論

關鍵詞:

 一如武器派生於原始的生產工具,拳學樁功派生於古代的養生術。
  在《黃帝內經》中即有關於養生的內容,在漢墓中已出土養生功的功法。在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中,記錄了兩種頗具可操作性的養生術,一種是《天竺國按摩法》,一種是《老子按摩法》。後人將兩種按摩術「中西合璧」,創編成了《易筋洗髓經》,從此奠定了拳學樁功的豐碑的基石。世傳曰《易筋經》盛唐即有之,實非空穴來風。
  目前拳學樁功屈指難數,百脈同流,皆莫外《易筋洗髓經》,功架或不相類,而功理功法則一。
  樁功千變萬化,不外乎動靜兩種。其動功不外乎平立斜三種圓運動及離心向心式直線運動,其靜功不外乎中庸平和的「松」和層層加力的「緊」。而這動靜兩大類功法,均早已存在於《易筋洗髓經》中。近代種種「發明創造」,均沒能逃出《易筋洗髓經》的路子和框框。
  樁功由功架和功法兩項內容構成。
  功架就是樁功的姿態,亦即樁架。身體的任何間架狀態均可作為功架,任何一種功架均有其一定的指征和功效,相應也均有其缺陷和弊端。雖然出於一定的目的選擇特定的樁架有助於提高某種功效,但神化某種樁功把它抬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則無異膠柱校瑟。或曰樁架必須按某種規範始克功效,偏差毫釐即大相徑庭,不唯無功,而且傷生,危言聳聽,此亦不經之談。樁架只要大形不錯,體態自然舒適得力即可,小節盡可不拘。
  拳學樁功分三步修證,即松樁、緊樁、動樁,三步功法環環相套,但一步有一步的偏重。
  松樁求證的是人體的身心健康狀態,所以也叫醫學樁。松樁修證的方式是站好樁架,筋骨舒展,肌肉蓬鬆,長時間保持功架功態,靜態守恆即可。松樁堅持久之,自然血脈奮張、體力充盈、精神煥然。待通體熱透直達指梢並且持續不退之後,即可由松樁轉入緊樁.舒展者,自然開張之謂;蓬鬆者,優質海綿之態。
  緊樁求證的是預應力。預應力又叫不定向支持力,或稱為六面力。具備預應力的樁架便具有「拆之不散、撞之不開、推拉不動」的勻整的間架結構,整個身體形成弓態。即習慣上所說的「身備五弓」、「五弓合一」的狀態。緊樁屬於拳學樁。
  緊樁的修證方式是用力,力的主體是向心力和離心力。由於支點和中心點的不同,樁功的「緊」也就有「伸緊、拉緊、原位緊」三種基本功法,而任何一種緊,都有「緊張守恆」和「層層加力」兩種方式。五種緊法要在樁架不變的前提下分別練習。
  當肢體具備了弓態之後,即可轉入動樁的修證。
  動樁求證的是「全力以赴」狀態,亦即全身力量都進入有效工作狀態的狀態。動樁修證的方式是在保持緊樁的功態的基礎上實施點的移動、線的伸縮和面的變換。動樁的練習以小幅度、短距離、慢速度進行為宜。動樁練習的目的,是為日後的整體發力做準備。動樁就是模擬用力狀態。
  雖然每一個樁架都可以進行多面用力的動樁練習,但一個功架往往特別適合於某種用力,因此有目的的選練某些功架,往往事半功倍。例如虎撲樁練前後用力,絞翅樁練向上用力,亮翅樁練旋轉用力,斜飛樁練側後用力,就比練其它力好。對於這個問題,各人可以自行決斷,是所謂「神而明之,在乎其人。」
  在拳學樁功的修鍊中,緊樁和動樁均有強化訓練的方法,諸如尖端抵觸實物,手抓重物,臂懸重物,都是強化樁功的良方。樁功的強化必須在徒手修證有了相當的功底之後進行,並且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若急功近利,則非但難以見功,反有傷身之憂,戒之。
  以上所述,即樁功的千古不傳之秘。但凡樁功,概莫能外!真傳一句話,一試便知!
  樁功功法法則如上,本不需贅述,但為方便初學者理解,現舉「縱步提手樁」為例解釋如下:
  「縱步提手樁」是一個通用的大形,軌跡拳學的傻瓜式,太極拳的提手,形意拳的三體式,八卦掌的倚馬問路,少林拳的虎形,拳擊的預備式……都是這個大形。提手樁的示範功架是:橫步站立,兩腳中間間開一拳的距離,一隻腳直線前移,在前腳跟與後腳尖距離一腳半長處落定,後腳尖外撇小於90度,重心適中或稍偏後,下沉,腿彎彎屈至120度左右,左右腿相同。身體直立,雙手手型任意,同時上提高於肩,大致平頸,然後手臂前伸至肘彎120度止。在此基礎上,頭端身正,肩松肘垂,腹平背直,筋骨舒展,肌肉蓬鬆,就這麼平心靜氣地站下去,直至通體熱透直達指稍。
  此即松樁的站法。在松樁的基礎上,兩腳前後對爭,兩膀左右對爭,脊背上下對爭,肩背左右對爭,雙手與肩背前後對爭,切實地用力,形成六面對爭。儘管用力對爭,樁架始終保持原型,外觀並無任何改變,這就是緊樁中典型的「伸緊」。
  在松樁的基礎上,手臂用力后拉,脊背用力對拉,腿腳用力回拉。儘管用力拖拉,功架始終保持原型,這就是緊樁中典型的「拉緊」。
  在松樁的基礎上,「伸緊」之後保持力度而不再伸,「拉緊」之後保持力度而不再拉,此時的樁態就是緊樁中的「原位緊」。
  三種緊法最好一種一種單獨操練,一種站出功效后,再練另外一種為宜。緊樁如同弓拉弦緊,弦拉弓張,弓弦到位,弓勁自出,此理甚明。此法至簡至易,實是弓態修證的不二法門。
  保持緊樁的功態比劃各種用力動作,就是樁功中的「動樁」。例如,縱步提手樁站好,雙手前推后拉,推到肘彎120度止,拉到肘彎90度,反覆推拉;或者雙手上提下按,提至高過眉,接至與乳平,反覆提按;或者雙手左推右拉右推左拉,或者雙腿螺旋提沉上下……如此往返運動,均可以自然呼吸定時控制速度,一般來說,一呼一吸為一呼吸,即呼吸各一次,那麼,動樁動作的速度,以一動呼吸各兩次為宜。也就是說,動作「來」的過程中正好自然呼吸各兩次,動作「去」的過程中也同樣自然呼吸各兩次,任意反覆即可。
  樁功的功法層次和修證方法已經全部公開,餘下的事就是各人用這些法則去實踐自己選定的樁架了。考慮到可能會有一些朋友因受世俗說教影響而一時轉不過彎來,所以不辭咿嗦,再做以下補充:
  一、松樁的松是蓬鬆而不是放鬆。蓬鬆是界於緊張和放鬆之間的臨界狀態,它的作用一如正負數之間0的作用。蓬鬆狀態比放鬆略為緊張,但比緊張狀態要松得多。至於鬆緊的程度,與個人的功夫深淺反應敏鈍有關,因人而異,實無準確劃一的標準。
  二、如果對蓬鬆狀態不能理解,那麼你就理解為「準備就緒」狀態。打個比方說,當你抬起手準備去抓東西,做好了抓的準備而尚未抓出時的狀態就是蓬鬆狀態。鼓起勁尚未用力的狀態,就是蓬鬆狀態也就是松樁的樁態。
  三、思維活動決定行動,精神狀態影響樁態。思想上的警惕狀態可以保證松樁的質量,心理上的用力狀態可以保證緊樁和動樁的質量。所以,松樁要「意動身隨」,緊樁要「意到力到」,必須真實地做出來,而不是停留在思維狀態。一如極充足的時間和最強烈的意念都從來沒有能使任何一個截癱患者或重症肌萎縮病人恢復自主運動,更不用說使他們成為運動專家一樣,任何沒有身體切實參與的思想運動可以肯定都不會產生任何實際效果。
  四、樁功可以鍛煉神經系統,調整生理功能,從而使固有實力充分地轉化成功力。但是徒手站樁無助於增加肌肉束的半徑,所以徒手站樁只能運化實力,而不能增加實力。生理科學證實,實力的大小與肌肉束的粗細成正比,而實力的大小又與功力的大小成正比,所以當徒手樁功把身體的潛力發掘到極限之後,功力將長期呈現停滯狀態,發力技術再優化也打不破僵局,這就叫「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為改變這種局面,就要進行樁功的強化訓練和其它種種實力訓練,實力提高了,功力自然而然會上台階,米多了粥自然就會稠起來。實踐證明:實力訓練必不可少;樁功和實力訓練相輔相成,并行不悖;徒手樁功不能替代更不能取代實力訓練。
  五、樁功和發力息息相關但又分別自成體系。發力必須有良好的樁態做保證,但是不經過發力運動樁架便不具備殺傷力。樁功是造弓張弦,發力是開弓放箭。如果硬說通過站樁一途就可以達到來力不人、去力無阻、有感皆應、一觸即發、不思而作、莫知而達、沾衣飛人、傷元奪命、渾身透電、目光制敵......那無異是說把一張好弓掛在樹上,射程之內的飛禽走獸全都插翅難逃死得光光一樣,誰證其能??可以肯定,站樁訓練不能取代發力訓練,一如發力訓練不能取代得手訓練一樣。
  六、樁功貴在持之以恆,一天半小時天天不斷,效果比苦練一天休息九天要好得多。大多數人每天時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那麼在一段時間內著重練一種功法,效果比頻頻換式換力要好得多。
  七、樁功的修證最好按松樁、緊樁、動樁的次序進行。緊樁的修證最好按伸緊、拉緊、原位緊的次序進行。動樁的修證最好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次序進行。樁功層層重要,步步不可或缺,無所謂高低之分。沒有上一步的基礎,下一步就很可能徒具形式,甚至勞而無功。
  八、不要迷信樁功!不要輕視樁功!不要用別人的感受約束你自己的行為,不要輕信名人的斷言。大多數人都證明行之有效的功法才具有普遍的意義,一兩個人神吹的不要盲從!對於別人和自己依法苦修而成效甚微的功法,就要有勇氣質疑它的正確與真實!
  正確的功法使你成功,錯誤的功法使你失敗,你本人就是各種功法的真偽優劣的試金石。你要相信你自己!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野木耳 2009-10-26 10:36
站樁是很好的健身方法。看過一本小書,對用腦人尤其好,貴在堅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3: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