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歐美國家新冠肺炎防控不利,看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重要性

作者:趙大夫話室  於 2021-2-18 01: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冠防治|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10評論

關鍵詞:新冠肺炎, 醫學模式

       兒子離家赴歐洲學習,由於疫情,再次歸來時,距上次離家,已一年半之久。父子間除了初次見面及在迎接他的車上聊了一會外,真正聊天的時候並不多。他忙我也忙,吃飯有時也不在一塊兒。由於代溝和對於時政的觀點不同,很少有共同語言。見到后,至多是寒暄幾句。

       昨日聊天,他提到,他正在給大學提意見,建議醫學院每門課至少前5分鐘,增加心理和社會因素對疾病影響的內容。他說,疾病發病的原因不單單與生物學因素,而且社會和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目前醫學院的授課內容僅僅涉及生物學因素。他認為不合理,應該改變。

       他的一席話,使我非常震驚,也勾起了我塵封30多年的往事,一喜一悲。30多年前,自己在東北讀研究生。一次讀文獻,發現WHO建議,醫學模式應從單純生物醫學模式轉化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生物醫學模式是指建立在經典的西方醫學基礎之上尤其是細菌論基礎之上的醫學模式。由於其重視疾病的生物學因素,並用該理論來解釋、診斷、治療和預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故被稱為生物醫學模式。其基本特徵是把人看作單純的生物或是一種生物機器。即只注重人的生物學指標的測量,忽視病人的心理、行為和社會性,它認為任何疾病(包括精神病)都能用生物機制的紊亂來解釋,都可以在器官、組織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形態、結構和生物指標的特定變化。

       無疑,生物醫學模式對現代醫學的發展和人類健康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特別是在針對急慢性傳染病和寄生蟲的防治方面,使其發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臨床醫學方面,藉助細胞病理學手段對一些器質性疾病做出定性診斷,提高了治癒率。但這種模式也有很大缺陷和不足。比如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甲亢、消化性潰瘍、哮喘等的發病原因,單純用生物醫學模式解釋,就非常勉強。上述這些疾病也稱多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是遺傳信息通過兩對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積效應所致的遺傳病,其遺傳效應較多地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與單基因遺傳病相比,多基因遺傳病不是只由遺傳因素決定,而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30多年前的我,看到上述資料,大喜過望,以為看到了醫學模式發展的新曙光。年輕氣盛的我,與現在的兒子一樣,很希望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為此組織了個小型研討會,廣發英雄帖;結果到場的只有10幾個人,自己口沫橫飛地講完后,大家未置可否,看得出人們興趣不大。自此,看出短期內人們的觀點不會改變。於是橫下決心,淡出這個領域,投奔了比較熱鬧的腦血管疾病這個圈子。

       看到30多年後,閱歷和知識結構完全不同的兒子,在這個問題上與自己當年的觀點驚人一致,大喜過望,有一種後繼有人的感覺;悲的是,這件事過了30多年,怎麼還是個問題,還需要多事之人去呼籲?我發現,兒子在某些問題上比我更固執,不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向現實低頭;再加上有牛津人文方面學習的經歷,可能比我更容易成功些。確實,他很容易就加入了大學一教授關於文學與醫學相關研究的課題組。

      關於醫學模式的問題,父子倆痛痛快快地聊了半天,難得我們之間有了個共同話題。

     老實地講,人及人類社會是個極其複雜的系統,試圖用單一因素去解釋和解決問題都是不現實的,也是註定要失敗的。經常看到一些報刊,宣傳破解了某某疾病,特別是癌症的密碼,找到了發病原因,好像找到了根治這些疾病的鑰匙,之後就沒了下文。疾病是複雜的,癌症如此,新冠肺炎也如此。

       關於Covid-19的防控,以中美兩國為例,截止至2月6日,美國已確診27,519,636例、死亡437,528例;中國確診100,375例、死亡4822例。從這個數據看出,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國家,儘管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醫療資源及科技水平,這次新冠肺炎的防控是徹底失敗了。

      至於這次歐美國家Covid-19的防控,為何失敗,有多種解釋,今天我僅從醫學模式的角度,來探討這一攸關億萬人民健康的世界頭等大事。西方國家具備世界上最先進的醫療設備、醫療水平最高而且非常敬業的醫護人員、充足的準備時間,照理說完全不應該出現如此嚴重的後果。之所以出現疫情失控,從社會學角度分析,這與西方國家政府失職,缺乏由下而上的社會動員能力和行為密切相關。相比中國,經歷了短暫的驚慌和失控后,果斷封城、全民動員,疫情迅速得以控制。從心理學角度,經歷過SARS痛苦經歷的中國國民,對這次疫情非常重視,非常理解和配合政府的行為;而西方國家的國民,在疫情出現的初、中期,相當多的人對此不夠重視,防控和隔離措施不夠嚴格,尤其是年輕人。

       單從生物醫學的角度看,中國和其它國家相比,當初在武漢,疫情的嚴重程度遠遠超過其它國家和地區;在治療措施上,並沒有什麼特效藥和獨家秘訣。之所以防控效果大相徑庭,就是社會行為和心理特徵的截然不同。

       從傳染性疾病,擴展到多基因遺傳疾病也是如此。人不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學個體,它是具備社會性、群體和個體心理特徵的高等生物,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非常重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James98 2021-2-18 03:57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中國政府、醫療防疫部門、社會及其個人配合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雖然疫情早期缺乏認識、有失誤), 所以控制了疫情。相反, 美國政府、醫療防疫部門、社會和個人配合在這方面真的做的很差,所以疫情繼續擴散、無法控制。
回復 joymei 2021-2-18 04:16
恭喜青出於藍
回復 游女 2021-2-18 04:22
西方這次表現的太沒有力量了。也許西方的力量被我們高估了
回復 tfera 2021-2-18 09:18
這件事過了30多年,怎麼還是個問題 --- 藥廠沒$賺的方案無路可走!你及兒子的提議,中醫早已有,但目前中醫學院水平根本不懂!
回復 寬心一笑 2021-2-18 21:45
小趙大夫有很高的天性智慧,如果每一節課提醒學生們,那麼一定會影響他們今後重視並會自然地結合心理治療,以前的中醫診斷察言觀色,就是分析病患的心理狀況,對恢復健康起顯著的作用。願小趙大夫心想事成。
回復 Polar_bear 2021-2-18 21:50
中醫就像中國人,人家一說什麼事兒,它立馬什麼都很明白,什麼都會,你一讓他動手解決,立馬翻白眼,什麼也做不了,什麼也做不好
回復 正常發布 2021-2-19 00:55
歐美的感染數字高企是防疫的失敗一說值得商榷。在沒有有效疫苗阻斷病毒傳播前,病毒要麼自己消失,要麼繼續傳播。中國式的人工阻斷只能是短期行為,長期堅持下去的社會、人文代價無法估量。在考慮死亡率的前提下,西方人(或大多國家的人民)選擇了生活、防疫共存的模式,最大程度保持正常社會活動,又保持醫療系統在運行能力之內,就得到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結果。相較於中國的「嚴防死守」,西方國家致力於科學研究,一年多的時間內研製出好幾款新(式)疫苗來儘快結束疫情。假設沒有這些疫苗的出現,西方社會的生活、防疫模式是可以繼續的,而中國的模式就很難說能堅持(5年、10年)。
回復 qxw66 2021-2-19 02:08
虎父無犬子。。。西方現在以攻為守
回復 Lawler 2021-2-19 06:04
正常發布: 歐美的感染數字高企是防疫的失敗一說值得商榷。在沒有有效疫苗阻斷病毒傳播前,病毒要麼自己消失,要麼繼續傳播。中國式的人工阻斷只能是短期行為,長期堅持下去
這也是我們的擔心
回復 smithcat 2021-2-20 00:51
防疫,中國把小到1,2百個居民的樓房,大到一個幾千萬人的城市變成一個監獄,並且不顧囚犯的死活。這種手段和日本鬼子入侵中國時對付麻風的手段有什麼兩樣?
請問那些對中國防疫讚不絕口的人,你願意做那個"不惜一切的代價", 被犧牲嗎?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2: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