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冷都Winnipeg、冬夜、自行車爆胎 – 12公里徒步回家記

作者:趙大夫話室  於 2021-1-26 23: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海外生活|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2評論

關鍵詞:冷都Winnipeg, 冬夜, 自行車, 徒步

Winnipeg,老外戲稱Winter-peg,曼尼托巴的省會城市,中文名字「溫尼伯」,人口約75萬,位於著名的「紅河谷」,紅河及阿西尼伯河穿城而過。它在國內的知名度並不高,但從地理上講,其位於北美的中心,南面96公里就是美國,北面100-200公里已經很少有人居住;其地處草原大省,四面無山,北面有兩個大湖 溫尼伯湖及曼尼托巴湖;其中溫尼伯湖,按面積在世界上排名第12。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溫尼伯特殊而極端的氣候,夏天極熱,31-32度,不罕見;冬天極寒,零下31-32度,也很常見,因此被列入世界上最冷的大城市之一。

 

自行車運動,是個極好的鍛煉方式,也深受溫尼伯人的喜愛。城市的主要街道一般都修有專門的自行車道。春、秋天時,到處能見到男女老幼在大街及公園騎行,我工作單位的自行車棚也是每日爆滿,去的稍晚,就沒有位置。冬天則是另外一個景象,街上騎行者已經很少,單位偌大的自行車棚,每日只有稀稀拉拉的4-5輛車。冬天,人們放棄騎行的原因並不複雜,主要是冷、風冰、雪四個原因。關於冷,不但人怕冷,車也怕,一旦溫度低過零下6-7度,同樣的路段,同樣的風速,蹬起來就明顯吃力;風也很可怕,同樣是零下20度,一旦風速超過20公里/小時,就感覺有些刺骨,需要專門的,類似打劫者佩戴的頭套來禦寒;冰,倒不是大問題,最怕的是剛下完凍雨後接的冰,路面像鏡子一樣平滑,如不灑沙子,別說騎車,走路也很難;雪,最麻煩。溫尼伯的雪不但多,而且時間長,沒完沒了。公平地講,城市的市政,尤其是鏟雪工作做得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做的再好,各個路段也不平衡,而且也不那麼及時,非主要道路,一般要等到雪后2-3日才剷除。一旦雪的厚度超過2厘米,不鏟的話,就很難騎車上班了。

 

本人作為自行車愛好者,除了家裡有事和極端天氣開車上班外,堅持騎車已經有10年了。家裡距單位13公里,夏天時,單程一般需要40 -50分鐘;冬天時一般需要70 -90分鐘,有時更長。速度,與大多數年輕人比,偏慢。我並不覺得是身體原因,記得幾年前跑半程馬拉松時,很多年輕人也跑不過我。我覺得,主要是車不行。一般我偏愛40-50刀的二手車,一是丟了不心疼(最多時一個月丟2輛),二是冬天時,由於路面灑鹽,車子極易生鏽,2 - 3天不騎,鏈子就銹得一塌糊塗。再好的車,一個冬天過去,已面目全非。夏天30幾度,騎車1個小時左右不難;冬天,零下31,是我個人的極限,因為在這個溫度,我發現面部有一小片凍傷,不過幾天就好了。

 

122,晚上745分,天已大黑。那天的溫尼伯,難得的好天氣,風和月麗,溫度大約零下15度,東南風,風速約14-15公里/小時。一開始,騎行非常順利,連過3個紅綠燈,都是綠燈通過。不想,剛過第3個燈,覺得不大對頭,覺得走起來歪歪扭扭,像是跛行;下車檢查,發現車不虧氣;接著騎行,照舊;再檢查,發現後輪一處外胎已爆,約10厘米長,內胎像「疝氣」一樣鼓了出來。車是騎不成了,只好放了氣,推著回家。腦中也曾經有一閃念,是否通知兒子們開車來接,但轉念一想,他們本來就忙,再者當天的天氣確實不錯,風是逆向,但不覺得冷。算了算,離家約12公里,對於常年鍛煉的我,不是問題。

  

冬日,推車行走,不同於夏日散步,一是行囊較重,背包不輕,背包里有備用的修自行車工具及衣服;二是穿著厚重的雪地靴;三是路上有1厘米左右的積雪,路程短沒什麼,長了也是個問題。這幾日工作較忙,下班時還是有點累,但真走起來,也還好;加之天氣不錯,心情並不壞。一邊走,一邊想著心事,步履越來越輕,真的不累。有的路段,自行車道沒鏟雪,自己走在了汽車道的邊緣。我的頭盔上有燈,車上另裝了一個閃光的車燈,沒覺得不安全。應該客觀地評價,溫尼伯的司機們,不分族裔,99%以上都很nice,對騎車者都很寬容,遠遠望見騎車者會減速,讓開一段距離。記得一年冬夜,下班回家,風大雪大,零下29度,騎行很困難。記得在離家2公里的地方,實在騎不動了,只好推行。不料,一白人女士停車,非讓我把自行車放她車上,載我回家。後來因為自行車太大,無論如何裝不進去她的車內,只好放棄。前行幾百米,又有一名印度裔男士停車,要載我回家。因為離家只有1公里了,也就謝謝他的好意了。

 

1公里4公里5公里,當走了8公里,離家只有4公里的時候,天氣漸冷,風也不那麼柔和了。因為天氣原因,當日的手套不是棉的,是絨布的,手也有些冷了。冬季騎車,腳和耳朵容易凍傷,防護較好,手因為不停在動,一般不容易冷;當晚,由於是步行,腳不是問題,手就突出了。我的方法是,一邊走,雙手不停地動,也就不冷了。

 

當走進小區後門,離家只有不到1公里時,一陣輕鬆,同時也覺得雙腿有些酸痛,這超乎我的意料。去年四月份,也是由於爆胎,曾走過21公里,沒有這麼累。估計那時已是春季而且是白天行囊也沒這麼重路上也沒有積雪之故吧。

 

當走進我們院子,看看錶,1045分,剛好走3小時。拐彎就看見了自己的家,心裡一陣激動。望見2樓有人影晃了一下,想必他們也著急了。走近車庫門,剛想開門,門自動開了,兒子便沖了出來。問:「爸,你怎麼才回來?再不回來,5分鐘后,我和弟弟準備開車接你了,衣服我們都穿好了……」。進家后,發現領導正在熱飯。她問「看見你了,怎麼走這麼慢,像散步一樣?」當時一陣感慨,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覺得「有家真好,有老婆兒子真好!」

 

近日在YouTube上,北大種菜郎「董菜菜」爆紅。他是我幾年前的話友,曾見證了他最艱難的時刻。他的挫折和困難其實比片子上說的還難,為了保護隱私就不多說了。憑著他的智慧和吃苦精神,我相信他會比別人走的更遠。視頻里他的一句話,我很贊同,那就是「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聯想到目前的抗疫,目前各位大咖非常熱衷於談論疫苗,忙於比較各種疫苗的優劣。我對疫苗素無研究,不敢妄加評論。但我覺得疫苗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抵抗力。否則就很難解釋,同等條件下為何有人患病,有人未患;有人癥狀很輕,有人很重。小時學過馬克思哲學,有一句話,印象很深,叫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我對新冠肺炎,沒有任何恐懼感,但也很注意防護戴口罩勤洗手、盡量不直接接觸門把手及電梯按鈕等。這樣做主要因為,一是對規則的遵守;二是盡量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三是保護家人,盡量少帶病毒回家。說出來有人可能不信,本人已經36年沒有感冒發燒,如果換做您,您還怕新冠之類的疾病嗎?

 

我對某些病毒的抵抗力不是憑空而來,我想是大自然鑒於我不分冬夏不分嚴寒和酷暑長期鍛煉的一種回饋吧!願更多的朋友加入鍛煉的隊伍,您那兒比Winnipeg更冷或更熱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whigs 2021-1-27 13:26
是條漢子,在加拿大的寒冬走12公里回家,我不敢,佩服真爺們
回復 jchip 2021-1-29 08:13
買卷透明膠帶,纏上繼續騎。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5: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