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閑話「水餃」

作者:澳洲雪梨子  於 2020-12-28 18: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咬文嚼字|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閑話「水餃」


 

每臨冬至除夕大年初一或「破五」等華人傳統節日「吃不吃餃子」,肯定是南北兩地人熱議的話題。

 

某年除夕不知怎地,無聊調電視頻道至央視,正好快到轉鍾只聽得春晚主持人朱軍先生豪邁地......國人民端上熱氣騰騰的餃子......」時,木然良久。后與嶺南友人說起,他嘲笑:我們早就不看那個春晚,你這自取其辱。說的也是。后滬上周立波在其清口節目中也嘲諷朱軍先生這個「熱氣騰騰的餃子」,並告訴他上海人這晚吃湯圓。

 

當然,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繁多,除夕主吃的食物不盡相同,但自從那次噁心后,我開始留意這餃子的來由。這些年陸續搜集研讀古今資料現將心得與諸君分享一二。

 

首先,明代和之前的相關史料,北方並無過年吃水餃的習俗倒是有「扁食」的民俗如明代的署宛雜記》),這偶爾被人偷梁換柱說成是「水餃的古稱或俗稱」但更多的考證明代北方的這個「扁食」更像是餛燉的俗稱--當然後來水餃流行后一些北方農村繼續用扁食來稱呼水餃到了清朝潘榮陛(生卒不詳,活動範圍在雍正乾隆年間的《京歲時紀勝》對於乾隆時期的北京除夕夜有這樣的記載:

 

闔家吃葷素細餡水餃兒,內包金銀小錁。食著者,主來年順利。

 

這是我發現記載過年吃水餃類似現在的水餃)較早的文獻。更多清朝的文字則是用「煮餑餑」來代表。如光緒年間富察敦崇在他的《燕京歲時記》中這樣道:

 

京師謂元旦為大年初一。......是日,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及寶石等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

 

這個煮餑餑我們現在說的水餃

 

如果潘榮陛所說的「水餃兒」就是明代北方人所說的扁食那他用不著用「水餃兒」這個新詞直接說扁食就好但他所說的「水餃兒」也不像是明朝南北都流行的餛燉因他在帝京歲時紀勝中介紹北京人過冬至節時提到吃餛燉且在書中談到「皇都品彙」時專門介紹扁食和餛燉門肆從這點看潘榮陛生活的雍正乾隆時期扁食餛燉與水餃兒均不同現今流行的餃子就是滿人皇帝的「煮餑餑」曾有位專家寫了一本飲食史》,用大量的篇幅證明古代的餛燉與水餃不是一回事但這位專家最終卻又去證明現代水餃的「源遠流長」將之追溯唐漢讓人嘆息

 

以上兩作者一個是乾隆時期的北京大興縣漢人一位是晚清滿人都介紹京城的民俗更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在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朝的吳振棫1790-1870同治十年卒有一部介紹清朝典章制度《養吉齋從錄》,是這樣描寫御膳房備膳:

 

元旦進煮餑餑,其一餡中裹銀錁,置碗面,下箸即得之,以為吉利也。

 

也就是說皇上在大年初一要「煮餑餑」,也按民俗在其中一個煮餑餑餡中包銀幣,將之放在碗面上,這樣讓皇帝下筷子就可吃到:嗯,今年大吉,國泰民安!!這個煮餑餑」,也許在滿人入關后吸收了漢人原來的扁食餛燉做法且因皇帝的喜愛推動了這個煮餑餑這裡該感謝潘榮陛為大清創造了「水餃兒」這個「新詞」向全國傳播發展試想同樣是北京的民間風俗「扁食」大明王朝兩百多年也沒能將之影響全國反倒是來自南方漢人在驅逐蒙古皇帝后將南宋保留的中原習俗和語言等傳播推廣所謂「恢復中華」......因此說現代水餃滿人對中華美食的貢獻一點也不過分

 

還得注意幾點吳記載宮廷事,尊重滿族皇帝的習慣用語,將這種麵皮包餡的食品叫「煮餑餑」而不是明代北京的民俗「扁食」這說明兩者是完全不同的食品他也沒有如前輩潘榮陛「水餃兒」的稱呼說明在他生活的年代煮餑餑」尚未在大清國民間被普遍稱為「水餃兒」餃子第三吳振棫這位來自錢塘的江南人眼裡餃子是指另一種與「煮餑餑」完全不一樣的食品

 


 

那麼,吳振棫所處的江南浙閩一帶所理解的餃子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再來看看日本人編寫的《清俗紀聞》,此書系日本的中川忠英在寬十一年(1799,嘉慶四年)為了解潛在的競爭對手清國所做的資料彙編,根據日本的諸多通事(翻譯之舊稱訪談那些往來日本做生意的中國客商寫成,極盡詳細。因這些客商來自吳越浙閩,因此可算是外國人記錄清朝南方地區的百科全書「卷四·飲食製法」中對中國食物分「點心類」和「大菜類」,餃子點心類,抄錄如下

 

餃子:將麵粉用水和硬,以擀棒壓薄,擀成各約直徑三寸之圓皮,將切成絲之豬肉與切碎之香菇、蔥等攪拌好后,用圓皮包好,放進蒸籠蒸熟食用。

 

諸君看到會說形狀差不多,北方是煮,叫水餃南方人蒸,叫蒸餃。都是餃子。老實說,我開始以為這樣,但接著讀下去就迷糊了。只怪如魯迅先生所言的日本人太認真,他們竟然將中國江南越閔地區的餃子的模樣也了出來

 

清俗紀聞中描繪清朝嘉慶南方的餃子模樣

 

如圖所示的餃子不是今天南方人說的燒賣嗎?

 

因此,所謂中國歷代史書上的「嬌耳」「牢丸」、扁食角子」等,均與滿人的煮餑餑」(北方漢人借用的漢字「水餃兒」,現在意義的水餃)不同。我們現在稱的餃子,就是滿人的煮餑餑。至於清朝時南方地區人民所稱的餃子可能因被滿人皇帝佔用煮餑餑」了,就將自己對「餃子」的稱呼改叫燒賣或其它反正漢字表達豐富、組詞方便。

 

中華美食文化歷史源遠流長,這個不假這是各地區各民族人民不斷融合進化的結果現代的水餃,明明白白滿族人對中華美食的不朽貢獻,我等其它族裔人豈能對此一筆抹殺非要說是古已有之這是對滿族人的不尊重。滿漢蒙藏維壯苗等五十多個民族均為今天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他們都是中華文明的貢獻者。融有先有后,實在沒有必要無端所以發明都扯到遠古的炎黃子孫」和「的傳人」上

 

事實上,按古書上的說法,春秋時期今天的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吳越楚)都不算是中國;東漢時的那位豪言「馬革裹屍」的愛國將領馬援就是征戰湖南湖北一帶的少數民族「武陵蠻」中染疾身亡的--這說明今天的湘西鄂西南在東漢時也不是中國直到唐代我們仍可看到大量征討「黃洞蠻」的記載這說明那個時代的廣西某些地區也不是中國今天之中國多年的征戰、分離和統一才融合一體的。今日之中華傳統文化也應該是歷代各民族融合的結晶絕不能簡單歸於某一個源頭

 

餃子既然是滿族同胞給我們帶來的新的飲食為何一定要將它視為「炎黃子孫」的那些「老祖宗」的發明呢難道東北地區的女真族滿族人的祖先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老祖宗」之一嗎非得僅僅「炎黃的子孫」才算正統蚩尤的子孫就是蠻夷

 

前段時間網路上中韓兩國網民為水餃的發明權爭論不休日本人一旁看熱鬧一位學者評論滿族人和朝鮮人都屬於通古斯裔他們的地理種植物和氣候相同也許都是吃「水餃兒」誰先誰后則難講但中原地區的中國人肯定不興吃「水餃兒」以中國的古籍完備飲食記載詳盡如餛燉筆者就遇到過諸多明清方誌的連續記錄)!更重要的是過去日本在食物上什麼都模仿古代中國,卻沒有類似餃子的料理。餃子是十八世紀才傳到日本的。也就是說現代意義的餃子《燕京歲時紀勝》中提到的「水餃兒」是清朝才開始由滿人皇族以北方地區為中心慢慢在中國傳播開並同時流傳到日本的

 

話說回來,筆者在北方生活十多年,內子是地道北人,孩子也在帝京長大。當然愛吃水餃但視之為一種方便、快捷的美味點心類與湯圓糍粑燒賣油條春卷和餛燉的地位一般冬至除夕也會家人一起幾個水餃如要讓我冬至吃除夕吃、大年初一吃、初二吃、初三還是吃,破五也還要吃,我難以接受--這也太對不起我大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朱軍先生在央視除夕夜稱......國人民端上熱氣騰騰的餃子......是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無知是對全國比例高達58%中國人不尊重

 

最後再強調水餃是一種既好吃又快捷方便--尤其是當下有包餃子機有冰箱儲存的環境下的食品也是被外國人認為最代表中華飲食文化的食品之一切不可誇大它的歷史年份穿鑿附會貽人笑柄又抹殺了我國滿族人對中華飲食文化的歷史貢獻也不仗義難道稱中國人流行吃水餃的歷史一定要越早越好嗎難道水餃源自中國的少數民族滿人就降低了中華傳統美食之一的水餃的含金量列位南北看官不可不審也

 

2020.01.23撰發

2020.12.28重訂

 

參考資料:

1)《帝京歲時紀勝》

2)《燕京歲時記》

3)署宛雜記

4)《養吉齋從錄》

5)日本清俗紀聞

6)日經中文報道

 

相關鏈接

冬至你該吃點啥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發謝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SAGFS 2020-12-29 04:45
===吃了血糖高哦 ...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3: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