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紀念張愛玲誕辰百年

作者:澳洲雪梨子  於 2020-9-29 20: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閑情感悟|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難以言盡的張愛玲

--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感言

 

2020中國的庚子年是張愛玲百歲冥壽的紀念年華人圈包括中國大陸照例湧現出各種有關她的紀念文章專題討論等活動以張愛玲作品在漢語文學的地位看這是恰當也應該的

 

但筆者注意到相當多談論張愛玲的網文系東拼西湊而成掃描某些博主的文章我敢說他們未曾認真耐心地讀過張愛玲的大部分作品書信及探訪等第一手資料

 

那為何這些博主能洋洋洒洒寫出那些深受廣大「張迷」喜愛的張愛玲話題網文呢這就該拜當今的互聯網搜索引擎之賜了流行博主寫文章大抵可基於其希望表達與渲染的話題利用關鍵字進行全網搜索找到合乎自己需要的內容然後裁剪拼貼因此要寫出流行文章基本條件是學會關鍵字搜索與「COPY & PASTE」加之一點點網路營銷技巧點擊參考拙作《如何「經營」微信公眾號》),若該博主還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那簡直就可成「某網站名博」了

 

看官或以為筆者刻薄此實乃予網路閱讀中的「切膚之痛」前段時間看到牆內「今日頭條」推送一篇有關魯迅母親的熱文題為魯迅生母一手培育周氏三傑為何魯迅病逝后她說「死得不算冤」太吸引眼球了我還以為是最新考古發現魯迅線索--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現楊開慧同志藏著牆壁內的書信可掃視幾眼發現標題是裁取魯母原話之後部分典型的「標題黨」行為了這也罷了可文中主旨卻強調魯母如何破除科舉迷信毅然送兒子遠離故鄉到南京讀新式學堂的壯舉這就證明該文作者不僅是沒通讀魯迅全集》,就連魯迅去南京求學的那幾篇相關文章也未研讀過當年魯迅不考科舉最重要的是家道中落沒錢耗不起科舉折騰而新式學校費用低加之一個周家族人叔父輩在該學堂任教事實上後來魯母還曾讓周作人參加過一次秀才縣考只不過落榜......

 

作為張愛玲類似的「美麗誤會」也不少試舉兩例

 

【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千金,卻驕傲地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這段陳述的每句話基本都是事實但卻文意嚴重誤導讀者現在看大家都認為張愛玲是「名門之後」但在她生活的年代這個「名門」卻不算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其實只要簡單回憶一下49年後的中國誰家父輩祖輩曾任國民政府高官你認為他們是「名門之後」呢還是「前朝餘孽」之後雖然國民政府對待前朝官吏沒有新中國那麼強悍手狠但李鴻章在當時普通人眼裡就是個投降派賣國賊一個割讓領土簽訂密約收刮民財的千古罪人至於張愛玲祖父張佩綸更是一位沒實幹能力的「清流」官吏這從民國時期的野史小說可見一斑張愛玲的祖上在張愛玲生活的年代實在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在四十年代報刊有關張愛玲的介紹中如僅用「前清官吏」之後就算上對她公平了絕不會有美化她是「名門之後」的說法也正因為此張愛玲才盡量不談自己的家族往事自食其力呀......直到晚年張愛玲在其解說家庭照片的對照記一書中說自己的祖輩他們只靜靜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時候再死一次每個中國人臨死前面對一個從不知曉的未來總不免要回想自己的過去自己的父母和祖先即使宣稱對自己是最沒有思鄉情結的中國人張愛玲而言也不例外她最後補充

 

我愛他們這是一句壓在張愛玲心底幾十年的話

 

張愛玲參加中共上海第一次文代會身著旗袍看到其他女作家都穿著列寧裝就下定決心離開這個國

 

這段也是流傳在右派群體中非常有影響力的「段子」似乎張愛玲洞若觀火冷靜思考而毅然出走這是一種有意無意地以結果來推測過去的宣傳做法事實上當年最終留在大陸的知識分子絕大部分考慮的是如何融入新社會建設新中國國民黨政府在戰後幾年的表現可謂民心喪盡除了極少數與國府卷太深的讀書人外絕大部分選擇了留在大陸甚至遠在海外的那些高級知識分子也是想方設法遠涉重洋回到祖國他們都希望從此開始建設一個民主富強和均富的新中國我們可以開出一長串這樣的名單如著名時事評論家觀察主編儲安平先生他當年就極為冷靜地判斷國民黨是自由多少的問題,共產黨是有無自由的問題但他還是留下來了最主要的原因無非是不願意背井離鄉而希望留下了建設家鄉建設國家哪怕犧牲自己這代人如能換來後幾代的幸福也值得而相比以前的國民黨政府中共在對西方列強的態度上讓廣大知識分子揚眉吐氣體制內的中共黨史專家楊奎松先生舉過一個例子在美國的化學家傅鷹先生解放初毅然回大陸,動因是1949年解放軍渡長江的時候,炮擊不聽警告的英國軍艦紫石英號。打了英國人,中共不僅不道歉,還接連發表言論痛斥英國政府,這讓還在美國的傅鷹覺得特別解氣。因此留在大陸回歸大陸是當年知識分子的主流選擇

 

具體看張愛玲她也曾做過巨大的努力來適應新社會從時間上梳理張愛玲是1950年的724-29在夏衍的關注下參加首屆「上海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的當時的張愛玲身穿旗袍外面罩著有網眼的白絨線衫坐在會場的後排此處大會夏衍為總主席梅蘭芳馮雪峰為副主席藍色字體引自張惠苑編張愛玲年譜》,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下同)。隨後她隨上海文藝代表團去蘇北參加了兩個多月的土改工作回滬后在上海亦報上主筆街頭雜寫該報則以張愛玲先生」為之撰稿的招牌吸引讀者而她的十八春正在上海流行一直到1951211日才連載結束轟動一時更有意思的是1951114日至1952120,張愛玲以梁京的筆名發表連載小說小艾》,這是部反映「勞動人民」新舊社會不同的故事張愛玲出國后從未主動提及后被研究者發掘這說明從她獨自身著旗袍參加文代會到她申請到香港大學繼續讀書的至少一年半的時間裡張愛玲在一直努力融入新的環境只是不太成功除了她對新社會所要求的勞苦大眾題材不熟悉外還有新政權對於民間媒體出版物的逐步侵蝕與限制使得張愛玲無工可做無文可發改革開放后張愛玲姑姑張茂淵在接受張愛玲研究學者司馬新先生的書面採訪說張愛玲1952年去香港的思想起源是當時在滬沒有工作機會這才是根本

 

當然有關張愛玲「看不慣不能穿旗袍而出走」的那段說法也不是沒來由張愛玲弟弟的晚年回憶錄中有這樣的描述

 

那年(1952-筆者注8月間,我好不容易回了一次市區,急急忙忙到卡爾登公寓找她。姑姑開了門,一見是我就說「你姊姊已經走了。」然後就把門關上了。 

我走下樓,忍不住哭了起來。街上來來往往都是穿人民裝的人。我記起有一次她說這衣服太呆板,她是絕不穿的。或許因為這樣,她走了。走到一個她追尋的遠方,此生再沒回來。

 

張子靜和姐姐的關係一般他使用了「或許」來猜測姐姐的出走之謎而被一群右派寫手渲染稱張愛玲的慧眼如炬看透中共本質委實可笑其實如果當年上海有關部門在文藝戰線的政策落實好一些夏衍同志對張愛玲更關心一點比如讓她參加上影擔任編劇有個正式工作也許張愛玲就留下來了

 

台灣有位研究張愛玲的作者曾批評某些寫手與讀者「只看評論不讀文本她批評的是哪些人識者自知其抨擊的現象更是活生生的現實試問我們今天看到的那些宣傳張愛玲的流行網文中有幾位是悉心研讀過張愛玲大部分作品與書信的人不就是從各個評論張愛玲的文章中東拼西湊而成嗎如此一來流弊叢生待你看到的「張愛玲」就是經過這些寫手咀嚼剪裁過的張愛玲了

 

因此如對張愛玲有興趣讀罷此拙作就即刻尋讀張愛玲文字如果還喜歡接著捧讀她的談訪書信和友人回憶不喜歡也沒關係這不代表您沒文化畢竟張愛玲並非中國文學的全部葉公好龍轉發那些似是而非的「張愛玲」網文恐讓這位文壇的祖師奶奶在太平洋彼岸底聞知而駭笑吧

 

就我個人而言是蠻喜歡張愛玲作品的八十年代知道她的大名九十年代才見到書退隱職場后才開始慢慢細細品讀她的小說散文和書信張愛玲的文字透著女性特有的敏銳與男女都罕有的冷峻和睿智--這些都完美地集合在她一個人身上近百年來的女作家中恐怕只有蕭紅可與其媲美吧我為張愛玲平生未能實現其「天才夢」在西方文學界比林語堂還要出風頭」而扼腕嘆息為她未能過上一種乾脆利落的生活後半生還輾轉流離而黯然傷神當然也為她免遭同時代才女蘇青的命運而額手稱慶

 

在她百歲冥壽之際寫幾個字略表景仰作為一個中華文字的閱讀者活在這紛亂的世上還不太寂寥幸虧有她

 

 

2020.09.16-29為紀念張愛玲冥壽百歲而作

 

 

相關鏈接

張愛玲生前打算移居新加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qxw66 2020-9-30 01:59
她的『易經』---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她的文筆極為細膩,但情操毫無價值,屬於無價值的靈魂。。。她的地位,取決於如何看待文筆細膩,如果十分強調,推崇,自然她是無人能及。。。紅樓夢也很細膩的。。。但文筆只是手段。。。
回復 澳洲雪梨子 2020-9-30 06:05
qxw66: 她的『易經』---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她的文筆極為細膩,但情操毫無價值,屬於無價值的靈魂。。。她的地位,取決於如何看待文筆細膩,如果十分強調,推崇
您說的「情操」,是指家國天下的宏大敘事嗎?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1 17: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