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假以恢復高考實則廢除選拔招生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2-6-12 19: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81評論

假以恢復高考實則廢除選拔招生



走資派鄧小平假以恢復高考之名, 實則目的是為廢除文革中從基層工農兵大多數民眾中選拔招生制全民性的教育理念,  轉而復辟少數精英制的資本主義加封建舊式只看分數的教育模式。這就是階級鬥爭。即是恢復何來鄧小平的"功勞"? 復辟四十年的高考帶來的危害恐難於再恢復。

毛主席說:「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執政是為工農服務的,  上大學讀書是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文革後由工廠農村解放軍中選擇優秀的工農兵代表根據各自社會團體的需要,  「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的招生辦法。將工農兵大學生送到大學里學習幾年畢業后大多數畢業生又回到原來的單位, 少數畢業生根據國家需要分配到科研等單位。但都是為建設祖國各行各業中發揮作用, 學以致用為國家集體作出貢獻。

走資派假以恢復高考實則廢除文革后選拔招生工農兵學員。而所謂"恢復高考"后忽悠家長及學生們"看到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  是為自己改變命運而上大學的。工農兵大學生上大學是包分配和免費的。凡是考上大學的,都是「准幹部」,是「鐵飯碗」,甚至是「金飯碗」。改革后大學生需要自主擇業了,大學畢業生失去了保障,雖說給學生帶來大量自由選擇的空間, 恢復高考40多年來,大學招生數累計1.4億,  滿大街滿世界各個角落都有中國特色的博士磚家叫曽。走資派砸碎了工人的「鐵飯碗」,復辟少數精英的「鐵飯碗」。

有錢有權的孩子們擇業甚至創業都不成為難事,  而一些平民百姓的子女用為資本家打工掙來的血汗錢供完讀大學,  再來個自主擇業了,  擇業到了幸運, 擇業不到又如何呢?  放任自流、自生自滅。這同資本主義社會有何區別?  這還是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嗎?  

這樣的高考從一開始的學習資源環境條件到分配工作收入哪一點上公平?  農村或平民百姓的子女為生存還擔心, 要去干農活或打工掙生活費的一個考生和一個富豪家裡的一個考生高考同一份考卷是公平的嗎? 一個自己剩公交車去大學下個月生活還不知道有否和一個坐寶馬車去上大學的在學習時的狀況是一樣公平的嗎?

在新中國成立后也是使用舊高考制度錄取大學生,  大中小學都是繼用民國時期的老方式。因此毛主席說:「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並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勞動。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辦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穫,為什麼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舊教學制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我很不贊成。 

孔夫子出身沒落奴隸主貴族,也沒有上過什麼中學、大學,開始的職業是替人辦喪事,大約是個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會彈琴、射箭、架車子,也了解一些群眾情況。開頭作過小官,管理糧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後來他在魯國當了大官,群眾的事就聽到了。他後來辦私塾,反對學生從事勞動。明朝李時珍長期自己上山採藥,才寫了《本草綱目》。更早些的,有所發明的祖沖之,也沒有上過什麼中學、大學。美國的佛蘭克林是印刷所學徒,也買過報。他是電的大發明家。英國的瓦特是工人,是蒸汽機的大發明家。高爾基的學問完全是自學的,據說他只上過兩年小學。  

現在一是課多,一是書多,壓得太重。有些課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學學一點邏輯、語法,不要考,知道什麼是語法,什麼是邏輯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體會。課程講的太多,是煩瑣哲學。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麼多註解,現在沒有用了。我看這種方法,無論中國的也好,其他國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滅亡的。書不一定讀得很多。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讀多了,又不能消化,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獃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現在學校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講授又不甚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這三項都是不利於培養青年們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整個教育制度就是那樣,公開號召去爭取那個五分,就有那麼一些人把分數看透了,大膽主動地去學。把那一套看透了,學習也主動了。 

據說某大學有個學生,平時不記筆記,考試時得三分半到四分,可是畢業論文在班裡水平最高。在學校是全優,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優。中國歷史上凡是中狀元的,都沒有真才實學,反倒是有些連舉人都沒有考取的人優點真才實學。不要把分數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員的後面跑,自己沒有主動性。反對注入式教學法,連資產階級教育家在五四時期就早已提出來了,我們為什麼不反?只要不把學生當成打擊對象就好了。你們的教學就是灌,天天上課,有那麼多可講的?教員應該把講稿印發給你們。怕什麼?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講稿。講稿還對學生保密?到了講堂才讓學生抄,把學生束縛死了。大學生,尤其是高年級,主要是自己研究問題,講那麼多幹什麼?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教員就那麼點本事,離開講稿什麼也不行。為什麼不把講稿發給你們,與你們一起研究問題?高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員能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說不知道,和學生一起商量,這就是不錯了。不要裝著樣子去嚇唬人。學生負擔太重,影響健康,學了也無用。建議從一切活動總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請邀學校師生代表,討論幾次,決定實行。如何請酌。

現在這種教育制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20多年看不見稻、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是怎麼交換的,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我曾給我的孩子說:「你下鄉去跟貧下中農說,就說我爸爸說的,讀了幾十年書,越讀越蠢。請叔叔伯伯、姐妹兄弟做老師,向你們來學習。」

其實,入學前的小孩。1歲到7歲,接觸事物很多。2歲學說話,3歲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點就拿小工具挖土,模仿大人勞動。這就是觀察世界。小孩子已經學會了一些概念。狗,是個大概念。黑狗、黃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裡的那條黃狗,就是具體的。人,這個概念已經舍掉了許多東西,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區別,大人、小孩的區別,中國人與外國人的區別,......只剩下了區別於其它動物的特點。誰見過「人」?只能見到張三、李四。「房子」的概念誰也看不見,只看到具體的房子,天津的洋房,北京的四合院。

大學教育應當改造,上學的時間不要那麼多。文科不改造不得了。不改造能出哲學家嗎?能出文學家嗎?能出歷史學家嗎?現在的哲學家搞不了哲學,文學家寫不了小說,歷史學家搞不了歷史,要搞就是帝王將相。要改造文科大學,要學生下去搞工業、農業、商業。至於工科、理科,情況不同,他們有實習工廠,有實驗室,在實習工廠做工,在實驗室做實驗,但也要接觸社會實際。」 

在舊中國能念得起大學的基本上都是新老權貴以及資本階層即有錢人的子弟。解放后的1952年,中國以舊的科舉考試的方式開啟了「高考」制度。可根據1960年代的累計數字,全國在這種制度下招收的大學生,90%是生活在大中城市家庭,而其出身是屬於封建官僚、資本家、地主家庭的子女,竟佔到近80%。這就是說,佔中國人口九成以上的基層百姓,即廣大工人、農民以及其他底下階層家庭的子弟,則很少有人能登堂入室而為大學生者。

另外,當時還有一個更實際的問題。教育是為了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可是這四十多年培養的幾千萬的大學生,卻很少有人能到經濟建設最需要的第一線上去。即便是有去的,也都很快的因各種理由而返回了城市。而與此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當時全國縣以下的初高中畢業生,每年卻都有數百萬的「回鄉知識青年(農村戶口)」成為農村經濟建設的骨幹力量。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毛澤東對這一時期的國家高等教育十分不滿,而這也是他發動文革的批走資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1966年做為文化大革命開端的一項重大決策,就是要改造舊式教育制度。

這種舊式教育制度,看似公平,但實際情況是:當時的農村與城市、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均還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或者說在教育資源分配還非常不均衡的情況下,這種高考制度的所謂「公平」是極其有限的。且別說是當時,就以如今來論:農村的考生若想靠分數考進北京、上海的大學,即便是有政策的傾斜(如錄取名額的分配等)的情況下,他們也仍然難以企望。而這也就不難解釋新中國之初的那十年,為什麼很少有基層或工農兵子弟能考入大學了。

文革后錄取工農兵學員也是進行高考的,根據毛主席:「大學還是要辦……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的指示,國家開始以推薦的方式,直接從社會底層即從社會生產勞動的第一線推薦優秀青年入學,這就是所謂的「工農兵大學生」或「工農兵學員」。整個文革期間共培養了80多萬工農兵大學生,這些學員後來也都成為了領導中國經濟建設的骨幹。據09年的一份調查統計,當時省部級以上的領導幹部中,有近一半的人,其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學歷都是「工農兵大學生」。而如今中共領導最高層的7名常委中,就有三名曾是「工農兵大學生」,這其中就包括總書記習近平(另兩位是王岐山、張德江)。

文革期間全國的「老三屆」畢業生大約是1億,據此有人說:廢除高考是毀了一代人。這顯然是以這1億人都能進入大學為假想的一種忽悠說法。而事實上,當時全國大學的實際錄取能力每年不超過20萬,因此,即便是不廢除高考,那十年的總計錄取也不過就是2百多萬人。而且,這1億的畢業生中,屬於縣以下的農村畢業生約佔8成,即有8千多萬,那麼再聯繫到前面說的文革前高考錄取學員的構成情況還可以推知,這基層的8千萬中,有可能進入大學的不會超過2萬,只可能是占這2百萬錄取生的10%。2百萬——2萬——「毀了一代人」,這顯然是太能煽乎了!

恢復高考的頭兩年入學生總計是60多萬,雖然沒有查到相關的統計,但仍然可以確定,這60多萬的入考生,有90%都應該是教育資源相對優越、基礎知識學的比較紮實,即屬於大中城市的「老三屆」、「新三屆」以及各類中專畢業生。而占同類畢業生總數8成,屬於縣以下級別的農村考生,仍然會是極少之數。

關於恢復高考,還有人忽悠說:「是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其實恢復高考的同時,也是廢除了另一項入學制度,那就是推薦制度。這表明,即便是不恢復高考,大學校園裡學生也仍然是滿滿,其讀書聲照樣是朗朗,而且絕不會培養出如今這麼多的右派甚至是右稚。所以,一定要說改變什麼的話,通過推薦而不是高考,也同樣應該是「改變幾代人的命運」。這就是階級鬥爭。

選拔推薦入學,即當時招的「工農兵大學生」一直被抹黑為是靠關係、走後門入的。以至使許多人都迴避或忌諱談自己「工農兵大學生」的經歷。其實就像高考也有替考的問題一樣,這種推薦入學由於開展的時間短,制度還不完善,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通過簡單醜化文革來讚美改革,這則是今天的右稚們常用的抹黑手法。且依實而論,當時希望入學的肯定是很多,而被推薦的必定是很少,是故沒被推薦而嫉妒、懷疑以至醜化、抹黑的肯定也是多多。而若單從這個角度看,這高考制度的所謂「公平」竟可以讓人不被錄取也沒有了脾氣,則的確是優於推薦制度。大多數"認命"而己。

總之,選拔推薦入學,即當時招的「工農兵大學生」的高考學員是毛澤東從人民當家作主,即從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戰略高度上來思考並謀划的。而具體地說,毛澤東這樣做,就是要在教育領域、從根本制度上廢除舊的封建權貴式或西方資本式的教育路線。當然,被毛澤東提倡的這一選拔推薦入學,即當時招的「工農兵大學生」路線,後來是被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后推翻廢除了。而目前一些高校提倡的效仿西方的所謂「精英教育」,更可謂是這一復辟的極致寫照。高考制度的恢復,吹響了「知識改變個人命運」的時代號角。也吹響了鄧小平復辟資本主義的號角。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1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2-6-12 20:59
【假以恢復高考實則廢除選拔招生】

1)恢復高考是真不是假;
2)實則廢除選拔招生也是真;
3)不同方法的目的和意義以及各自認為哪種方式更公正,更合理需要自己去比較和分析,且根據各自的 belief 去判斷。事後更容易通過效果去比較利弊。也許還可以找出一些趨利綜合的方法。
4)也許在處理任何具體事物的具體決策方法上有不同觀點,這不屬於非白即黑的極端範疇。因此,或由當時的權力者決定,或由當時的相關機構採取共識的決策方法和程序決定。
5)若將非黑白範疇的事項推向極端,自我真理,多半會採取妖魔化動機,揣摩猜疑,人身攻擊,編框子,扣帽子等各種非文明政治手段到達自身奪權的目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11
文革中工農兵學員招生己恢復高考。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12
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教育理念是選拔招生。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12
這是走社走資的嚴肅問題。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12
這是階級鬥爭。
回復 浮平 2022-6-12 22:12
yongbing1993: 這是走社走資的嚴肅問題。
極端思維。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12
這是你死我死的階級鬥爭。
回復 浮平 2022-6-12 22:16
yongbing1993: 這是你死我死的階級鬥爭。
這就是將啥事都極端化,搞不好的根本原因所在。

內部奪權搞不清白就搬到外面搞。外面只能看看熱鬧,看你這種暗箱操作的政治制度和方法咋搞你死我活。誰跟誰你死我活啊,只看到你跟空氣斗。難道是工農兵學員跟77-78屆的斗?

招個生也搞得你死我活。中了馬列極端論(conflicting theory)之毒,上當受騙,執迷不悟。

民主法治的文明社會裡名校有的取消「高考」,有的繼續「高考」,有的綜合,照樣和諧,誰去扯到你死我活的政治權力鬥爭?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29
一個《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被選拔后參加過《高考》。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30
一個《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高考》數理化成績不好, 根據具體表現還是錄取了。這是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教育理念是選拔招生的優點。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30
一個《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的《工農兵學員》只想為農村建設為農民們多做點實事。就是送他去上大學也只是想學《獸醫、農田水利兩個專業》, 經三年學習畢業了。而且還培訓農村的《赤腳獸醫》作出了貢獻。
回復 浮平 2022-6-12 22:31
yongbing1993: 一個《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的《工農兵學員》只想為農村建設為農民們多做點實事。就是送他去上大學也只是想學《獸醫、農田水利兩個專業》, 經三年學習畢
難道是工農兵學員跟77-78屆之戰?

你代表前者?最好找個後者來此網辯論才有點意思啊。

你可以將毛新宇,張鐵生等都加入一邊,再找幾個代表另一邊的,就具體問題和方法(招生標準)談出各自的觀點和理由。看看是否需要你死我活。這不是下象棋圍棋啊,非得置對方於死地?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31
一個《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的《工農兵學員》學成之後還是回到原來的農村為農村建設和為農民們服務作貢獻。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31
一個農村《獸醫》只想為農村建設為農民們多做點實事。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32
一個《高考》交白卷的初中生在坐牢十五年中經《自學》而不是上大學通過了省級鄉村醫師考試。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34
一個《高考》交白卷的初中生在坐牢十五年而不是通過高考得高分才可以為自己為家庭發家致富成資本家的。
回復 浮平 2022-6-12 22:38
yongbing1993: 一個《高考》交白卷的初中生在坐牢十五年而不是通過高考得高分才可以為自己為家庭發家致富成資本家的。
為什麼就不能增加一些這方面的辦法,diversify 呢?

這正說明要將哲德法與政分開思維的重要性。

張被權力干涉司法而帶走屬於前者,屬於非白即黑的普遍性大問題;

是否都通過一致的高考來發揮潛力和才華屬於執政決策內容(再分開政治與教育),不屬於非白即黑。

執政與哲學,道德,法律,教育是精英層的合作分工關係。

醬缸思維將這兩個層面的問題混淆不清,亂抓亂扯,方法必然極端,也必然掉進自攪自辯你死我活的陷阱。

雄心大,格局小,方法亂,不開竅。

政治政令一會兒想取代教育,一會兒想取代法律,方法必然主觀亂套,粗糙弊端。搞得教育不像教育,法律不像法律。最後就剩個弱肉強食的肌肉世界。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50
《極端》成了《特色》的代名詞。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51
大學成了極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6-12 22:51
「極端精緻利己主義者」的說法,最早來自某高校一位教授的話,說的是一些大學正在培養極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旦這些人掌握了權力,帶來的危害極大。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20: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