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如果沒有嚴歌苓,中國電影將失色三分

作者:量子在  於 2017-10-17 07:0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相關人物|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8評論

關鍵詞:《芳華》

電影《芳華》由嚴歌苓原著改編,並由嚴歌苓擔任編劇。圖為「馮女郎」鍾楚曦飾演的蕭穗子。

從李翰祥、張艾嘉、李安,到張藝謀、陳凱歌和馮小剛,當代最知名的導演都跟嚴歌苓有過合作。如果沒有嚴歌苓,中國電影將會缺少一大批優秀作品。

在9月30日《芳華》的上海路演現場,身著一襲白裙、外加一件刺繡牛仔外套的編劇嚴歌苓,默默地站在馮小剛身後。話筒遞到她手上時,她細聲細氣地說,「我也沒什麼好說的。我就知道,他們拍這部電影吃了很多苦······希望他們能夠得到報償。」

現在看來,《芳華》退出國慶檔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看一眼票房榜吧,除了《羞羞的鐵拳》打下了十億票房,其他大片都是慘淡收場。畢竟好幾億人都出城去了,旅遊的旅遊,回家的回家,堵車的堵車,還有多少人去看電影?

《芳華》由黃軒飾演男主角

粗略一算,嚴歌苓已經有十幾部小說被搬上大銀幕。從李翰祥、張艾嘉、李安,到張藝謀、陳凱歌和馮小剛,當代最知名的導演都跟嚴歌苓有過合作。可以說,如果沒有嚴歌苓,中國電影將會缺少一大批優秀作品。早年較著名的有《天浴》《少女小漁》,近幾年有張藝謀改編的《金陵十三釵》《歸來》,以及陳凱歌請嚴歌苓編劇的《梅蘭芳》。而《芳華》的原著《你觸碰了我》,還是馮小剛專門跟嚴歌苓約的稿。

嚴歌苓做客《鏘鏘三人行》時曾直言自己不喜歡當編劇,因為「被電影牽扯的精力太多,有點身不由己的感覺」。但許子東毫不客氣地指出,多少人寫小說羨慕這種狀態,寫出來張藝謀就拍成電影。

但為什麼偏偏是嚴歌苓的作品受到如此熱捧呢?也許還要從她的小說本身說起。

馮小剛與嚴歌苓。圖/視覺中國

像劇本的小說容易拍電影

多次被人問到編劇和作家身份的問題,嚴歌苓開玩笑說,要寫一些「抗拍」的小說,多作一些純文學的創作。但實際上,愛用嚴歌苓的大導演心裡明白,嚴歌苓的小說就是容易拍成電影,而這與嚴歌苓的編劇身份息息相關。

一直自詡為小說家的嚴歌苓,其實也是寫劇本出身的。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嚴歌苓就發表了電影文學劇本《無詞的歌》。劇本被上影廠選中拍成了電影《心弦》,二十齣頭的嚴歌苓開始聲名鵲起。此後,她又寫了不少劇本,像《殘缺的月亮》《七個戰士和一個零》。雖然這些劇本大部分拿不到投資,但劇本寫作的影像思維、鏡頭技巧已經慢慢內化為嚴歌苓的創作本能。

《心弦》(1981)劇照

在學界,嚴歌苓的小說被冠以「視覺化小說」「電影化小說」的名頭。也就是說,嚴歌苓擅長運用鏡頭語言講故事,文字敘述具有豐富的畫面感,並且節奏推進迅速,多用白描手法。有人就總結道,讀嚴歌苓的小說不用仔細品析字句,將其想象成電影畫面就行了。

試看這一例:

「丁丁回過頭的一瞬,耳機掉在了地上。劉峰搶先一步替她撿起,直起身的時候突然覺得脖頸兒一涼。一顆水珠順著他的滌綸白襯衫領子滴了進去。」

這是嚴歌苓新書《芳華》中的一小段敘述。丁丁回頭、劉峰撿耳機、水珠滴在劉峰的脖頸上,三個動作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畫面靠人物動作切換,而不是一長串心理描寫,這是電影鏡頭常用的表現形式。而那一顆順著襯衫領子滴進去的水珠,值得一個特寫鏡頭,將觀眾的情緒放大。

《芳華》劇照

在這短短三句話中,視覺、觸覺都被調動起來,畫面富有動感,撩撥人心的氣氛慢慢升起。而這正是嚴歌苓追求的,「一個人學會編劇,腦子裡要有一雙眼睛,這非常重要,因為你要看到方位、看到道具,人物充滿動作,看起來動感就比較好。有了動感小說不枯燥,也不說廢話」。

另外,借鑒電影鏡頭的推拉升降,還有利用閃回、蒙太奇來處理小說畫面,也是嚴歌苓一貫使用的手法。譬如《芳華》一開幕,「我」在街上偶遇劉峰,對他由側面到正面的觀察,還有對他過往相貌的回憶,都是一系列鏡頭手法的運用。

上過魯迅研究院和西方創意寫作課的嚴歌苓,小說技巧運用嫻熟,對故事節奏的把握也滴水不漏。她的中短篇小說往往情節推進迅速,人物也比較有個性,故事完成度高,而這也是嚴歌苓的小說適合拍成電影的原因——好看、流暢,挑不出毛病。

2011年的熱映大片《金陵十三釵》也是嚴歌苓的原著和編劇作品

大製作栽跟頭的中國導演急需好劇本

嚴歌苓小說改編頻率之高,似乎為嚴肅作家的商業化寫作,尋求了一條可供仿效的道路。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影視改編,基本是網文IP加流量明星的模式。但嚴歌苓小說的營銷模式卻是相反的流程,往往是影視作品改編帶旺了小說的銷售,為嚴歌苓爭取了更多讀者。

赴美留學前,嚴歌苓已經出版了多個中長篇小說,多次在國內獲獎。赴美留學后,嚴歌苓向港台文學報刊投稿,文學創作真正進入了高產期。

此後的十多年,她寫出了《一個女人的史詩》《天浴》《扶桑》《少女小漁》《小姨多鶴》等作品,拿遍了海外華文文學獎項。嚴歌苓的一些小說也獲得了美國報刊的好評,像長篇小說《扶桑》就登上了2002年《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

電視劇《一個女人的史詩》(2009)改編自嚴歌苓同名小說

與一般海外文學作品不同的是,嚴歌苓的作品已經脫離了海外華文文學一貫關於「鄉愁」「身份認同」的母題,但同時又具備跨文化、跨國度、跨種族的視野與質感。

嚴歌苓本人豐富的履歷也為小說添色不少,作協大院的童年時光、青少年時期的軍旅生涯、三十而立之後的留學生活,還有作為大使夫人四處遊歷的逍遙日子,都讓她的生命體驗不斷豐滿、充盈。到處聽來的故事成了寫作素材,而個性較真的嚴歌苓往往會翻閱無數典籍,到處採訪、求證,尋找靈感。

在她的小說中,主人公多為命運不濟的女性,故事都講得曲折動人,不乏對人性幽微之處的探索。《天浴》寫的是知青少女在時代大機器下被蹂躪的歷史,《少女小漁》寫的是移民少女在異鄉遭逢情感的波折與責難,《小姨多鶴》把筆觸伸到了流落異鄉的日本孤女,《扶桑》描繪的卻是被賣到唐人街當妓女的中國婦人。獨特的女性視角與細膩的情感體驗,是嚴歌苓小說的最大魅力。

電視劇《小姨多鶴》(2009)劇照

一個好劇本是電影成功的重要基礎,而新世紀以來迷戀大製作的名導們,都在劇本上栽了跟頭。故事講不好,再華麗的陣容與布景,也僅僅是金玉其外。而嚴歌苓小說本身的厚度,為電影改編提供了先天優勢。

再說,嚴歌苓的小說改編已經有非常成功的案例。陳沖執導的《天浴》,張艾嘉執導的《少女小漁》,前者獲得了第35屆金馬獎七項大獎,後者拿下了第40屆亞太影展的六項大獎,兩部影片都給嚴歌苓積攢了不少口碑。

電影《少女小漁》(1995)由張艾嘉執導,張艾嘉、嚴歌苓和李安共同編劇,劉若英主演。

電影也成了嚴歌苓的桎梏

嚴歌苓一直說,電影是她的世俗生活,文學是她的宗教生活。她喜歡看電影,因為電影給予她的視覺衝擊,比小說還要震撼。所以她和電影走得很近,也喜歡在小說里塗抹色彩、製造聲響、調動感官,運用鏡頭語言推拉升降。

但她一直很克制,擔心編劇身份對她純文學創作的影響。她對自己的定位是嚴肅作家,寫的都不是很商業的東西。為了戲劇效果而把小說通俗化,是她盡量避免的方向。「那種隔幾分鐘就要出現一個危機的東西我是不會寫的。當然別人讓你寫的不一定是你喜歡的,我會盡量堅持自己的原則。」

嚴歌苓

她甚至對拖泥帶水的電視劇很不耐煩,「我喜歡電影,但從來不看電視。文字之外的東西,可以通過電影語言表達。但是這些東西在電視里,全部沒有了。電視劇要一集集讓人上癮,必須煽情。煽情是我最討厭的東西。」

她的小說一如既往地適合改編,人物性格鮮明,是非曲折都說得頭頭是道。但這也成為了嚴歌苓的短板,她懂得怎麼讓故事好看,但過於純熟的技巧運用卻讓小說變得匠氣十足。

專業影評人對《芳華》推崇備至,不知上映以後,大眾口碑會如何?

這一短板在改編影視作品中很容易暴露出來,因為過分追求流暢、工整和戲劇效果,當故事要深入探討某個問題時,往往流於表面,淺嘗輒止。除了早期幾部獲獎作品之外,近幾年嚴歌苓的影視改編作品幾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恐怕跟小說本身後勁不足有關。就像很多作家一樣,嚴歌苓不可避免地在功成名就以後,創作力有所下降。

嚴歌苓曾說,每年寫出一個好劇本就可以過很好的生活,「所有手段都是為了達到寫小說的目的,使我能有一個體面的生活······如果生活很困窘的話,你會變得很虛弱,很容易受誘惑」。是的,作家也要過體面的生活,畢竟實現財務自由以後才能夠寫自己想寫的東西,但往往也是這樣,世俗生活的滿足有時也會吞噬作者本人。遠的不說了,就看郭敬明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longly 2017-10-17 11:36
各有所愛,在中國,大多數人不知道這個名字,其作品反響很一般
回復 東土唐人 2017-10-17 11:58
沒有嚴歌苓,中國電影將失色三分?也太誇獎了吧。中國比較好的電影、電視劇多數不是基於她的作品,何來中國電影將失色三分?
回復 象是一人 2017-10-17 23:06
不知道是倍可親網站問題還是我電腦問題,文章看不到後面的字,又 沒有滾動條來調整頁面。真是奇怪了。嚴歌苓小說還是挺好看的,情節也還吸引人。不錯。
回復 qxw66 2017-10-18 00:30
她是只能用實在厲害這四個字形容。偶閱中外名著成百上千,她不輸任何人也。
回復 qxw66 2017-10-18 00:33
最近中國決定改編十部小說為電影。嚴一個人佔了三部---老師好美,舞男,媽閣是座城。
回復 qxw66 2017-10-18 01:10
但偶不贊成「」她的小說一如既往地適合改編「的說法。在改編的角度,她的小說和別人的,沒有差別。她受影視界追捧完全因為自身的質量。
回復 量子在 2017-10-18 05:56
在改編的角度,她的小說和別人的,沒有差別。

這話在理,沒看出有神么特別適合改編的地方。

小說和電影文學劇本是兩碼事。
回復 qxw66 2017-10-18 06:12
量子在: 在改編的角度,她的小說和別人的,沒有差別。

這話在理,沒看出有神么特別適合改編的地方。

小說和電影文學劇本是兩碼事。
畢業歌是嚴的電影劇本,但被人不經同意以她名義寫成小說了...嚴自然很不高興. 她的英文小說"赴宴者"中文譯者似乎水平不行.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1 07: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