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冬蟲夏草集(1)哲學,美學及詩歌

作者:bingshi  於 2017-6-21 23: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化隨筆|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語言文字是文明之門,文明越悠久者其語言越豐富。

從美學之角度,語言之美蘊含在文學中,在音樂中得到升華。也就是說,越具有音樂性的文字,越具有審美性。不過文字是基石,音樂是建築。沒有文字的啟蒙,音樂只是音符的堆積,只是鳥鳴般的聲息。

當思想枯竭時,聽一段音樂,或許能激發起一些寫作之靈感,其實這是音樂中無形的文字性在起作用。

古人在沒有割裂詩和歌的時代,創作的詩歌是文字也是音樂。在這點上,文字和音樂相生相隨,音樂就是文字的影子,文字也是音樂可以解讀的靈魂。

西洋繪畫的起源是記錄事件和記憶的,故和音樂並文字完全是不同的路徑及軌跡;而中國繪畫則是書法的衍生,和詩歌的本質最接近,是藝術,不是科學!

文字的產生最早是為了預測未來(占卜),不過卻不知覺地成了歷史的記錄。最文學最審美性的文字作品,應該是現在時。讓人進入當下和此在性。如同經典的老情歌,讓人一直詠唱的根由就是把「過去」的記憶能重現為「現在時」。

美學也是哲學的影兒,離開系統的哲學體系,美學是無法建立的,最多只是藝論。

任何研究美學的人,康德的三大批判是路徑,讀懂了康德哲學,當代美學的方向也就一目了然。

哲學和文字的關係,不言而喻,無文字就無哲學,無哲學文字照樣繼續,也艱奧的哲學,文字反而簡單。哲學家死了,詩人卻誕生啦!西方的沒落實際是哲學的沒落,美學的沒落。

當哲學和宗教融在一起時,就變成了神學;而只有當哲學和詩歌匯合時,生命之流才重新奔流。「採到了花瓣,卻得不到花的美麗」。離開詩意的哲學和神學都是冷峻的,沒有生命般的溫暖和氣息。

語言文字也是文明的墓門,文明越悠久者其語言編纂的謊言也越多。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2: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