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一篇文章,講清楚長津湖的來龍去脈​

作者:successful  於 2021-10-4 15: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58評論


一篇文章,講清楚長津湖的來龍去脈​
小庄 2021-10-04 來源:八角樓上

有了土地革命,那麼人民就是土地的主人,而有了思想和文化以及制度上的革命,那麼人民就是國家的主人。

  隨著電影《長津湖》的熱映,關於這場戰役的討論和爭議也多了起來,其實爭議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因為對歷史的材料、信息、過程了解得不夠清楚,因而產生了質疑性質的爭議,另外一種則完全是立場問題的爭議。

  對於第二種,我們沒有討論的必要,而針對第一種,我們只要把歷史給捋一捋,很多問題自然也就清楚了,所以我們這篇文章就把長津湖戰役的來龍去脈捋一捋,這樣如果大家看了這部電影,那麼對電影里的很多細節,感觸可能也會更深刻。

  一、志願軍第9兵團

  了解長津湖戰役之前,我們還得先了解一下發起長津湖戰役的志願軍第9兵團到底是什麼來頭?

  第9兵團原隸屬於華東野戰軍,就是後來的三野。這麼說可能對於不熟悉解放軍戰史的讀者會覺得有些抽象,但是如果我們提到孟良崮戰役,那麼大家就不會覺得抽象了。

  是的,志願軍第9兵團的前身,就是在1947年5月,由粟裕指揮,在孟良崮全殲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的那支解放軍部隊的主力。

  孟良崮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劣勢裝備與全副美械裝備的國民黨王牌師的第一次交手,這次戰役給人民解放軍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是毛澤東運動戰思想、圍點打援戰術的一次成功實踐。

  毛主席評價孟良崮戰役時說:「付出代價較多,但是意義極大,證明在現地區作戰,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夠用各個殲敵的方法打破敵人進攻,取得決定勝利的。」

  孟良崮戰役除了改善了這支部隊的裝備之外,也給後來他們參加長津湖戰役積累了以劣勢裝備迎戰優勢裝備敵人的經驗。

  第9兵團的作戰經驗是非常豐富的,除了孟良崮戰役以及解放戰爭中華東野戰軍的一系列戰役,還比較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後來在淮海戰役中,迂迴穿插、分割堵截了蔣介石嫡系部隊的杜聿明集團,使之成為瓮中之鱉。解放上海以後,因為紀律嚴明,被國人傳頌為「霓虹燈下的哨兵」的也有第9兵團。

  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第9兵團戰鬥經驗豐富、紀律嚴明,也是解放軍中的精銳之師。

  而負責指揮長津湖戰役的第9兵團的司令員——宋時輪,也就是電影中張涵予飾演的那位將軍,也是一位戰鬥經驗十分豐富的將軍。

  這位將軍是黃埔第五期的學員,加入共產黨以後,從紅軍時期的反圍剿戰爭開始,到後來的長征、東征、西征、山城堡戰役、冀東抗日、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等著名戰役,這位老將都參與指揮過。他是從紅軍建軍開始,一直打到了抗美援朝,屢立戰功,多次受到表彰,是解放軍中一名出色的「儒將」。

  而第九兵團的副司令員陶勇,曾被譽為「拚命三郎」,是華東野戰軍中曾經與葉飛、王必成並稱為三野的三大「虎將」之一。1949年4月,在「紫石英號」事件中,指揮部隊炮擊英艦的就是這位將軍。

  因此,可以說,不管是從第9兵團的作戰經驗和軍事素質上看,還是從當時的指揮將領素質去看,第9兵團都可說是解放軍中的一支精銳之師。

  當時考慮到東線長津湖戰役中,面對的是「聯合國軍」當中的王牌部隊,所以毛主席說:「必須使用宋時輪主力於該方面才有把握。」

  二、戰略意義

  那麼,當時為什麼一定要將這支精銳主力投入到東線的長津湖呢?有人說:解放軍不是一向擅長集中優勢兵力作戰嗎?為什麼這一次選擇了分兵?如果把第9兵團也集中到西線上,東線只派一支部隊進行鉗制,那麼是否會取得更大的戰果?

  你看吧,總有很多人喜歡教毛主席怎麼打仗。

  其實在1950年10月,當「聯合國軍「在元山、咸興一帶登陸以後,毛主席就預料到了東部戰線上的韓國首都師、三師、美軍第七師共三個師的部隊「由咸興向北進攻的可能性極大」。果不其然,麥克阿瑟制定出來的「聖誕節」攻勢,就是分東西兩線向北推進,東線的美軍一方面掩護西線部隊,一方面佔領朝鮮臨時首都江界,包抄西線志願軍的後路,從東、西兩線看,美軍就形成了一個「老虎鉗」一般的鉗形攻勢,一旦這個「老虎鉗」合圍成功,那麼就會重新上演麥克阿瑟仁川登陸,將朝鮮軍攔腰截斷的舊戲碼,那時候美軍憑藉著超強的機械化裝備將中朝聯軍合圍在「老虎鉗」中,誰都能想象出那將會是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而且,麥克阿瑟這個人,雖然極度狂妄自信,但是卻絕不是我們一些影視劇里所塑造出來的那樣自大愚蠢的形象。

  我們都知道,東線的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戰役的東線部分,後來很多人都說,第二次戰役我們之所以取得成功,一個很大的因素,是麥克阿瑟的自大愚蠢造成的。

  因為美韓軍隊在第一次戰役的雲山戰鬥中,明明就吃了大虧,可是麥克阿瑟依然認為「中國只不過是象徵性的出兵,在朝鮮的總兵力只不過5-6萬人,僅僅只是為了保護中國東北地區的水電設施」,所以麥克阿瑟制定了一個「聖誕節」前徹底結束戰爭的狂妄計劃,最終為自己的自大和愚蠢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其實,麥克阿瑟雖然嘴上十分地囂張和自大,但是行動上卻絕不愚蠢,甚至可以說是非常謹慎了。

  光是東線上,在原先毛主席預料極有可能從東線進攻的三個師的「聯合國軍」的兵力之上,麥克阿瑟又投入了美軍陸戰一師這個超級王牌師加入東線戰鬥,整個東線的「聯合國軍」人數超過了十萬人。

  試想一下,如果麥克阿瑟真的以為志願軍不過5-6萬人,而且僅僅只是為了保護東北的水電設施,那麼他怎麼可能光是東線上就配備了十萬軍隊,而且都是武裝到牙齒的部隊,其中還有戰鬥力最為強勁的美軍陸戰一師?

  這個美軍陸戰一師隸屬於美國海軍戰鬥序列,擅長兩棲作戰,經驗豐富,空地協同作戰能力世界一流,曾經在太平洋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是美軍中的「尖刀部隊」,在當時是被稱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一支師級作戰單位。

  正因為如此,所以毛主席才說「必須使用宋時輪主力於該方面才有把握」。

  從上面整個的戰役起點來看,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一定要兵分兩路於東西兩線了。

  而且我們還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長津湖的勝利主要原因絕不是麥克阿瑟的狂妄自大,就算把當時指揮「聯合國軍」的將領換作任何一個二戰名將,他都不會想到志願軍的作戰意志會堅不可摧到那種地步,美軍陸戰一師和步兵第七師,固然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師級部隊,但是其戰鬥力是可以預估和判斷的,而他們所面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其作戰意志、戰鬥信仰所爆發出來的強大力量,卻是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外名將都無法預估的,因為簡直就完全超出了他們的認知範圍。

  所以,長津湖勝利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對手犯了錯誤,而是我們志願軍頑強的戰鬥意志,以及付出的沉重的鮮血和生命換回來的勝利。

  三、長津湖戰役

  1950年11月27日黃昏時分,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在零下40度的,天寒地凍的極端惡劣環境下,發動了對東線長津湖一帶美軍的攻擊。

  第9兵團集中第20軍,27軍主力部隊,將長津湖地區排成一字長蛇陣的美陸戰一師以及美步兵第七師第31團大部,32團一部切成四段,分割包圍在柳潭裡、新興里、下碣隅里、古土裡四個區域,但是被包圍的美軍是純機械化部隊,而且有空軍的掩護轟炸,因此他們可以迅速將被打亂的部隊收攏,以裝甲車、坦克、汽車構築成一套環形防禦工事,又以空中支援來掩護作戰。

  交戰之初,這支東線美軍可並不認為自己是被包圍了,因為他們覺得在巨大的武器裝備差異上,即使被包圍,他們依然可以憑藉裝備的巨大優勢消滅眼前的志願軍。

  正因為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所以美軍的作戰完全就是按照方程式一樣的程序進行的,第一步先是用飛機、大炮狂轟亂炸一波,接著第二步就是以坦克引導步兵向前衝鋒,一旦遇到志願軍的阻擊,立刻停下來,復以飛機、大炮再轟炸一波,如此循環推進,直到摧毀前方的阻力為止。

  面對這種鋼鐵包裹起來的部隊,志願軍在武器上又處於絕對的劣勢,既沒有重型炮,也沒有坦克,更沒有飛機搶奪制空權,而且志願軍手持的衝鋒槍、步槍,雖然較之紅軍時期和八路軍時期要精良得多,但是跟當時的蘇聯和美國裝備比起來,質量依然差了一大截,這體現在實際戰鬥中就是,極寒條件下槍口和炮口容易收縮變形,導致出現了槍栓拉不開、炮彈無法塞進炮管、射擊的時候卡殼等現象。

  就連部分手榴彈都因為極寒的天氣,出現了導火索點不燃的情況。

  所以,任何將領用常規思維去判斷和打這一仗,都很難想象它該怎麼打?

  麥克阿瑟在剛剛遇到長津湖的阻擊的時候,也認為他們不可能攔住美軍的去路。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志願軍不怕犧牲,而美軍卻怕死得要命,因此志願軍就可以利用夜間發起攻擊,突入敵人陣地進行近距離交戰,甚至是肉搏戰,這就是為什麼大家在看到的電影《長津湖》里場面最爆炸的兩場戲,全都是發生在夜間的原因。

  而且美軍生活條件很好,怕苦,又不會爬山,所以他們不能離開公路進行運動戰,必須後勤給予及時的彈藥補充才能將機械化裝備維持下去,這就導致了他們特別害怕後勤交通線被切斷,因此只要他們發現自己的後勤交通有被切斷的危險,那麼他們就必然拚命後撤,這就給了志願軍在其撤退途中殲滅他們的機會。

  這些弱點,就是毛主席比喻的「鋼多氣少」,與之相反,志願軍則是「鋼少氣多」。雖然裝備處於極端劣勢,但是卻在長津湖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神話。

  但是我們如果細想一下,其實所說的「鋼少氣多」背後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志願軍的每一次勝利都是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非常不容易的。

  然而就是這樣,還有些人在背後指指點點的說,為什麼當時不把美軍陸戰一師全殲,而只能殲其一部。

  這場戰鬥持續到11月29日,麥克阿瑟終於意識到,東線部隊根本不可能戰勝眼前這支中國軍隊,別說消滅他們繼續前進完成「老虎鉗」的合圍了,就算是想要全身而退,那也要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

  因此,美軍立刻選擇了在飛機的掩護下,全線退出東線的長津湖戰役。

  儘管美軍及時撤退,但依舊被第9兵團在撤退途中全殲了步兵七師第31團(北極熊團),團長麥克萊恩上校被擊斃,繳獲的31團團旗至今留在抗美援朝紀念館里。

  這是中國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殲美軍成建制的團級作戰單位。

  而長津湖中號稱世界最強大的師級作戰單位——美陸戰一師,被志願軍第9兵團擊退300多公里,最後完全撤出東線長津湖戰役,可以說是其建軍史上遭受的最沉重的打擊了。陸戰一師的師長史密斯說:「指揮官將部下的遺體丟下而撤走,這是陸戰隊175年隊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他當時表示他們還會回來,但是直到1953年朝鮮戰爭停戰,這支美軍陸戰一師再也沒有跨過三八線一步。

  當東線長津湖的美軍死裡逃生的消息傳到杜魯門那裡時,他頗具諷刺與無奈的說:「這是我有史以來收到的最好的聖誕禮物」。

  毛主席對長津湖戰役評價為:「在極困難條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長津湖戰役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勢,在震懾敵人的同時,也打出了中國在世界的大國地位。

  他使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徹底明白:已經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惹翻了,那是不好辦的。

  四、志願軍的鋼鐵意志

  文章的最後,我們再來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志願軍這種鋼鐵般的意志到底從何而來?他們那種視死如歸,不怕犧牲的精神是怎樣被鍛造出來的?

  不僅是長津湖戰役中的冰雕連,還有一晝夜強行軍72.4公里,穿插到三所里、龍源里的38軍113師,還有忍受烈火灼燒直至犧牲都不暴露目標的邱少雲,還有上甘嶺上用自己胸膛堵住敵人機槍的黃繼光,擁有這樣犧牲精神和鋼鐵意志的志願軍戰士還有很多。

  以往的很多相關影視作品,在提到解放軍或者志願軍的時候,對於他們意志的來源總是說不太清楚的,看起來就像是無源之水一般。

  這一次的電影《長津湖》在這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吳京飾演的伍千里提到了家鄉分了土地,張涵予飾演的宋時輪也提到了「共產黨和毛主席剛剛給家鄉的鄉親們分了土地,美帝國主義就要來奪回去……」。

  電影開始正視土地革命的意義,並從土地革命上試圖找出這種鋼鐵意志的源頭,這相較於以往的那種無來由的意志總算是進了一步,但是很明顯,它對於這種鋼鐵意志,犧牲精神的說明依舊還是顯得單薄無力的。

  土地革命可以看作這種精神力量的源頭,是這種精神得以發生和發展的基礎。

  但是光有土地革命是不夠的,在土地革命的基礎上,同時進行的思想、文化戰線上的革命,才是保障志願軍這種鋼鐵意志、犧牲精神的源源不絕的強大動力。

  有了土地革命,那麼人民就是土地的主人,而有了思想和文化以及制度上的革命,那麼人民就是國家的主人。

  只有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他們才可以徹底擺脫幾千年來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地主階級,也只有這種擺脫了地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以後,由此獲得的平等和尊嚴,才是造就這種鋼鐵意志和犧牲精神的強大動力。

  這種思想、文化、制度上的革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比如在軍隊里,是官兵一致、經濟公開、士兵有說話的權力、廢除繁瑣禮節等等。

  「尤其是新來的俘虜兵,他們感覺國民黨軍隊和我們軍隊是兩個世界。他們雖然感覺物質生活不如白軍,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樣一個兵,昨天在敵軍不勇敢,今天在紅軍很勇敢,這就是民主主義的影響。——《毛選第一卷,井岡山的鬥爭》

  這種思想、文化、制度上的革命,我們統稱為上層建築領域的革命,這種革命與經濟基礎領域的革命(土地革命)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缺一不可,正是這兩條戰線上的革命,使得廣大的中國人民得到了解放,擺脫了封建地主的剝削和壓迫,實現了人民的當家作主。

  這個時候,他們是絕不會讓美帝國主義和封建地主重新回來騎到他們頭上,讓他們又回到那個充滿剝削和壓迫的舊世界的。

  因此可以說,土地革命是鍛造志願軍鋼鐵意志的物質基礎,而思想和文化領域的革命,才是保障這種鋼鐵意志的強大動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1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8 個評論)

回復 successful 2021-10-4 22:28
長津湖戰役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勢,在震懾敵人的同時,也打出了中國在世界的大國地位。
回復 sousuo 2021-10-5 00:06
所以票房破紀錄
回復 rfw1972 2021-10-5 02:49
官僚主義導致大量解放軍凍死凍傷
回復 叢林法則 2021-10-5 03:53
謝謝好文,最重要的意義是顛覆了中華冥國下的漢人歷史最大恥辱 (人民被殺四千萬,首都被屠30萬),打出了中國人的地位。
回復 美國魯漢 2021-10-5 05:45
參加長津湖戰役的9兵團,是華東野戰軍的主力,兵員主要來自江浙魯皖滬。小時候有很多鄰居和朋友的父輩們是那場戰役的親歷者,親耳聽到過那些過來人從不同角度講述那場戰役的點點滴滴,遠遠比電影生動和有趣,而且更加悲壯和殘酷。
回復 美國魯漢 2021-10-5 05:54
不談立場,僅僅從一個中國人的角度看待我們的前輩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晚輩無比敬佩,那是我們中華民族中的脊樑們那種鋼筋鐵骨的民族意志。
回復 美國魯漢 2021-10-5 06:11
和平是難能可貴的,人類應該珍惜。戰爭是殘忍可怕的,應該棄而避之。可是縱觀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延綿不斷的戰爭史。而當我們中華民族不得不面臨戰爭時,我們的前輩們為我們做出了光輝的榜樣。
回復 successful 2021-10-5 08:30
sousuo: 所以票房破紀錄
這個影片的票房破紀錄, 應該好好過整日整夜痴迷那些賣淫嫖娼, 燈紅酒綠, 醉生夢死的色情影片.
回復 sousuo 2021-10-5 08:31
successful: 這個影片的票房破紀錄, 應該好好過整日整夜痴迷那些賣淫嫖娼, 燈紅酒綠, 醉生夢死的色情影片.
那是
回復 successful 2021-10-5 08:32
rfw1972: 官僚主義導致大量解放軍凍死凍傷
一將成名萬骨枯, 慈不掌兵, 這是古今中外軍事上沒有辦法的事.
回復 successful 2021-10-5 08:34
叢林法則: 謝謝好文,最重要的意義是顛覆了中華冥國下的漢人歷史最大恥辱 (人民被殺四千萬,首都被屠30萬),打出了中國人的地位。
但願如此
回復 successful 2021-10-5 08:40
美國魯漢: 參加長津湖戰役的9兵團,是華東野戰軍的主力,兵員主要來自江浙皖滬。小時候有很多鄰居和朋友的父輩們是那場戰役的親歷者,親耳聽到過那些過來人從不同角度講述
藝術加工和典型的真實場面應該有所不同, 長津湖的電影畢竟是藝術作品, 而不是戰場上的新聞寫實.
回復 successful 2021-10-5 08:43
美國魯漢: 不談立場,僅僅從一個中國人的角度看待我們的前輩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晚輩無比敬佩,那是我們中華民族中的脊樑們那種鋼筋鐵骨的民族意志。
向我們的前輩,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復 successful 2021-10-5 08:49
美國魯漢: 和平是難能可貴的,人類應該珍惜。戰爭是殘忍可怕的,應該棄而避之。可是縱觀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延綿不斷的戰爭史。而當我們中華民族不得不面臨戰爭時,我們的
得到和平是難能可貴的, 和平確是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的...
回復 慈林 2021-10-5 09:13
誰是侵略者呢?請作者說說。
回復 successful 2021-10-5 09:18
慈林: 誰是侵略者呢?請作者說說。
尊重閣下, 望你賜教?
回復 慈林 2021-10-5 10:07
你心中很淸楚,何需我賜教,你回答就是。
回復 樂天熊貓 2021-10-5 10:47
說全殲美軍一個團, 突圍的一半也算被殲滅了嗎?就算這場戰役以志願軍死3人, 美軍死1人取得了勝利,整個朝鮮戰爭志願軍死亡40幾萬, 扶持了一個金家王朝,成了填不滿的窟窿,買蘇聯的武器欠一屁股債, 到50年代末又餓死幾千萬國人。這就是參戰的意義?
回復 mali50 2021-10-5 11:34
ganjue

感覺朝鮮戰爭可以打得更漂亮些,但彭總基本上是第五次反圍剿打法。後來列裝了蘇制武器后與美軍的裝備相差不大,還有蘇聯空軍的支援。只是重武器差些。這在運動戰中不是問題。朝鮮多山路,沒有被利用起來。彭總也不善於發動群眾開展後勤,所以一直跟著中央紅軍。問題是陣地戰。攻打坻平里失利就是典型。那時就應該將他撤下。彭總老了,走不動了也難怪。
回復 rfw1972 2021-10-5 12:16
successful: 一將成名萬骨枯, 慈不掌兵, 這是古今中外軍事上沒有辦法的事.
不過是棉衣棉褲,完全是後勤管理人員的失職,造成大量不必要的非戰鬥減員,15萬4萬凍死凍傷,不能全殲美軍不足為奇。
123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14: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