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在東京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作者:玉米穗  於 2016-10-25 03: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5評論

關鍵詞:東京

  我去東京留學時,還是昭和年代。年曆一翻就到了昭和64年,也即是1989年。昭和64年只有一個月(其實還不滿一個月),因為昭和天皇一開年就駕崩了。皇太子繼位,日本進入了平成年代。如此,我到日本后一年多的時間便跨越了從昭和到平成的兩個時代。

  初到東京時,在明治日本語學校學習日語。那個學校位於東池袋靠近大塚的某個小巷裡。離東京標誌性的最高建筑陽光大廈不很遠。學校的經營者兼校長是個台灣人,姓李,日本名字叫古川長治。長治校長原本據說是開飯店的,後來日本搞國際化,號稱要招收十萬個中國留學生,東京頓時應聲冒出許多日本語學校,其中就有長治校長的明治日本語學校。學校所以冠名為「明治」,據說乃是因為長治校長本人畢業於明治大學。不過明治日本語學校既不「長治」也不「明治」,開了兩年多就關門歇業了。

  但我去的那會兒,明治學校正風風火火,門庭若市。學校從中國大陸招去了許多就學生(語言學校的學生叫就學生,專科或大學的學生叫留學生),那些學生到校后又替他們國內的親戚朋友報名,把他們也辦去那裡就讀。如此,前赴後繼使得明治學校生源不斷,那一陣,學校所在的那條小巷裡每天三五成群,來來往往人流不斷,讓周圍其他為生源苦惱的日本語學校羨慕嫉妒恨。

  學校的校舍其實就是一棟小樓,四五層樓高——後來隨著學生日漸增多,又在其他地方臨時增添了一些教室。小樓底層是事務所,就是辦公室,樓上各層有一兩間教室,教師由社會上臨時聘請來的日本人擔任,婦女居多,也有退休的公司職員和個別長期居住日本的韓國人和台灣人。這些人大多並無教師資格證書或經驗,但日語當然說得是純正流暢的,尤其與無論說中國話還是日本話都夾帶著明顯閩南口音的校長相比較。總之學校是那種臨時拼湊出來的學校,很不正規,大概與草創階段的新東方英文補習班差不太多。

上課分上午班下午班,學生根據自己打工時間選擇上課時間,班級也可隨時任意調換。我剛去時在事務所樓上二樓的初級班上下午班。上課時間一點至五點,通常兩點以前教室里學生寥寥無幾,兩點之後學生三三兩兩陸續進入教室,各自隨便找個位子坐下,教室里頓時熱鬧如茶館,嗡嗡聲一片。教師在上面聲嘶力竭自說自話,學生在下面與左右前後同學聊天,交換打工信息。也有因打工太多而睡眠不足的夥計,全然不受環境嘈雜干擾,伏在課桌上呼呼大睡,口水從嘴角流出拖成一條透明的細線垂盪到桌面上,積成一片小水攤。三點鐘課間休息前教師點名,出勤率事關學生是否能夠延續學生簽證。點名完畢課間休息時,已有學生溜號。下半場上課到四點時,多半學生三三兩兩起身而去,從頭至尾全程上課的學生大概在三分之一左右。

  我在這個班級待了個把月,對此班級有下述幾件事仍在記憶中。一是上課時,有個事務所的張小姐,有一次忽然推門直入教室,對老師說一聲「我是事務所的」,然後徑直跑到講台上,對坐在下面的學生說如果有女生想要去酒吧打工的,可以去事務所找她。她在黑板上寫一個很大的1000,告訴大家如果去外面打工,時薪不過六七百,可是她介紹的酒吧,最低一千一小時。有男生舉手叫道:我要去。張小姐眼一瞪說:你是女的啊?這個張小姐聽說是校長的親戚,事務所似乎歸她管,事務所里臨時雇來的日本女孩有事都問她。張小姐是個瘦子,胸卻碩大無比,說話走路風風火火,上下樓梯時,懷裡彷彿揣著兩隻上蹦下跳的兔子。常有男學生去事務所對她嬉皮笑臉,但她不苟言笑,一臉不屑和凜然不可侵犯的表情。後來聽說她介紹的酒吧其實是她自己開的,長治校長開飯店,張小姐開酒吧,打工仔和打工妹里有些是明治學校的學生。

  其二是班裡有個咋咋呼呼的女人,年紀大概四十開外,大嗓門說一口京片子。每次課上到一半,她大大咧咧地推門進來,沖著老師說一聲「喜之來伊西馬斯」(打擾了的意思),一屁股坐下后便旁若無人與前座的另兩個北京人嘮嗑兒;下半場課未上完,她又呼啦啦站起來,邊將一條大圍巾在脖子上纏幾圈,邊又沖著老師說:「先生,熬殺KI尼(先走一步意思),喜之來伊西馬斯」開門揚長而去。班裡另一個北京人說這女人是邱會作的兒媳,真假不知。那時班裡有幾個台灣女孩,有一次那女人在課堂里對老師大聲嚷嚷說:我們現在在明治日語學校搞第三次國共合作。那老師是個韓國人,不知那女人說什麼,一臉迷惑,那女人便環顧四周問:誰的日語好啊?翻給他聽聽啊。在那裡上課的那段時間,有一回正趕上蔣經國在台灣過世,班裡的幾個台灣人似乎有些沉痛,那天那女人在班裡說了幾句對蔣經國不恭敬的話,結果有個台灣女孩猛然推開課桌,幾步衝到那女人面前要揍她,那女人當時面如土色,連聲道歉,讓人大跌眼鏡。

  最後還有一事是這樣的:當時坐在我前座的是個台灣女人,日語已然說得不錯,與班級里完全開不了口的其他學生不在同一水平。有一次,課間休息時,她請我到學校隔壁咖啡店喝咖啡,一邊閑聊,聊天中她問我:大陸人民現在生活怎樣,是不是很苦。使我忽然有些緊張並警惕起來。想起行將出國之前,有一次老父憂心忡忡地囑咐我:到了外面一切要小心謹慎,國外世界很複雜,遇到壞人特務拉攏引誘,千萬不能上當受騙云云。父親囑咐我時,我嘴裡答應著,心裡卻覺得父親老了,變得婆婆媽媽起來了。然而這時忽然想起父親的囑咐,覺得那女人彷彿便是台灣特務似地。於是推說要上課了,趕緊起身匆匆離開,留下那個女人一臉莫名其妙地坐在原位。那情形必是有些狼狽和尷尬的,回想起來頗為滑稽有趣。

  在那個班級待了個把月,我覺得學不到東西,便一邊加緊自學,一邊要求換班,去所謂的高級班看看。   (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lanlimin 2016-10-25 04:54
魯迅的《藤野先生》記述了他年輕時在日本留學的事,很有意思,好像那時候日本人對「清國」的留學生很友好,很客氣。現在你能體會到日本人當時那種態度嗎?對中國人態度普遍怎麼樣?我很好奇,早就想去日本旅行。十年前因為飛機沒銜接上,航空公司安排在東京酒店逗留了一夜,但並沒有真正見過日本。
回復 雲之彼端 2016-10-25 11:29
您的印象可能不正確。事實上,日本人對「清國」的留學生並非很友好,很客氣。《藤野先生》中講過,魯迅不過中等分數,日本便詫異了,覺得魯迅作了弊,因為「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那時候中國(恐怕現在也是)思想很落後,連藤野也不明白中國女人為什麼裹小腳。相信那時候魯迅感受最深的還是日本人瞧不起中國人,以致於態度稍好些的藤野會為魯迅後來寫成了文章。而在藤野後來追思魯迅的文章就寫得很平實,他基本上對魯迅沒有多少積極的印象,只是很普通的一個學生罷了。
其實一個民族是否為外族瞧得起瞧不起,不在於外族,而在於自身。
回復 lanlimin 2016-10-25 23:01
雲之彼端: 您的印象可能不正確。事實上,日本人對「清國」的留學生並非很友好,很客氣。《藤野先生》中講過,魯迅不過中等分數,日本便詫異了,覺得魯迅作了弊,因為「中國
您說的那些片段我也都記得。不過,那件事是同學們冤枉了他,同時也冤枉了老師藤野,後來好像是道了歉的。當然日本人對「支那」人有極大的偏見,魯迅自己在文中就說得清楚。不過,魯迅是個非常敏感的人,有時候過份注意這些事。但此文和其他有關他自己在日本的回憶,給我的印象總的來說他在日本期間是愉快的,正如他的一首詩結尾說的:「心隨東棹憶華年」。他在《藤野先生》前半部分很細膩地描寫了仙台醫專的職員們如何熱心地為他的食宿操心,藤野如何認真地查看他的課堂筆記,認真地跟他討論纏足究竟是怎麼回事,都讓人覺得他們十分善待這個「清國」來的青年。我受了他這個故事的影響,曾想象如果我也去日本留學,也能有他那樣的經驗嗎?所以我上面提出的問題是:不知道他們現在對中國留學生的態度怎麼樣?(我後來是選擇了美國,但對日本總還有這個好奇心)。
您在日本嗎?日本的東方色彩與中國是相像的,雖不完全一樣,他們把「個人」與「民族」形象緊緊連在一起,您說的「瞧得起瞧不起」也是從群體角度說的吧?我在美國生活了一些年了;美國人注重「個人」,雖然也以群體做參考判斷中國人,可是一接觸個人,群體的參考價值就不那麼重要了。美國的民族很雜,不像日本那麼單一,大家彼此都「皮」了,所以沒有太大的「內外」概念。看得起看不起主要根據個人的成敗:你有錢嗎?有名嗎?有地位嗎?有建樹嗎?中國人,印度人,日本人,都沒關係。白人美女爭搶著嫁給黑人運動員,華人藝術家,印度資本家,貌似只與個人有關。
回復 玉米穗 2016-10-26 02:42
lanlimin: 魯迅的《藤野先生》記述了他年輕時在日本留學的事,很有意思,好像那時候日本人對「清國」的留學生很友好,很客氣。現在你能體會到日本人當時那種態度嗎?對中國
歡迎博友來訪。我覺得總體來說日本人是比較禮貌的,多麼熱情倒未必。現在中日關係不是很好,日本民間對中國好感度不高,媒體上有關中國的負面消息也比較多,這與中國對日本的大量負面報道成正比。但去日本的中國人依然很多,無論去旅遊,還是在那裡留學工作長住的中國人,未必會感到多麼不舒服或來自日本人的敵視冷遇之類。
日本人性格偏內向,不很張揚,但服務業非常專業周到熱情,所以中國顧客多會滿意。
大學里的老師因人而異,但總體而言,對中國留學生都還是不錯的。
回復 玉米穗 2016-10-26 02:45
雲之彼端: 您的印象可能不正確。事實上,日本人對「清國」的留學生並非很友好,很客氣。《藤野先生》中講過,魯迅不過中等分數,日本便詫異了,覺得魯迅作了弊,因為「中國
謝謝博友閱讀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23: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