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一生只為傳火炬

作者:hengda  於 2016-7-3 14: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井岡山的紅土,延安的小米,泛黃的革命歷史書籍,手抄的革命警句……位於江蘇無錫濱湖區產山社區榮軍醫院家屬院內的這間小閣樓,是87歲的新四軍老戰士吳成的家,也是吳成自費4萬多元首創的「家庭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從這裡出發,吳成的革命傳統教育之路一走就是64年。  「是黨給了我一切」  1929年,吳成出生在江蘇南通海門。9歲那年,吳成變成了一個孤兒。「我跪在床邊,看著活活餓死的母親和祖母,想著兩年前相繼去世的父親、大哥、大嫂、侄女,悲痛欲絕。」1942年的春天,新四軍抵達海門,給窮人減租減息,窮苦的百姓終於不再挨餓。在13歲的吳成心裡,新四軍就是百姓的依靠。加入新四軍成了他夢寐以求的心愿。  15歲生日的那天,吳成連夜投奔新四軍。加入新四軍的第二年,他在黨旗下握拳宣誓,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在1946年「蘇中七戰七捷」的邵伯保衛戰中,任命吳成為副排長的命令剛剛到達營部,他卻不幸被飛機炸傷右手五指,血流如注。后因傷口化膿,他的右臂被兩次截肢。  想到自己雖然殘疾在身,但仍可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將革命的火炬傳遞給下一代,吳成心裡的火焰被重新點燃。  人至期頤亦不休  「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範疇。」吳玉章的這首詩,是吳成的座右銘,也是他64年風雨無阻「講革命」的真實寫照。  20世紀60年代初,到外地作報告往往要徒步幾十里地,吳成總是起早摸黑,自備乾糧。斷臂留下的神經瘤後遺症必須靠止痛片止疼,遇到颳風下雨,更是疼得厲害,但吳成從未因此耽誤過一節課。  吳成講革命傳統有三大特點:一是不帶講稿,二是站著宣講,三是不取分文報酬。一年隆冬,吳成到江南大學作報告,考慮到他的年齡和身體,學校提出用汽車接送,但被他婉言謝絕。在寒風中步行了20多分鐘后,吳成準時來到會場,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信仰點亮萬千星  在吳成的革命傳統教育的對象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失足青少年。「1992年,我走進少管所,一下子驚住了: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孩子在這裡!」  1996年1月,吳成結成了他的第一個幫教對子——即將大學畢業、因犯罪被判死緩的小楊。在他的鼓勵下,小楊立功減刑,服刑15年後出獄。「他就是我的再生父親!」如今的小楊,已是一家擁有70餘名員工的洗滌公司老闆。  無錫少管所的幹警們說吳成是一顆種子,走到哪裡,就能在哪裡結下善果。多年來,他幫助了上千名失足青少年步入正途,還先後資助了延安等革命老區的5個貧困生。  吳成家的牆上寫著一首詩:戎馬生涯不為錢,黨的教導記心間。烈士遺願怎能忘,言傳身教青少年。  吳成這樣說:「戰友們出生入死,是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我講革命傳統,也是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作為戰爭倖存者,這就是我的使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6: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