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阿黛爾1號》在紐約

作者:曉田  於 2019-11-5 10: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詩與畫|通用分類:詩詞書畫|已有4評論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阿黛爾1號》在紐約

作者:曉田 《僑報》副刊『文學時代』2019年11月4日

       一位崇尚藝術的朋友在微信群里上傳了『藝術家傳播網』的一個貼子,題為《性與愛、女人,貫穿他的一生》,貼子里除了介紹一百多年前奧地利象徵畫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的生平和畫作風格外,還上傳了畫家眾多的傳世精品佳作。

        從畫家的作品可看到其內容分為兩大類:女人和田園。以女人為題材的作品大多用金黃色作基調的壁畫風格,而田園題材的作品則多以濃墨重彩的深綠色鋪墊的鑲嵌風格。

        在那個貼子的開頭就有一幅克里姆特出自1912年的名作《阿黛爾2號》,貼文中說,此作在200611月被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溫芙瑞以8790萬美元拍下收藏。但彭博社曾有報道,此畫在20172月被一位神秘的中國買家用1.5億美元收購。

        2006年與《阿黛爾2號》同時拍出的克里姆特創作於1907年的力作《阿黛爾1號》,由雅詩蘭黛化妝品鉅賈Ronald Lauder1.35億美元購得,收藏在他位於紐約曼哈頓五大道東86街藏館至今,成為鎮館之寶。如果以《阿黛爾2號》兩次拍價的升值率作參照,《阿黛爾1號》今天的拍賣行情應該至少在2.5億美元以上。但在那個貼子上卻沒有附上《阿黛爾1號》的圖案,使我產生急切想要一睹為快的強烈衝動。

        周末上午,我在Neue Galerie德奧藝術博物館11點鐘開館前來到它的所在地,五大道1048號,就在中央公園東面對街,東86街拐角上的那幢具有路易十三風格的四層聯排別墅。這幢建於1914年的建築本身,不僅富有厚重的歷史滄桑感,而且極具飽滿的藝術內涵。自1994年起,Ronald Lauder便成了該建築的主人。

        最近博物館內正在展出曾被納粹迫害致瘋,並於1938年以自殺維護尊嚴的德國著名表現主義畫家凱爾希納Eenst Ludwing Kirchner1880-1938)的藝術藏品。但我還是沖著急盼目睹《阿黛爾1號》真容而來。

          整個博物館的展廳在二樓和三樓,每樓有三至四個展區,每個展區其實就是原來主人的各個不同的房間,每個房間大約四十平米左右。說它是博物館,我倒更願意稱之為藝術品收藏館。與附近的大都會博物館和古根罕現代藝術館相較,它就是一個在古典別墅樓里的私人藏館。

         在主展廳四周懸挂的都是本館收藏的德奧藝術珍品。有被譽為奧地利天才畫家的理查德•蓋斯特爾Richard Gerstl1883-1908)的作品,可惜25歲便死於自殺。有奧地利表現主義畫家、雕塑家、劇作家和詩人奧斯卡·科柯施卡Oskar Kokoschka1886-1980)的畫作。 當然也有多幅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珍稀作品,有他在1918年生前最後的兩幅著名畫作《舞女》和未完工的《瑪利亞·蒙克的肖像》,還有一幅1912年的田園風格代表作《加達博奇的房子》,主牆面上懸挂著的就是該館的鎮館之寶《阿黛爾1號》。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阿黛爾1號》

     阿黛爾是誰?在去博物館之前,我特地做了功課,查閱相關資料,對她的身世有了一些了解。阿黛爾·布洛赫·鮑爾(Adele Bloch-Bauer1881年出生在維也納很有影響力的大銀行家莫里茨·鮑爾的家裡,她是七個孩子中最小的女兒。由於她不愛讀書,又加上因深愛她的哥哥早逝所受創傷而遠離了宗教,所以父母在她17歲時將她嫁給了35歲的實業家費迪南德·布洛赫(Ferdinand Bloch)。阿黛爾婚後在文學藝術的沙龍里,找到了自己的浪漫主義角色模型,她自發地努力學習德語,法語和英國古典文學,成為名副其實的上流社會的沙龍女性。

         1903年夏天,阿黛爾的丈夫費迪南德請畫家摯友克里姆特為妻子畫肖像,打算將其作為同年10月父母周年紀念的禮物。但直到1907年初,這幅被世人極力追捧的《阿黛爾1號》才公諸於世,那時她應該是26歲。

       我在這幅112年前的曠世原作前坐下細細觀賞,畫中的阿黛爾坐在金色寶座上,雙手掌背嬌柔輕握,表情端莊嫵媚,當代貴婦人的神情一覽無遺。整幅畫除了濃墨的發色和白皙的膚色外,幾乎充滿了金黃色調,點點金色星空的背景與她身上雍容華貴的金色長袍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此畫曾被保守主義者認為充滿著性暗示,將阿黛爾服飾上的眼睛、三角形和蛋形視為色情符號,暗喻畫家和畫中人不尋常的親密關係。但在現代人的眼裡怎麼也看不出這些構圖和色情有什麼關聯。倒是在這幅華麗唯美的肖像畫中看到畫中人物眼睛里的淡淡憂愁。整個畫面充滿著至高無上的貴族氣息,而且無論是在構思、筆觸、鋪色、布局上都彰顯了畫家超凡的藝術功力和嚴密的思想內涵,甚至大膽使用金箔嵌入。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在多幅女人肖像和性愛畫作中直接運用黃金著色,被稱為克里姆特的『黃金時代』,他也被譽為是維也納從十九世紀象徵主義到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之間的一座重要橋樑。但不幸的是,這位天才藝術家卻英年早逝於一次流行性感冒,僅56歲,留下了不少沒有完成的作品。

       《阿黛爾1號》和克里姆特的多幅經典畫作經歷了百多年的顛仆流離,終於在20066月塵埃落定在Neue Galerie德奧藝術博物館,才讓我和所有參觀者有幸一睹這幅經典中的經典畫作,說她是奧地利的『蒙娜麗莎』實不為過。二戰時期,包括《阿黛爾1號》在內的眾多克里姆特的傑作曾被納粹集團掠奪,據說幸好希特勒還算是崇尚藝術之人,才免被毀於一旦,戰後由奧地利政府收歸國有。

         走出Neue Galerie德奧藝術博物館,回首再看看這幢路易十三風格的建築,覺得《阿黛爾1號》就應該安身在這樣的建築物里才顯得吻合。我看到在該建築牆角有一面金黃色的館旗在風中飄揚,旗上的畫面就是《阿黛爾1號》。

 

1918年克里姆特的名作《舞女》

1918年克里姆特未完工的《瑪利亞·蒙克的肖像》

1912年克里姆特的田園風格代表作《加達博奇的房子》

Neue Galerie德奧藝術博物館

正在展出的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凱爾希納的名作《柏林街頭》

凱爾希納1909年的作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夕明 2019-11-6 00:25
雙手的姿勢有沒有什麼說法?
回復 曉田 2019-11-6 01:08
夕明: 雙手的姿勢有沒有什麼說法?
這還真講不出
回復 看得開 2019-11-6 12:38
大約2010年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看到了這幅畫,當時震撼感覺現在還記得。   2016年去紐約旅遊兩天時,Neue Galerie關門。
回復 曉田 2019-11-6 20:33
看得開: 大約2010年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看到了這幅畫,當時震撼感覺現在還記得。    2016年去紐約旅遊兩天時,Neue Galerie關門。
有機會再來,這一塊有好些收藏館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1: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