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感悟<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感悟第三

作者:蘇小白  於 2016-12-8 01:5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感悟&lt;黃帝內經&gt;》|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3評論

上古天真論  感悟第三

 

 

經曰: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這一節,是岐伯答之上半段。以古之「知道」人,來說明養生之大道。何謂「知道」?就是明曉養生大道。何為養生大道?岐伯給出了答案——「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這句話,話有三境。三境為:一曰法陰陽;二曰和術數;三曰節食飲、常起居,不妄作勞。如果以上三境都無法達到,姑且能做到「形與神俱」,即精神飽滿,身體康健,也算是好的了。(註:此處「故」,鄙人意應解為「姑」的通假字,姑且意。)這「三境」與一個「姑且」之道,是與後文所言,「真人、至人、聖人、賢人」所為相對應的。

 

先談養生三境。

 

一,法陰陽。「法」為取法,效法,遵從意。陰陽者,天地之大道。天,有陰陽;地有陰陽,人間萬物也有陰陽。此處講法於陰陽,是指得道高人,能調配自身小陰陽,順從天地大陰陽,遵順天地大陰陽,效法天地大陰陽而運轉。這是很難的境界。也是肉身生命幾乎達不到的地步。法於陰陽,只有無限度地接近順和陰陽,根本無法去與陰陽變化而同步運行。天地,也做不到完全和順陰陽,故天有雷電激越,地有山崩地裂,都是陰陽一時不和順造成的。然而,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長生,老子有雲,是因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也就是說,天地沒有一個生命的軀殼,沒有一個「自生」的限制,無限大,其間陰陽變化損不及其大,故遭遇陰陽不和之衝擊、之爆裂時,天仍是天,地還是地。人,就不行。人是有肉體限制的。所以,人與天地相比,是有一定壽命的。——我謂之,天道。

 

二,和術數。「和」即順和,調和意。「術數」者何?明顧從德刻《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校注云:「術數者,保生之大倫。」鄙人以為,數者,範圍也,空間也,諸如四季、五行、六合、一日二十四小時、人的年齡,等等,皆為數,是相對固定的段節。術,則是每一個段節內的合乎其規律變化的理論和方法。比如一年四季,四季即為「數」;四季之中,春夏秋冬,每一季節內的契合其本季節的氣候氣溫變化而去適應的方法,即為「術」。當然,還可以這樣理解,數,為空間;術,為時間。一定空間之內,數相對是不變的,而時間常變,術也即是變化不定的。比如,在一個房子里,這個房子,這一處空間,相對一天的時間,它是不變的,而一天之內二十四小時每一小時其氣溫則不同,早上可能涼一些,就要穿得厚一點;中午天熱一些,就要脫一件外套,這種變化就是術。能和於術數者,就是要懂得並做到,以上這些道理。這一點,看似容易,其實也很難做到。——我謂之,地道。

 

三,節食飲、常起居,不妄作勞。食飲,是吃喝,是上口之欲;起居,是行走休息,是軀體之欲;作勞,主要是講房室之欲,當然也講人的社會功能,勞動與創造。這些,都不要過度。字面意思好理解,人做到這些,也不是太難。但,堅持比較難。——我謂之,人道。

 

天道的養生,是養氣,是養神靈。天上有氣,氣大可無外,氣小可無內,氣無處無時不在,氣乃法於陰陽者。氣陽為靈,氣陰為神。天道養生,重在養氣,養氣在養神靈。神靈和合,陰陽相抱,無有終時,此為道生。氣得養,神靈靜;養神靈,真人也。

 

地道的養生,是養形,養象。大象無形,無形為氣。這,是上一層次的事。我們在此不談,談「小象」有形。形者,也可解為生命的形式。凡有形式者,壽命再長,也有形散之時,形散即為氣,氣聚即為形。形,生於數;養形,即為術。形,就是一定的「組織結構」,凡生命皆有一定的組織結構,即為有象。為什麼?因為一定時空內,必定有象。芥粒之中含須彌;須彌之內存芥粒。然,必定有象也。象中有陰陽,其中陰陽構結為象。象終有極,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雖其壽而強者,然必定有壽命也。

 

人道的養生,是謂養生也。養生之道頗明了,即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這十二字,看似簡單,真正做起來,也是須要條件,不大容易的。世上之人,有幾人能常年做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的?又有幾人恬淡虛無,不妄作勞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大概只有世之聖人能做到。

 

如果連養生之道也無法遵循,那也至少做到精神內守,不能經常神不守舍吧,誠如此,可謂上古知道者之一賢者,賢者也能夠度壽終正寢,盡終天年。

 

2016/12/7,磨硯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琴瑟 2016-12-8 02:54
故作姑且解,似勉強。故能形與神俱,是說:如此便能使精神與形貌相合的意思吧。
回復 蘇小白 2016-12-9 01:08
琴瑟: 故作姑且解,似勉強。故能形與神俱,是說:如此便能使精神與形貌相合的意思吧。
也有您那樣的解法。只不過,我的解法是依後邊四類人,即真人、至人、聖人、賢人。
感謝關注,批評!問冬安!   
回復 琴瑟 2016-12-9 02:51
蘇小白: 也有您那樣的解法。只不過,我的解法是依後邊四類人,即真人、至人、聖人、賢人。
感謝關注,批評!問冬安!    
問好!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23: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