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東方鶴——神奇的不死鳥(組圖)

作者:農家苦  於 2019-10-4 10: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水磨坊|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34評論

關鍵詞:鶴文化, 不死的東方魂

東方的鶴,西方的鷹;農耕民族的鶴,游牧民族的鷹,二者在東西方文化中的地位是一樣的崇高,因為二者的文化象徵意義是一樣的,都是穿梭於人神之間,傳遞上天旨意的信使。這是東方鶴文化與西方鷹文化的本源。

後世在鶴身上綁定的「長壽、吉祥、忠貞、純潔」,在鷹身上系掛的「勇敢、兇猛、機警、強力」,則都是東方鶴文化和西方鷹文化的塵垢。文化悠久與房屋老舊一樣,都容易積塵生垢。

眾所周知,人類文明無不發源於江河流域。東方農耕文明的搖籃在水際崖邊,我們的始祖一開始是靠漁獵採集謀生的。所以,古代先民最早接觸並認識的水鳥和涉禽,自然少不了鶴。

既然大家都在水邊上混,都靠捕魚為生,都長著兩條腿,憑什麼你,你,你「鳥人家」總比我捉的多,捉的輕鬆,捉的專業?我不學你,不模仿你,弄出個魚叉來當漁具,那我還怎麼混啊?回家老婆不是要罵我「不是好鳥」嗎?你鳥人家不僅捕魚的能耐比我大,而且你還會一飛衝天,飛到天神那裡去討預測,知道哪裡魚多,我不崇拜你崇拜誰呀?這可能才是「鶴崇拜」的起頭。

為什麼叫鶴?

在沒有文字的時代,聽話要聽音,聞鳥要聞鳴。鶴的鳴叫聲非常與眾不同,一鶴昂首高叫,身旁的伴侶便會立即應聲附和,或夫唱婦隨,或婦唱夫隨,亦或是父鳴子和,當然也有純粹為了起鬨恭維,步其韻而和之的,因而被古人命名為「鶴」,取「唱和」、「附和」之意。

後世的和詩(「和」讀hè),是不是從鶴的鳴叫習性得到的啟發,不得而知。但我說的「中國人若互相讚賞,彼此恭維,五分鐘后就雙雙進入天堂」之話,則確實是從鶴身上總結出來的。

你看嘛,中國人一多,每個人就都喪失了尊嚴,很難相互認同,惺惺相惜,總愛互相擠兌,彼此貶低,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不自在,人人視同寇讎。哪像鶴類,只要開口,就是一個「哈哈」兩個「笑」。(鶴鳴時,唱者一個「啊哈哈」,和者兩個「哈哈哈」)就憑這一點,我也堅決主張把鶴類中的「仙品」丹頂鶴選為國鳥,以勵國民效法其德,學會彼此欣賞,互相友善。

不同凡響的「鶴鳴」與「鶴唳」

同樣指鶴的叫聲,古典文學卻用了兩個不同的辭彙來形容,一個叫「鶴鳴」,另一個叫「鶴唳」。這倆詞不但都很有擬聲效果,而且都是聲震四野,高入雲霄。

由於鶴的發音器官——氣管很長(冠鶴的較短),最長可達 150 厘米,並在胸骨后捲曲迴環,類似於管樂器中的長號或法國號,這讓鶴的叫聲顯得高亢而洪亮,可以輕鬆地傳到數公里以外。「鶴鳴」與「鶴唳」,顯然都有雄壯大聲的特徵。

個人以為,「鶴鳴」一詞的重音在「鶴」,「鶴唳」一詞的重音則在「唳」。前者指鶴漫步於水澤或佇立於檐脊時的叫聲,後者則特指鶴凌空飛翔或夜半時分的叫聲。「鶴鳴」發生在地面,發生在白天;而「鶴唳」則發生在高空,發生在黑夜。鶴、黑、嚇,音近義通,很可能都是「鶴」名的由來。

《鶴經》曰:「鶴,陽鳥也,而游於陰。」聲音高亢嘹亮,當然代表雄陽,所以有「梅妻鶴子」,而沒有「鶴妻梅子」。鶴喜歡在夜間活動,高空鳴叫,而且聲音又特別大,這豈能不聳人聽聞,驚人好夢?正因為如此,「鶴鳴」與「鶴唳」,便被人為地區分開來,並且帶上了濃厚的感情色彩。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聲聞於天。你瞧,鶴在地面上的水澤中昂首一叫,多少人喜歡啊?顯達者喜歡,隱士們喜歡,孩他媽更喜歡。所以「鶴鳴」,便成了「不同凡響」的代名詞,名叫王鶴鳴、張鶴鳴、李鶴鳴的男孩、男士,數不勝數。

你再瞧,「夜及半而鶴唳,晨將旦而雞鳴」;「閑憑晚閣,指天外之霞飛;夢斷曉鍾,聽雲間之鶴唳」。深更半夜的,孤鶴當空一唳,唳借風威,風助唳怖,誰聽見不害怕?

世上有哪一本雜誌叫《鶴唳》?誰敢起名叫聞鶴唳、水鶴唳、林鶴唳?古往今來,好象只有一個人不怕,就是倒霉蛋陸機。他在被人害死前居然還念叨「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不過那絕對是「人之將死,其言也亂」的悲哀。

世界上都有誰在崇拜鶴?

「鶴崇拜」原是老中國或土著中國的文化現象。土著中國,主要包括古越和東夷,大致涵蓋今天的江浙皖贛和山東。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古越地區出了大問題,人口和文明突然消失了,作為文物遺存的陶器,文化傳承的鶴崇拜,便被土著中國的遺族,帶去豫東平原發揚光大了。

日韓是東夷文化的延伸,也是中原殷商遺族的遠親,所以,日韓兩國都盛行崇鶴文化。韓國生產的黃銅對鶴擺件,不僅造型優美,形態逼真,而且結構穩定,質地精良;置於盆景之側,瓶花兩邊,或窗檯之上,遠觀則惟妙惟肖,近瞧亦風情萬種。我想,韓國的銅匠藝人,若非對仙鶴觀察細緻、鍾愛無比,那是絕對做不出如此上乘的銅器精品的。

在日本,除了古代繪畫和出土文物的繪飾上喜歡畫鶴以外,明代與中國一樣,官員的朝服也用丹頂鶴補子作為文官的最高象徵。進入現代國家階段以後,日本更是積極跟進西方,把丹頂鶴指定為北海道的道鳥,又在日元紙幣上印上丹頂鶴的圖案,日本航空公司還以丹頂鶴為Logo

與土著中國有著神秘關係的中南美洲,儘管與中國山海阻隔,相去萬里,卻有著與東亞相同的鶴文化。

中國的專著《鶴經》說:「鶴,陽鳥也。因金氣,依火精。火數七,金數九。故十六年小變,六十年大變,千六百年,形定而色白。」中南美洲的原住民泰諾文化則認為,鶴與鷺都有人的特性,是男子漢的象徵。( Cranes and herons were often given huma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y usually were interpreted as symbols of being masculine.

中國最厲害的是文字記載;美洲原住民,包括印地安人和泰諾人,最神奇的是他們的口頭傳說。把這兩者互相印證,便能看清很多歷史真相。

我舉個例子說,西北美洲原住民的一支斯道羅老人講,很久以前,世界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時的生物形狀是不固定的,早晨還是人,到了晚上可能就變成了魚;夜裡睡覺前還是個美女,一覺醒來卻變成了一隻羊;植物與動物之間可以互相轉變;人居然能聽懂狗的語言,狗也能說人話。世界上現存的動植物名稱,很可能是那個時候的動植物自己說出來的。

斯道羅老人還說,雪松確定是他們的祖先變的,魚也是他們的老祖父和老祖母變的,他們的財產都是他們的家族成員。這樣就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後來,掌控生物形態的大神「海哈斯」,大發善心,大顯神通,徹底撥亂返正,把地球上的生物形態固定了下來,動物就是動物的形態,植物就是植物的形態。

這些原住民的口頭傳說,其要命的價值,不僅可以解釋和佐證中國的奇書《山海經》,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美洲白人不吃魚的真實原因。

至於遙遠的中南美洲,到底是怎樣與中國的東南沿岸發生關連的,我在冥思中得出結論是:中國原先就一塊陸地,號稱「神州」,周圍四海環抱。這塊陸地的面積,東到湖北東部,北到山西南部,主體在四川盆地。三星堆和凌家灘文明,就是「神州」最早的文明。西亞的蘇美爾文明是神州文明的西傳。

後來,喜馬拉雅山升起來了,把中國的西北擠壓抬高了。東南地區被掙裂后,一塊陸地漂移到了中南美洲,另一塊陸地則下沉到了太平洋的海底,中國的地勢,從此變成西北高、東南低。

印度典籍里所說的太平洋母大陸文明,實際上就是土著中國被「斷舍離」出去,而後下沉到海底的高度發達的河姆渡文明和良渚文明的一部分。它們是被北海和西海的洪水沖走的。

道家與鶴的同性戀關係

作為最早與人類共同漁獵的水鳥、涉禽,鶴經歷了從野鶴仙鶴再到家鶴的演變過程,從神性仙性再到人性,即從天人之間的信使,到仙人的座騎,再到「長壽、吉祥、忠貞、純潔」的文化象徵。

在這個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道家對鶴的地位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道人對鶴,可謂觀察的最細緻,琢磨的最透徹,編排的最奇譎。

有人說,「道家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換一種思維方式來理解,即「道家是老中國、土著中國的原產」,「道家與鶴文化產生於同一個地理範疇」。

道家玩鶴的最高成就,乃是《鶴經》。要知道,漢代尊儒,始有《五經》、《六經》之說;漢傳佛教的《一切經》,即便到了南朝,也未能達到廣泛流傳的地步,更沒有人敢把隨便什麼專著稱作《經》的;寫人的書尚且如此,何況寫鳥的?而鶴居然成了例外,專論鶴的書竟被人五人六地稱作《鶴經》,足見鶴的地位有多麼不同凡響。

《鶴經》,假託是周靈王時代的士人李浮丘所作。李浮丘,世稱「浮丘公」,因為他把周朝的太子姬晉(即王子晉或王子喬)接引到緱山(位於今偃師市東南)修道成仙,二人又常常騎著白鶴遊歷於伊水、洛水之間,所以,師徒二人便都成了道教的神話人物,仙人。

王子晉,因為出身高貴,長相俊美,且溫良博學,聰慧賢明,正值翩翩少年,英姿勃發之時,卻被害早逝,成了宮廷鬥爭的犧牲品,所以,後人對他寄予了無限的同情與哀思。在官方和文人那邊,典籍記傳和詩詞吟詠之外,還有帝王的敕封、建廟,道家的尊號;在民間,老百姓敬仰誰,就會把誰奉為神仙。我判斷,「白馬王子」的形象,很可能是從「白鶴王子」演變而來的。

而浮丘公的貢獻,除了通過「造仙」神功,把屈死的王子晉點化成神仙以外,他還把野鶴想象成了仙人的座騎,並整出了一部專著《鶴經》。明代周履靖的《相鶴經》則基本上是對《鶴經》的補充和發揮,屬於「多述少作」之類。

《鶴經》在今天的讀者看來,與其說是專著,還不如說是「神話加調料」。再說白一點,就是造神——把野鶴幻化成仙鶴。即便是它的觀察描述部分,也與現代科學的觀察描述想去萬里。

比如,《鶴經》曰:(鶴)行必依洲嶼,止必集林木。現代科學的觀察顯示,鶴的腳趾共有四個,前三個腳趾與后一個腳趾,屬於不等趾型,即它們不在一個平面上,后趾較高而且較短,無法與前三趾對握,形成抓握能力,因而不能停棲於樹的枝幹上。而冠鶴則可以。

關於鶴的繁殖,老神仙在《鶴經》里是這樣絮叨的:復百六十年,雄雌相見,目精不轉,孕。什麼意思呢?再過上一百六十年,公鶴與母鶴想見,雙方對視,目不轉睛,母鶴就懷孕了。更有甚者,《禽經》曰:鶴以聲交而孕,雄鳴上風,雌承下風則孕。

天津人讀到這裡,不禁要用天津話發問了:這叫嘛事?您這是動物受孕呢,還是花木授粉呀?我讀到這段時,腦子裡忽發奇想:老外總愛責怪我們中國人待人不真誠,與人說話時左顧右盼,目光閃爍,不願意進行eye contact,象他們一樣。以後,我們就可以義正詞嚴地回復說,你得,如果我盯著你看,你他娘的會懷孕的!(因為歐裔多數三長兩短、頭銳臉窄,酷似鶴禽

道家為什麼不肯告訴人們鶴類繁殖的真相?為什麼非要把仙鶴生孩子的事情「噱頭化」?我想,這可能與中國的造神傳統有關。古聖先皇皆非父精母血所生。「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朝的開創者契,就是從鳥蛋里孵出來的。卵生的,好象總要比胎生的神秘一些。既然胎生的人可以卵生,那麼為什麼卵生的鶴不可以胎生呢?

說到底,神秘化仙鶴的繁殖,與神秘化聖人的出生,其實是出於同樣的目的,都是為了彰顯被神秘化者的「非凡」與「不俗」,從而拔高其地位,增強其權威。對養鶴者來說,鶴具有神聖性,自己當然近朱者赤,變得天形道貌了。

關於這一點,《左傳》裡面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有祿位,余焉能戰?』」

說衛懿公喜歡養鶴。雅興上來的時候,他居然給愛鶴敕封官位,賞賜名爵,讓這些御用鶴們享受正部級待遇,出入乘坐官員的專車。後來,北狄入侵,舉國迎戰。臨戰之際,前線的將士們卻口出怨言:鶴們不是有祿位嗎?你幹嘛不讓鶴大人來迎敵?憑什麼讓我等來送死?結果因士兵罷戰,致衛國滅亡。

這則故事,後來演化出兩個成語——老鶴乘軒;愛鶴失眾。自古以來,儒家在總結歷史教訓時,都把衛國的滅亡,歸咎於懿公的拔新領異、玩物喪志。然而近年崇明島上的70后怪人維舟卻認為:衛懿公好鶴並非玩物喪志,而是一次失敗的復古改制。

他發現,與衛國毗鄰的強國如邢國等均被狄人攻滅了,就連五霸中的晉國和齊國,都在遭受狄人的入侵而無可奈何。衛國是因為國家太小國力不濟才被狄人滅亡的,與衛懿公養不養鶴毫無關係。而衛懿公養鶴,不過是想藉助鶴的神性來強化自己的王位合法性而已。

本人對這種觀點贊成一半,反對一半。衛懿公養鶴,確實有抬人架己渲染自己王位合法性的一面;但他過於重鶴輕民,有點象今天西方社會的「左昧」,尊重動物超過尊重人,因而招致國民的普遍不滿,愛鶴失眾,這也是事實。

悶騷的浪漫精

弔詭的是,衛懿公給仙鶴加官進祿的荒唐舉動,雖然受到儒家正統千年不變地詬病與譏諷,但「老鶴乘軒」卻大受後人追捧,竟然變成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浪漫典故,就連《聲律啟蒙》都對其大加弘揚:魚躍池,鶴乘軒。

明清兩代的一品文官,其胸前和背後的「補子」上,繡的居然都是鶴紋;其中,明代用雙鶴,清代用單鶴。罵人「不是好鳥」,想必是明清兩代的武官粗人,背地裡數落文人、文官的話。

此時的日本和韓國,也趕緊跟進效法,不落後塵。老鶴乘軒,變成了老鶴上身。最逗的是韓國人,爺們喜歡在一身素白衣褲外另罩一件黑色背心,以示對仙鶴「白羽黑翅」的效仿。古風流傳,於此可見一斑。

大明一品文官的雙鶴圖案補子

大清的單鶴補子

「老鶴乘軒」為什麼那麼浪漫呢?

據說,古時候乘軒的人,都是士人、官員。他們上朝議事時,所乘的車駕就叫「軒」,相當於後世的「轎子」,今時的「專車」。這種官員乘坐的交通工具共有兩種款式:前高后低者曰軒,前低后高者曰輊。大家試著想象一下,官員們乘軒而來,軒駕前後排列,前高后低,遠遠望去,不正象波浪翻滾嗎?

因為鶴是水鳥涉禽,吸引它們或為它們定製的建築,必須有水波浪形。所以,軒的造型,或者帷幔裝飾,必定有波浪形狀或圖案;要不然,怎麼會有成語「軒然大波」呢?

黃鶴樓應該是什麼樣子?

若根據神話傳說,不知道黃鶴樓究竟是什麼樣子,因為黃鶴都沒有人見過,何況黃鶴樓?但若依照史籍,黃鶴樓似乎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而應該是古代豪車——「軒」的樣子,因為有「老鶴乘軒」成語作為證據。

不管怎麼說,黃鶴樓肯定不能上人,只能立鳥;江南三大名樓,實際上只有兩個,黃鶴樓是鳥居,而非人境。

崔顥那首《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若用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和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的文學觀,那是根本理解不了、解釋不通的。為什麼呢?

華夏神州的天使——黃鶴飛走了,再也沒有帶著上天的訓示回來。華夏先民與上天之間的信使離去,表明上天不再眷顧華夏。此地空然餘下神州的土地和人民,卻沒有了半點神性和神氣。神州陸沉,從此變成了災難與痛苦交相侵凌的是非之地,冤孽之地。這不正是本詩的深沉意蘊嗎?敢問,現代中國人能懂嗎?

老鶴不死,只是凋零。鶴的神性和信使的職分,一直活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直到今天。

一九五五年上影廠拍攝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裡面有一段戲:當董永和七仙女與傅員外打賭一夜能織出十匹錦絹后,七仙女來到機房,點燃難香,請來眾姐妹,正要動手織布,卻發現忘了帶織布梭子。於是,那大姐便招來仙鶴道:「仙鶴啊,命你去至天河織女那裡借來天梭一用,速去速回。」

現代西方傢具中,有一款供擺放講稿、食譜和樂譜的小型傢具,叫Stand;園林行業中常用的「造型」,英文稱「standard」,可能都是根據鶴的側立姿勢,仿生而來。

中美貿易戰中的中方談判代表劉鶴,多次作為國家主席的特使(特別信使)前來美國與美國政府談判。看看這位劉大人的名字,再端詳一番他的松形鶴姿,尤其是聯想到他的特使身份,你不笑,我替你笑!

2019.10.3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4 個評論)

回復 mali50 2019-10-4 11:07
別於考古,農兄的文化尋根頗有造詣。這需要淵博的知識積累和想象力,可以促進對歷史文化的反思和審視。
回復 農家苦 2019-10-4 11:21
mali50: 別於考古,農兄的文化尋根頗有造詣。這需要淵博的知識積累和想象力,可以促進對歷史文化的反思和審視。
哈哈,丞相之言,猶如文化部的鑒定書。我得趕緊綉好「補子」,練好方步,準備晉見。
回復 qxw66 2019-10-4 11:36
   駕鶴西歸
回復 農家苦 2019-10-4 11:45
qxw66:    駕鶴西歸
李超人?
回復 8288 2019-10-4 12:24
又淘到什麼寶了
回復 農家苦 2019-10-4 12:27
8288: 又淘到什麼寶了
下一篇亮出來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9-10-4 19:43
鴻論大篇,古今中外,據典考究,一鶴立言,兄弟的文史論考功夫精深不可測矣!
回復 農家苦 2019-10-4 20:37
鬍子太長了: 鴻論大篇,古今中外,據典考究,一鶴立言,兄弟的文史論考功夫精深不可測矣!
鬍子哥過獎。功夫談不上, 只是想追求一點新意, 海外遊學子, 視野比國內吃皇糧的開闊, 心得總要多些。
回復 釣魚城 2019-10-4 23:24
閣下開篇講了東方的鶴,西方的鷹。再以鶴鳴,鶴唳論及鶴名的由來。
不談點鷹的發聲?鷹好像也要發聲的,但似乎不像鶴那樣令人印象深刻。
回復 農家苦 2019-10-4 23:35
釣魚城: 閣下開篇講了東方的鶴,西方的鷹。再以鶴鳴,鶴唳論及鶴名的由來。
不談點鷹的發聲?鷹好像也要發聲的,但似乎不像鶴那樣令人印象深刻。
我想,還是單獨寫鷹比較合適,要不然西方人又不滿意了。
回復 qxw66 2019-10-5 00:54
農家苦: 李超人?
有司馬遷風
回復 農家苦 2019-10-5 06:39
qxw66: 有司馬遷風
誰?太史公啊?那可是我永遠的學習榜樣。

此文要是他老人家來寫,一定會說:劉大人騎鶴來美與美邦談判,剛入關,FBI便指使便衣將劉大人帶進黑屋,告之曰:鶴乃珍稀保護動物,不可隨意亂騎。十公斤以下,可與嬉戲,可與同居,可與交媾,但不可以騎乘......劉大人耐著性子聽完,氣得當場變成一隻白鶴,飛回了中國。中美貿易談判再一次陷入僵局。
回復 qxw66 2019-10-5 08:06
農家苦: 誰?太史公啊?那可是我永遠的學習榜樣。

此文要是他老人家來寫,一定會說:劉大人騎鶴來美與美邦談判,剛入關,FBI便指使便衣將劉大人帶進黑屋,告之曰
太啰嗦,直接引渡。。。
回復 農家苦 2019-10-5 08:35
qxw66: 太啰嗦,直接引渡。。。
讓劉大人進去, 孟小姐出來。
回復 qxw66 2019-10-5 08:36
農家苦: 讓劉大人進去, 孟小姐出來。
   劉不幹,任應該自投羅網
回復 農家苦 2019-10-5 09:01
qxw66:    劉不幹,任應該自投羅網
任是想策反美國
回復 qxw66 2019-10-5 09:17
農家苦: 任是想策反美國
策反美國投共?   
任說話有趣,但不管說啥也不敢來美國,加拿大
回復 農家苦 2019-10-5 10:10
qxw66: 策反美國投共?    
任說話有趣,但不管說啥也不敢來美國,加拿大
任大膽是軍人出身, 難說。
回復 qxw66 2019-10-5 10:39
農家苦: 任大膽是軍人出身, 難說。
他不敢的 美國盟國都不敢去
回復 農家苦 2019-10-5 11:04
qxw66: 他不敢的 美國盟國都不敢去
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應對策略很爛,既沒有迎回孟昭君,又得罪了加拿大,可謂一頭塌,一頭抹。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22: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