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天下鈴鐺,源頭盡在中國(上)

作者:農家苦  於 2019-3-11 04: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水磨坊|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40評論

關鍵詞:鈴鐺, 起源於中國

鈴鐺,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傳遞美妙聲音的天使,天下耳朵永遠的情人。從上古的陶窯中盤旋而出,一路馬掛駝懸,檐栓旂墜,風吹雨送,金聲玉振,數千年「丁零」不絕,直到如今的學校、餐館、旅店、動物園、博物館……

鈴鐺的古名,曰鈴,曰鍾,再曰鐸。但英文的名字,卻只一個bell了得。

根據考古發掘,世界上最早的鈴源於中國,中國最早的鈴,是新石器時代的陶鈴。河南大河村仰韶文化遺址發現了一枚;湖北易家山大溪文化遺址發現了一枚;河南龍山文化遺址發現了二枚;甘肅馬家窰文化遺址發現了七枚,永靖大河庄齊家文化遺址發現了二枚。時間可追溯到距今五千至六千年前。

鍾,是堯舜時一位名叫垂的人創製。最初的鐘是陶制的。陝西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鍾,據考古測定,距今大約五六千年,是目前所知的最古老的鐘。鈴比鍾早,陶鍾是由陶鈴發展而來的,所以,鈴的歷史比鍾更長。

推敲推敲,當初古人是受了什麼東西的啟發而創造出鈴鐺的?這絕對是一個非常有趣,同時又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中國人善於師法自然,一切創造,一切模仿,均來自於自然界中的植物。

而西方人,特別是受了閃米特文化影響的西方人,即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他們則喜歡追隨造物主,一切創造,一切模仿,均來自於自然界中的動物。

仰觀俯察,上下求索,我確信,陶鈴的啟蒙師應該是桃核。桃核干后,桃仁與核殼分離,在桃核里滾動,輕輕搖動桃核便會產生響聲。仿生者將金屬的鈴體,鑄造成裂開的桃核形狀,再從裂口塞進一個金屬圓珠,便製造出金屬鈴鐺來了。《漢典》記載說:鈴,半裂以出聲,錮銅珠於內以鳴之。

由此可見,鈴鐺最早的形狀,乃是「含珠於口」,而不是「懸鐺於鈴」。

至於鈴鐺後來的形狀,恆常形狀,即在一個口大底小的鈴腔內懸挂一個鈴錘的造型,可能是仿自帶花托的花朵:花柄是鈴柄的原型,花瓣是鈴腔的母本,而花蕊則是鈴舌的參照。

當然,更有可能,鈴鐺的原始形狀,直接來自於天啟,取形於「天垂象」,取名「靈」(神靈),其剖面就是中國的「中」(頂天立地,環宇一人)。


甲骨文、金文和小篆 的「天」和「元」都是指人的頭部。「天」字像一個正面而立的人,突出了頭部。該部分後來簡化成為一橫。「天」,由人的頭部這個本義,引伸為頭頂上的天空。鈴鐺的剖面和側影,正是「天」字的形狀。

鈴腔,就象窿蓋四野的天穹;鈴錘/鈴舌,則代表上天的垂象。鈴與鐺的合體,表明「上天垂象,警示萬民」的意思(聖人象之,聖人則之,先造了鈴鐺)。所以,當鈴演變成鍾,小鈴變成大鐘的時候,古老的響器,也就幻化成了法器、神器,為寺廟和教堂專用,鈴聲同樣具有警醒、警示和警告的神聖意味。

「鈴鐺」稱謂的出現,單名變雙,應該與「葫蘆」的雙名得來演變軌跡相同,都是先由單名的「鈴」和單名的「匏」變化而來。

葫蘆,用於形容「匏」的上、下兩部分,上葫下蘆,葫小蘆大,合稱葫蘆。

胡,指牛脖子下面的粗大部分;戶,廬省去廣,指圓形小屋。葫蘆的上肚象牛脖子,下肚則象個圓形小房子,兩部分合在一起稱呼,就叫「葫蘆」。

同樣,鈴鐺也由兩部分組成。鈴,指空心的圓柱型腔體;鐺,指鈴舌或鈴錘。注意,鐺,原是古代女子的耳飾。金屬的稱「鐺」,玉質的稱「璫」。比如「足履革屣,耳懸金鐺」(《北史》),又比如「耳著明月璫」(《孔雀東南飛》)。有人把鈴鐺中的「鐺」解釋為鈴舌撞擊發出的聲音,這是不對的。

由於鈴鐺的鈴舌懸於鈴腔內,酷似丁果墜於花托下。「鈴丁」之名由此而來。

第一個創造鈴鐺的人,極有可能是個女人——女奴、女巫、女祭司、女樂師,或者女部落酋長。

懸挂在枯藤老蔓上的葫蘆,社廟神木老橡樹上的橡子,風吹樹搖,叮噹作響;海邊美麗的乾貝殼,裡面滾進沙粒,俯身拾起來搖晃,響聲迷人;雄性動物的睾丸,懸繫於兩股之間,尻尾之下,奔突時左右搖擺,前後撞擊;這些現實景象都給了女人創造鈴鐺的靈感,點化她們將鈴鐺懸挂起來使用,又啟發她們將鈴鐺繫於孩子的手上和馴養動物的項下。

鈴鐺主要分兩種造型:裂口含珠的「桃核型」;開口懸舌的「花朵型」。

輕小、玲瓏的「桃核型」鈴鐺,最早繫於孩童的手腕或腳脖,用於監管遊走不定的孩童,方便母親掌握他們的行蹤,以免疏於照看,走失遇險。

在外面狩獵的男人,看見這個發明很有用,就將小鈴鐺借出來,系在獵狗的脖子上,一方面可激勵獵狗的鬥志,一方面便於掌握它們在林莽中的行蹤。久而久之,獵狗們聽慣、習慣了這種鈴聲,主人們又以施放這種鈴聲的方法來召喚和指揮它們,由狗而馬,由馬而牛,由牛而駝,由駝而象……

這正是為什麼在商周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的鈴鐺多半是被當作戰車馬具的一部分,而且也用來作狗鈴鐺的原因。

這些推測,既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由狩獵到採集,再到採集狩獵,狩獵採集的交替與共存的歷史路徑,也符合人類歷史從母系社會發展到父系社會的順序。

後來,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冶金技術發展了,青銅器出現了,青銅鈴取代了陶質的鈴,一下子湧現出大大小小,千品萬類的金屬鈴、金屬鍾、金屬鐸。鈴、鍾、鐸的用途,也由簡單的信號傳遞,演變成了禮器、樂器、法器和報時器。鈴,這個普通的金屬響器,從此由生活邁入政治、軍事、宗教與文化,成為帝王、貴族、僧侶、教士等統治階層特殊身份的象徵。

金屬的鈴,從金,從令。鈴者,令丁也。令,即為「命令」、「號令」、「指示」的意思。「金」與「令」合起來便是「用金屬響器發出聲音信號,指示人們按照預定的程序統一行動」。所以,鈴的本義:金屬造的聲音信號發生器——金屬響器——金屬傳令器。

鈴與鐘的區別,在於鈴舌,鈴有舌,而鍾無之;鈴似鍾而小,鍾似鈴而大。

鈴與鐸的區別,僅僅在於大小。鐸,大鈴也。最早用于軍旅,用於統一行軍號令,所以稱作「令丁」;功能相當於後世的「軍號」或「哨子」。古制:二十五個人的步兵隊伍就有一個「令丁」,官拜小司馬,負責振鐸。

鐸,本身又有兩種稱謂——金鐸;木鐸,兩個功能——金鐸用于軍事;木鐸用於行政。注意,金鐸與木鐸,都是銅鈴鐺;區別乃在於鈴舌,金屬鈴舌者,包括銅、鐵兩種,稱為「金鐸」;木製鈴舌者,稱為「木鐸」。換句話說,「金鐸」用金舌;「木鐸」用木舌。

鐸是用銅做的,執柄搖之而鳴。但是,人多了,隊伍壯大了,大鈴的鐸必須一大再大,直到拿得起,搖不動,或者拿不起,也搖不動。到了拿得起,搖得不動階段,鐸就被「鉦」取代了。「鉦」,外形仍然如同大鈴,只是沒了金屬鈴舌,搖振改成了敲擊,鈴舌換成了杵柝。成語「鳴金收兵」的「金」,指的就是這種比「金鐸」個大體沉的「鉦」。

鈴鐺,在我們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上,無論在金聲玉振的禮樂教化方面,還是在鐘鼓齊鳴的軍旅生涯和鐘鳴鼎食的世俗生活方面,以及晨鐘暮鼓的宗教傳播方面,都做出過巨大的貢獻,留下了無數精彩的故事,已然成為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重要載體。

其中,有這樣幾則關於鈴鐺的故事,最值得我們認真傳講,仔細玩味:

一、振鐸采詩故事。「孟春三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木鐸,即有木舌的銅鈴鐺。木鐸參與並見證了中國最偉大的政治教化傳統——採風運動。這是春季採風運動。「從十月盡正月止,……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於邑,邑移於國,國以聞於天子。」「故王者不出戶牖,盡知天下所苦。」這是冬季採風運動。

想象一下, 一個頂風冒雪的老頭、風塵僕僕的老太,奉周天子之命搖著木鐸行走在山野小徑上,不停地向四周的村莊吆喝著采詩。寶鐸含風,響出天外。這情景,與《鈴兒響叮噹》中的聖誕老人,何其相似乃爾。我說西俗東源,不由你不信。

二、掩耳盜鈴與解鈴系鈴故事。因為這兩則故事太有名了,盡人皆知,所以我不想再重複它們的內容,只想說,看待這兩則故事要有新視角和新觀點,不能因循守舊,人云亦云。

比如「掩耳盜鈴」,盜賊把自己的耳朵掩塞起來偷盜懸鈴,有沒有合理性呢?懸鈴又重又大,一碰就響,要盜走它絕非易事。盜賊首先要克服自己的膽怯心理,否則,作賊心虛,心虛則膽怯,膽怯則汗多乏力,無從下手。

盜鈴不同於敲鈴。即便不小心碰到鈴缽,振動鈴錘,所產生的撞擊聲也不大,而且這種聲音對鄰里或行人的影響,遠遠沒有對盜鈴者自身的影響大。所以,盜賊先把自己的耳朵捂起來,不讓自己因為聽見鈴聲而緊張,這樣更有利於從容不迫地作案,盜鈴成功。

再比如「解鈴還須繫鈴人」,「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系者解得。」 這句話的慣常意思是,誰惹的麻煩誰來解決。但事實並不是這麼回事。

鈴鐺,也叫「鋃鐺」。其中,「鋃」指鐵鏈,「鐺」指鐵鎖。在老虎脖子上掛鈴鐺,不但要有項圈,而且一定要加鎖,因為老虎脖子粗,奔跑起來速度快,震動大。「解鈴還須繫鈴人」,主要是指系者掌握著打開鎖的鑰匙,而不是指老虎可怕,能在老虎脖子上掛鈴鐺的人,肯定不是凡人。再說了,誰惹的麻煩誰來解決,這個邏輯在現實世界中真能成立嗎?

希特勒闖下的二戰彌天大禍,他自己能消弭嗎?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給中國造成了那麼多生命損失、精神摧殘和文化破壞,他自己一蹬腿走了,哪還有機會來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

所以說,掩耳盜鈴,未必弱智;解鈴系鈴,也未必高明。

三、陶寺銅鈴的隱藏故事。鈴鐺起源於中國。中國最早的銅鈴,當然也就是世界第一枚銅鈴。這個銅鈴很不起眼。首先是小,長五六公分,寬兩公分多。其次是做工粗劣,表面有鑄造的缺陷和氣孔。經化學成分測定,含銅97.86%、鉛1.54%、鋅0.16%,採用合范澆鑄技術製造。

有意思的是,出土這枚銅鈴的葬墓,屬於夏都墓葬群中的一座,是一座僅能容身的小墓,墓主人是一位年過半百的男子,銅鈴入葬前應掛於死者腰部至下腹間。墓中除了這件銅鈴,別無長物。當時,都城發生了一場革命,此乃該墓葬的歷史大背景。

我猜墓主人是位老奴。他於兵荒馬亂中搶得這枚銅鈴鐺,到手不久他就被人打死了,然後又被草草掩埋,鈴鐺便成了他唯一的隨葬物品。

銅鈴不是寒門物,富貴人家才得有。若是老奴攀上高枝,為情人所贈,顯然與年齡不符;若是老奴生前愛鈴,名為「某愛鈴」,下葬從容,怎可能單單隻陪葬一件心愛物?

你的聯想猜測又是什麼呢?


(圖片來自網路,謝原作者。文字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9.3.5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3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0 個評論)

回復 jhdl 2019-3-11 08:39
天下鈴鐺,源頭盡在中國,說出了心聲
回復 旋風蒙面俠 2019-3-11 09:14
  
回復 8288 2019-3-11 09:26
以為你又綯到什麼寶了
回復 天府龍門陣 2019-3-11 10:45
太長了,直接拉到底
回復 青青河邊的小草 2019-3-11 10:47
鈴鐺又不是玲鐺!
回復 農家苦 2019-3-11 13:05
jhdl: 天下鈴鐺,源頭盡在中國,說出了心聲
謝謝支持。看完下集,那些滿世界刨祖宗,硬要說中華文明是外來文明,中國人來自非洲的華人知識分子,就會尷尬了。
回復 農家苦 2019-3-11 13:06
旋風蒙面俠:   
你什麼意思?
回復 農家苦 2019-3-11 13:07
8288: 以為你又綯到什麼寶了
我確實淘到了寶,一激動就刨了起來。
回復 農家苦 2019-3-11 13:07
晴朗天空8877:   
啞鈴不是鈴
回復 農家苦 2019-3-11 13:08
sunnylan: 不止是鈴鐺吧,中國在古時候很多方面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別急,一個一個來。piggy bank/still bank, letter opener等,都是原產中國。讓我用事實把漢奸活埋了。
回復 農家苦 2019-3-11 13:09
青青河邊的小草: 鈴鐺又不是玲鐺!
不知所云!
回復 農家苦 2019-3-11 13:10
天府龍門陣: 太長了,直接拉到底
精心聽天籟。
回復 王雷雷0302 2019-3-11 14:41
文章真的挺長的
回復 農家苦 2019-3-11 14:47
王雷雷0302: 文章真的挺長的
下集更長,不過只要你耐心看下去,絕對不虛此行。
回復 海寶 2019-3-11 15:23
期待下集
回復 王雷雷0302 2019-3-11 15:58
那我得好好看看了
回復 徐福男兒 2019-3-12 01:22
農兄好學問!
回復 農家苦 2019-3-12 02:34
海寶: 期待下集
已經端上桌。請慢用。
回復 農家苦 2019-3-12 02:34
王雷雷0302: 那我得好好看看了
謝謝!
回復 農家苦 2019-3-12 02:37
徐福男兒: 農兄好學問!
徐兄好。本來是鬧著玩的,後來發現小鈴鐺裡面居然有大神道,於是,就四蹄翻飛地刨開了。雖然辛苦異常,倒也歡樂無比。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7 17: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