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國感想之二:都市的變化

作者:腦夫  於 2015-7-25 10: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回國感想之二:都市的變化

 

近期回國,陪一位好友去故地重遊,我們叫了一輛計程車,年長的司機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看似陌生的地方,然後說「這就是過去那個叫南大街的地方了」,我的朋友一下子傻眼了,不用說,他出生長大的故居不見了,過去每天走過的街道變樣了。再也看不出當年的蛛絲馬跡了。顯然,眼前現代化的高樓和漂亮的街道完全喚不回朋友兒時的記憶了。眼淚不知何時開始在朋友的眼角打轉了。此刻,默默站在他身旁的我,完全理解他的心情。其實,幾年前,我就有過一模一樣的經歷了,只不過這次角色互換,輪到我來好言相勸這個看來有點失落的朋友了。

 

我朋友所遇到的情況恐怕還不是個例。事實上,很多50后、60后、甚至70后都可以告訴你同樣的故事。這麼多年來,經過『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的洗禮,很多地方早已改頭換面了。很多城鎮就像是被一隻巨手輕柔地撫平,然後在原址上又建起了新城。過去、塵土飛揚的街道,現在變成了寬闊、平坦的馬路;過去低矮、灰土灰臉的房屋,現在變成了高大、環境優雅的小區;過去破敗的小商店,現在變成了大型、豪華的商場;過去簡陋的公共設施像學校、銀行、電影院、圖書館等,現在都變成了當地最耀眼的標誌性建築。河邊、江邊和湖邊都修起了賞心悅目、遊人如織的旅遊景點。還有快速建成的世界級的橋樑、高速公路、地鐵和高鐵。真的就像是一夜之間換了人間。都市裡每一個角落的變化之大,都超出了想像,如果你碰巧三十多年從未回國,突然回到了一個舊貌變新顏的中國,我敢肯定你一定會有一次刺激的時空穿越體驗。你會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會整天使勁地托住自己的下巴。當你走進世界上最大和最現代化的機場時,你會誤以為自己下錯了飛機;當你在高樓大廈之間穿行時,你會覺得你可能穿越到了一個比紐約更紐約的地方;當你被送到一個富麗堂皇的酒店時,你可能會在門童的問候聲中步入仙境。是的,一切就像是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魔術表演。而你卻是唯一一個沒有心理準備的觀眾,就像當年的『劉佬佬』。是呀,本來出國就是為了更懂故鄉和培養一種歸鄉似箭的感覺,可真正回來了,故鄉又變了樣。

 

以翻天覆地來描述中國都市的變化一點也不過分,我的母校在校園重建上就算得上是一個奇葩。幾年前,我們回校參加30周年同學會,世界各地的同學都像『南歸雁』一樣飛回了母校。很多同學原本像我一樣,想利用機會重溫過去的美好時光,可結果我們卻發現自己站在了一個美輪美奐、但與記憶相差甚遠的校園裡了,一個個的舊教室被嶄新的大樓取代了,小樹林里的英語角被鮮花覆蓋了,上課路上匆匆走過的小徑也全是閃閃發亮的大理石了。再也找不到我們過去留下的腳印了。僅存的少數建築之一圖書館,那個我們曾經如饑似渴地閱讀『未來叢書』的地方,也『慘』遭化妝易容。這那裡還是我們曾經熟悉和經常夢遊的校園呀。簡直就像一個巨大的萬花筒,雖然每一個角度都賞心悅目,但屬於我們的東西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面對比我們年輕許多的校園,我們不知道是應該高興還是彷徨。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對記憶里的東西心存好感是天經地義,但我們犯不著死抱著過去不放,像個頑固的老人一樣只熱衷於埋怨今不如昔。是,舊校園是可以述說我們的過去,但更有朝氣並讓我們憧憬未來的新校園也不壞,一點也不壞。

 

如果大學的變化還不能讓你吃驚的話,那就到小學、中學去看看吧,反正我是在這個星球上找不到他們了。你要找的小學和中學或許還在原址,但其景象一定是今非昔比了。

 

80年代我第一次出國開會的時候,當地人一個習以為常的商場使我大吃一驚。這個商場對於初次走出國門的我來說簡直太大了。這可是我第一次零距離地接受資本主義的視覺教育,見識了一個普通的商場居然可以建得如此『腐朽』。不過,站在巨大商場的中央,我偷偷地對自己說,「要是我家門口也有這樣的商場就好了」。不知道是不是許的願起了作用,這個夢想很快就照進了現實。僅僅一代人的功夫,這樣的商場在中國就算不上什麼了。更多更大的商場和其他各式各樣的豪華建築眨眼之間就遍布了全國,把中國送進了世界上最先進都市的行列。這可不是每個朝代都會發生的事情。就我有限的歷史知識來看。這可能是和平時期中國所經歷的一次最大規模的都市變化。想到這裡,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可能無意中成為了一代最幸運的中國人。再也沒有那一代人,能像我們一樣,擁有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去親眼目睹見證這史無前例的都市魔變。更不用說那些親身參與、並直接促成這一歷史進程的那些最可敬的人。

 

與中國『滿城挖』的情形正好相反,地球另一端的美國卻靜悄悄。當中國人熱火朝天地忙著舊城翻新的時候,美國人卻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花園裡、酒杯中和球賽的比分上。兩個大國之間的民眾這種絕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有一次,我站在我生活的城市(一個美國中部的大城市)的最高點,問我的同事:「如果你在這裡所能看到的建築物全部推倒重來,你覺得怎麼樣?」,Are you crazy?」,這是他脫口而出的反應,他一定是認為我的想法太瘋狂了。這也難怪他,因為這就是現代美國人普遍滿足於現狀的一個自然反映(這倒沒什麼不好)。其實,只要看看我身邊城市幾十年來一成不變的市容,我早就應該猜到同事的反應了。的確,現在的美國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巨大而又略顯老舊的博物館,只不過這個博物館里設施仍然齊全、運轉依就有序,館里生活著的人們也遠未審美疲勞,因此沒人覺得修補手術已迫在眉睫。這一代的美國人真的很幸運,他們通過輕鬆的勞動就能獲取足夠的生活資料。而且,他們就是想偷點懶的話,比如想減少或乾脆放棄工作或提前退休以換取更多隨心所欲的時光,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極易獲得周圍人的諒解甚至支持。這都要感謝他們的父母了,正是由於他們的父輩,能夠因應時代的召喚而拼發出世人驚嘆的雄心、熱情和工作效率。才打造了美國今天『工作與娛樂並重、勞動與悠閑並存』的豐富多彩的社會形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今天的中國人就正在扮演著美國人過去的角色,他們努力工作,只是為了給子孫後代建造理想化家園,這應該是屬於那種千秋功業之類的東西吧。可這又引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現在的勤勞會不會為一些後人將來的懶惰埋下了『禍根』?老實說,在工業化社會裡,越來越慷慨的福利制度,在讓窮人也能體面生活的同時,也使一些人難免質疑和輕視勞動的價值,不勞而獲的種種免費『午餐』會使一些人誤以為找到了一種比勞動更輕鬆和『更聰明』的生活方式(雖然這些人的數量並不多),這種情形顯然是與福利制度的初衷和核心價值背道而駛。

 

我的一位美國同事最近訪問了中國,我問他對中國的印象如何(這一定是他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了),他回答說,他都不能肯定他到的地方是中國。說好的破舊,看到的卻是年輕漂亮,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看上去更像資本主義,這裡的人,他相信,也像美國人一樣,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掙錢養家。也許他只是說了一些他覺得我喜歡聽的話。雖然他知道西方教科書和媒體上的東西也許有些陳舊和偏見,但飛越了半個地球以後讓他看到的東西仍然令他驚訝不已。他可不是那種輕易就吃驚的人,也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一切都來得太快太猛了,現在就連我有時也發現自己站在北京的街頭目瞪口呆。

 

美國有名的億萬富翁 Donald Trump 最近說:「你現在去中國,路啊,橋啊,學校啊,全是你從來沒有見過的景象。和他們的橋比起來,華盛頓大橋就像是小土豆。而中國到處都是那樣的橋」。雖然他有時候喜歡誇大其詞,但這一次似乎並沒有。看來,中國人是真的醒了,他們要開始一帶一路、拯救世界了,但是,在做這些大事之前,他們可能更想首先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是的,中國人對房子的渴望和迷戀就像西方人對於宗教。這種對住房的心理依賴和好感可能根植於我們對家的一種東方式的理解和感情。很少有中國人在口袋裡有錢的時候,會對房子的誘惑無動於衷。有錢不買房而去吃喝玩樂者會被視為不會過日子的另類。無房也能安於現狀的中國人更是屈指可數。安全地說,大多數的海外華人都把買房子作為了在新大陸站穩腳跟的標誌,而國內所有的農民工都會告訴你他們外出打工的目的就是為了回家蓋房子。是的,對於某些人來說,有房子不一定幸福,但沒有房子一定不幸福。中國人可以什麼都不買,但不能不買房子。就是這樣,中國人把擁有房產作為了中國夢的一部分,一個最實在和最核心的部分(事實是,沒有房子,誰也沒有底氣宣布實現了中國夢)。而且,作為曾經修築過萬里長城的後代,中國人對大小工程的痴迷也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這些對房子和工程的狂熱追求大概就是現在波瀾壯闊的家園重建計劃後面最大和最原始的動力吧。這股與生俱來、發自全身每一個細胞的建築熱情總算是遇上了一個好時代,在壓抑了幾百年以後,終於迎來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渲泄機遇。它一經短暫的釋放,中國就完全變了樣。每次看到那些雨後春筍般的高樓里閃爍著的萬家燈火,我都在想,幸福的定義是不是就是房子?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就是如此。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房子可能還不是人生意義的全部。雖然我不能像孔子一樣思考人生,但總覺得生活中應該還有其它的一些東西值得追求。

 

人不可能在同一條河流里洗兩次澡,但人有可能在一生中經受兩次甚至更多的文化休克。大部分的美國人都註定要在一個單一的環境里度其一生,而中國人過去和現在都在忙著在東西方之間穿梭,以體驗文化差異和異國風情;在改革開放前後兩個絕然不同的中國之間穿越,以感受社會劇烈變遷帶給人的衝擊;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進進出出,以感悟權力遊戲和大國博弈背後的利益邏。如果這些還不能讓你感受到身逢其時和精彩人生的話,那我猜你可能是在出生時就過早地看破了紅塵。雖然我不能確信去中國真的可以治癒抑鬱症,但中國越來越好玩、越來越值得回去看看卻是一個愈來愈流行的看法。

 

總覺得現在是時候去夢想一些真正偉大的傳世之作了。人類的歷史總是反覆地告訴我們,國家騰飛或邁向盛世之時正是史詩般的建築物層出不窮之日。我們的祖先曾經生機勃勃,很早就交出了他們神話般的不朽作品,現在該輪到我們了。就是歷史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把我們這個時代的進步以建築的形式記錄下來。個人沒有能力想像出能代表我們這個時代的傳世之作究竟是什麼樣子。但從我們獨特的文明和文化以及奮發向上的民族精神里應該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靈感。建築的力量是偉大的,因為『當一切都沉寂下來的時候,只有建築在說話』。我們需要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建築藝術,我們需要證明我們對頂尖建築藝術的食慾還沒有隨歲月消退。未來源於這種藝術的匠心巨作,我希望,能像萬里長城一樣在經歷了千百年的風雨之後仍能完美如初、光彩依舊,令子孫後代長時間感動,並向他們講述我們這個時代的挑戰和光榮、理想和激情。是的,雖然變化是永恆的,但永恆的東西是不變的。凡是遊歷四方、看過世界各地許多不可思議建築的人,都會從內心深處翻騰出一個共同的渴望,那就是,我們也要在我們的文化遺產庫里添加一些新的恢宏之作了。是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人家有的東西我們應該有,人家沒有的東西我們也可以有。

 

歷史上還沒有一個國家在快速工業化的初期就做到了全方位的盡善盡美,中國目前的情況也是這樣。雖然發展和成就是主旋律,但一些美中不足也顯而易見。車輪大國地位帶來的堵車就是一個頗為令人頭痛的問題。還有空氣質量和食品安全等等。這些問題正阻礙著中國成為一個旅遊大國,也讓那些正在嚴肅認真地考慮回國創業或定居的人和他們的家人在利弊得失的天平上左右搖擺、患得患失。我個人倒是沒有十分在意這些問題,因為我覺得解決他們似乎並不難,可能僅需要一點時間而已。這個想法並不奇怪,工業化國家的發展過程就是這樣。要說我關注和看重的,倒是室內家居條件的實際改善。我覺得馬桶、熱水和空調應該是現代化家居生活的標配,尤其是一個強悍的中央空調。不滿你說,每次計劃寒假回國的時候我都猶豫不決,因為我知道我回國並不是為了鍛煉抵禦寒冷的能力(這種耐寒力早已喪失了),我擔心歲寒或低效的空調。會使我這個早已習慣了恆溫環境的動物飽受寒冷之苦。

 

如果世界上還有一個地方,那裡的老百姓都熱衷於都市建設,政府又有錢,那就是中國了。看來,中國城市化建設的腳步是擋不住了。在硬體水平逐漸引領世界以後,誰也不知道中國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曾打出了一個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覺得這個口號很有吸引力,我對它充滿了期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泥馬 2015-7-26 02:18
確實是,不僅北京與少年時期的記憶完全不同,就是縣城也變得認不出來,比如北京郊區的順義,面貌全非,去認曾經上過的東風小學,跟兒時的記憶根本對不上號。
回復 xqw63 2015-7-28 03:08
咱有同樣的經歷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9: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