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與《天得一以清》作者商榷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16-11-26 19: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深度思考|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2評論

部分同意您的看法。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就是指天和地因為能得道之一分,或者說行道之一分一毫,就呈現出天地深遠寥廓,寂寞寧靜,永壽長存,井然有序而不是顛倒混濛的景象。人皆應效法天地,就會像天地一樣恆久綿長。(此處「一」有人認為是「道」,故天得道以清,地得道以寧,也是正解。)

但不同意先生接下來文中的解釋。
您認為天下只有一或少數人得一,人間就分序而定,人人得道就會像擠獨木橋,或者各人得不同的「一」才會避免混亂扁平,人人也只能得不同的道一,不會得一樣的一。
此大謬也!

道只能是同、是一,是返,而不是多、別,異,道怎麼能分成若干不同的份?或者每人有自己獨特的一?相比只有道行深淺、高低之別,沒有幾個道、異道之別,能分別的就是:正道、邪道! 邪道非道也,乃魔障之惡塗,天地不容之惡患,豈是真道。

萬物皆生於道,本身即是道影,只是順而遠道,逆歸而返於道,此路生生命命皆同,是形而上的,哪有異同,擁擠之象?豈能把它描畫成一萬條路,人多了就擠了的物理狀態?

您說「有了萬分之一的新思想,人與人的差別就能分清楚,天地人鬼的秩序就能確定下來了」,這是本末倒置!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因為對道的行持(就是道行),即理解和行動力的不同,包含著主觀去求道,和天然的無意識的合道程度,就確立了人與人的差別,和天地鬼神的秩序。就像走路的意願和體力的差別,就分別出了層次順序。

絕不能把形而上的道,物理結構化!能把道量化的思路,不是解道的正路。道也不是思想,得道多點就是新思想多點,這是把道當成蛋糕,吃得多就胖的多。看書多點就想法多。

先生的大作,以正始,以謬結,實憾事一樁。

那麼下面讓我們看看一位得道人的解釋,看看有什麼差距吧: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而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致數車、無車。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註】此言道無為而無不為,以明無用之用為大用。欲君人者,當以無為而治也。一者,道之體也。其體至虛而無為,精一無二。凡諸有為,莫不以之為本。以,用也。意謂天地萬物,皆以道體而為本也。故天得之而清覆於上。地得之而寧載於下。神,指人心而言。謂人得之而為萬物之靈。谷,即海也。海得之而容納百川,故長盈。萬物得之而各遂其生。侯王得之而為天下正。正,猶長,所謂君長也。如此者,雖其跡不同,而推其本則一,故曰致之一也。其下又返釋之曰,天不得此,將恐分裂而不能圓覆於上矣。地不得此,將恐發動而不能寧載於下矣。人不得此,將恐生機休歇,而不能子子孫孫亹亹而無窮矣。萬物若不得此,將恐絕滅而無有矣。侯王若不得此,將恐顛蹶而不能安其貴高之位矣。此老子主意,只重在侯王無以正而貴高將恐蹶這一句。必欲人君當體道無為而治耳。凡人聽其所用而從於人者,謂之下賤。此道之譬也。夫道本無名,故天地萬物皆得而用之。如人之下賤也。且侯王不得此道,而處貴高之位,將恐蹶。豈不以是而為基本耶。故云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且侯王自謂曰,孤,寡,不穀,此三名者,皆賤者之稱也。而侯王以之,其意豈不是以賤為本耶,非乎。所以稱此者,正欲人君忘其貴高之名,而體道凝神,知其無用為用耳。且而侯王所以貴高者,以百官執事總之而為君。若指其所用,而各有所事。至若人君,則無所用其事矣。所謂臣道有為,而君道無為也。若夫輪輻衡軛,會之而為車。故數其車,則件件可數。其車則無可數矣。以無可數,故得車之用。是故侯王以無為之道,而後方大有為也。然道之在物,本無貴賤高下之分。故侯王當體道忘懷,不可執貴高之名,而取顛蹶之患。故誡之曰,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謂不可視己琭琭如王之貴,視物落落如石之賤也。苟忘貴賤之分,則人人皆為我用矣。豈非無用之為大用耶。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2 個評論)

回復 十路 2016-11-27 01:45
找到了規律就可以達到目的。   道 --- 即規律。

規律包括一一對應的因果關係以及多面性多項性的方式上的最佳平衡點。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6-11-27 04:05
十路: 找到了規律就可以達到目的。    道 --- 即規律。

規律包括一一對應的因果關係以及多面性多項性的方式上的最佳平衡點。
從哲學角度可以這麼看。
但規律不是道的本體,是道的表現形式之一。
回復 十路 2016-11-27 04:17
鬍子太長了: 從哲學角度可以這麼看。
但規律不是道的本體,是道的表現形式之一。
您認為規律只是表象形式,不是內在聯繫?

是否除此之外,還需要加上目的和意義,即 faith & religion 延伸的層面?超越哲學進入的就是 religion 範疇?哲學研究可知的未知世界,推理至不可知世界與宗教交界。不同的是方法。

您說的道在可知世界與不可知世界用的是什麼探討方法呢?在這兩個世界里是否有區別?

換句話說,您如何知道您的道在可知的未知世界里揭示的是否是客觀規律?方法是什麼。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6-11-27 05:13
十路: 您認為規律只是表象形式,不是內在聯繫?

是否除此之外,還需要加上目的和意義,即 faith & religion 延伸的層面?超越哲學進入的就是 religion 範疇?哲學研究
道是用不染污世俗的靜寂之心智去體悟的,一切人文哲學理念,推理方法,邏輯演繹,思辨聰敏,概念圖騰,在無為道的本體光芒中,只是遊戲而已。
當代哲學,尤其從西方哲學為工具,連道德入口都找不到。
您說的宗教,和不可知世界就建立在,當代哲學理論基礎上,一定要分出層次,和事物的區別,由已知去推論未知,是建立在對世界的差別性認知,或者說是從我物它對立差別為世界觀為出發點,而建立的,這與道建立在總體一真無差別平等世界觀為出發點,建立的實踐和論說是不一樣的。
前者不試圖站在後者的立場上,不可能理解後者,而後者完全知道前者的聰辯脈絡,所以我在上一篇駁斥那篇說佛不知道地球是圓的文章里說,東方文化是人類的基根,起初就從人與自然及其本源下手,而西方是從我出發,再物、他
推論,兩者層次和深度差別顯而易見。
  要對道有所了解,必須把充滿大腦的文字概念清一清,暫時放一邊,用一張白紙一樣的純潔之心,去建立道的道場,仰察虛空無盡,萬物蘊藏,寂靜動變,何須說短長,俯查人生幾何,貧富榮辱百年貴賤,紅塵骨消,歸何處?
  如果用任何沾染了目的,有用沒用觀念,解決什麼不解決什麼,等等的雜念參與其中,那不是在尋道,那是在搞哲學。
悟道有沒有用?有也沒有。由本溯源,你有能力透視這世上一切,一切在你的眼裡清清楚楚,不要推論,什麼未知世界不存在了,您還想幹什麼?
沒用,你這個肉體還得吃飯喝水,你也不能把宇宙的金銀財寶存到自己後院。有啥用?
  總之,認識道不是用學來的ABCD組合而能得,越辯論越遠,越比對,推理越越偏。
回復 十路 2016-11-27 07:21
鬍子太長了: 道是用不染污世俗的靜寂之心智去體悟的,一切人文哲學理念,推理方法,邏輯演繹,思辨聰敏,概念圖騰,在無為道的本體光芒中,只是遊戲而已。
當代哲學,尤其從
悟道也好,說道也好,都是出自人的口中而表達出來,誰能脫離世事而清心? 可能只能到 inspired by God 這一步? 即使如此,用勉強的方式,brain wash 的方式也不一定行得通,人們照樣會通過思考和實踐來尋找,驗證真理。Human beings have god-given capability of thinking.

要麼自己掌握方法,要麼能傳授方法,要麼能讓他人完全相信你用主觀方法悟出主觀的道。前者屬於哲學思維,中間屬於教師思維,後者屬於專制思維,即 someone thought so and said so,listen to what I say and do what I say。如果用於自己可以自由選擇,想說服他人,恐怕要看對象和條件了。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6-11-27 08:47
十路: 悟道也好,說道也好,都是出自人的口中而表達出來,誰能脫離世事而清心? 可能只能到 inspired by God 這一步? 即使如此,用勉強的方式,brain wash 的方式也不
如果要有心求道,看看老子怎麼做的就可以了,以老子的寂寞清凈心,返本歸元,以老子的教化為準,以天地的生養萬物而不居的上德之心為心。
求道是有具體方法途徑的。您不知道而已。
十路博士,您的固有思維邏輯,一直運用您掌握的概念和推理方法,不適合研道,那是做學問和學術,這不是不禮貌,這是實話實說。
   當您先放下你內心的後天學習得來的知識,用童真一樣的心去直接思考,天地一切事物現象生成之前是什麼?怎麼樣?人和天地宇宙有何關係?試試在無人打擾,把後天的哲學理念甚至科學概念和知識先收起來,每天思考一下這類先天性問題,倒著追溯,現在的我為父母所生,父母為祖父母所生,追到人從哪裡生,天地自然界之前哪裡生?請不要這時加入某意志,一直往前追,追到窮途末路,追到山崩地裂,宇宙湮滅,塵土散盡,再追! 追下去……看看什麼體悟。這跟洗腦強灌垃圾一點關係沒有。
這和洗腦,專制,哲學,自由,那些詞毫無關係。。
我這個貼,也沒有討論這些,讓誰信這些。
   最近我發這些文字,主要還是為了糾正那些誤解道的文章中,那些偏頗走樣的似是而非的說法,就像這個「得一而清」的文章,不懂得以為挺好,實質謬誤大也。
現在就連您也只願用哲學理念去討論這不屬於哲學範疇的東西,不做點解釋的事,以後連一點道毛都會湮滅。
我無學無術雖然承擔不起這個事,但盡點力總是可以。。沒人給我半分半厘報
酬,。
我覺得比較明白您的方法和結論,但認為您不願思考我的簡介,一直在設法找我的漏洞,用您的邏輯而不是用尋道的邏輯。這樣咱們在兩股道上,後來就會成為比較方法邏輯好不好的無關問題上了,雖然可以了解點對方觀點,但的確價值不大。所以,我想暫停這種方式。
如果您把道德經,以無自己固有觀點地讀三遍,俺再向您學習不遲。祝您周末快樂。
回復 十路 2016-11-27 09:01
鬍子太長了: 如果要有心求道,看看老子怎麼做的就可以了,以老子的寂寞清凈心,返本歸元,以老子的教化為準,以天地的生養萬物而不居的上德之心為心。
求道是有具體方法途徑
讀道的本身就屬於後天學習,怎麼又叫做空與凈呢?

一種是認同性接受性的讀,一種是考證性和運用性的讀,理解與分析不屬於不空不凈,而更可能是 simplify and concertize and make it useful/applicable。也可能會 challenge it。 方法不同而已,因為加入了驗證的成分(在可知世界)。好,到此為止,謝謝胡兄,不想惹您不開心,我開始 shut up 了。
回復 十路 2016-11-27 09:20
另外,這段話『【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就是指天和地因為能得道之一分,或者說行道之一分一毫,就呈現出天地深遠寥廓,寂寞寧靜,永壽長存,井然有序而不是顛倒混濛的景象。人皆應效法天地,就會像天地一樣恆久綿長。】  

不是您理解的這層意思:

【您認為天下只有一和少數人得道之一,人間就分序而定,人人得道就會像擠獨木橋,或者各人得不同的「一」才會避免混亂扁平,人人也只會得不同的道一。】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6-11-27 09:39
我剛把這個回復修改了一下,請您費時再審閱一遍。
您這個問題是這樣的,這是一個前提,或者叫做方法吧。
因為道在東方先天文化語境下,是不屬於哲學範疇的,只是後來哲學概念發明后,被歸類於此範疇,已經變異了,何況現在學術界以歐洲哲學為統治,離理解道的真義又打折扣,所以從這些哲學概念,方法理論中本就沒有道的影子,怎麼可以從中辯出道來?
讀道是現在有學問的人隨時可以做的,但如果用上面說的已經固化的知識,並習慣用來評判您讀到的東西的這種方式,讀出來的道德經還是您的概念上的理解和判斷,那不是道德經的本義。
所以,要把這些支持您做學問,判斷是非功過,美醜長短的這些,從外學來的,自己養成的思維定勢暫時管起來,不讓它起作用,就當自己是個剛上學的孩子,抱著一種好奇心,白紙一樣的心,去了解了解道德經到底說些什麼?這樣才能真正有收穫,即使想批評道德經,也得懂了它再批,不懂它就靠自己對道的想當然理解去說,顯然難以正確。
空,凈就是盡自己的力量做到把自己腦子裡的概念,慣性思維儘可能倒空,倒凈,如果做到心裡都沒有絲毫情緒起伏,安靜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您再看看您對道的體悟理解,對宇宙人生,社會,一切的認識,是什麼看法?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6-11-27 10:22
十路: 另外,這段話『【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就是指天和地因為能得道之一分,或者說行道之一分一毫,就呈現出天地深遠寥廓,寂寞寧靜,永壽長存,井然有序而不
前面是我與作者大致相同的對原文的理解。
後面是作者說的觀點,他的這個觀點我完全不同意。是我重複他的說法。
回復 十路 2016-11-27 10:29
鬍子太長了: 我剛把這個回復修改了一下,請您費時再審閱一遍。
您這個問題是這樣的,這是一個前提,或者叫做方法吧。
因為道在東方先天文化語境下,是不屬於哲學範疇的,只是
哲學方法本身是獨立於結論的。

第一是假設條件,第二是客觀驗證。如果只是主觀對宇宙萬物的認知和結論就失去了意義,只能各說自話,你我他可能說得更好更妙。

比如,道德經中每一句的描述和論點,都需要第一探討假設,是否認同;在此基礎上揭示了何種現象和本質,為什麼,客觀依據是什麼,用何種方式得到依據,是老子做個夢出來的,還是上帝啟示的,或是從實踐中觀察分析得出的,總得有個來源。探討驗證之後才可能一步步認同。否則,他說你信,張三李四不一定信。玄與虛本身沒有傳遞的實質意義。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6-11-27 10:42
十路: 讀道的本身就屬於後天學習,怎麼又叫做空與凈呢?

一種是認同性接受性的讀,一種是考證性和運用性的讀,理解與分析不屬於不空不凈,而更可能是 simplify and co
沒有不開心,只是認為這樣不會有進步。
您說的認同性接受性,考證性運用性在了解道的基本真義之前,沒用。 那還是做學問。一切必須以先正確理解道,的真實含義為前提,道不是用來學問的。它是人世界觀和生活行為道路,道德的標尺。做學問可以是另一回事。也得以掌握真義為基礎。
我冒昧說您讀幾遍道德經再討論,不恭之處諒解。
回復 十路 2016-11-27 11:24
鬍子太長了: 沒有不開心,只是認為這樣不會有進步。
您說的認同性接受性,考證性運用性在了解道的基本真義之前,沒用。 那還是做學問。一切必須以先正確理解道,的真實含義為
我已經看到了72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

衡量一下統治者是否按照道德經行事。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6-11-27 11:33
十路: 哲學方法本身是獨立於結論的。

第一是假設條件,第二是客觀驗證。如果只是主觀對宇宙萬物的認知和結論就失去了意義,只能各說自話,你我他可能說得更好更妙。

道德經不是論文,不是哲學思辨,您的方法論在這裡不適應,還是我剛才一直強調的。
您放不下這個思辨,真的不能了解道的真義。
道不是假設前提,條件,然後論證,推理判斷。老子。是寫給道友的,不是寫給現在的哲學研究者的。,他沒有立前提,也沒有驗證推論。他是試圖用人間有限的文字解釋道是什麼,的是什麼,他沒讓人去信他,我更沒有想論證以使您和別人相信。,我們應該討論的是道是什麼,怎麼樣認識它和實踐它,不是論證它可不可信,對不對。
不管誰論證它對不對,用什麼方法,道,不增不減,就是萬事萬物得空性本源。它不需要假設和論證,這個方法是做學問的方法,用道德經做學問還是的真確理解它為前提,否則就像我。與此作者討論的一樣,出偏差,南轅北轍,似是而非。
俺再表示一下要理解道的真實義,請把這些東西先放個假。
回復 十路 2016-11-27 11:37
鬍子太長了: 道德經不是論文,不是哲學思辨,您的方法論在這裡不適應,還是我剛才一直強調的。
您放不下這個思辨,真的不能了解道的真義。
道不是假設前提,條件,然後論證,
您要是看得懂我講的方法,再結合道德經的核心觀念就明白了 (曾經想過翻譯,只是為好玩,但有點懶惰。)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的主要意思就是各有各的規律。 有統治者就有被統治者,各守其道,則天下太平。君子小人也各有所論,行為準則,均有所分。 簡單的說,這就是適合專制統治的哲學觀,中庸之道,明哲保身,安分守己。

但是,一旦天不清,地也就不寧,這才是真正的內在規律。 而天為何不清,地為何不寧則不是道德經所能跨越的理論。是由人的本性決定,不再是假設的天生貴賤之分。明哲也保不了身,幻想而已。不用制度約束權力者,什麼經都道德不起來,產生一批批偽君子倒是可行的。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6-11-27 12:17
十路: 您要是看得懂我講的方法,再結合道德經的核心觀念就明白了 (曾經想過翻譯,只是為好玩,但有點懶惰。)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
1 . 我接受您的方法論,但不會用在學習道德經上。您使用它,建議把順序倒過來,先理解道德經,也沒有核心不核心之說,在用方法論解析。
這樣才能找到真相。
2.您的經文解釋,我不做評論。但直覺您仍然陷入先入之間的藩籬中,以批判封建皇權的態度解經。不一定是經的本意。您把「一」解作「規律」,本人不敢苟同。結合道專制,中庸,明哲保身,我沒想那麼多。另外,您確定中庸嗎?中庸不好嗎??當您把中置於主詞庸附而加之時,看看是什麼義,現在出版物把古聖的意思都反過來說,大家都隨之。唉。
3.天地顛倒,黑白無常的現象是逆道背覺而得,道德經也清楚明了。您要認為沒有俺也沒辦法。
4.道德經都沒釐清,您就結合實踐,批經沒用,幻想,制約,我文中沒談,這裡也不會談,那是另外的題目,不能因為現在的問題去指責道德經,制度管道德經何事?,明則保身是哲理家的宗旨,還是和道德經無關。建議您把論題範圍固定下來,不引出其它。這樣有助於深入研討。
回復 十路 2016-11-27 12:46
鬍子太長了: 1 . 我接受您的方法論,但不會用在學習道德經上。您使用它,建議把順序倒過來,先理解道德經,也沒有核心不核心之說,在用方法論解析。
這樣才能找到真相。
2.您
空洞的釐清用處不大,所以幾千年了道德經始終起不到該起的作用,因為圍繞對人性的兩個假設不正確,所以經中理想化的道德存在不了。什麼時候想出來了天不清的原因和如何天清的辦法,這超越了道德經本身,再來研究地寧。

當然,作為信仰永遠堅信不疑也無妨。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6-11-27 12:56
十路: 空洞的釐清用處不大,所以幾千年了道德經始終起不到該起的作用,因為圍繞對人性的兩個假設不正確,所以經中理想化的道德存在不了。什麼時候想出來了天不清的原因
您始終在用社會中的缺陷,指責道德經,而忽視我的觀點,這就是道德經的出世,是老子寫下來。與道友交流的,不是他為了改造社會而作,跟儒家孔學不一樣。所以社會什麼樣和道德經毫無關係。更不能認為是它的錯。您指的那兩點人性假設?
回復 十路 2016-11-27 13:01
鬍子太長了: 您始終在用社會中的缺陷,指責道德經,而忽視我的觀點,這就是道德經的出世,是老子寫下來。與道友交流的,不是他為了改造社會而作,跟儒家孔學不一樣。所以社會
人之初性本私,即不善也不惡,平等。 因此,善惡標準是共同建立的,共同約束的。道德經當然與社會制度有關,封建王朝的統治之道和被統治之道。結果最不道德的,道德經背得最滾瓜爛熟的,最羞辱道德經的總是官府,所謂的聖人,並非百姓,因為權力不被約束造成。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與社會無關?民不見,財何去?聖人無欲?這假設可對?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6-11-27 13:25
十路: 人之初性本私,即不善也不惡,平等。 因此,善惡標準是共同建立的,共同約束的。道德經當然與社會制度有關,封建王朝的統治之道和被統治之道。結果最不道德的,
道德經與社會本無關,是後人拉扯進去的。道德經里講到人性本善本惡了嗎?在哪一章里?
道是無可標準的,德有上中下三分。老子,是用世俗的事情解釋道和德的本旨,他沒有規範後世社會的任何企圖,所以您應該不帶諷古的態度研究道。
還是我的觀點,先識道再用道,而且用道來指導自己,不是用道匡正別人,這個極其重要!東方文化最基本內含精神是正己,不是先正人。人人都正己自明怎麼是空洞
所以道學,和佛學都屬於「內明之學」。不是讓別人看的,用來求名利,地位榮譽的。是內醒自明,修身養性,正己修德,發智明本之內學,其它都是外學,這可能您沒聽說過吧?所以我一再說不要用外明之學去斧正內學,方法不對。。下面把真正正確的解經發於此,請比較一下,相互理解有何不同之處。能發現理解審視的角度錯在哪裡了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而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致數車、無車。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註】此言道無為而無不為,以明無用之用為大用。欲君人者,當以無為而治也。一者,道之體也。其體至虛而無為,精一無二。凡諸有為,莫不以之為本。以,用也。意謂天地萬物,皆以道體而為本也。故天得之而清覆於上。地得之而寧載於下。神,指人心而言。謂人得之而為萬物之靈。谷,即海也。海得之而容納百川,故長盈。萬物得之而各遂其生。侯王得之而為天下正。正,猶長,所謂君長也。如此者,雖其跡不同,而推其本則一,故曰致之一也。其下又返釋之曰,天不得此,將恐分裂而不能圓覆於上矣。地不得此,將恐發動而不能寧載於下矣。人不得此,將恐生機休歇,而不能子子孫孫亹亹而無窮矣。萬物若不得此,將恐絕滅而無有矣。侯王若不得此,將恐顛蹶而不能安其貴高之位矣。此老子主意,只重在侯王無以正而貴高將恐蹶這一句。必欲人君當體道無為而治耳。凡人聽其所用而從於人者,謂之下賤。此道之譬也。夫道本無名,故天地萬物皆得而用之。如人之下賤也。且侯王不得此道,而處貴高之位,將恐蹶。豈不以是而為基本耶。故云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且侯王自謂曰,孤,寡,不穀,此三名者,皆賤者之稱也。而侯王以之,其意豈不是以賤為本耶,非乎。所以稱此者,正欲人君忘其貴高之名,而體道凝神,知其無用為用耳。且而侯王所以貴高者,以百官執事總之而為君。若指其所用,而各有所事。至若人君,則無所用其事矣。所謂臣道有為,而君道無為也。若夫輪輻衡軛,會之而為車。故數其車,則件件可數。其車則無可數矣。以無可數,故得車之用。是故侯王以無為之道,而後方大有為也。然道之在物,本無貴賤高下之分。故侯王當體道忘懷,不可執貴高之名,而取顛蹶之患。故誡之曰,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謂不可視己琭琭如王之貴,視物落落如石之賤也。苟忘貴賤之分,則人人皆為我用矣。豈非無用之為大用耶。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1: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