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可親可敬的人

作者:xihaixiayu  於 2014-7-23 03: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3評論

關鍵詞:下鄉知青

     一提到可親可敬的人,人們自然會想起那些為人民利益而捐軀的英雄和那些保家衛國的解放軍戰士,我今天要寫的是那生活中最普通的人,他們是我的中學同學們,他們是我心中可親可敬的人。

       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19681222號,《人民日報》上登出了毛澤東的最高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就此拉開序幕。我的同學們也在之後的日子裡,捲入了那場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運動中。當時我母親以特殊的理由把我擋在了這場運動之外,1971年初,我參軍去了部隊。

        在我入伍之後的幾年裡, 我的同學們也陸續返城不同的個人經歷並沒有疏遠我們之間的感情。我雖然沒和同學們一起下鄉,但那種純真的友誼把我們連在一起,每次我從部隊休假回家大家都會歡聚一起我時常聽到他們對那段難忘的生活回憶。

        六十年代末期,同學們都還小,不管是個頭上或體力上,都達不到自食其力的能力。 同學們分小組住在不同的大隊,間隔不遠,大家時常可以會面。男女五, 六個同學同住在一個三間瓦房裡,女的住一側,男同學住另外一側,中間的房子用來做飯。大家互幫互助,大的幫小的,男同學幫女同學,他們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相處得如同兄弟姐妹。

        在家還是被父母呵護十幾歲的孩子, 如今卻要獨立生活,開始面朝黃地背朝天的日子,現實是如此地殘酷   然而,艱苦的生活經歷是人生的財富,   它讓人學會了生存, 讓你得到鍛煉。同學們學會了做飯,學會了干農活。  在糧油「短缺的情況下, 他們會到隊里的供銷社,在巧妙地掩護下,」一點回家,以解缺油無米之急物竟擇天 適者生 ,這是大自然基本法則。那時的大家互幫互助,生活雖苦些,仍然很開心。

      當年的知青,手裡是沒有足夠的生活費的,但仍擋不住那思鄉之情 。他們想辦法尋找回家探親的路。公路上擋車,鐵道上扒火車,為了能回家看看, 那時的他們不懼天險…..

      後來他們陸續回城了,有的當了工人,有的做了醫生,有的做了企業家,還有的當了國家幹部。但是,他們的純真友誼卻沒變。

      我在部隊工作期間,每次回家探親,都很高興和他們見面。他們熱情,真誠,在那卧鋪票難求的年代,她們總能想辦法為我解難。我所在的部隊駐紮在青海高原,有時不能及時和家裡取得聯繫,只要通知我的同學,她們就會立即解我之憂。

       我回國探親,滿以為自己可以借同學聚會的機會表表心意,可他們卻以盡地主之誼盛情招待了我們幾個外地回家的同學。

      誰家有難,他們會義無返顧的伸出雙手,更令我敬佩的是,這些曾經在一起下鄉的同學,多少年以後對已故同學的家庭,仍然獻出他們的愛心.   看望老人,盡一份孝心.,幫助他們的子女排憂解難。
 
   他們是可親可敬的人,他們傳承著中國古老的文明,他們為人樸素、真誠。他們是普普通通的中國老百姓,但從他們身上,   卻散發著金子一樣的光…..


高興
4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解濱 2014-7-23 05:09
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如今是一個淘金時代。
回復 rongrongrong 2014-7-23 09:33
喜歡看你寫的
回復 xihaixiayu 2014-7-23 10:04
rongrongrong: 喜歡看你寫的
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5: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