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佛經的四次結集 zt

作者:天涯追風  於 2013-8-20 14: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舊作搬家|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佛經的四次結集(發帖人:愛你義無返顧 )

佛陀教育基金會編著

佛滅后,諸弟子為恐異說邪見,滲入佛法故,為恐三藏教義,日久散失故,乃有結集之舉。其儀式略如今時之開會,先聚集眾比丘,依戒律法,組織一會,會中選出 一人,使登高座,述佛所說,大眾無異議,即算是全體通過,公認為與當時佛說相符,書之於貝葉,成為正式典籍。今日所流傳的經律,皆經結集而來,故大藏所不 錄者,悉系後人偽造,不宜信從。

結集三藏,本來只應有一次,然因歷時既久,邪說暫興,影響教理,由是在佛滅后四百年中,乃有四次結集,后三次皆有其不得已的理由,茲分述之於後:

第一次結集—佛滅后三月,迦葉尊者,得摩竭陀國,阿闍世王的贊助,召請阿羅漢千人,集於王舍城外,七葉岩窟中,然後在千人中,再選出五百人,擔任結集三藏事宜,派阿難陀負責經藏,優波離負責律藏,是即所謂上座部結集,亦稱為五百結集

當時有數萬比丘后至,欲參加窟內聽法,迦葉不許,由是乃在岩窟西北二十餘里處,各誦三藏,另行結集。計分經藏、律藏、論藏、雜集藏、禁咒藏五類,是即所謂大眾部結集。

第二次結集—上座部偏重保守舊制,大眾部則講適應環境,到了距佛滅百年時,乃有苦於戒律太嚴,提議應予重訂者,時長者耶舍,乃邀請賢聖比丘七百人,於毗舍離城,重行結集,將此問題,提付大會討論,以決定之,結果仍贊成恪遵釋尊遺制,否決從寬之議,是為第二結集。

第三次結集—西元前二百五十年時,阿育王篤信佛法,外道窮於衣食,乃作比丘形,混入佛教中,改竄佛典,擾亂教義,佛徒不能辨,被誘入邪見者甚眾。時有六萬 比丘,聚謀挽救之策,結果選出精通三藏者一千人,目犍連帝須為上首,集於波吒利弗城(即華氏城),整理正法,淘汰魔僧,是為第三次結集。

第四次結集—西元前七十年,健馱羅國,迦膩色加王,崇信佛法,日請一僧,入宮說法,同一經題,人人所說互異,王以問脅尊者,尊者說:『去佛日遠,諸師漸以 己見,雜入教典中,現當重新結集,以定其議』。王如言,選阿羅漢五百人,以婆須密或稱世友菩薩為上首,集於迦濕彌羅城,將三藏各制十萬頌,名大毗婆娑論, 刻於赤銅□中,建塔藏之,是為第四次結集。

上述四次結集,皆為小乘三藏結集。

 

大乘的結集: 智度論說,佛滅后,文殊彌勒等諸大菩薩,請阿難陀於鐵圍山結集三藏,謂之菩薩藏,是為大乘佛法的結集。


 【注】

1、貝葉—印度古以貝多樹葉書寫經文,故亦稱貝葉。

2、阿闍世—國王名,是佛住世時,摩竭陀國的統治者,為太子時,聽惡友提婆達多的話,幽囚父王頻毗娑婆。即位后,并吞小國,威震四鄰。但因害父罪,遍體生瘡,至佛所懺悔,痊癒后,即皈依釋尊,為佛門有力的護法。

3、七葉窟—在王舍城側之靈鷲山,有七葉樹生於岩窟上,故名。

4、阿難陀—華言慶喜,為白飯王之子,提婆達多之弟,佛之從弟,生於佛成道之夜,后隨佛出家,侍佛二十五年,為佛執事弟子,多聞第一。

5、優波離—原為斛飯王之子跋提的理髮者,本為尼犍外道的弟子,后出家皈佛,在諸弟子中,持戒律第一。

6、阿育王—摩竭陀國國王,統一全印度,初奉婆羅門教,肆其暴行,殺戮兄弟、大臣,及人民無數,后改信佛教,為大護法,興慈悲,施仁政,於國內建八萬四千大寺,及八萬四千寶塔,派教師,於四方傳法,使佛法發揚於國外。

7、迦膩色加王—原為大月氏人,征服印度北部,自主為王。他初不信佛教,到晚年信奉佛教,召集舉行第四次結集,造寺造塔,保藏三藏經典,或刻於赤銅□中。其功績與阿育王並稱。

8、脅尊者—由昔業故,在母胎六十餘年,生時鬚髮皓白,年八十齣家,自誓願說:『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斷三界欲,不得六神通,終不以脅貼席。』后歷三年,盡償所誓,時人尊之為脅比丘,或脅尊者。

9、健馱羅國—在印度西北克什米爾西境,周圍多山,勢極險峻,其出口缺處,為古時中印通路要道。

========================================================

 

 佛陀在世時,說法而不記載,佛經繫結集而成。

 

大智度論(龍樹菩薩所作)說的,大乘弟子作為信仰相信,是可以的,但於史實無從考究。文殊、彌勒、觀音等等大乘菩薩,都是大乘弟子說的佛陀弟子,於第一次結集,所謂上座部結集(亦稱為五百結集),沒有根據。

 

而密宗經典就連這樣的依據都沒有提供,哈哈,甚至直接說是大日如來說法,明確承認非釋迦牟尼說法。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tsueict 2013-8-21 02:18
These notes are valuable to help/encourage people for read/understand 佛經 a little bit more.
回復 天涯追風 2013-8-21 02:39
tsueict: These notes are valuable to help/encourage people for read/understand 佛經 a little bit more.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2: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