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站在高處往下看

作者:T26118  於 2013-10-26 20: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1評論

老子——站在高處往下看

 

 

老子講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孔子講天,「天之未喪斯文也」。

老子的道無疑是一種形而上,它恍若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又無所不在,它超然於萬物之外抽象著,又附麗於萬物之中具體著,一個「道」字,充滿思辨色彩。

孔子的天雖然也算高不可及,但畢竟能存在於我們的視線之中,時而陰霾時而明艷,或雨雪紛紛或月明星稀,甚至象孔子說的,少不了帶點斯文氣,一如三代貴族的血統。

《史記》說儒道兩家「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後人一直認為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一個入和一個出字,劃定了它們的最大分野。

《道德經》洋洋洒洒五千言,開宗明義就說「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在老子看來,天地萬物之本源是「道」,物質實體之外,精神實體的精髓也是「道」。然而「道」也好「名」也罷,都是不可言說的神秘之物,神秘且玄虛,於是為眾妙之門。

雖然老子於《道德經》之中也在講君王的統治術,但是同孔子比較起來,他的辦法太過散漫,天大地大無拘無束。君王也好庶民也罷,生活在形而下的具體當中而缺少形而上的高度自覺與高度自由,便絕無膽量拿老子的真經一試。

相比較而言,儒學拘泥於社會,更注重經世致用,所以古來凡出自儒門的儒生都「學而優則仕」,而出自道家的道士卻得道而升天。

兩千年來,子曰俯拾即是,誰也不陌生。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道(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的話,對於統治者而言,是施政大綱,對庶民而言,是行為準則,無論廟堂還是江湖,拿來一用便是。

當老子和孔子面對社會之時,我們總是能夠清楚地感受到,他們各自所持守的態度截然不同。《論語》中一段記載使一個渴望施展政治抱負的孔子躍然紙上: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價)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我們不妨借用曹雪芹在《紅樓夢》里的兩句詩來描述孔子急著馬慌的心境,曹氏說,「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飛時」。

老子則不然。莊子《外篇·天運》中,莊子假託老子之口說,「古之至人,假道於仁,托宿於義,以游逍遙之墟,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貨之圃。逍遙,天為也;苟簡,易養也;不貸,無出也。古者謂是采真之樂。」雖然是假託,但以莊子乃老子後學這種一脈相承的傳承關係來看,莊子傳達出的,無疑是一個真老子的真性情。

老子與孔子乃同時代之人。孔子三十幾歲適周見老子問禮,孔子因為見到似老子這般偉大且現世的哲人而內心受到極大震撼。司馬遷在《史記》中就此事記錄了孔子對門下弟子的一番感慨:「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

莊子說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而毛澤東據此又發揮說,「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或許在孔子的眼裡,老子一如神龍在天,霞光雲霓中,見首不見尾。

以我猜想,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時,並沒有留言後世的想法,假如不是關令尹喜相求,我們說不定便與老子的哲學擦肩而過了,如果真是那樣,中國人的大腦可能會有大片空白。全賴函谷關那一夜,五千言《道德經》被老子一揮而就,於是我們的思想才有了立體的維度。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希形。(四十章)

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四十一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四十三章)

天下之交也,牝恆以靜勝牡。(六十一章)

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五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以其無以易之也。(八十章)

自古而今,大部分哲學家的結局一樣,他們往往承受著來自外部或者來自自己內心的許多戕害。蘇格拉底為他永遠探索的「相」被民主的雅典城邦賜了毒,尼采卻是另一種死法,比蘇格拉底之死少了滑稽卻多了壓抑。如此比照起來,老子的智慧倒真的是大智慧了。紫氣東來青牛為鞍,《史記》說他要麼一百六十多歲要麼二百多歲,神秘地不知所終。這樣的結局,才真正吻合了老子自己的學說。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10-26 23:50
老子是哲學家,孔子不是;孔子是社會學家,老子不是。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2: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