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今天你麻木了?麻木擋不住噩夢的來臨

作者:飽暖思【自由】  於 2013-1-23 01: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 , 中國大陸, 中國人, 中國夢


2013-01-22 09:58:35


新年伊始,《南方周末》有一篇「中國夢,憲政夢」。其實,中國人自古就喜歡做夢,最著名的夢,就是黃粱美夢,說的是中國人整天都在做白日夢。但黑夜來臨時,思前想後,伴隨的卻是焦慮和擔憂,原本美好的夢想變成噩夢。

回顧我們曾經的夢想,在紀念我國提出「四個現代化」整整五十年之際,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夢想徹底破滅了,除非降低現代化的標準。過去的半個世紀,「四個現代化」承載了幾代人的夢想,只是中國大陸人還沒意識到這是白日夢。

中 國人有權去夢想,有權去憧憬未來,嚮往自己的國家實現現代化,這原本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在於在這個夢想鼓動下,幾代人無私地奉獻,無私地忍耐,夢想像雞血 一樣地混在人們血液里,最後卻發現,自己的血卻給了別人,自己被人盤剝,被人欺詐,留給自己的是無盡的噩夢。雖然還活著,比起那些為打江山獻身的,比起那 些被人口政策計劃掉的,比起那些因病英年早逝的,我們到底是幸運呢,還是更不幸,他們早早地解脫了,我們則需要繼續忍耐。

由於環境的惡化,導致各種疾病嚴重的侵害中國人的身體。近年來肺癌和肝癌發病率急劇上升,這種死亡率極高的癌症顯然是高速發展帶來的污染造成的。而高速發展帶來的利益,到底我們得到多少?!

各種有毒食品帶來人們身體的痛苦,而那種不安全感帶來的是心理上的痛苦,人們通過勞動使自己的財富增加的同時,真正感到幸福了嗎?還是覺得更加痛苦了。環境惡化、貧富不均、腐敗滿地,人們易糞相食、相互荼毒,活在這種環境下,難道不是一種噩夢嗎?

自由到底有多重要?一個人要是犯罪的話,懲罰一般有兩個,一個是剝奪生命,一個是剝奪自由,對於那些廢除死刑的國家來說,終生監禁是最高的懲罰。為什麼我們就像是有原罪,生在這個國家卻享受不到生在別的國家所能享受的某些自由。

說 起自由,政府經常告誡我們說,西方社會也沒有絕對的自由,的確,西方社會沒有「侵犯別人自由」的自由,除非你違法犯罪,其實我們所爭取的也僅僅是這一點, 而中國人卻是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沒有反抗的自由,我們的憲法,不是用來保護百姓的,主要是用來保護執政者的。公民的利益被肆意侵犯,難道這不是一 種噩夢嗎?

中國人為什麼拚命存款不敢花錢,人們總以為那是個美好的傳統,卻不知道那是非經濟社會的習性,當今社會貨幣需要流轉,但中國人沒有安全感,因為銀行里的存款無論怎樣增加,也跑不過通貨膨脹的速度。政府瘋狂地印鈔讓我們今天銀行裡面的錢換不來昨天能換來的東西。

醫療和養老成為人們的心病,生老病死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問題,生與死,我們無法選擇,病與老,我們顯得那麼無奈。我們都不敢去想,當自己年老體衰的時候,病痛折磨著自己,生不如死的時候,銀行里的錢又用完了,這難道不是噩夢嗎?

移 民大潮一次又一次地席捲中國,同時也衝擊了西方社會。老外的醫療和養老保障靠的什麼,靠人家幾代人的建設和保護,才使他們的社會按照平穩的循環運行,大量 的中國移民進入他們的這種循環系統,這就像是保險公司突然增加了一大批客戶,這些客戶如果從生下來就交保費,這個公司還能運行,人家的精算師是按某種幾率 來計算的。

因 此近年來原本大量吸收移民的國家,特別是像加拿大這樣高福利的國家,開始限制移民。這樣阻斷了很多人的移民夢,況且移民本來就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辦法,一 個中國人,從爺爺的爺爺開始就建設這塊土地,憑什麼到了自己這一代就要逃到別人的土地上重新開始。即便這樣,那麼多人依然義無反顧,說明再艱難也比生活在 噩夢當中要強。

反抗對於中國人來講是一個非常生疏的詞,這塊土地上的人世代被奴役、欺騙、欺辱。翻開歷史,我們竟然能發現一個規律,所有外族侵略的時候都打著解放中國人的旗號,包括日本鬼子殺進來的時候也這麼說,自己打內戰也這麼說。因為這塊土地上的大部分人不知道反抗。

在 中國挺身反抗的人顯得那麼孤單,那麼稀有,人們只想跟著贏的人走,孤單的人是多麼的艱難。大部分選擇麻木地活下去,希望西方社會這個參照物變得糟糕一點, 這樣可以使自己心裡能夠舒服一些(這是某些人不分青紅皂白挺共的真實心理)。麻木擋不住噩夢的來臨,環境污染,資源匱乏,道德淪喪,通貨膨脹,再加上周邊國家的嚴重對立,可謂是內外交困。

網上有篇署名災大瘟的文章,講述了一個股民投資中國A股 市場的感悟。文章說,中國股市熊冠全球近四年,儘管在去年年底有所回升,但與全球大漲相比,表現仍然最差。不知道什麼叫老路什麼叫邪路,但知道與世界分道 揚鑣的逆流股市與虧損累累的股民,已經詮釋了中國特色的豐富內涵與最後結果。在當今中國,最能切膚感受到在濫用公權、圈錢無度下哭訴無門的,是一億股民和 他們的家屬。是他們最先覺悟到,民主就是民生。因為,億萬人要求停發新股的吶喊,與政府的裝聾作啞形成的反差,給股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主人被僕人戲弄的民 主教育課。文章說,在201211月股市創三年新低時,有人問股市的底在哪兒?我反問,你先告訴我政府的道德底線在哪兒?還 有人問股市的慘狀和股民的呼籲,難道政府就看不到、聽不見嗎,我回答,維穩的動向他們明察秋毫,對圈到的銀子、增加的稅收他們如數家珍,你說他們會看不 到、聽不見嗎。沒有政治的民主就沒有經濟的民主,也不會有股市的民主,喊再多的話,講再多的理也白搭,當權者完全可以充耳不聞,一意孤行。如果哪天,股民 也成了選民,當權者還敢不顧股民的利益胡作非為!

文章最後說,不要以為民主是與民生無關的政治口號,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歷程,讓人們感覺到民主並不抽像,並不高深,也並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它不僅與我們的投資有關,也與我們吃飯、穿衣等生活瑣事息息相關。

這篇文章,給人們揭示了民主體制的生命力。在健康的民主政體中,選舉促使政府必須對民眾負責,並有助於權力和平移交。民主選舉包含的不僅僅是投票和點票。在健康的民主政體中,選舉使政府必須對它所管轄的民眾負責。前提是:

——公民可以自由地選舉自己的政治代表。

——公民可以在要求給與支持的候選人中作出選擇。

——政府官員在一定時期以後必須經過再選舉才可繼續當政。選舉成為對他們政績的定期評判,並有可能讓他們下台。

具 有競爭力的選舉,讓各位有政治抱負的人士感到前景難料,促使他們必須響應民意。只有定期舉行的並且是自由公正的選舉,才會產生負責任的政府。但是,在非洲 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和后共產主義的歐亞地區,不少新生民主政體的選舉並沒有帶來這種結果。有時候,這是因為選舉程序不規範、不透明、不完全合乎憲法要求。 在有些國家,在位官員通過向固定的和有可能爭取到的支持者施惠而左右政治競爭局面,或者製造「假」反對派,騷擾真正的反對派。此外,有些看似民主的政權能 夠通過控制選民登記、選民投票率和點票等來延長當政。

虛擬的與真正的民主實踐之間的差距,會因反對派政黨和候選人進行的強有力的競選活動而縮小。這種競選能夠調動公民和公民社會組織,從而推動選民登記、投票和對選舉的監督。這正是1998年在斯洛伐克、2000年在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2003年在喬治亞和2004年在烏克蘭的重大選舉中出現的情況。在上述每個國家,公民們運用包括投票和抗議示威在內的民主手段,迫使當政的專制獨裁者或他們的既定接班人承認敗選。

政 府更替對任何一個政治體制都是挑戰。健康的民主政體能夠順利和平地處理這種挑戰。廉潔的選舉與和平的權力交接向人們表明,今天的輸家可能成為明天的贏家, 反之也是如此。勝選者及其支持者必須繼續對其競爭對手的意見作出反響,將下一輪選舉放在視線中。敗選者及其支持者能夠將精力集中於當前和未來的機會,而不 是對過去的怨憤。由於相信競選規則下次繼續有效,他們比較容易接受現行政治秩序,不太會謀求用暴力推翻民主政府。

向 新政權的每一次過渡都意味著變化,因此也是對政治穩定的挑戰。民主政體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這種挑戰,因為定期舉行的競選可以為新生領袖帶來真正的機會,而 透明的權力移交有助於勝負雙方接受現實。不過,民主國家對如何權衡穩定與政治活力和變革的關係,做法不盡相同,有些甚至不允許任何人反覆經選舉當政。例 如,在美國、俄羅斯、亞美尼亞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30多個國家中,憲法規定了領導人的任職期限。這些限制防止使任何一人掌權時間過久,進而有助於防範獨裁,但同時也使公民們沒有機會再選舉「任期屆滿」的候選人。

因此,選舉在民主體制中有兩個關鍵作用:促使使政府必須對所管轄的民眾負責,以及促進政權的和平移交。這兩項結果反過來給民主政權帶來合法性。一個健康民主政體中的公民視代表制政府為施政的「惟一途徑」。

「新 聞是歷史的粗略初稿」,語出《華盛頓郵報》已故的出版人菲爾·格雷厄姆的說法,可謂早已成為新聞界乃至全社會的共識或期望。在傳統上本來是特別注重歷史的 中國大陸,當今的特殊國情不準許新聞界乃至學術界對很多涉及全社會的所謂「敏感」事件提供這樣的歷史初稿。於是乎,世界媒體就自然而然、當仁不讓、心甘情 願、或心不甘也情不願、只是被動無奈地替中國人充當起今日中國的歷史初稿撰寫者的角色。

眾 所周知,歷史並不是簡單的事件記錄。合格或及格的歷史必須展示歷史撰寫者出自深厚的人文關懷的選擇以及撰寫者對選取入史的事件或人物的評價或態度。在中 國,古往今來最受推崇的歷史學家是漢代的司馬遷。他撰寫的《史記》成書兩千多年來之所以一直是暢銷書,被歷代中國讀書人認為是最好的史書,是因為司馬遷大 量選取記錄了當權者不願被廣為人知的事件,還因為他對很多歷史事件和人物鮮明地表明了與當權者相左的評價或態度,展示了他對強權者的批判,對弱勢者的同 情。而《南方周末》新年獻詞引發的事件,就是當今中國當局不願廣為人知的事件。

就史家的態度表達而言,中國大致可說是有兩種史筆傳統。一種可說是來自司馬遷,不太迴避史家的態度表達;另一種則是來自更早的魯國史書《春秋》,對史家的態度表達竭力迴避,至少是非常謹慎。

但目前中國正在走向何方?這歷史初稿不容易寫。



顏昌海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0: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