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八年抗戰國共俘獲的日軍對比

作者:gpan523  於 2012-11-21 06: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關鍵詞:, 8月, 新四軍, 山西平遙, 八路軍

1945年8月12日八路軍俘虜了日軍一個大隊長,1945年8月15日前不是「很罕見的事情」,而是「絕無僅有」的事情。他是1945年8月15日前中國軍隊唯一俘獲的日軍大隊長。

中國軍隊俘虜過的日軍大隊長,連這個柴山茂,有名有姓一共3個,都是敵後戰場抓住的。另2個大隊長是——

1945年12月26日,新四軍在與江蘇高郵拒降日軍的作戰中,俘虜日軍獨立混成第90旅團步兵第626大隊大隊長岩崎學(這次戰鬥共俘獲891名日軍)。 1945年12月31日,八路軍在與山東禹城拒降日軍的作戰中,俘虜日軍47師團步兵131聯隊第1大隊大隊長山谷悅二郎(這次戰鬥共俘獲613名日軍)。

柴山茂是「搶在」1945年8月15日前三天給俘虜,而另2個大隊長,則都是8月15日之後繼續與拒降的日軍進行作戰的戰果了(也有資料說,1940年10月29日山西平遙回回堡戰鬥,八路軍俘虜日軍「大隊付」山田和滄,但是日軍似無此職務)。

抗戰中抓到的日本俘虜其實並不少。

截止到1945年10月11日,敵後戰場我軍俘虜日軍6213名(亨亨覺得這個數字有點搞笑。 日軍投降前亨亨估計俘虜數目 應該在1000左右)(另有746名日軍投誠)。八年抗戰中,多個敵後我軍部隊的戰役戰鬥戰報、年度戰報中都常常發布精確到個位的日軍俘虜人數(不是「日偽軍」籠統混在一起)。

甚至有敵後戰場年度俘虜日軍情況的資料(出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鬥總覽》865頁):1937年9月-1938年6月: 俘虜124人;1938年6月-1941年5月: 俘虜1771人;1941年6月-1942年5月:俘虜 442人;1942年6月-1943年5月: 俘虜428人;1943年6月-1944年5月: 俘虜519人;1944年5月-1945年5月: 俘虜773人(亨亨估計只要還有一口氣都算上);1945年6月-1945年10月11日: 俘虜2156人。

正面戰場俘虜的日軍,沒有見到年度統計,也沒有一共俘虜了多少的統計。各種戰報也鮮見俘虜的記載——這與正面戰場多為節節抵抗的單純防禦戰,且不注重用「攻心戰」瓦解日軍有關。在取得輝煌戰績的作戰中,根據國軍戰報,俘獲日軍較多的戰役有:

台兒庄大捷,俘虜719名日軍(這個數字肯定有誇大);第三次長沙會戰俘虜139名日軍;滇緬之戰中,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共俘虜647名日軍;湘西會戰俘虜247名日軍。

正面戰場把戰俘轉運後方不是很困難,和敵後戰場各個根據地分散管理戰俘(部分送延安工農學校教育)不同,採取了集中「收容」的方式。抗戰中,國民政府設立了2個日本俘虜收容所:第一日本俘虜收容所成立在西安,1939年6月遷到寶雞縣。從1939年起到抗戰勝利,第一日本俘虜收容所共接收「日本戰俘500餘人」,華北正面戰場俘虜的日軍極少,有資料說這個收容所其實是「專收容八路軍俘虜的日本兵——抗戰的前期,八路軍沒有形成戰俘管理制度,俘虜的很多日本兵轉送到了這。俘虜收容所另有一些戰俘是日軍飛行員,是空襲大後方被擊落後俘虜的。(亨亨當時估計不會超過2500, 為50萬日軍的0.5%)

第二日本俘虜收容所始建常德,再遷長沙,隨戰事的發展,後設在貴州鎮遠縣(有分所設在重慶劉家灣),44年2月日軍佔領獨山後,又遷到重慶鹿角場。但是根據資料,第二日本俘虜收容所的日本戰俘「通常是500餘人,最多時達到700餘人」(其中不都是日本軍人,也有俘獲的日本軍屬,日本慰安婦以及替日軍服務的商人、夫役等)。

在抗戰中這俘獲的數以千計的日軍俘之中,如前述,俘虜的大隊長只有3名。那麼,抓到的中隊長有多少呢?

在正面戰場的日軍俘虜中——第一日本俘虜收容所中有軍官身份的戰俘,資料只記錄有飛行員。而根據史料記載,第二日本俘虜收容所只有極少幾個日本俘虜「承認自己是軍官出身」。雖然說得是「幾個」,資料中有姓名記錄的日軍軍官戰俘僅僅2個:長谷川敏三,13師團的「宣撫班」成員(長谷川敏三46年回國后加入日本共X產X黨,80年代初曾擔任日中友好協會本部事務局長),他是戰俘中從事反戰宣傳、向日軍喊話的工作隊隊長。另一個日軍軍官戰俘,第三次長沙會戰中俘虜的日軍獨立山炮第2聯隊第5中隊中隊長松野榮吉。作為一個不小的戰績,在戰報之中專門提到了「松野榮吉」的名字。

從目前的資料推斷,松野榮吉似是正面戰場八年唯一有姓名記錄的日軍中隊長俘虜。湘西會戰戰報說俘虜的日軍中有軍官17名,但是卻沒有指出是否俘虜了中隊長以上的軍官。按「松野榮吉」的前例,17名軍官中應是不會有中隊長。(也有資料說,湘西會戰之中,在中 共地下黨武裝「農民抗日隊」協助的青山界戰鬥中,俘獲日軍中隊長勝步雄旦雅。但是何以戰報都不明確載此戰績?)

在敵後戰場的史料中,俘虜日軍中隊長的記錄也不多見,而且大多記錄較為籠統,如「俘日軍中隊長1名」、或是姓名不完整,如「俘日軍中隊長小村」。有完整姓名可查的僅僅四名:

1939年5月27日,山東臨邑縣盤河伏擊戰,我軍俘虜了日軍中隊長小野清夫。 1942年6月24日(一說為6月9日),河北任邱縣打擊日軍「剔抉隊」的邊家鋪戰鬥,俘虜了日軍中隊長伊豆文雄。

1943年9月14日,著名的白洋淀「雁翎隊」伏擊日軍武裝汽船,俘虜了日軍中隊長十加三郎。

綜上,即使考慮到被俘的日軍中隊長隱瞞身份或是資料脫漏的情況,從現有資料來看,八年抗戰中,俘虜日軍中隊長也是「很罕見的事情」。俘虜日軍大隊長、中隊長如此之少,這不能不說是日軍大隊、中隊的軍官多為狂熱的「武士道」信徒,戰鬥意志頑強的結果。但是說到這,就得順帶說一說前文提到的日軍中隊長伊豆文雄被俘后的經歷:

邊家鋪戰鬥殲滅一支「剔抉隊」,又俘獲一名中隊長,成為了42年冀中反掃蕩輝煌的戰績之一,《晉察冀畫報》隨後發表了反應這次戰鬥新聞照片《追殲狼狽潰逃敵軍》、《俘虜日寇中隊長伊豆文雄》。伊豆文雄被俘時正率領「伊豆剔抉隊」深入根據地。這樣的「剔抉隊」是從日軍多個部隊抽調」經驗較豐富、經過多次戰陣「的日軍老兵組成。可以帶領「剔抉隊」作戰,伊豆文雄無疑是最狂熱的「武士道」信徒之一。他其實是戰鬥中受傷倒地才被抓住的。而在被八路軍俘虜后,頑固的伊豆文雄竟還曾咬了審訊人員一口。然而,伊豆文雄被送到延安后,他發生了根本的轉變。伊豆文雄後來回憶說,在延安集聚著中華民族的精華,那裡使他從武士道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覺醒了的伊豆文雄也成為了一名「日本八路」,其後在華工作14年(30歲被俘,一直在華工作到44歲)才返回了日本。

可以說,伊豆文雄被俘后的經歷,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敵後戰場為什麼可以在艱苦條件下取得了輝煌勝利(這樣的勝利,從俘虜了幾千日軍的戰績可以看出);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為什麼有那麼多日軍俘虜成為了「日本八路」,和中國軍民一起抗擊侵略、迎接抗戰的勝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gpan523 2012-11-21 06:28
就俘敵這一塊兒來說,看來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正面戰場都不太給力。
回復 wcat 2012-11-21 22:22
記得以前看過八路軍為了奪取或保護好一挺機槍都要犧牲一個班甚至更多的戰士。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07: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