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戰後的香港人

作者:飛鳴鏑  於 2014-10-6 11: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12評論

關鍵詞:香港人

1945年,香港人口為50萬,至1950年,香港人口大增到220萬,由於中華民國的貨幣政策,國民政府沒收全國人民的黃金、外幣,強迫人民對換後來因惡性通貨膨脹而變得幾乎毫無價值的法幣及後來的金圓券 ,從中國涌港的有部份私藏黃金、外幣的富有人士,更大量的為難民,香港幾乎變成了一座巨型難民營。 當時的教會不分宗派,總動員參加救濟,給難民提供食物、衣被,開放教會為收容所。 並供給建屋材料,或直接興建平房區,難民營供難民居住。 1950年後出生的香港人,生活大多非常艱苦,雖然來港不少在大陸來說已經是最富有的一群,但都追不起香港的生活質素,更不用和發達國家如英國比較,香港人力成本增長的速度遠低於資金增加的速度,整個50年代,香港是百多年來和英國人均GDP相差最遠的年代,由民國時期穩定的30%下降到整個50年代的23%,這情況持續到東南亞排華,資金湧入前。經過60年代的快速增長,香港的人均GDP不但回復到英國GDP30%這開埠以來高位,而且不停破記錄,香港人均GDP70年代初更由英國GDP55%升到80年代初的90%,此時,西方絕大多數列強人均GDP亦不及香港,1987年香港人均GDP更超英國。

五十年代以及六十年代初期,香港經濟還未走出戰後的蕭條,加上當時大量國內人移居香港,使香港人口暴增,平民百姓大都生活困苦。 那時一般香港人居住環境很差,很多人住在山邊的木屋,後來政府建了很多叫做「七層大廈」的廉租屋,安置了很多家庭,但更多的人不夠資格被安置,要住在戰後唐樓用木板分隔的板間房中,一家七口一張床,一幢舊樓就住著七十二家房客,此題材亦被拍成不少電影和記錄片,幾十人共用一個廁所和廚房,艱苦程度差過現在的劏房  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回憶起幾十年前在荷花樓的生活,反映當時對生活質素的一些要求: 他家自行在單位間出兩間板間房,一間是爸爸、媽媽的,另一間是祖父、祖母的,他們三姊弟就睡在客廳。 他認為那時代的人都會互相鼓勵,互相幫忙,人們努力奮鬥,是一個十分堅毅的年代。 

香港人口在1950年為220萬,但自清末起,因為香港和英國美國的經濟差距,大量人口被充當華工到發達國家,自華工需求式微后仍不斷有人從香港偷渡到英美,香港也成為往東南亞、台灣等地的中轉站,香港在1980年前的遷出人口亦包括這220萬人之中,有不少名人在四、五十年代居港或在香港出生,如馬英九 220萬人中在1960年應只剩回160(當中20萬自然增長,80萬人口遷出)1980140(當中20萬自然增長,40萬人口遷出),現今應只有約140萬人(當中30萬自然增長,30萬人口遷出),所以目前香港的主流人口為逃港者以及1980年後抵港的家屬1950年前抵港的人口只佔較少的比例,另外有部份人先由香港逃到東南亞再迴流香港。 另外,由香港偷渡到美國者,很少回到香港,香港與美國的人口往來多為大量的凈遷出。 現今香港的人口組成亦包括一定多數量在1980年後抵港,而非逃港者家屬的人口。

偷渡到香港的人大多來自是鄰近香港的珠三角地區,當中廣州最多,其次亦有人從惠州和海陸豐抵港,他們大多途經深圳 ,廣東其他地區基本上極難偷渡到香港,因為當時沒有高速的船隻,步行距離又過長,而外省便幾乎沒有機會了。但部份和幹部關係好的人,仍可先到廣州再經深圳抵港。 鄰近香港的人口大多集中在廣州以及珠三角,而且廣州人都是城市人,所以偷渡客的人數以廣州最高,當時​​深圳仍以農耕為主,人口不多,但深圳鄰近香港,偷渡香港最容易,是大多數偷渡客必經之地。

當時廣州人偷渡到香港主要目的地為香港市區,這些人當中有黃霑 顧嘉輝許冠傑羅文、夏雨盧海鵬曾鈺成 劉夢熊列孚劉千石黃永幟等現時的香港名人。廣州是大城市,地圖上用大圈代表,故偷渡的大陸人,有「大圈仔」的稱號。而從深圳偷渡的客家人,目的地為新界的村落。  不少大陸人以為偷渡潮來港都是農民,其實他們不少是廣州人,而且偷渡的農民中不少亦是廣州的知青。 因為偷渡潮使廣州話使用的人口在香港達到壓倒性優勢。

在偷渡潮抵港的港人中,不少人在內地已有妻子、兒子、兄弟姊妹,使珠三角及廣東沿海地區,特別在廣州,出現父親是港人,兒子是廣東人的情況,1980年後也不停有廣東親屬抵港,但因為來港名額有限,長大成人的兒子和兄弟,一般很多年後也排不到,但內地新娘等候數年便可到港。1990年到2001年,移民香港的內地人有533,552名。 每天配額150 這是大陸制定的政策,香港沒有權參與,形成了一個被動的局面。

現今香港最多潮汕人的地區是九龍東,九龍東潮人聯會永遠榮譽會長陳鑒林便經常以潮州人身份拉票而且成功當選。

較早期來港的潮州人居於的銅鑼灣東角、跑馬地、北角、上和西環一帶,這些區份至今仍有些潮州人口,但不達到一個主流的水平,西環至今仍是潮州人在港島的聚居中心。在港島北岸的潮汕人不少為1945年前已在香港定居,因為語言相約,潮州人亦很常和閩南人混居。

香港早期的商業和政治中心是以英國人為主導的中環。而銅鑼灣則為福建,特別是閩南華僑營商的中心,後來和廣府人營商的中心尖沙咀一同成為三大商業中心。而天後則為全球福建人共同信仰,媽祖亦為福建人,滿清以前,華人的富豪幾乎都是福建人,在中國,除滿族以外,根本很難開發商業,所以在港初期營商的華人大多數為福建華僑,而現今的銅鑼灣天後則為閩南人最初在香港的零售營商中心,舊灣仔沿海便有汕頭街廈門街的閩南人姊妹街,經營由香港到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的貿易,閩南人特別是泉州人選了這地點,原因都是靠近英國公司怡和主導的銅鑼灣東角碼頭,方便和英國貿易。後來貿易需求大增,世界華人巨富郭春秧在民國時期,便在銅鑼灣天後附近的北角建設一個與僅次於英美的列強荷蘭及荷蘭殖民地印尼貿易的中心,而此區後來成了福建華僑(特別是印尼)以及福建人的聚居地。

在香港的福建人團體不包括潮汕人,但潮州人實大多數是在南宋末期,因逃避外軍入侵導致的戰亂,十幾萬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潮州,而現今莆田人則為閩南閩東人的結合,與潮州人又不相同了,但潮州話和泉州話有高度的相通性,反而同為閩南的漳州話和泉州話的相通性低很多。而福建社團不包括潮州人,泰國外,出東南亞營商致富不包括潮州人,在香港的福建財主資本亦不包括潮州人。福建閩南地區在明期已經到東南亞發展,到了清朝,中國特權階層滿族是華人之中最富有的,不過當時東南亞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人均GDP超越滿清,故福建華僑還是最富的。現今不少香港富豪皆為潮州人,潮州人在香港早期多為苦力,在銅鑼灣東角、北角以及上環聚居,這些區份亦有不少福建人,特別是泉州人,馬時亨高永文亦是在北角長大的。在香港早期的潮汕人多為苦力,與潮州和福建閩南地區被分為2省有關,潮州地區在大陸人均GDP到現時仍大量落後於廣府及閩南地區,來港的大多只能由苦力做起,到今上今日,香港不少富豪已為潮汕人。

在東角得到的貨物大多在銅鑼灣天後寄賣,使銅鑼灣天後成為香港貿易和購物的中心,後來又重新規劃移到東角,當時在銅鑼灣天後的絕大多數為福建人,後來因為郭春秧的開發,把銅鑼灣的福建人聚居地引伸到北角。由於福建閩南人長時期在各殖民地工作,特別是閩南人人口大多數的新加坡英國人很歡迎閩南人到香港工作。在大坑,則有客家原居民和福建的客家人如胡文虎以及其他福建人,銅鑼灣後來又來了四邑人富商利希慎家族和水上富商霍英東家族,尖沙咀又引入各商人投資。

中國自民國時代因為戰亂,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民國時期人均GDP一直落後於非洲1950年更落後於非洲兩倍。當時福建、廣東以外的大城市亦不如非洲、印度 ,比如上海就一直落後於印度金融中心孟買及其他非洲大城市。中國除了富有的滿族 ,以及生活較好的政府官員以及和政府官員關係密切的少量富商外,多為生活在極貧窮線下的人,原因是當時不停地出現過很多政府,政局混亂,難以累績財富。而香港穩定,在民國期的人均GDP和日本、新加坡相若,是英國1/3,貼近東歐國家如希臘 

1949年上海政權易手,大批上海人移居香港,但上海富商之中更多是廣東人和福建人,當中福建籍富有人士逃到英美和東南亞,而廣東籍富有人士則逃到香港,因為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加上國民政府濫發法幣金圓券 ,使不少江浙地區的人破產,而當時中國的江浙地區長時期在孫傳芳統治下,而更早期由滿清統治,及后又有日本侵華,在抗日戰爭中,日本把上海華界炸毀,上海大部份地區變成貧民區,使很多女性加入舞小姐的行列。江浙地區的經濟算是全中國較差的地區,富有人士主要集中在寧波,而在上海的富有人士則只有少部份。當國民黨的政策不能實施時,上海江淅富商仍能保留自己的財產,但大部份的江浙人士開始移居香港。 當時江浙上海一帶經濟實力遠不及廣東以及福建,上海最富有的人士都來了香港及台灣,但來港的富有人口不及廣東,去台灣的富有人口遠不及福建,使得現今香港的富有階層只有少部份是江浙人士(包括上海人),但在頭40名之中只有3名,遠少於廣府民系和閩民系總數的28名。

上海人在民國時期以及1949年後,由當時極貧窮的上海大量抵港,透過人事關係、通婚以及雙非嬰兒到港,因為上海人不是香港人主體,使很多香港人都認為香港上海人是大陸人,但在大陸的上海人卻認為他們是香港人。在生活上受到不少挫折,初來港的上海女性不少因為想取快錢而加入色情行業,劉嘉玲亦曾被迫拍半裸照片,成為轟動香港娛樂圈以及傳媒界的大事。  最初很多上海人多住在香港的公共房屋,如林海峰三姊弟居於勵德村 ,而香港亦有不少比較窮困的上海人子女在大陸出生,90年代移居香港,如鄧紫棋和Angelababy等,最初都居於九龍半島。

上海分公共租界和華界,民國時期的華界在軍閥的控制下,經濟不行,及后在國民黨軍閥控制下,略為改善,但最後被日本人幾乎全炸毀,在而公共租界則主要為洋人開設的各項設施,包括銀行和工廠,利用中國便宜的勞工,為歐美生產成本低的貨品。所謂上海人其實沒有一個特別的民系,上海人之中包括絕大多數來自各省在軍閥混戰時家園被毀而到上海為外國人打工的農民工,部份尋找商機的各省人。日本人佔領上海后,大批文人到香港避難,由於工作難找,不少人到碼頭替人搬行李,因為語言不通,雞同鴨講,到付錢時往往只能拿到半數。後來香港淪陷,大部分文人又輾轉內地。1949年後,不少來自上海的左仔借口來香港做夜總會服務員混入北角。在1967年策動的暴動,北角區的破壞是全港之最,其中福建華僑的損失最多,策動者多為上海租客,而地主多為福建華僑,雖然此事只是部份上海人的行為,但不少福建人從此不肯再將物業租給上海人,從此北區上海人數量大減,只餘下富有和已置業的那一班。香港富有的吳人多來自寧波而非上海。此外左派的長城公司,是上海江浙人的天下。

英國政府最初只開發香港島的維多利亞城,因為大量廣州人因太平天國戰亂湧入九龍,而來港的人口又以男性比率較多,從而使此地區的色情行業發達。 至今上海街以及附近的砵蘭街仍為香港最大型庶民色情中心。 二戰後,因為福建富商郭春秧的後人在北角大辦夜總會,隨後附近的銅鑼灣的遊樂園又辦類似的夜總會,當時上海人有豐富經驗,上海人活躍的地區又擴展到港島,但區內上海人數仍然遠不及閩民系及廣府民系多,只佔區內人口的一少部份,北角以及灣仔在1970以及2000年以前都被色情行業的客人稱為「港島小上海」,來港的上海人最初大多從事夜總會的活動,受雇於福建華僑或廣州資本,於油尖旺區 北角銅鑼灣一帶經營色情行業。港島小上海最初為北角,後來則為灣仔(駱克道)2000年開始,灣仔發展商業區,色情行業式微,最後一個港島小上海亦沒有了,現在的上海街一帶仍有不少上海人,是香港最多上海人的地方,但因人數有限,難像閩人和客家人有自己的圈子。 年輕一輩又害怕被人聽到自己說上海話會被認為大陸人,已經很少有年輕人在這些地區使用上海話。

中國自民國時代因為戰亂,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民國時期人均GDP(ppp)一直落後於非洲在1950年更落後於非洲兩倍當時福建、廣東以外的大城市亦難比非洲、印度,如上海一直落後於印度金融中心孟買及非洲大城市,中國除了富有的滿族,以及生活較好的政府官員以及和政府官員關係密切的少量富商外,多為生活在極貧窮線下的人,原因是政權更換頻繁,難以累財富。而香港在民國時期的人均GDP和日本、新加坡相若,但仍只是英國1/3,貼近東歐國家如希臘

1950年代,大量遷入大陸富有人士后,雖然他們的人均GDP有大陸平均的6倍(現今上海市有大陸平均的2倍),但仍不及香港的人均GDP,拉平均后,人均只有英國的1/4。1960年代開始,東南亞富有人士,以福建籍為多,大量遷入港島,人均GDP由英國的1/4升到英國的1/2,在1970年代更貼近英國。而香港在1950為2218,大陸為446。單位是1990 International Geary-Khamis dollars。此時期由中國大陸來港的人口,多為中國及東南亞的富有人士,而英國不是任意批准貧窮人口抵港,在抗日戰爭前,香港人口穩定地增長。

19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香港偷渡潮亦完結,中國人均GDP在1985年超越非洲,現為印度的四倍,而香港人均GDP亦在1987年超越英國,不少中國富有人士由優才計劃抵港。

          

本文的人均GDP都來自經濟學家maddison搜集的歷史數據,簡短版可參考英文版維基List of regions by past GDP (PPP) per capita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9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2 個評論)

回復 安良 2014-10-6 12:51
如今香港政壇上也是上海人的天下, 反中的余若薇,陳方安生,毛孟靜等等,兩面派的范徐麗泰,工商業除了李,郭,鄭之外,大都是上海人,寧波人如吳光正等, 前大法官楊鉄樑也是上海仔,在六十,七十至八十年代,上海人壟斷了香港的印刷業,紡識印染業,電筒鐵工等製造業, 商業則壟斷出入口,英洋行高等職員大部份是上海逃下來的,主要他們懂英語!
如今鬧的哄哄的佔中三子其中一子也是上海人,而網民整天罵的所謂港燦,港慫, 其實是罵,,,人, 對自由行最反感最歧視的大都是,,,,祖籍的, 因為歧視,看不起"沒有他她們高文化"的就是他她們的優良傳統,他們就是,,,,,,,人!
回復 飛鳴鏑 2014-10-6 13:24
安良: 如今香港政壇上也是上海人的天下, 反中的余若薇,陳方安生,毛孟靜等等,兩面派的范徐麗泰,工商業除了李,郭,鄭之外,大都是上海人,
有意思。小編替我改了標題,只好增加上海人的份額。
回復 nierdaye 2014-10-6 17:46
我在香港工作的時候,快到春節的時候,同事就問我:用普通話講,就是- 你鄉下是哪裡,也就是你老家哪裡。同事的向下(老家)確實是廣州,福建,深圳的比較多。有一個同事的父母是80年代來自大陸移民香港。
回復 金竹陶器 2014-10-7 03:33
有很多上海人。。。碰到不少的香港上海人
回復 飛鳴鏑 2014-10-7 12:34
nierdaye: 我在香港工作的時候,快到春節的時候,同事就問我:用普通話講,就是- 你鄉下是哪裡,也就是你老家哪裡。同事的向下(老家)確實是廣州,福建,深圳的比較多。有
其實廣州人也是有鄉下的,這麼多年只見過一個廣州人說沒鄉下,有人馬上問:你是旗人?他說:我就是旗人。
回復 飛鳴鏑 2014-10-7 12:41
金竹陶器: 有很多上海人。。。碰到不少的香港上海人
我倒是一個也沒有碰過。
回復 ryu 2014-10-7 13:18
飛鳴鏑: 我倒是一個也沒有碰過。
飛鳴鏑 ,你去'大公報'、'文hui' 、 '星島' 和出版社、寫字間看看,那裡就碰得到了,
回復 安良 2014-10-7 15:10
他她們在外都是說粵語了,除了你也是上海的,否則他她們不跟你說,外表分不到了!
回復 飛鳴鏑 2014-10-7 17:59
ryu: 飛鳴鏑 ,你去'大公報'、'文hui' 、 '星島' 和出版社、寫字間看看,那裡就碰得到了,
查良鏞第一個,周星馳第二,利智?
回復 飛鳴鏑 2014-10-7 19:00
安良: 他她們在外都是說粵語了,除了你也是上海的,否則他她們不跟你說,外表分不到了!
陳方安生、范徐麗泰、講粵語完全沒口音,反而廣東的潮洲人有口音。
回復 ryu 2014-10-7 21:41
飛鳴鏑: 查良鏞第一個,周星馳第二,利智?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8: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