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臘八節吃臘八粥zt

作者:ZTZT  於 2015-1-28 00: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初八,民俗中的臘八節。臘八節要吃臘八粥,今天來來去去的電話中講來講去的都是臘八粥。

臘八節是個什麼節?我父母那時好像從來不過臘八節的,所以我從來也不曉得這個節日,今天家有良母在小區里治安值班回來跟我提到臘八節,有人告訴她說是窮人沒有吃,沿街討好雜糧拌在一起吃的糨糊粥。聽了半信半疑,就「百度」一下求證,「百度」告:

應劭《風俗通》云:「《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祭祀的對象凡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划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后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噢,這一點是明白了,為糨糊粥是釋伽牟尼吃剩的。這糨糊粥,也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臘八粥」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粥呢?繼續「百度」:

臘八粥又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家有良母是喜歡吃粥的,但我是不吃的,家有兒女也是不吃的,於是她也不太煮粥來吃,今天的臘八粥自然也是有想而不煮的。畢竟燒一鍋臘八粥至少要有大米有薏米有花生有紅棗有桂圓等等八種花樣,於是煮出來的粥肯定是滿滿的一大鍋,靠家有良母一個人吃,不曉得要吃到哪年哪月了,她當然是「不敢為之」的。有報道講有寺廟在分派臘八粥,有市民冒雪去領取。家有良母當然不會是軋這種鬧猛的,我也不會讓她去。想吃,就到超市裡去買幾罐八寶粥,不是一樣的嗎?

電話中跟朋友也是這樣建議的,朋友覺得我的「主意」不錯。

前幾日,有人在微信中給我發來這樣一條消息,說上海有50樣吃貨,問我吃過幾樣?

1.南翔小籠,2.包腳布,3.生煎饅頭,4.燒麥,5.糍飯,7.大餅油條,8.菜肉大餛飩,9.三鮮小餛飩,10.周庄元蹄,11.白斬雞,11.咸豆漿,12.德興館燜肉,13.鮮肉月餅,14.臭豆腐,15.鮮得來排骨年糕,16.大閘蟹,17.酒釀小圓子,18.墨魚大烤,19.外婆紅燒肉,20.糍飯糕,21.水晶蝦仁,22.油麵筋塞肉,23.鍋貼,24.青團,25.烘山芋,26.四喜烤麩,27.豆腐花,28.咖喱牛肉湯,29.鹹肉菜飯,30.小金陵鹽水鴨,32.條頭糕,32.菜饅頭,33.蟹殼黃,34.麻球,35.糟毛豆,35.南匯水蜜桃,37.上海冷麵,38.雞鴨血湯,39.炒螺螄,40.菜泡飯,41.開洋蔥油拌面,42.七寶白切羊肉,43.羅宋湯,44.八寶辣醬,45.爆魚,46.肉絲炒年糕,47.春卷,48.小紹興雞粥,49.糖醋排骨,50.油豆腐細粉湯。

看著這一份吃貨單子,我倒是有點興趣的。

南翔小籠,名氣太響了,大家都曉得,就不提了。當年家住太平橋時,太平橋的大餅油條糍飯生煎都是蠻有名氣的,我在上班時早點就是這些東西。太平橋還有一樣,蔥油餅,5分一隻,誘得很多食客「不遠萬里」趕來排隊購買。太平橋大新春飯店的陽春麵也是一絕,夏天還有薄荷綠豆湯,9分一碗,比陽春麵還要貴(音:JU。)1分。現在太平橋晉陞成為了新天地,太平橋的小吃也就成了廣陵散。白斬雞也是小紹興的好。小紹興在雲南路上和小金陵鹽水鴨貼對面。不過,現在的雞不是那時的雞了,所以很少再去光臨了。小紹興的雞粥我是吃慣的。那年我胃出血手術,之後,吃半流汁,我大哥經常去小紹興為我買雞粥,去晚了還買不到。現在,浦東昌里路上的小浦東雞店的雞粥也好吃。墨魚大烤,得要去寧波餐館吃,那才稱得上正宗,不過我在家做的墨魚大烤也是「味道好極了」的。菜饅頭要算城隍廟素菜館的香菇菜包最好吃。那時,我剛進廠時,車間里有位師傅家住城隍廟,經常為我們買菜饅頭,5分,半兩糧票,一買就是保溫筒滿滿一筒,到廠還分不過來。重慶南路滄浪亭的糕團、淮海中路光明邨的糕團都好。油豆腐細絲粉湯,太平橋也是不錯的,但還是城隍廟的好吃,城隍廟還有雙檔和單檔,也就是百葉包(千張包)有名氣的。其實,南京西路上的王家沙的兩面黃,王家沙對面的紅甜心的醬鴨也是滬上一絕。鮮得來排骨年糕原來在西藏中路的,現在也動遷到雲南路小吃一條街上去了,味道也大不如以前。外婆紅燒肉,只要是上海本幫菜館都做得很好,老人們很喜歡,因為有點傳統,也因為肉質酥,老人咬得動。乃至於水晶蝦仁、八寶辣醬、四喜烤麩、油麵筋塞肉、炒螺螄等早已經屬於上海人家家常小菜,嘸啥稀奇了。

這其中,我唯一沒有吃過的是周庄元蹄,因為我還沒有去過周庄,周庄屬江蘇崑山,那天從千燈玩好回來就約過「下次」去周庄,卻至今還沒有輪到「下次」,不過等哪一天被划進上海版圖時再去吃也來得及。

2015127日by孤山瘦水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07: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