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答司馬南先生 (轉饒毅二)

作者:寂禪  於 2014-3-8 05: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答司馬南先生

 

2014112日第二屆新語絲科學精神獎頒獎典禮。


司馬南:饒毅教授向來以敢直言聞名,但有說法稱饒教授在回國前更敢說,而回國後下手有了分寸。能不能告訴我是什麼原因?


饒毅:我覺得這個說法是很少的,事實上沒有這個變化,而且有時候可能更嚴厲。我覺得有變化的是中國。比如2004年,在《自然》增刊,我和魯白、鄒承魯寫過批評中國科技體制的文章,當時科技部讓出版總署在全國禁了這個增刊。而回國工作幾年後的2010年,施一公和我在《科學》寫了英文社論,仍然是批評中國科技體制,該文出來后,中央多個渠道過問,最後科技部檢討了自身的問題。有變化的是中國,而不是我。

司馬南:想不到饒毅教授太極拳更高啊,輕輕就化解了我這麼尖銳的問題。一個輕柔的問題:你在這麼緊張的科研時間中為什麼捨得花費精力做科普,特別是容易招致人身攻擊的轉基因科普?


饒毅:一方面我工作的方式跟其他人不一樣。我們是實驗科學,我做研究生和博士後期間自己都得做實驗。我從32歲做助理教授有了自己實驗室以後,自己做實驗的時間越來越少,原因之一是我自己做實驗的能力較差,一般學生比我做得好,我做得越多反而進展越慢,所以我只參與實驗設計、討論和理解結果、修改文章。

學 生做實驗的時候,我不能太經常找他們,那時科學刊物也不多,主要的我全部看完,但平均半天就能做完,還有半天時間多。我覺得科學很好玩、值得分享,最早是 給同學和朋友的父母講,告訴他們其孩子都做了什麼事情,他們覺得我講得比他們自己的孩子還清楚,於是我覺得只給一兩個人講不如寫出來給更多的讀者,也許影 響其他人的科學興趣。王曉東有個笑話,因為他岳父喜歡看我的文章,說我的粉絲是70歲以上的老人。寫科普就是這樣來的。


司馬南: 我也是閱人無數,以我昏花老眼一看,饒毅教授乃為江湖高人。最後一個問題,您最後提到了施一公。我在新語絲搜索的時候看到,有人習慣性將施一公先生和饒毅 先生作對比,認為這兩個人看上去肩膀一般齊,但在動態中,饒毅教授更全面一些,或者更好一些,至少一部分人這樣認為。但是施一公先生最近又獲得了中央電視 台頒發的某一個獎項。遇到這樣事情的時候,您的心裡有沒有一絲哪怕是一絲不快,一絲不悅,一絲想不開?


饒毅:我很喜歡有不同特點的朋友。而且我明確知道其他朋友哪些方面比我強,還不是強一點。

施一公數學比我好很多,記憶力比我好,他走在街上后對所有車牌號碼都能過目不忘他不僅有很突出的個人特長,他還是中國有史以來做得最好的結構生物學家。他有很多優點,朋友得到東西我只會高興,不會不高興。

問題的提出本身可能反映了重 要的中國文化習俗。中國文化中,越近的人競爭越強,人們很容易相互嫉妒,所以中國社會凝聚力很弱,西方的習慣是越近的人會越覺得可以是朋友。中國這種近距 離妒忌造成的結果是內部關係很差、互相殘殺,對外卻很弱。這不是某個領導、某個團體的問題,而是中國社會長期的歷史性問題,為了中國進步和發展,需要徹底 改變這種文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0: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