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糧食問題,袁隆平講話也不管用啊,悲。科學家講實話,政治家講假話,可惜是政治家制定

作者:粒子在  於 2019-7-8 21: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雜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糧食問題,袁隆平講話也不管用啊,悲。科學家講實話,政治家講假話,可惜是政治家制定政策

今天看到一篇報道,說的是袁隆平講中國的糧食。記得這個話題多年前就有人多次講過,多少年過去,還是老話重題,解決不了。袁隆平憂心,是必然的,這可是關乎十四億人口的國之大事啊。愛國之人,憂心也是必然的,老百姓當然也更會憂心,因為關係切身的利益,生命攸關啊。可是為什麼就是引不起當權拿權者的重視,始終不能解決呢?確實應該問問,確實應該拷問一下那些制定政策的,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為什麼遲遲不解決?難道有什麼問題比吃飯的問題還大嗎?

思來想去,我想,還是因為那些當權者,他們不管怎麼樣都不會餓肚子的,既使到了實在沒糧的時候,他們也不用犯愁吃不到飯,因為他們的家人可能都早早的移民了,不在沒糧的範圍內,也還有,他們享有特供,只是少了些特供的食物吧了,總之是古今中外,沒糧的時候,餓肚子的都是老百姓,沒權沒勢的人,當年慈禧逃難,不是也沒餓著肚子嗎?餓死的是42年黃河決堤逃難的河南難民,大¥¥¥拍了一部好電影,重現了1942年的那個逃難的場景。可惜。沒人拍1960年中國大災荒餓死幾千萬人的場景,是沒人拍,還是沒人敢拍?我估計是沒人敢拍,或者也有人拍,但是沒人敢放,也沒人敢看,原因都是心照不宣的,可怖。

袁隆平的憂心,也是心有餘力不足,可惜,可嘆,可憐。糧食問題從來都是國之重器,但是在中國好像沒幾個人真正重視,很奇怪。我真的好懷疑中國農業部的那幾個部長,是不是都是裸官,是不是為別的國家謀劃出力的?、真的不好說,因為據報道說,最早引進轉基因糧食,比如大豆,玉米的到中國的就是國家科協鄧家小姐和農業部的推動的,其心可疑啊。想想也是的,科學家大多數說實話,不太說假話。而政治家往往說假話,不太說真話,古今中外,好像都是如此這般,不奇怪,也不當然,然而其心可鑒,其意可測,逃不過歷史的檢驗。

不過,還是非常大的問題,政策往往是政治家制定的,這是他們的專權,如果政治家再有了特供特是享受的特權,那麼糧食問題當然就不重要的,重要的還是個人的政績,個人的地位特權升遷什麼的,政治家也是人,為自己個兒,為自己個兒的家庭著想,也是情有可原的,就像那個貓老爺,先要富了自己家,再論其他,至於有沒有其他,那就不用管了,反正我先富了再說。當然他們這類人都是不會考慮糧食問題的,因為他們有特供,有特權,有待遇,什麼時候見過當老爺的餓死人了?

所以,總是為袁隆平之類的科學家點贊,向他們致敬,為他們祝福。真心為人民的,人民不會忘記的,歷史就是歷史。

袁隆平:現在國家還有錢買糧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了要餓肚子。這個是問題,是大問題。

         科學家講實話,政治家往往講假話,可惜是政治家制定政策 。憂國憂民又有何用?我真的不知道真理在那裡了。

20190708,Ebikon

附,轉發

中國不缺糧食了?袁隆平:別國不賣糧 咱就麻煩了

京港台:2019-7-8 13:46|來源:央視財經 |評論( 20 ) | 我來說幾句

<!-- -->
A-AA+
中國不缺糧食了?袁隆平:別國不賣糧 咱就麻煩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即使早已超過退休年齡,即使即將迎來90歲高齡,著名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依然堅持到辦公室「上班」。自從2015年卸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職務后,他現在的身份是該中心研究員,繼續指導雜交水稻的科研工作。

  

  謙虛:英文致辭引髮網友點贊 袁老卻稱是「破碎英語」

  不久前,在長沙舉辦的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袁隆平獻上了一段英文致辭。在致辭中,他表示自己正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非常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537048447999-1'); });

  

  袁隆平:親愛的非洲朋友們,我們熱情地歡迎你們來到長沙參加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我是雜交水稻研發人袁隆平。我很榮幸能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研究發展雜交水稻,去克服糧食短缺問題,也相信我們的共同努力可以讓我們在不久的將來達成目標。

  這段並不流利的英文致辭,上傳到網路后迅速被廣泛傳播,贏得網友的紛紛點贊。不少人表示,「可以看出袁老真的老了,都快90了還在忙碌,重於泰山的一生」,看到這段視頻,都忍不住紅了眼眶。

  

  記者:您在網上用英文來致辭的那一段,很多人都豎大拇指。

  袁隆平:我的英文就是破碎的英語,英文講的就是破碎的英語。

  記者:為什麼您要用英文?其實中文也是可以的,在這樣的研討會的致辭上。

  袁隆平:如果沒有外賓就用中文,有很多外國人的時候做報告用英文好一點,免得他們去翻譯。

  點贊: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面積種植雜交水稻

  引來更多點贊的,是在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努力下,雜交水稻已經種到了馬達加斯加、奈及利亞等非洲國家,並在當地不斷創造出高產紀錄,原來每公頃3噸的產量,目前已經刷新到了10.8噸。

  

  在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袁隆平代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做出承諾,每年派出青年科學家前往非洲相關國家,從事雜交水稻的科研、推廣、普及工作,繼續幫助非洲國家發展農業和水稻,提高糧食產量。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團隊通過開辦雜交水稻技術培訓國際班,已經為近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的技術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大面積種植,每年種植面積達到了700萬公頃,普遍比當地水稻增產20%以上。

  

  袁隆平:全球有1億6千萬公頃稻田,如果一半有8千萬公頃,按現在的情況每公頃增產2噸,可以增產1億6千萬噸稻穀,可以多養活5億人口。這是我的夢想。有一個國家叫賴比瑞亞,大米完全靠進口,國家不大,但是每年進口大米是2億美元。

  記者:對於他們來說是很重的負擔。

  袁隆平:那是很重的負擔,不吃其他的,他們的主食是玉米和木薯。

  記者:木薯?

  袁隆平:他們吃大米是打牙祭。我們辦培訓班他們很高興說:「我天天打牙祭,天天吃大米。」

  逐夢:「高產」沒有盡頭 上不封頂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現一株野生的雄性敗育稻開始,袁隆平引領著我國雜交水稻技術的發展。因為在這個領域的突出貢獻,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對於這位和雜交水稻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科學家來說,除了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夢想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禾下乘涼夢」。他曾夢見試驗田裡的超級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麼大,穀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

  

  記者:這兩個夢想,您覺得您離哪個夢想更近一點?

  袁隆平:兩個夢想我們都在追逐,第一個禾下乘涼夢,我們超級稻不斷向高產衝刺。

  記者:現在達到多高產?

  袁隆平:最高達到每公頃18噸。

  記者:已經到1200公斤了?

  袁隆平:已經到了。

  記者:這其實已經實現您之前那個目標了?

  袁隆平:目標越來越接近。

  記者:您希望它能高產到什麼份上?

  袁隆平:到20噸。

  記者:20噸,又提高了,這個高度好像是沒有盡頭的?

  袁隆平:這個是沒有盡頭的。不封頂,不封頂。

  糾正:中國的糧食是不夠吃的

  袁隆平多次講過,對於雜交水稻的夢想,源於他對飢餓的記憶。

  

  袁隆平: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是糧食的重要性。上世紀六十年代,飢荒的時候餓死人,我都親眼見過。大家都沒有飯吃,叫花子過去討飯,飯都沒有,你討誰?

  記者: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

  袁隆平:不可能了。但是有缺糧的情況,不可能餓到那個程度。

  記者:可是好多人都說咱們中國不缺糧食,糧食夠吃了。

  袁隆平:沒有,中國差不多14億人口,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要進口的,要進口一部分。我舉個例子:大豆也是不夠吃,我們中國人吃豆腐,每年進口大豆七八千萬噸。

  記者:您看到這個數字什麼感覺?

  袁隆平:現在國家還有錢買糧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了要餓肚子。這個是問題,是大問題。

  憂心:農業成了「婦老農業」 農民種糧積極性有待提高

  因為常年研究水稻,袁隆平關心農業,關心農民。但是,他發現,當前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待提高,這是讓他感到憂心的一件事。

  

  袁隆平:現在農民種田的積極性與糧價有關係,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糧價是百價之基,糧價一漲其他物價飛漲,通貨膨脹;但是糧價跌不得,一跌穀賤傷農,農民沒有種糧的積極性,又有問題,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在政協的時候我提了一個提案,國家要保持糧食豐收又不讓糧價上漲怎麼辦?政府以比較高的價收購農民糧食,以平價供應市場,這樣子糧價不漲,通貨不膨脹,國家可以補助農民,讓農民有積極性。農民不種糧食就麻煩,問題很大,我總是很擔憂的。

  記者:擔憂什麼呢?

  袁隆平:用工。我們的農民現在青壯年很少去搞農業,都是老年人、婦女,叫作「婦老農業」,婦女和老年人,年輕人都不搞農業去了。

  記者: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

  袁隆平:最需要的是好政策,調動種糧積極性,政府現在是在提供惠農政策,中央的政策下面執不執行是個問題,有些不執行,是不是變成口號了。光有好種子沒好政策不行,光有好政策沒好種子也不行,對吧?

  目標:用拓荒人的精神做海水稻 在8年裡推廣1億畝

  從2012年開始,海水稻的研究成為袁隆平工作的重點。所謂「海水稻」,學術上稱作 「耐鹽鹼水稻」,上世紀三十年代,國際上已開始研究。袁隆平希望通過耐鹽鹼雜交水稻的研發和推廣,讓鹽鹼地像普通耕地那樣造福人類,他把海水稻技術的突破和創新稱為拓荒人精神。

  

  記者:您為什麼要用拓荒人的精神來做這個海水稻?

  袁隆平:因為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工程。我們國家耕地面積少,現在的耕田只有18億畝。但是我們國家有十幾億畝的鹽鹼地,其中能夠種水稻的、有水淹的鹽鹼地將近2億畝。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了,給國家至少增加1億畝耕地,按最低產量算畝產300公斤,1億畝就是300億公斤,相當於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多養活1億人口。我們儘力地衝刺,我們今年有七八個點,每個點少則幾畝地,多則百畝片,在做試點。去年點少一點,面積小一點。去年的面積是每個點幾畝地,幾畝地。

  記者:為什麼要這麼少?

  袁隆平:沒有種子。新品種出來之後,不可能有那麼多,過去老品種抗鹽鹼的有,產量都不高。國外都在搞海水稻,他們為什麼產量那麼低?都是常規稻而且品種不行,我們一上去就是雜交稻,六百多公斤。

  2018年5月,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正式啟動「中華拓荒計劃」,在我國五大類主要類型鹽鹼地和延安南泥灣次生鹽鹼地同時進行海水稻插秧。除此之外,他們還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開闢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試驗田。按照袁隆平設定的目標,要在8年時間裡推廣1億畝海水稻。

  

  記者:您說八年您想推1億畝,這個目標大不大?

  袁隆平:八年累計可以達到1億畝,這個數字估計估高了一點,我們想在八年之內每年能夠推廣一千萬畝,好多年之後累計面積達到1億畝就不錯了。

  心愿:對自己沒有要求 就是為了兩個夢想

  對於時間的逝去和身體的衰老,袁隆平流露出格外的豁達,而對於雜交水稻事業,袁隆平更多的是緊迫感。《面對面》曾於2013年、2016年採訪過袁隆平,在之前的兩次採訪中,因為聽力不斷下降,記者需要盡量靠近,並提高聲音提問,而袁隆平則往往需要前傾身體才能聽清問話。

  

  袁隆平:我覺得我最近一段身體不行了,我原來很少感冒的,現在搞得不好就感冒,感冒。怎麼搞的?免疫力下降了。原來講8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現在50歲的身體恐怕不行了,沒有原來那麼好了。

  記者:所以得服老。

  袁隆平:現在不行了,一下就感冒,一下就感冒。不行了,我是感到有點悲觀的了。

  記者:好像您比較忌諱說自己是老年人?

  袁隆平:人家看到我的時候看不出來我有八十多歲。

  記者:您對自己的要求是什麼?

  袁隆平:對自己沒有要求,就是這個要求: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覆蓋全球夢」,雜交稻。就這個要求,兩個夢想。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1: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