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少將談 中國外交

作者:威聯  於 2019-3-24 13: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熱點 雜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朱成虎  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教授、少將:
     周邊外交需要思考的問題

  周邊外交是中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認為,對今天的中國周邊外交,有這樣幾個問題需要思考。

  第一,中國的主要對手是誰?或者說,影響中國發展的主要對手到底是誰?誰有能力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搞清楚,才能對周邊外交有更加清晰的思路。

  第二,怎樣處理中日關係?我認為,中美日這三角關係是互動的。中日關係越近,中美關係就越近;中日關係越遠,中美關係就越遠。道理很清楚:美國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日兩國互掐,掐得越狠,它就越有資格、有理由在東亞保持存在。

  第三,美國在東亞的存在,今天與十年前是否是一樣的?美國的駐軍是有利於維持中國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還是用來遏制中國的一個手段?

  第四,我們要不要追隨美國的棋路?例如南海問題,美國還能折騰出什麼新鮮花樣來?我們的媒體沒必要那麼關注它。甚至外交抗議都不需要去做。你愛怎麼來就怎麼來,只要不進入我們的12海里。如果你進入,我就懟你。

  第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是好的,但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亞洲一體化?因為它成分太複雜,澳、新、印也都參加進來了,到底能取得什麼樣的實質性效果,我是懷疑的。在周邊地區外交上我們是有自己主張的。我們能不能組建一個東亞地區即10+3的自由貿易圈?這可能更現實一點,一定程度上能夠抵消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有利於施加我們的影響力。

  第六,我們怎樣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安全機制?這是非常關鍵的。在東亞地區,有那麼多的安全框架,但是真正發揮作用的也就是美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雙邊軍事同盟。美國不是在這兒搞軍事演習嗎,中國是否可以牽頭,在南海搞個10+3軍事演習?這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建立地區性的真正有效的安全機制,這可能是非常關鍵的。

  美國與中國周邊外交的關係

  在周邊外交上,我們的問題就是出在美國身上。中國周邊外交是中美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中日關係、朝鮮半島問題,還是東南亞問題,甚至中印關係,實際上都是中美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總是對美國的對華意圖、對美國全球戰略目標從積極方面看得更多,消極方面看得更少。現在最核心的問題是要問我們在一系列問題上怎麼看。

  首先,我們怎麼看待美國的全球戰略?美國的全球戰略到底是什麼?美國人自己講是推進民主和自由,當然這肯定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對美國的全球戰略的概括是這樣的:依託兩域,立足兩洲,控制海洋,擠壓俄國,遏制中國,獨霸世界。獨霸世界是美國全球戰略的目標,你別試圖跟他講什麼新興大國關係,美國人的理解就是,新型大國關係就是要跟它分領導權。獨霸世界這個目標絕對不許任何人侵犯。

  其次,美國的對華戰略到底是什麼?如果說過去30年它認為促進中國發展對它是有利的,但到今天,當中國成為「世界老二」時候,美國對華戰略的目標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如果仍然認為美國還是沒有把中國作為主要敵人來看待,這就是錯誤的。我們認為中美之間是結構性矛盾,最核心的結構性矛盾就是老大和老二的矛盾,就是崛起大國和既有霸權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是無法調和的,所以遏制中國成為美國對外戰略和美國外交的頭等大事。

  再次,當前的貿易戰是為什麼?有人說是為了消除中美貿易的不平衡。但我很不理解:這種不平衡怎麼消除?美國就是一個寄生蟲,靠硬票子把世界最好的商品買過來了,它怎麼能夠消除不平衡?也有人說是意識形態差異,如果中國放棄社會主義制度,美國就不會整中國了。但日本是什麼制度?當它的GDP達到美國60%,成為世界老二的時候,美國也照樣整了它。

  美國要做的是打掉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即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行動綱領。任何一個大國崛起,沒有強大的製造業是不可能的。英國取代荷蘭成為世界霸主,靠的是蒸汽機的發明。德國和日本的崛起靠的是它們的製造業,美國取英國而代之,靠的也是它的製造業。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工業全面動員,在短短几年裡生產了三萬多艘軍艦,充分顯示了美國製造業的能力。所以英國只能乖乖把世界領導權拱手讓給美國。我們的製造業在十大領域雄心勃勃。中國一個洋山港的吞吐量,比美國所有港口的總和還要大。到這個地步了,美國能不害怕嗎?

  但這還不是最終目標。有人認為它的最終目標是改變中國的行為方式。

  但我認為,中國再改變行為方式,也不會改變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目標。

  因為中國的發展確實對它的領導地位構成挑戰。自2011年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施以來,美國在中國周邊地區花了多大力氣?為什麼?這就是因為中國在發展,而美國要遏制中國。如果不是遏制中國,為什麼要對我進行如此高強度的偵查?為什麼要把最新式的武器裝備部署到這裡?為什麼要進行那麼多針對中國的軍事演習?為什麼把域外國家都動員起來折騰中國?但它有幾件事是做成了的,實現了什麼樣的目標?現在連日本也倒戈了。2018年中日關係的發展已經充分證明美國這個戰略是失敗的。

  這也是因為中國的發展。美國不會放棄獨霸全球的戰略目標,中國也不會放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這個矛盾不可調和,那就只有鬥爭。對此要有足夠的認識。

  貿易戰只是中美之間在一系列問題上攤牌的開始。其實高科技戰和金融戰已經開始。與此同時,還有地緣戰略格局的博弈。

  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美國真的要「去核」嗎?真的願意朝鮮半島實現統一嗎?統一后的朝鮮半島還會讓美國再待在這兒嗎?美國還有什麼理由待在這兒?也許特朗普本人可能真想解決朝核問題,但他不過是個過客。最終決定朝鮮問題結果的還是建制派人士。朝鮮半島上的博弈還得持續下去。

  對今天這樣的進展我們不要高興太早。美國一個措施就能把中日關係的改善或者是對朝鮮半島的主導權打掉,或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破壞。2011年之前,韓國要求美國滾蛋,日本要求美國離開普天間,但到最後,一個「天安號事件」改變了整個東北亞地區戰略格局的走向。

  所以我們對美國的能力要有充分估計,包括它的陰謀和陽謀。我認為,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消除貿易不平衡、不僅僅是要改變中國的行為方式,甚至也不僅僅是為了打掉「中國製造2025」。

  它的根本目的是要打亂中國的發展節奏,遏制中國的崛起,要把中國的崛起扼殺在搖籃中,只有這樣,美國才能繼續維持其霸主地位。從大國崛起的規律來看,只要中國繼續保持這麼強勁的勢頭,中美戰略攤牌就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攤牌並不等於說中美之間大打出手,而是通過一個或者一系列的事件來迫使對方接受自己的意願。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中美之間已經在東海南海一系列問題上小試牛刀。這次貿易戰是一個更大程度的攤牌。將來,高科技、金融、信息安全、太空甚至地緣戰略領域的攤牌也是大勢所趨,對我們來說挑戰可能會更大。

  過去的辦法是否還能有效?

  我為什麼認為中美攤牌不可避免,主要是有這麼幾條:

  美國獨霸全球的戰略目標不能侵犯。美國認為中國的發展挑戰了它的領導地位。

  美國的全球戰略必須要設置敵人。沒有敵人,它就沒有理由維持如此龐大的戰爭機器和如此高昂的軍費開支,沒有理由維持如此龐大的海外基地和海外駐軍。那麼環顧全球,誰有資格做美國的敵人?中國是個大國,是社會主義大國,是高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大國。它不把中國作為敵人,把誰作為敵人?

  中美關係中的結構性矛盾很多。最核心的還是崛起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是更加不可調和的。中美之間利益碰撞不可避免。

  現在是中國人走到哪裡,美國人跟到哪裡搗亂。而且它有輿論優勢,有話語權,能把白的說成黑的,有一些國家還真信。密松水電站,真的是緬甸政府不想幹嗎?美國日本那些背包客一天到晚到那裡去忽悠,煽動山裡那些世世代代沒出過遠門的老百姓起來反對。我們在坦尚尼亞鋪了一條輸油管道、建了一個核電站,美國就跑到那兒,提出一個「照亮非洲」口號,聲稱要投資150億美元,在油田口建一個發電站。但現在已經花了十幾個億了還沒有建起來,因為它不可能建起來,它的150億美元是政府出60億,美國企業出90億,那可能嗎?但這說明美國就是跟在中國腳步後面搗亂。

  中國一再宣稱走和平發展道路、一定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這個願望是否能夠實現,卻不由中國決定,主動權不在中國自己手裡,而在美國手裡。

  所以,中國崛起過程中最大的安全困境,是能不能真的實現和平發展。從歷史上看,沒有一個新興大國在崛起的初期和中期不想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崛起的,但最後都沒有,或者是絕大部分沒有通過和平方式實現崛起,那就是因為既有霸權國使它無法這樣做。

  我不認為美國有能力和中國打一場全面戰爭,但是通過代理人來折騰中國,美國是完全可以做得出來的。不要把美國想得那麼高尚,它什麼齷齪的事情做不出來?美國最希望看到中國與日本打一仗。如果「天安號事件」發生在中日之間,那怎麼辦?如果一艘中國軍艦在海上被炸,而美國拿出證據來說是日本乾的,中國報復還是不報復?不報復,中國民眾能容忍嗎?報復,就是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所以不是我們希望和平發展就一定能和平發展。

  美國在做全麵攤牌的準備。尤其美國軍隊,是中美關係中的定時炸彈。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回憶錄《五角大樓——國中之國》里,追述了他在撞機事件發生后他的行為:拉開大門大罵中國飛行員不講職業規則和職業道德,關起門來問美國大兵,你們到底想幹什麼,是不是想挑起中美之間的全面戰爭?拉姆斯菲爾德這樣一個四朝元老、鐵腕國防部長,都對美國軍隊的行為無可奈何,特朗普能控制住美國的軍隊,或者未來哪一個總統能控制美國軍隊?

  在今天這樣的背景下,對美國的工作還是要做的,但是要客觀估計中美關係的現狀。對中美關係可能需要重新定義,很多過去能夠執行的辦法還能不能繼續執行下去,需要做出評估。

  過去我們常說,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兒去、壞也壞不到哪兒去,今天還是這樣嗎?過去常說經貿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現在這個壓艙石還能壓得住中美關係的大船嗎?過去常說中美關係是斗而不破,現在還能不破嗎?這一系列的原則要重新思考。

  (作者系國防大學教授、少將;本文根據作者在復旦大學第八屆中國周邊外交研討會上的發言整理;來源:《世界知識》2019年第2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正中 2019-3-24 23:35
中國現在不提2025,然而各個項目都是有的放矢。斗而不破需要雙方努力,而不能靠一方面無限度退讓
回復 qxw66 2019-3-25 00:59
越怕,越打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8: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