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性善論」淺薄嗎?

作者:蘭冠雲  於 2012-7-18 13:0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0評論

關鍵詞:基督教文化, 性惡論, 性善論

一般而言, 西方基督教文化講原罪, 屬於性惡論; 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主流講人性本善, 有失膚淺。 其實,儒家也並不完全講人性善,荀子就說人性惡。儒家的性善論始於孟子,實際上非常精微思辨,是對儒學的一大提升和哲學化,乃「前聖所未發」。

 

我們對於性善論的理解,大都是從《三字經》來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依照《三字經》的這句話,人性是指人天生本初的道德狀態。於是,許多人質疑說,嬰兒生下來乃是無知的,人性該是無善無惡;也有人說,幼兒就有惡的傾向、會搶奪、會撒謊...人性是惡的;又有人說,人一直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性是善惡雜陳……

 

其實這些都不是孟子所說的人性,甚至恰好是孟子所反對的人性的定義。要了解性善論的精妙,先得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對於定義沒有共識,兩千年來儒生才會各說各話,爭論不休。這些關於人性的爭論,早當孟子的時候,告子就和他杠上了。

 

告子認為「生之謂性」,荀子認為「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這也是人們通常理解的性。告子說「性無善無不善也」;當時也有人以「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詰問過孟子;荀子說人性本惡。也就是說,幾乎我們今天關於人性的各種說法,當時都已經有了。 《孟子》里記載的辯論,表面上看孟子說服了弟子。其實,孟子固然高明,告子也沒有錯。問題是他們各自說的是不同層面的「人性」。用不同層面含義的人性在辯論,當然誰都說服不了誰。最可惜的是,辯論了老半天,孟子甚至沒給「人性」下個清晰的定義。難怪後世的儒生面對群經要一代代地困惑下去。

 

《三字經》從明代開始成為中國人普遍的啟蒙讀物,誤導了中國人對於儒家人性論的理解。按理說《三字經》的作者是個飽學之士,出現這種偏差可謂荒謬。但中國古人往往就有這種毛病,經書一本本,氣呀、理呀、道呀、德呀…… 玄之又玄;但這個聖人與那個聖人談的道、理常常是不同的東西,大家對於定義沒有共識,難怪兩千多年下來老是「言不順」。

 

什麼是孟子講的「人性」?首先,人性必需是人類的共性。但人的共性有多方面,「食色,性也」,嫉妒、驕傲、相競等等也都是共性,而這些特徵動物也會有。其次,人性還必須是人的特性,能把人與動物本質地區別開來的特質(essence)。這就是人的道德心,也就是孟子講的人性了。

 

換句話說,孟子講的人性,就等同於道德心。是應然,不是實然。它是ought, 不是is。是超驗的,不是經驗的。人性就是善,人性=善=良心,不善就不是人性;惡不是人性,是獸性。如同說良心就一定是善的,不能說有壞的良心;說人性,也只有善的層面的意思。這就是孟子的性善論的意思。從這個層面上看性善論,它甚至與荀子的性惡論並不相悖。

 

了解了孟子的性善論,就知道我們的日常話語如何深受孟子的影響。對於一個很沒有道德的人,我們說他「沒有人性」、「不是人」…… 如果不理解孟子的話,這樣的說法就有毛病了:惡人也是人,怎麼可以說惡人「不是人」?人生來就是會幹壞事的,怎麼說惡人「沒有人性」?可是我們都習慣了這種說法,沒覺得有問題。這些其實都是孟子的話語,說明我們的文化思維和道德觀都浸淫著孟子的性善論。

 

孟子為什麼要高抬人性?為什麼非要形而上地講性善?西方有深厚的宗教傳統,西方人的道德根據,來源於神的誡命。如果沒有上帝,道德秩序似乎就要崩潰;於是有「上帝死了,一切皆可能發生」的恐慌。而孔孟講道德,不是由宗教的角度來講,乃是由人心的感動來講的。孟子由人的道德心來談人性,談人與禽獸的區別,藉由人性建立人世的道德秩序。

 

孔夫子收了那麼多弟子,每天嘮叨仁,倘若有學生問孔子:「仁固然好聽,我為什麼要追求仁?」孔子如何回答?他大約只能囁嚅著:「人而無仁,如禮何」。這樣的回答並不透徹。孟子就可以回答: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 你還是人嗎?沒有仁,你和禽獸什麼區別?孟子花了很多口舌,反覆強調了人性、道德心、良心(本心)就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還是禽獸,你自己選擇吧!

 

性善論,是儒家文化的道德支柱,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是人文主義的光輝。它以道德理性的光芒,激發個體人格的自覺,去實踐仁義禮智的道德人生,灼煉生命的尊榮。雖然孟子的性善論對於人的道德自覺過於樂觀,但它決不是無視人在現實層面墮落的一種膚淺之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0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無為村姑 2012-7-18 13:19
有道理,首先要弄清定義,否則永遠談不清。孟子所說的人性是人應該有的良心、同情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回復 ahsungzee 2012-7-18 14:20
LZ所言是我看到對人性最接近真實本質的議論。贊!
回復 總裁判 2012-7-18 21:19
ahsungzee: LZ所言是我看到對人性最接近真實本質的議論。贊!
「孟子甚至沒給「人性」下個清晰的定義。難怪後世的儒生面對群經要一代代地困惑下去」。
你注意到沒有?作者提及這麼句話。經過作者的提示,我們可以把孟子的道德觀與康德的道德自律相提並論,即是由內心的自我約束,對獸性、惡的心性等,予以制約。但孔孟之道仍然是一種經院思辨,由眾書生爭辯到老,往往各執一詞,至今仍無著落。
一種學問弄得世世代代在猜,這學問是成問題的。首先是邏輯問題。儒家不講究定義,不深究概念的內涵,卻賦予極為豐富的文學性,但連個標點符號都沒有。以致於今天的著名儒學研究學者,分成三派,只是為了註釋一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三種完全不同的解釋,類似紛爭還有好多。
對孔孟學說,就象對待文物研究和保護,卻不必發揚光大,它實在無力承擔對現代社會必予行使的義務。
回復 蘭冠雲 2012-7-19 07:28
無為村姑: 有道理,首先要弄清定義,否則永遠談不清。孟子所說的人性是人應該有的良心、同情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
謝謝村姑來訪,請多指教。
回復 蘭冠雲 2012-7-19 07:28
ahsungzee: LZ所言是我看到對人性最接近真實本質的議論。贊!
謝謝繆贊!
回復 蘭冠雲 2012-7-19 07:31
總裁判: 「孟子甚至沒給「人性」下個清晰的定義。難怪後世的儒生面對群經要一代代地困惑下去」。
你注意到沒有?作者提及這麼句話。經過作者的提示,我們可以把孟子的道 ...
謝謝總裁判。

無意說發揚光大。只是希望我們對於孟子的性善論多一些了解,少一些定義混淆下的口舌之辯。
回復 蘭冠雲 2012-7-20 09:01
這篇博文沒人看。慘到只有幾十個點擊。貝殼村的運作,我現在還是沒明白。
回復 小皮狗 2012-7-28 07:31
作者能以這種平和的態度討論,難能可貴。謝謝。
回復 蘭冠雲 2012-7-31 11:25
小皮狗: 作者能以這種平和的態度討論,難能可貴。謝謝。
謝謝新朋友小皮狗的到訪。
回復 超越2010 2012-8-26 18:18
   講得極好,多講講傳統有爭議的文化,也給我們掃掃盲。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2: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