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臨江仙·「任他羅剎面,唯我聖賢心」

作者:金雞好鬥  於 2012-3-12 23: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詩詞|通用分類:詩詞書畫|已有1評論

關鍵詞:

無盡西風無盡怨,

徘徊多少光陰?

欲將肺腑化梵音,

冷亭空對月,

底事付瑤琴。

苦海灘頭人唱晚,

聲聲慢慢喑喑,

明燈指路渡迷津,

任他羅剎面,

唯我聖賢心。

有一些所謂的「學者」或所謂的「居士」愛寫書,把金剛經亂解釋一氣,說那是他們「研究」佛經的結果,也就是「悟」出來的,在社會上招搖撞騙,獲取名利。可嘆世上真偽不辨是非不分的糊塗人居多,看不懂佛經而只看得懂南某某的垃圾,對這些偽學者推崇備至,奉為神明,把垃圾當作了寶貝,不讀佛經了。人的愚昧就在於此,因為佛經根本就不是拿來「研究」的,是拿來悟的。人們錯把超常的「悟」和俗人的「研究」等同了起來,其實兩者正好是截然相反的東西。無論文史館、佛學院的人把佛經、道德經、聖經再研究一億年,也不會有什麼突破,也絕不會悟出什麼來的,得到的結果必然是錯誤。

我告訴大家,是凡有和尚、居士、學者在佛經里扣字眼,象老學究一般在故紙堆里尋章摘句,作訓作詁,搞出了什麼「研究成果」,出書說:「這是我悟出來的」,「我悟到了什麼什麼了」那他必定是假和尚假居士,或是有學者虛名而實際連門都沒入的人,他悟到個屁!都是沽名釣譽之輩。他那些東西一錢不值,只能誤人,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是凡人真的悟出什麼來,必定是古今中外的書里都不曾有過的,是凡悟出來的東西,都是用語言說不出來的,更不可能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怎麼還可能寫成書呢?

這就涉及到「思維與語言」的問題了,悟到的東西都是超越人類社會的,人類的語言只能局限於描述人類社會以內的事物,超越人想象以外的事物怎麼可能敘述得出來?比如,我們人生活的這地方有時間概念,所以根據時間有現在式、完成式、將來式、過去式、過去將來式等等,可是你悟的事物,可能是沒有時間概念的,就象在天上時間永遠停止在這一刻,既不是將來發生,又不是現在發生,也不是過去發生,說沒發生,它又發生了,說發生了,它還沒發生呢?你說該怎麼表達?我們人觀察事物,因為有眼,所以能察覺事物的形狀,因為有耳,所以能察覺事物發出的聲音,因為有鼻有舌所以能察覺事物發出的味道,因為有皮膚,所以能感覺到事物外面是光滑溫冷還是粗糙堅硬,除此而外,就要靠儀器來探測事物的其它一些性質了,這才知道有的東西還能發出電磁波,,這才知道物質有各種不同的成分。可是事物的屬性就這麼一些嗎?肯定不是,超過我們已知範圍的性質遠較我知道的多得多。那麼在我們悟到這些不為人知的特性的時候,怎麼可能用現有的語言表達出來呢?

悟到的東西和悟的過程是一種信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就連佛也無法通過人類語言完整地表達出他要講的意思,佛經講了那麼多,佛卻說那本身並不是佛法,他打了個比方,認為佛法就象那月亮,而他講的那些,則象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只不過給人們起到指示的作用,讓你通過指示的方向去認識佛法而已。而「研究」的過程仰仗的是含義界定清楚了的文字,而正因為有了語言有了文字,才束縛了人的思維,所以「悟」出來的東西是無限的,而「研究」出來的東西則極其有限。

沒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時候,交流通過信息直接完成,採用的方式或許是一個動作,比如佛家說的「手印」,說不定兩者一見面,一笑之間,或者一個手式,就表達完所有意思了,又完整又真實,遠比用人類語言文字來表達,更充分更準確。就象佛「拈花一笑」一樣,只有迦葉,他的思維方式到了那個可以丟棄語言文字的境界,一下就明白佛的意思,而其它的人依舊如墜雲里霧裡。類似的情況我們平時生活中也常見,比如,我們有時突然看見一個人瞬間的表情或眼神,卻感覺比千言萬語更能表達他當時的真實心情。更高級的,連動作也沒有,獨立生命體之間思維本身是連通的,共享一個宇宙的節律,和宇宙已經融為一體,彼此能感受到對方的心跳,正所謂「無我相無他人相」。佛教有的教派不立文字,這不是標新立異,而是實在無法用文字來表達他的意思,若硬用文字來表達出來必然扭曲了原意,看上去就變成和婆婆媽媽的那套人生哲理差不多的東西了。有人說,師父總是難為弟子,不肯爽快地把答案告訴弟子,非要弟子去悟,實際上不是師父小氣,師父自己也說不出來,要讓弟子明白一個道理,無奈之下,只好採取講故事的形式,比如講個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故事讓弟子在回味中去體悟,沒悟性的人聽了覺得就是個平平常常的故事,有悟性的人聽了是另外的感覺。

這樣的人,他那高層次的「抽象性思維」方式才適合考慮象哲學、宇宙、人生、中醫、佛道這樣的大問題,才談得上悟,因為他們的內涵太大了,每個信息不落於「名相」,即使權且用個詞來代替,也不象現代語言那樣有明確的含義界定,所以他思維開闊。比如中醫說的「腎」,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表達的只是一種似是而非的信息或者範圍,用語言簡直沒法準確地形容,不象西醫說的「腎」有一個準確的範圍。比如大家常談到的「善」,只是隱約感到一個的意思,對此誰也說不出個明確的定義,甲有甲的立場,乙有乙的看法,甚至相互矛盾,再比如中醫說的「陰陽」,大家只能知道那麼個簡單的意思,但誰又不能完全地準確地予以界定,但它本身包含的事物太豐富,運用其可以考慮很多很大的問題,是西方文化帶來的現在思維所無法比擬的。西方人搞什麼都象搞法律一樣,喜歡把把每一個詞的含義限定得死死的,把在這種基礎上形成的所謂「現代科學思維」,讚美為「嚴謹、周密」,實際上把自己限制死了,只適合於現在的科學所進行的狹窄的研究。

科學的基礎,無非就是我們學校里學的「數理化」,講究套公式,培養的也就是這種思維模式。人真的很笨,在學校里這麼學幾年,這種習慣在頭腦就根深蒂固了,思維完全被這些定律、定理、公式等等框框給框住了。以後再分析任何問題,無論是社會的是哲學的,他都只會去套現有的公式,或者自己去編個公式去衡量一切。

我說的這種「抽象性的思維」可鄙沒有公式可套,沒有一成不變的定律,甚至在思維中沒有經過大腦翻譯成語言這一過程,現在的人根本想象不到這是怎麼回事了。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平時思考問題的時候,是不是都是用語言在想?有自己的聲音在想?這就很慢很局限,但有時我們下意識地考慮問題時,或在特殊情況下,沒有通過語言,往往效率高得多準確性也高得多,比如說,人觸電了,不會再在思維中把觸電的信息先翻譯成語言:「啊呀,我觸電了。」再翻譯成語言在大腦里下指令說:「我要把手縮回來。」那樣人早電死了,這種反應不僅沒形成語言,甚至都不經過大腦,在中樞神經下反射下就完成了。

古代漢語雖然也是語言,但其內涵豐富,相比之下最接近於「抽象思維」,勉強還可以。遠古的時候,人們還結繩記事,但卻明白什麼是「道」,有了語言,反失去了道,不知道什麼是道了,如老子所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禮」,只知道維護道德和禮儀了。再後來,倉頡還要發明文字,據說鬼神聽見這消息就在外面哭。因為從此以後人類腦子裡再也不會有宏大的思維了,思維更被限制住了,再也不可能找到道了,朝另外一條錯誤的道路發展下去了。

以上講的是「悟」與「研究」在語言文字方面的區別,而在方式上面兩者也是截然對立的。「研究」帶有強烈執著心的過程,是為了要滿足自己在俗世上的一些慾望,而有意地去絞盡腦汁地思考,通過實驗對大量材料的分析、歸納、判斷而得出結論,儘管現在人把它美其名曰是「探索」,但實質上完全是一種低下的認識宇宙的方式,是有為的行為,研究出來的東西往往只在極小範圍內是正確的,和「悟」所提倡的無為正好相反。

無為就是放棄各種慾望、貪心和執著,人類社會認為那些美好的事情,在無為者眼裡正是「悟」的障礙。廟裡的和尚聽了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故事,讀了那些佛經也是似懂非懂,但並不象老學究一樣刻意地去鑽研進去逐字逐句地分析,而是把它擺到一邊,繼續他那平淡的生活,繼續掃地、劈柴、挑水、生火、做飯。如此,執著心放下得越多,越容易體悟到事物的真諦,可能就在干粗活時,突然之間,把平日在佛經中的看的一句話想通了,把師父講的那個故事搞明白了,知道了它們背後藏著的道理,融會貫通起來,這一切發生在一剎那間,有人說是頓悟,但以後還會有這種情況發生,應該也叫漸悟,照我看,頓悟和漸悟沒什麼區別。

總之,研究是在強烈的慾望的指使下,為滿足自己而強行搞到結果,而悟恰恰相反,靠的是放棄,放棄各種執著,使自己被慾望埋沒下的,本來就知道的一切發掘出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smith_h2 2012-3-15 09:08

聖賢心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2: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