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張靈甫全軍覆滅中的疑點(上)

作者:病枕軛  於 2017-10-11 09: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諏議隨想|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1評論

孟良崮戰役過去整整七十年了,兩萬多陣亡將士的遺骸早以化成了塵土。但是現實並未隨著槍炮聲的遠去變成清平世界。該來的它早晚會來,該走的它早晚會走。張靈甫,這位抗日戰場上浴血衝殺出來的國軍將軍,靈牌仍舊供奉在台北忠烈祠第一的位置;共也好國也好都應該反思:是時候站出來為那些忠於國事的勇士們一展怯畏敬仰之情了。

蹊蹺的事歷史見證人共產黨方面的粟裕以下,葉飛、陶勇、王建安、許世友、宋時輪好像並沒什麼重要觀點存世,關鍵人物之一華野六縱司令員王必成只有一篇類似報告的東西簡單論述了戰役的過程。國民黨方面的湯恩伯以下,無論張的上司王耀武、俞濟時、施中誠還是同僚黃百韜、李天霞、胡璉等等事後除了王大多也沒有什麼存言留世,對於那場戰事更是三緘其口。凸顯例外是軍統毛森在《毛森將軍回憶錄》中指出時任中華民國國防部作戰庭長的郭汝瑰是中共潛伏在國軍內部的「匪諜」。近年共方也終於承認郭與熊向暉、錢壯飛、韓練成同屬四大「潛伏功臣」。郭在「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等等中的神來之筆才得以漸漸浮出水面。

首先對輕敵冒進,遇阻后率眾獨上孟良崮的說法我十分存疑。國軍的策略是延續先前成功的戰術:齊頭並進相互協同保護側翼。張的七十四師位於中心主攻的位置,速度較快位置突前遭到華野超過五個縱隊的正面阻擊,背後要衝垛庄也被王必成襲占掐住了後路。當張意識到粟裕企圖吃掉七十四師時還是有幾個方案可選的:

一是快速後撤全力奪回垛庄。這一招最為有利。張三萬多人對付王一個縱隊一萬多人完全可以重新奪回垛庄打通後撤通道,使自己居於可攻可守的有利位置。如果華野幾大主力膽敢跟進,七十四師便可以達到吸附對方主力以求全殲的戰略目的。

二是向左突圍尋求友軍接應。向左轉向界牌。界牌距離張並不遠,黃百韜的救援部隊最終也到達了這個位置。如果張全力向左轉,一入界牌棄大道入山區,加上適當阻擊會遲滯共軍的追擊,打援黃的共軍也可能受到兩面壓力而崩潰,那麼兩軍最終完全可能匯合。

三是沿著大路向右後轉向李天霞。大路較為平坦撤退起來比較快,如果李能適時率軍北上突出山區也會形成兩軍匯合之勢。

張靈甫最終選擇了帶領七十四師大部獨上五百米石頭山的作法,無疑將整個軍團和他本人都置於了絕境,這一招不但讓人費解也讓整個戰役後半程變的撲朔迷離起來。

張知道山是石頭的沒有水源,沒法挖工事不說也不夠險阻,面積狹小大軍擁塞其上極易遭到對方隔絕和圍攻,自己機械化的優勢完全無法施展。固守可以分兵一部上山,一部當道遏阻互為犄角,還可以協同己方的炮兵發揮威力,為什麼一定要拋棄重裝備全部拉上山呢?大陸方面的解釋張剛愎自用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和友軍的協同能力,企圖以「中心開花」——七十四師的三天固守換得周圍一百里內國軍對共軍大面積反包圍,進而希意殲滅華野大部分主力。這個說法顯然靠不住的。

張是一位經過八年對日戰爭身經百戰的將軍,不會糊塗到枉顧七十四師幾萬大軍安危的程度。七十四師戰力強悍一個「師」可以頂住共軍三個「縱隊」的攻擊是前邊戰鬥檢驗過的。為了吸住對方主力,張鋌而走險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張有此一想法要得各部將士齊心協力上下用命才行,如此一來國防部和蔣介石本人與各部兵力之間的協調就變的異常重要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7-10-11 10:05
那還是小學念的,共產黨編的快板,七十四師碰到解放軍,三萬人馬碰個乾乾凈。。。。。。病兄的學識和觀點素來令我敬佩。那時共產黨打入國民黨高層的間諜為數驚人,那些人的作為和後果或許可說改寫了歷史!
回復 shen_fuen 2017-10-11 10:16
張靈甫怎麼說都是英雄人物
回復 西部華人 2017-10-12 09:37
一句話總結:China第一共和國的軍隊打不過華北的日偽軍。
回復 病枕軛 2017-10-14 07:35
fanlaifuqu: 那還是小學念的,共產黨編的快板,七十四師碰到解放軍,三萬人馬碰個乾乾凈。。。。。。病兄的學識和觀點素來令我敬佩。那時共產黨打入國民黨高層的間諜為數驚人
謝謝翻老回復。我的觀點與您暗合。郭在整個「戰役」中的作用最為詭異。最後也是他壞了全盤計劃。可惜事蔣事後並未馬上識破郭,到了台灣后才明白過來。郭不但僥倖躲過一劫,還得以兵團級別住在中共軍干修養所里養老。
回復 病枕軛 2017-10-14 07:39
shen_fuen: 張靈甫怎麼說都是英雄人物
張靈甫無疑是抗日民族英雄。抓住他「殺二房」「積極內戰」等等事迹來污衊他,這樣的人和言語有點氣節的人是統統不屑的。
回復 病枕軛 2017-10-14 07:42
西部華人: 一句話總結:China第一共和國的軍隊打不過華北的日偽軍。
     (悄悄問一聲)啥時候出來的?裡面的兄弟可好?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7-12-24 06:19
張靈甫---有氣節的民族英雄!
回復 病枕軛 2017-12-25 05:21
sissycampbell: 張靈甫---有氣節的民族英雄!
張殺妻是很大的人生污點。不可因為他的污點否認歷史功績。中國文化歷來看大節。我同意絲絲的說法。祝你開心。
回復 jeffersonforest 2018-1-6 14:53
不服共軍的解釋,給你看看蔣總裁在《對於匪軍戰術的研究與軍隊作戰的要領》的解釋:「我要提出最近一次的教訓告訴大家,這就是第七十四師在孟良崮戰鬥的經過,七十四師這次在魯中攻擊匪軍根據地坦埠,攻擊了兩天沒有攻下,發現敵人的主力已向他包圍,於是全師撤退到距蒙陰三十里的一個山地——孟良崮,當時全師有六團兵力,如果師旅團長平時有高深的戰術修養,能夠選擇適當的地形,配置兵力,構成周密的火網,則不論敵人兵力如何雄厚,決不能在一天之內解決我們。但當時該師不守山口只守山頭,而山頭又是石山,又沒有飲水,因此敵人的砲火威力倍增,而我軍的傷亡更大!以致整個失敗,這是我軍剿匪以來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此外聽說該師此次失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去年七月間第七十四師在淮陰作戰的時候,曾經收編了三千俘虜。後來該師師長張靈甫來見我時,我曾當面警告他:「匪軍俘虜絕對不能收編,一定要送到後方收容」。他說:「俘虜中有許多是我軍過去被俘過去的,而且並不是拿來補充戰鬥兵,只是作雜役兵,想必沒有關係」。我說:「作雜役兵也不行,一定要集中送到後方」。我當時以為他照辦了,那知他並沒有作到,此次該師和匪軍作戰,一遇到猛烈砲火,陣地就生混亂,聽說有雜役兵乘機鼓噪,裹脅官長的事情發生。」----------張將軍不過馬謖之才而已
回復 jeffersonforest 2018-1-6 15:16
《仁和墟與孟良崮兩次戰役之講評及其教訓》------以上是關於仁和墟戰役的講評。其次,我要指出最近孟良崮戰役的教訓。

 第一、孟良崮戰役和去年仁和墟戰役犯著同一的錯誤,就是高級指揮官戰略部署的失當。高級指揮部要第二十五師師長掩護七十四師進攻坦埠,先一天下的命令,第二天就要開始行動,這樣蔥促忙迫,不使行動部隊有絲毫研究準備的餘裕時間,簡直是形同兒戲!國防部原定計劃以主力攻沂水而以一部攻坦埠作為助攻,這個計畫是很正確的。但後來前方指揮部改成先攻坦埠,這已經犯了錯誤,而以七十四師一個師由垛莊出發進攻,尤其註定了後來失敗的命運。七十四師是重裝部隊,運動困難,決不能離開公路進攻。此次攻擊出發點如果在蒙陰,沿公路向坦埠推進,則後來縱使遭遇匪軍的包圍,亦不致全軍覆沒。這都是我們高級指揮部參謀人員的疏忽。這樣不負責任,不研究地形,不分析敵情,而且不知道自己部隊的性能,只是在地圖上畫一根線,教攻擊部隊照著前進,這豈不是以前方將士的生命作毫無代價的犧牲嗎?
 第二、當時第二十五師和第七十四師一共只有七個團的兵力,應該彼此重疊,增厚兵力,但戰役指揮官處置錯誤,命令第二十五師一個團由南桃墟向北攻擊,拉開三十華里的正面,不僅陣地處處都有弱點,而且不能控制預備隊,以備應付緊急情況。更有一點,當時第七十四師是主攻,第二十五師的任務是掩護,但照其時的部署來看,第二十五師向北展開,亦擔任近乎主攻的任務,試問我們指揮官曾否估計自己的兵力足以勝任?這就是因為指揮官缺乏戰術的修養,犯了不能按照兵力布置陣地的錯誤。
 第三、戰役指揮官發現匪軍第六縱隊竄過太平邑有竄擾我軍側背的企圖,當時決心與第六十五師併



力殲滅之,這個決心是很正確的。但指揮官臨事又畏首畏尾,不敢當機立斷,而向上級去請示,以致造成後來的錯誤,這固然由於我們制度上有缺憾,但同時也是由於我們指揮官決心之不堅,魄力之不足!要知道臨陣作戰,進退成敗,決於俄頃,指揮官當機立斷不容猶豫,我們為了適應當前的局勢,殲滅當面的匪軍,必須集結兵力,機動使用即為此而放棄若干不重要的地區,亦在所不惜,等到匪軍殲滅之後,土地自然可以收復!這一點大家以後到沂蒙山區作戰,一定要切實記住。
 第四、第七十四師此次為準備進攻坦埠,特從垛莊到唐家峪子修築三十里公路,以便重武器通過,這真是莫大的錯誤。現在我們軍隊的一舉一動,往往為匪軍所偵知,何況我們修築這樣長的一條道路?他當然可以判斷我們會進攻坦埠。所以匪軍第六縱隊不顧一切,冒險竄出,目的即在南北夾擊第七十四師。我們受了這次教訓之後,對於封鎖消息,隱蔽企圖,保守秘密,一定要特別注意!
 第五、第七十四師此次還有一個錯誤,就是不偵察地形。孟良崮是石山,既沒有水源,而且敵人的砲火易增威力,怎麼可以選作陣地呢?但是第七十四師各級官長事先疏忽大意,對此不偵察,不研究,所以後來要犧牲在這個陣地上。以後我們在沂蒙山區作戰,軍師長一定要在第一線預備隊中,親自察看陣地來定部署。我過去北伐的時候,自己總是在第一線,攻城時一定在城邊,其用意不僅在鼓勵士氣,也為了親臨陣地,可以明瞭地形和敵情,以便迅下決心,把握機會。大家以後一定要照這樣作到。
 第六、此次孟良崮戰役,第二十五師及第七十四師的缺點已如上述。至於其他友軍方面,第七軍第六十五師均能達成任務,惟有第六十四師當匪軍第六縱隊竄過太平邑時不能迎頭痛擊,後來尾追三四天



竟不能趕上他的後衛部隊,這是我們軍人最大的恥辱!此次第六十四師師長未到,大家回去時可將此意告訴他,以後必須知恥圖強纔好。-----------------張將軍不過馬謖之才而已
回復 病枕軛 2018-1-7 00:44
jeffersonforest: 不服共軍的解釋,給你看看蔣總裁在《對於匪軍戰術的研究與軍隊作戰的要領》的解釋:「我要提出最近一次的教訓告訴大家,這就是第七十四師在孟良崮戰鬥的經過,七
請允許我一併在您的新帖底下回復。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4: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