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ZT:五十年前上海的衣食住行(下)

作者:卉櫻果  於 2012-2-9 08: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陳年芝麻|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49評論

四. 「食」

這個真實牽涉太廣,說來很難面面俱到,難免掛一漏萬,看來要隨時補充。
首先是糧食定量供應,普通每人每月27-31斤。最近才聽到說,當年全國只有上海發行過「半兩」的糧票。「半兩」的糧票用途甚多,能夠買一根油條(聽說當 時全國最大的油條是武漢的,一根油條要收二兩糧票);或者一碗小餛飩;或者一碗雞粥(廣東的朋友千萬留意了:上海的「雞粥」絕對不是廣東的那種。它只是一 碗白粥,給澆上一點雞醬油!當時每碗5分。要吃雞得另外買);或者一塊「奶油」蛋糕(其實是蛋白蛋糕)。。。

要購買米,光有糧票不行,還得帶購糧證,到家裡附近指定得糧店才能購買。每人每月27-31斤得定量中,規定了供應大米和秈米的比例,這個比例每月在糧店公布。糧食不夠吃的,會把自家的大米定量讓給別人,交換得到對方的糧票。比如一斤大米可能掉換一斤半秈米。

基本上,一切點心類食品,包括餅乾,都是要收糧票的。

買肉憑票,是七十年代末才取消的。此前,上海每人每月「配給」豬肉1.50元(在全國看還是比較高的了),當時豬肉均價約每斤不超過1元。認識賣肉的,讓 他在操刀的時候有所「傾斜」,絕對是當時上海人無上的榮耀。而當時對於豬肉的這些「施行總裁」們,氣勢之盛,也絕對不亞於水滸中的鄭大官人!
購買熟食的話,0.50元的一張肉票,能夠買到比如說0.80元的熟肉(紅腸、叉燒之屬),這也是合理的,由於熟肉經過加工,售價里含有加工費,該當 「折」成「凈肉」收取肉票。熟食店裡的雞頭鴨腳不收票,能夠買來下酒 ?? 如果經濟許可的話。當然,也能夠託人到山東買來「便宜」的花生,炒炒下酒,但是香煙和老酒也都要票。

買魚要魚票;買蛋要蛋票,買豆製品要豆製品票。。。只有蔬菜和醬菜不要票。

雞鴨鵝每年大節日(春節,國慶)供應一次。按照戶口分「大戶」和「小戶」,供應的份量不同。每到這等時候,小菜場里半夜三點鐘開始排隊,也有用菜籃子當作 人參加站隊的。要買到這個可憐的禽類過節,大致得花6-8小時,腳也要凍僵。家中人多的,還能夠替換。排隊過程中,當然爭吵難免。整個菜場人頭潮湧,興盛 繁榮,誰能不過節?誰能不抓住這個一年一度難得的機會比較好地打打牙祭?

(補遺:冬天半夜起來排隊,天亮后可能買到2斤的青菜。我單位一位仁兄,用一根鏈條而不是菜籃子、磚頭充當排隊的工具,結果後來的人不認,他就抄起鐵鏈子 打人,被告到單位,受到了批評。更慘的是,一個少年半夜排隊,在菜場的菜板上睡著了,搗蛋者把他搬到馬路中間,結果昏睡中被汽車撞成重傷。)

這種肉食供應情況,終文革十年,還延長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逐漸好轉。

所以,普通人都識相,非不得已,絕不到別人家裡吃飯。

然而,自家人就不同。從外地回家,家長疼惜本人地孩子,常常把肉票用到刀口上。看到大家都不去碰那肉,家長作主,用筷子夾了肉往歸來聚會的孩子碗里揀,同 時也不遺忘揀給家中的小小孩 ?? 小孩子不懂事的,瞪著眼睛看,不能讓他們向隅啊。大人們天然都相讓。而外地歸來聚會的孩子呢,長者賜,不敢辭,嘴裡含著肉也不知肉味,眼裡噙著的淚水,禁 不住滴落到喉嚨里,倒是鹹鹹苦苦的。這肉,是長親和家人嘴巴里省下來讓本人吃的啊,吃著,就有點像吃著親人的肉 ?? 不是他們身上的肉,而是能夠讓他們身上長肉的「營養」精神。

多年以後,長親墓木已拱。當年「推食」時的慈愛愁容,伴隨著血緣中的遺傳音訊,在後人的心底和身上,就一樣留到了永久。

飯店不需要肉票,只是,不會有太多的人有足夠的鈔票。

「女孩兒永久是父親的掌上明珠。不是「最小」,也要「偏憐」,更何況從小體弱多病,顯得特別的嬌。儘管家境不大好,父親兜里只需有點錢,會帶上女兒,來到 淮海西餐館,叫個湯和牛排,坐在一旁看著女孩兒吃的甜。終於,小女孩哭著撒嬌:「爸爸,你不吃,我一個人怎樣吃得下去?你不吃,我也不吃了,我們就耗 著」。沒有辦法,爸爸老大不情願地為本人叫了個湯,才看到孩子破涕為笑。。。父親去世多年後,當年這一頓頓的西餐,還老掛在女兒的嘴上,說個沒完。。。」

當年的上海,逛街,逛公園,妻子給丈夫和孩子買冷飲,本人欣賞著親人吃的;或者丈夫買了好吃的單給妻子和孩子品嘗而自得其樂的,不在少數。君子固窮,傷哉 貧也!你沒有任何辦法改變本人的經濟環境,別說努力了,要賣命也沒有地方好賣(也有賣血的,天然得不償失)。想做生意?那叫「投機倒把」,走資本主義道 路?那是找死!

上海人上班路遠,半夜普通都吃食堂。單位食堂不必交肉票(上面有計劃供應,這一點條件會比外地好得多),但要交油票。油票是每人每月半斤(也比不少地方 多),到外地出差,要掉換全國糧票,也得按比例交油票。在那食品貧乏的年代,肚子里缺少「油水」,每月半斤油是不夠用的,只好處處留神節省著用。比如煎帶 魚,鍋子里只放一點點油,慢火,不時把鍋子挪移,讓油能夠「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一位長親說,她至今不捨得把用過的油倒掉,雖然如今這麼點油真 實值不了什麼錢,比起倒掉的剩菜價值差遠了。這可能就是當年「油票」在潛認識中的影響。

食堂里一頓飯大概0.15——0.20元。標準配置為:一塊肉0.8元,大排骨0.12元,一盤素菜0.03元,一碗湯0.01元;米飯每兩約0.02元。

客亦知乎「湯司令」否?「湯司令」來源於當時流行的一部描寫解放戰爭的電影,是國軍將領。他亮相時,衛兵喊:「湯司令到!」給人印象深刻。而現行的「湯司 令」們,則是男大當婚的小夥子,為了省錢,食堂里每頓只吃一碗湯(0.01元)下飯。下班以後,還得本人動手,努力打制結婚用的傢具,營養和膂力,天然都 大大透支。若干年後,聽到時代精英「英年早逝」的報道,總不由想到「湯司令」,一聲嘆息。

說到營養,當時牛奶是憑醫生證明訂購,每天早上送來或者自取。奶粉則憑嬰兒出生證明。

探望病人,能夠買聽裝「樂口福」,這是當時一種有點像阿華田的沖服飲品。
(補遺:當時病人發高燒,憑醫生證明,可到水果店買西瓜一隻。

冷飲——在工廠的,會把勞保的鹽汽水帶回家來共享。住在電影院邊上的人家,會到電影院排隊,買冰凍冷卻水0.08元錢一熱水瓶,是電影院空調副產品,然後 到淮海路上的長春食品店,買濃縮的酸梅湯、橘子汁糖漿,大約10多元1000cc,沖著當冷飲吃。當時光明牌棒冰0.04元,雪糕0.08元,還有大雪糕 0.12元,當然,吃雪糕算是奢侈享受了。)

上海人走親戚,看朋友,流行買「蛋糕」,有下列品種:

「小方盒」,每盒一元。一個半軟硬板紙白色方盒子(價值一角),裡面能夠放:一整塊的方形素蛋糕,或者10個心形蛋糕;或者10塊蛋白蛋糕;或者10塊「干點」,如「椒鹽襪底酥」之類。

方盒或者園盒整個奶油蛋糕,大小不等,價格不同。過年用的,多數園形,直徑較大,盒子也高。

水果蛋糕:這是一種高密度的蛋糕,咖啡色,很真實,油水也足,價錢最貴,外形像枕頭麵包,每個3??5元。

早餐。普通都知道,上海人習氣吃泡飯,過飯的,能夠是隔夜剩菜,或者醬菜。有時想開葷,買兩根油條(每根4分,糧票半兩),煎開成段放碗里,加點醬油,一家人嘗個鮮。

破費點,外面吃的,有:

大餅:3分(補遺:解放初是2分一個),甜的4分,油酥大餅5分;糍飯糰(裡麵包一根油條,加糖粉少許)約一毛幾分,按糍飯糰的份量而異(1兩,1兩半,2兩……);肉饅頭5分;豆沙饅頭4分;白饅頭3分……。
(補遺:那時的糍飯糕、生煎饅頭最好吃,似乎現在再也找不到正宗的香噴噴、金黃色的老到的糍飯糕了,生煎饅頭也變了味。)

點心店裡坐下來吃的,有:

生煎饅頭,每客4個,0.12元;咖喱牛肉湯:0.12-0.20元(清湯,無肉的3分-5分);大湯糰,每個4分;煎鍋貼;豆漿:淡漿3分;咸漿5分,甜漿5分……
小餛飩0.12元;大餛飩0.20元;陽春麵8分(2兩);排骨麵2毛……
熱天供應冷麵,清冷麵,每兩6分。加澆頭有各種品種,另計。

能夠帶走或買回家吃的 ??-糕團

雙釀團9分(裡麵包有酥糖盒豆沙兩種餡子),黃團7分;豆沙條頭糕6分;方糕5分。。。

小小孩總是嘴饞,母親最會體諒,不時表示給孩子買塊糕團。買到家裡,孩子一看,歡喜雀躍,父母看著,當然都笑得燦爛,甜到心底……

下面說說「糖煙酒」,當年,這是一個「零碎」,另一個類似的「零碎」叫「五交化」,留待下文另說。

食糖憑票每人每月供應半斤,比較寬裕,由於親鄰常有買不完的,能夠問人家要來買。

糖果憑證不憑票,前面注注兄曾經說過好多。普通的,有各種「什錦糖」,就是不同品種糖果的混合。上海人最喜歡的,是到淮海路和陝西南路交界處的哈爾濱食品 店買的糖果。該店是上海糖果西點「第一塊牌子」,前店后廠,食品都是本人製造,很有特徵。路過「哈爾濱」附近,遠遠就能聞到香甜的氣味,是擋不住的誘惑, 腳,會很天然地邁進去。

哈爾濱的蛋糕、西點、巧克力、糖果,都有本店牌子的包裝,糖果的紙頭也書明「哈爾濱」字樣。吃起來,和市面上的「大路貨」有明顯的不同,高下立判。價錢,也就稍稍貴一點點。那年頭,任誰也不敢「脫離工農兵廣大群眾」啊。

從這裡的跟帖欣喜地發覺,竟然還有這麼多大白兔奶糖的同好。我本人是每年過年必買的。

香煙是每戶按月配給,每月供應的品種不同。普通是:

高端:牡丹、上海選一包,都是0.49元;中端2-3包:可選大前門、光榮。大前門0.35元,有錫紙的0.38元;光榮0.32元,有錫紙的0.35 元;低端:飛馬兩角八分,有錫紙的0.31元。海鷗0.32元。可能免票的:勞動0.22元;勇士0.13元;經濟0.08元。中華牌香煙只有節日才 「放」出。有三種,最貴的一種1.35元,最便宜的0.58元。

普通的零拷酒有時也不須憑票。節日市場的長白山葡萄酒之類,大多敞開供應。瓶裝上海牌啤酒,有黃啤酒和黑啤酒兩種,是按戶憑證供應的,每瓶0.28-0.36元錢。散裝生啤每杯0.08元錢,需要排隊買。

關於「食」,最後說說水果。水果大致總是憑證限量的。當時不少人都會有一個願望,但願有朝一日,能把水果吃個夠!直到文革後期,水果店有厄瓜多香蕉敞開供應。不過這種香蕉個頭大,賣相好,價錢也高些,沒有香味,中看不中吃。

大體說來,當時上海的食品供應,都是憑票或者憑證。比如糖果,儘管有充足的貨源,但還是憑證。我猜測是怕大量外流吧。該當說,從外地走進上海,到南京路看看,還是會覺得商品琳琅滿目,供應充足的。一打聽,才知道這也憑票那也憑證,有錢也不能買。

不時會有主要外賓到上海或者其它大城市參觀。普通都安排好要參觀的市場。這裡面魚、肉、水產、蔬菜天然供應充足,顧客不多,購物者也都是相關部門安排好 的,假裝挑選購買,事後再退還市場。普通上海人都「懂經」「識相」,哪敢去買?以至走近市場門口就有人出來「擋駕」了,弄不好還得擔心事後會不會蒙受「調 查」。關於當年這種「市場秀」,台灣出名女作家陳若曦於文革后寫過一篇短篇,描寫生動逼真。陳若曦於1965年隨丈夫從美國到南京大學工作,好像是 1968年離開的。文革后,她寫過相關文革的短篇小說集《尹縣長》,起初被認為是「反動小說」。後來她回國訪問,遭到胡耀邦總書記親切接見,耀邦同志當場 表揚《尹縣長》寫得好,反映的是真實情況。

關於「食」,拉拉雜雜就說這些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9 個評論)

回復 tea2011 2012-2-9 08:47
最大享受是吃盒紫雪糕。
回復 卉櫻果 2012-2-9 08:48
tea2011: 最大享受是吃盒紫雪糕。
儂也記得呀?吾阿歡喜切紫雪糕。
回復 fanlaifuqu 2012-2-9 08:56
邊看邊似回到了當時當地,眼前浮現許多人和物。你記性也真好。
我現在回去總要盡量回味當初的美食,如粢飯糕,也一定去哈爾濱(搬地方了),長春等食品店。
那時紅腸是非常有名的冷盤。。。。。。
回復 雲間鶴 2012-2-9 09:06
寫得真好!
到我們那時,就是光明冰磚了!
回復 卉櫻果 2012-2-9 09:56
fanlaifuqu: 邊看邊似回到了當時當地,眼前浮現許多人和物。你記性也真好。
我現在回去總要盡量回味當初的美食,如粢飯糕,也一定去哈爾濱(搬地方了),長春等食品店。
那時 ...
不是我寫的,你看第一篇(上)就知道了,是ZT。我一般不發轉貼,但是這個長篇非發不可,放在這裡也是歷史。
回復 卉櫻果 2012-2-9 10:01
雲間鶴: 寫得真好!
到我們那時,就是光明冰磚了!
我是轉貼,寫這篇的人搜集了很多數據~
回復 tea2011 2012-2-9 10:22
卉櫻果: 儂也記得呀?吾阿歡喜切紫雪糕。
多數是吃赤豆棒冰…哈哈。
回復 tea2011 2012-2-9 10:25
卉櫻果: 不是我寫的,你看第一篇(上)就知道了,是ZT。我一般不發轉貼,但是這個長篇非發不可,放在這裡也是歷史。
尤其作為上海人,特別親切…
回復 卉櫻果 2012-2-9 10:26
tea2011: 多數是吃赤豆棒冰…哈哈。
赤豆棒冰也好吃的,那時候吃什麼東西都放心~
回復 卉櫻果 2012-2-9 10:27
tea2011: 尤其作為上海人,特別親切…
是的,我原來想在標題上寫:上海人進來看一看,後來想想不好,有地域歧視之嫌
回復 看得開 2012-2-9 10:46
在廣卅一張肉票,能夠買到0.40元的叉燒
回復 卉櫻果 2012-2-9 11:05
看得開: 在廣卅一張肉票,能夠買到0.40元的叉燒
你記性也好的~
回復 看得開 2012-2-9 11:13
卉櫻果: 你記性也好的~
我小時候經常買, 現在還很喜歡吃.
回復 卉櫻果 2012-2-9 11:15
看得開: 我小時候經常買, 現在還很喜歡吃.
現在北美買得到嗎?
回復 看得開 2012-2-9 11:18
卉櫻果: 現在北美買得到嗎?
在北美買得到叉燒啊
回復 卉櫻果 2012-2-9 11:58
看得開: 在北美買得到叉燒啊
我們這兒華人超市T&T也有叉燒,但是西人超市沒有吧,我搞不清楚叉燒到底算中餐還是西餐。
回復 看得開 2012-2-9 12:01
卉櫻果: 我們這兒華人超市T&T也有叉燒,但是西人超市沒有吧,我搞不清楚叉燒到底算中餐還是西餐。
叉燒算中餐, 西人超市沒有叉燒.
回復 yuki-1217 2012-2-9 13:21
中冰磚!
回復 卉櫻果 2012-2-9 14:05
yuki-1217: 中冰磚!
我倒忘記了,是由這樣的叫法
回復 卉櫻果 2012-2-9 14:08
看得開: 叉燒算中餐, 西人超市沒有叉燒.
哦~原來如此,還以為叉燒看上去像西餐就是中西結合菜呢
123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23:29

返回頂部